最新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范文模板 11页.docx
《最新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范文模板 1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范文模板 11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范文模板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
俗话说:
文如其人。
读曾国藩的家书,好像听见他在耳边娓娓道来,看不到丝毫厚黑、狡诈,也不会觉得他是一个政治家。
家书从曾国藩由翰林院庶吉士初授官职到去世前不久,跨越近三十年。
除了思想渐趋成熟外,他的志趣仍然和少年读书时一样,始终以读书人自居,这决定了他对周围事物的看法,也成为他一生成功的基石。
他在信中表述的对为学、作文、历史等等的认识,有很多经验值得后人学习,按现在的话说,即是他有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和领悟能力。
他科举出身,却深得教育大义,更加强调灵活大气、坚挺的文风。
他在家书中对自己官场得失谈的较少,而始终牵挂在心的是少年时学习的误区,如字体、天文等,这几乎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同时,他官学并举,胸怀大略,时时刻刻警戒自己:
做官清廉、做人谦逊、做事勤劳。
对弟弟、儿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功夫力透纸背,非一般官宦人家所能及。
感受最深的,是他作为过来人对以前每个阶段读书方法和效果的总结。
他的方法积极向上,深得儒家精神熏陶。
开始认为自己学术修养已经可以了,可是准备写书时又认识到基础不扎实、涉及面窄,还远远没有达到总结前人经验后再提炼的地步。
他讲究做人与作文融会贯通,特别强调读书的意会和对人的教化作用,教导儿子“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
以诗言之,必先有豁达光明之识,而后有恬然冲融之趣”,“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于陶诗之识度不能领会,试取其诗反复读之,若能窥其胸襟之广大,寄托之遥深,则知此公于圣贤豪杰皆已登堂入室”。
对科举考试,他评论道:
只有文丑而侥幸者,断无文佳而埋没者;针对弟弟们的考试失利,建议他们从自身找问题,而不是徇私,到主考官面前说情。
他总结了为学初始阶段模仿和积累的必要,“收效较速,取径较便”。
对于通用学习方法,他谈到“看生书宜求速,温旧书宜求熟,习字宜有恒,作文宜苦思”。
读经之法在于“耐”字,一句不通,不看下句;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于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
他感叹少年十五、六岁是人生长、读书的关键时期,自己到三十岁时方悟出文理之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引以为重的知识。
除了读书习字之外,曾国藩也提到了修身养性、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
姑且不论他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是非功过,仅从个人角度来看,历史上轰轰烈烈、建功立名的人物能做到功成而退、善始善终的人少之又少。
而在晚清动荡的政局下,他以汉族耕读人家出身的背景,能做到官居一品,爵至封侯,不仅需要足够的能力和魄力,更需要洞悉人生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些可以从曾氏家书中窥见一斑。
他在位居高官时仍能以朴实的观念教育儿子,“陈岱云姻伯之子,比尔仅长一岁,以其无父无母家渐清贫,遂尔勤苦好学,少年成名。
尔幸托祖父余荫,衣食丰适,宽然无虑,遂尔酣豢佚乐,不复以读书立身为事”。
在大儿子23岁时,指出“今年二十三岁,全靠尔自己发愤,父兄师长不能为力”;对小儿子则指出“生长富贵,但闻谀颂之言,不闻督责鄙笑之语,故文理浅陋而不自知。
处境太顺,无困横激发之时,难期其长进”。
他在京城权倾朝野,却规劝家人不要自高自大,插手地方政事。
对同为高官的弟弟,他谈到“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
久之,则人之意也消;若钩心斗角,相迎相距,则报复无已时耳”;“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
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此时家门极盛,处处皆行得通。
一旦失势,炎凉之态处处使人难堪。
故不如预为之地,不见不闻之为愈也”,“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从这些言语里可以感受到他的坦诚大度和坚毅稳重,这些绝不是所谓厚黑,完全是积极向上的认识和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和现代社会卡耐基、拿破仑·希尔等的成功学如出一辙。
读曾氏家书一个重要的收获就在于能让读者直接与他对话,有助于纠正社会上某些观念的误导。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2】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
湖南湘乡人,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
曾国藩六岁读书,二十八岁中进士。
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
被后世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生前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
曾国藩率湘军镇压了太平大国,被清廷称为“同治中兴”第一功臣;又于1861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成为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辛亥革命以后,一些革命党人称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并在“天津教案”中杀人割地,是遗臭万年的汉奸。
