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厅井式民居.docx
《南方厅井式民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方厅井式民居.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方厅井式民居
南方厅井式民居
我国南方气候炎热多雨。
南方诸省中有很多敞厅窄井的天井式民居。
滇中“一颗印”民居
滇中地区的“一颗印”民居就是一种布局很紧凑的小型厅井建筑,平面方正,两层楼高,墙身高耸封闭,窗洞很少。
远望整个形状很像一颗印章,所以得名。
典型一颗印的规制又被称为“三间四耳倒八尺”。
三间指正房三间,两厢四间房称四耳,倒座房进深八尺,称作倒八尺。
三间四耳倒八尺基本概括了它的内部格局。
中央天井院很小,面阔接近一开间,是十分紧凑的天井院。
二层的房间向内悬挑出前廊,形成联通各室的走马廊,使天井上空更加窄小。
湘西印子房
湘西城镇内的印子房布局与一颗印较为相似,也是两层楼。
楼上有圈跑马廊,天井狭小。
屋檐向内院排水,四周包以高耸的风火墙,远望如印,所以叫做印子房。
有的住宅在屋顶上搭建凉亭,更大的住宅会在四合院中央增加一座亭式建筑,夏天可以乘凉、望远。
这是湘西印子房所特有的形式,也是为了遮阴纳凉。
闽东福州民居
闽东福州民居也采用纵向多进的天井院。
如福州的陈承裘故居,坐南朝北,正落宽约十四米,进深四十二米,共有三进。
入口有门屋和左右耳房,屏风后竖有高大的围墙,墙上开石框门作为二门,门内有窄长的天井和回廊。
主厅进深极大,明间分前后厅,两侧卧房也分隔成前后间。
第二进天井正对后厅楼房,楼下明间分前后厅,厅后还有个小天井。
院东墙外建有花园,配有假山、书屋、亭榭等,小巧玲珑,室内精雕细刻。
装饰纹样富丽华贵,陈承裘故居的正落是比较典型的福州民居形式。
陈承裘故居
大型民居纵向还可以增加轿厅、过厅,横向可以增加边落花园,成排卧室和附属用房等。
但总的来说天井更小,厅的进深也更加大。
粤东潮汕民居
粤东潮汕地区的民居略有不同。
其基本单元是当地称之为“爬狮”的三合院和称之为“四点金”的四合院,中间是狭小的天井院。
以此为单元可以纵联成三堂式,纵横并联成四厅相向或者八厅相向等大型民居组合,然后还可以加护厝或后罩房等。
人口密集的闽粤城区还发展了一种面阔很小进深很长的房屋样式,中间有多进小天井采光通风,空间就像一节一节的竹筒,所以称其为竹筒屋。
广州西关大屋
它的布局可以先是门厅、天井、正厅,然后是天井、大房、后房、厨房、后尾,也可以临街为店面,后面是住房、天井、厅堂。
竹筒屋里面没有明确的走道,往往穿屋而过。
为了节约用地也可以做成楼房,紧密相邻的房屋还可以互借外墙。
这种密集的竹筒屋民居可以说是传统厅井式布局的进一步浓缩,结构简单,小巧亲切,如广州西关大屋就是纵向划分为三条竹筒屋的例子。
泉州鲤城五堡街则是一种前店后溪的竹筒屋形式,临街开店,后面水上可以进行货物运输。
布局紧凑,使用非常方便。
另外闽粤地区流行的堂横式民居,也有明显的敞厅窄井的特征。
广东梅州张弼士故居
它在平面上沿中轴布置几座堂屋称为几堂。
两侧布置几条护厝,也叫扶厝或者是扶屋,称为几横。
三堂两横、三堂四横,最多可以达到三堂六横。
再加围屋,横屋与堂屋之间形成狭窄的天井,中间用桥厅连结,堂屋和桥厅非常的开敞,利于形成凉爽的对流风。
堂横式民居的主立面由门屋、堂屋和两侧纵向护厝山墙组成。
产生横向从中间向两边跌落,纵向从前向后层层升起的构图,外轮廓层次十分丰富。
福建高陂大夫第
堂横式民居还有一些变通拓展的型制,它可以向高层发展。
梅县承德楼
比如福建高陂的大夫第,主楼增高到四层,顺坡而下,层层跌落,很有气势。
也可以向水平拓展,增加前埕、倒座、半池(就是半月形水池)围屋等。
甚至还可以并联建造形成壮观的民居组群堂横式民居中的横屋倒座围屋都是标准化的单元房间连排组成
如果这种连排房间进一步组合变化,还可以形成行列式民居。
如广东梅县松口镇的四杠屋、六杠屋,有纵列的数组天井院,每列前三间敞厅则是聚会的空间。
再如广东南雄湖口乡的杨宅,先以一组三堂式为家族活动中心,然后横向展开连排式房间。
福建诏安县秀篆乡的邱氏民居,宅中心为祖堂,祖堂前有月形水池,五条半圆形的连排房间环绕在祖堂一侧。
闽粤聚族而居的堂横式、行列式民居,虽然仍有厅井式民居的部分特征,但其横屋、围屋,标准单元的重新排列,又产生了新的组群趋势,与汉族传统合院渐行渐远。
比之江南的厅井式民居、闽粤厅井式的民居,它的布局更加紧凑,更加密集,天井更加窄小,宅内的空间和墙体更加通透开敞。
不仅天井前后,天井两厢也开始采用开敞的厅堂或走廊,更利于通风纳凉,而且厅堂的进深更大,通道更深,以适应南方更加炎热潮湿的气候。
除了满足通风采光要求外,还很好地解决了防风、防晒、防雨的要求。
除此以外,闽粤民居的装修装饰更富运动感和华丽繁复的商业气息,比如曲线形的封火山墙,丰富多彩的封护墙,精细富丽的室内雕刻都反映出与江南民居迥异的审美情趣。
还有闽粤地区地形复杂,日照采暖需求不大,所以民居朝向比较自由,朝东的、朝北的都有,最后闽粤民居的群体组合更加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从建筑角度上看,南方厅井式民居仍然可以看作是汉族合院民居从北向南传播,在南方气候、地形社会环境变化下的进一步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