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对曾国藩的评价最为客观,称曾国藩“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他这位赫赫有名的同乡评价甚高,他在1917年致友人的信中说:
“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蒋x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生学习的楷模,并亲自从《曾国藩家书》中摘录出许多语录。
《曾国藩家书》反映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他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材料。
本月上旬,我和妻子在沈阳北方图书城购得一本《曾国藩家书》,利用早晚闲暇时将此书通读了一遍,虽领略不深,却也摘录了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字,作为自勉。
1、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2、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
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3、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
4、勿夜郎自大:
第一要除骄傲气习,中无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坏事。
5、谨记进德修业: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
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
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馀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
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
6、吾人为学,最要虚心。
自满自足,不能有所成。
7、做事当不苟不懈
8、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
9、做人须要有恒心,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10、做人须清廉谨慎勤劳
11、做人要自立自强。
12、时刻悔悟大有进益
13、学问之道无穷,读书宜立志有恒。
14、家和万事兴。
夫家和则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帮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
反是而不败者,亦未之有也。
15、家中大小诸事,皆大人躬亲之,未免过于劳苦。
勤俭本持家之道,而人所处之地各不同,大人之身,上奉高堂,下荫儿孙,外为族党乡里所模范,千金之躯,诚宜珍重!
16、亲近良友愈久,获益愈多。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3】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
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作为国之栋梁,人们眼中最好的儿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亲,至今190余年里,其后世子孙中大师级人才辈出,遍布海内外。
曾国藩的家教或许给出了答案。
在曾国藩的330多封家书中讲求人生理想、道德修养。
他说:
“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
什么是曾国藩所说的“君子”呢?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已有定论: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皆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
愚人不足为社会患,小人却是社会的大患,“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
”。
振聋发聩,值得我们深省呀。
在阅读整本书以后,我有了几方面的体会:
第一,读书习字依旧为修身之本。
第二,读书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我认为,在阅读新书的同时,也应倡导读些旧书,尤其要读古人有关怎样读书的著作。
不论读何种书籍,都要坚持做到: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我认为,所谓有志,就是不甘为人后,应争先恐后;所谓有识,就是知识学问无尽头,不能井底蛙观天;所谓恒,就是读书有恒心,雷打不动,持之以恒。
只有这样,才能成事。
“无论何书,总顺从首至尾通看一遍,不然乱翻几页,摘抄几篇,而此书大局精处茫然不知。
”这不是个简单的学习方法,它的深层意义是:
一个人的知识是时间的积累;没时间的堆积,熟读书中的知识,就不可能透彻了解和系统掌握书中的要领,得到完整的知识。
读书要专,还在于读书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
这样才能掌握书中的全局,明了书中的精处。
读诗,也是古人掌握知识不可缺少的。
曾国藩说:
“弟要学诗,先看一家集,不要东翻西阅。
先学一体,不可各体同学。
盖明一体,则皆明也。
”这不仅能了解一些典故,也能提高写作水平。
先学一体,然后再顾及其余,看来,也是在借鉴古人的读书方法。
当今,倡导读书,也是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
在全民读书活动中,不仅应倡导民众读新书、读好书;还要读些旧书。
所谓旧书,就是那些被证明见解卓越,质量上乘的经典名著。
当然,还要读些古人关于怎样读书,其中有读书的责任、目标、方法等的专著。
这对于我们开展读书活动也具有深刻启示的。
再看看曾国藩曾给自己定下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我就汗颜:
一、主敬:
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二、静坐:
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三、早起:
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四、读书不二:
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五、读史:
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六、谨言:
刻刻留心,第一工夫;七、养气:
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八、保身:
节劳、节欲、节饮食;九、日知其所无:
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十、月无忘其所能:
每月作诗文数首,以经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十一、作字:
饭后写字半时;十二、夜不出门。
前三条是为读书做的准备。
第四、五、九、十、十一条是读书的方法;而第六、七、八、十二条看起来似乎与读书关系不大,实质上是要求自己集中精力读好书。
最重要的,读书不能以浮躁之心读,更要重视做读书笔记、随手摘记、消化归纳,从而提出自己的精当见解。
他对自己的人生价值相当明确,读书遍布其终生,读书之勤,古今少有,这种精神正好激励着我们年轻人,以读书为高尚之举,以读书为兴家之道,这或许是每一个读曾国藩的年轻人最有收获和最有价值的东西,要是每个人都能够用曾国藩的价值观引导自己的前进之路,能够用曾国藩的勤奋之举引领自己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我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将得到无法衡量的提高。
第三,修身方成君子。
曾国藩的人生目标——内圣外王。
内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座右铭是:
不为圣贤,便是禽兽。
圣具体指诚信,自律,俭,勤,公正,躬身亲入等;外王指的是有理想,志向高远,意志坚定,有毅力,有忍耐力。
曾国藩的修身之道首先是诚,为人表里如一;第二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端庄严肃有威严;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空话、假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第五个字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最高境界是“慎独”,就是人应该谨慎地对待自己的独处,也就是指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都要按照圣人的标准,按照最高准则来行事。
这是修身的最高境界。
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
太柔了成不了大事,太刚了则会折断。
刚不是蛮横,而是敢于进取,柔不是痺弱,而是虚心谦让。
做人应当坚挺,之后才是立志、明强、慎独、勇毅、谦虚、习劳。
自身的努力加外在的机会,最终成就了曾国藩。
每个人品评历史人物总是纵观其一生,评论其功过,比如曾国藩最后大战太平天国,一统湘军等等。
但是对于我来说,我不是评论员,也不是历史学者,自己的资历就读书、修身这两点就够我学之一生,受之一辈了。
第四,治家而平天下。
曾国藩的治家四法可总结为以下四点:
耕读为重,祭祀为孝,习于勤劳,善待亲邻。
中国是历经千年的农耕大国,重农思想也贯穿了曾国藩这样的大员。
曾国藩训诫子弟,宁可世代为耕读之家,也不愿沦为玩世不恭的宦官子弟,在《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与诸弟书》中说:
“耕读之家,勤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
”
重视孝道的他以祭祀为敬孝道的方式。
自古以来,中国人最讲求对祖先的祭祀.因为追念远祖,深怕有辱先人,自然不敢为非作歹,自我的德性便能做到朴实厚道.所以曾国藩对于祭祀祖先非常重视,常交待其夫人必亲自办理.。
此外,他同样认为人需要勤,常以早起为生活的起点,他在《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与纪瑞书》中说:
“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
”;人绝不可能独善其身,或独善其家,所以人与人的相处之道显得更为可贵。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九年三月廿一日与诸弟书》中说:
“若禄入较丰,除堂上甘旨之外,尽以周济亲戚族党之穷者,此我素志也。
”可见周济亲族.善待邻里,也是曾国藩显达时一直抱持的待人态度。
《曾国藩家书》所涉及的内空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际,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述都无不展示着一代英豪的超人远见。
见贤思齐,我们对他的理念有所借鉴,也必然有助于人生的进步与升华。
以下文字仅用于测试排版效果,请使用时删除!
当撩开窗的刹那,当推开门楣的倥偬,当抬头仰望天空时刻,秋阳光芒,总是令你防不胜防,把它光和热,幻化成清晰影子,将你打得,招架难熬,只有默默承受,从早到晚,变为它之囚徒,渴望于之脱逃。
但它还是温情脉脉,一早一晚,总会搅起微凉,让一丝丝风儿,轻轻吹拂,漫过肌肤,沁入骨髓,透进心灵,将凉之感觉和寓趣,成为相伴你欣慰舒朗。
在艳阳的秋高气爽,正以闲情逸致放飞畅想,思绪飘零,以平生芳华,一颦一笑,走出蜗居,到大自然里,旅游行走,穿街过巷,沟过河,感受秋的五彩缤纷,树木,植被,丛林,蒿草,河流,山川,田园,……一切只要人能寻觅处所,均可潇洒而去,而非徒走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