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考点总结全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26424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1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考点总结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考点总结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考点总结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考点总结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初三化学考点总结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考点总结全册.docx

《初三化学考点总结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考点总结全册.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考点总结全册.docx

初三化学考点总结全册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

第一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

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它的组成成分:

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稀有气体是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等气体的总称。

它们一般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我们也称它们为惰性气体。

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如课本P27图2-3所示,在燃烧匙内盛放足量的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并塞紧瓶塞,待燃烧停止后冷却到室温,可观察到集气瓶内产生大量的白烟,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说明集气瓶中剩下的是气体主要是氮气,它具有的性质有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或难溶于水)。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有害气体和烟尘两类,常见的气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等,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工厂的废气以及汽车尾气。

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大原因,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二、氧气的性质

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液态氧,固态氧都

是淡蓝色色,氧气的化学式为O2。

2、氧气化学性质活泼,具有供给呼吸性和支持燃烧性,它是常见的氧化剂

3、请写出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1)与碳的反应发出白光,放热,生成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与硫的反应现象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与磷的反应现象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4)与铁的反应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本实验的注意事项:

①在铁丝前端绕一根火柴,持火柴燃尽再伸入集气瓶中②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高温的熔化物落下来使集气瓶炸裂。

(5)与镁的反应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三、氧气的制法

1、氧气实验室制法的原理

(1)在常温下可采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还能采用单独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3)还可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

2、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属于物理(物理或化学)变化。

3、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确定:

(1)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2)选择气体收集装置的依据则应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

(3)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

如果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空气,则这种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

(4)收集氧气可采用排水法,其优点是收集到较纯的氧气。

还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其优点是收集到干燥的氧气。

4、检验氧气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气体是氧气。

5、验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了。

6、操作步骤:

①茶(查)②庄(装)③定④点⑤收⑥利(离)⑦息(熄)

7、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

①铁夹应在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

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防止固体药品中的湿存水受热后形成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处形成水滴倒流回试管底部,造成试管破裂。

③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加热时,从靠近试管口的一端开始逐渐后移。

④导管伸入试管内不能太长,伸入过长,不利于气体的导出。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等到气泡连续均匀产生时再收集(刚开始产生的气泡是试管内的空气)。

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盖上毛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

⑦实验开始时,一定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一定要先从水槽中撤离导管,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否则会因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使水槽中的水沿导管倒流入试管造成试管炸裂)。

⑧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刚伸入集气瓶口即可。

⑩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则要接近集气瓶的底部。

8、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的注意事项:

①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下。

②长颈漏斗不是(是或不是)一定要。

有的优点是方便添加液体药品,没有的缺点是只能少量制取。

9、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

第二节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物理性质

纯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Pa,水的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固、液、气三态的变化;冰水是纯净物。

二、测定水的组成实验——电解水

1、在电解水时,所用的电源是直流电源。

2、在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了少量的烧碱溶液或硫酸溶液,它们的作用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它们不是催化剂。

3、在电解水时,连接电源负极的一端产生氢气,连接电源正极的一端产生氧气(正氧负氢)。

它们的体积比是2:

1,质量比是1:

8,。

由电解水的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在该实验的过程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大于2:

1的原因是氢气比氧气更难溶于水。

4、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氢气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三、水的净化

1、纯水是无色无味、澄清透明的。

自然界中的水,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常呈浑浊。

2、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区分硬水和软水的试剂是肥皂水,现象是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泡沫较少且有浮渣的是硬水。

长期盛硬水的器具易结水垢,生活中通过煮沸水等方法可降低水的硬度。

3、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工业上可以通过蒸馏来降低水的硬度。

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4、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过滤常用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

过滤操作要点是: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

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②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

①倾倒液体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③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四、水体污染与防治

1、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2、水是人和动植物生存所必需的,我们要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3、赤潮和水华现象的产生都是水体中的含磷物质和含氮物质过多,使藻类植物疯狂生长。

第三节溶液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的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

均一、稳定

3、溶液的组成: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

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少的叫做溶质,但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不论水有多少,水都是溶剂;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牛奶、豆浆不是溶液。

4、※在溶液里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和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所以溶液不显电性。

但阳离子的个数不一定等于阴离子的个数

在溶液里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和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所以溶液不显电性。

但阳离子的个数不一定等于阴离子的个数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物质溶解过程中发生过程:

扩散过程:

吸热,水合过程:

放热。

2、

(1)放热: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如氢氧化钠。

(2)吸热: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如硝酸铵。

(3)不明显: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如氯化钠。

三、油污的除去

1、乳化功能:

洗涤剂把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

2、油污除去的方法有:

使用汽油溶解或用肥皂、洗洁精等乳化。

四、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五、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所以溶解度的单位是克。

2、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是:

①一定温度②100溶剂③饱和状态④溶质质量

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外因主要要是温度,内因是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

4、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六、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七、结晶:

物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结晶的方法有降温结晶、蒸发结晶

八、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1、实验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

2、需要仪器:

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

九、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2、溶液的稀释计算:

(1)依据: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2)浓溶液质量×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所加水的质量=稀释后溶液质量—稀释前溶液质量

第四节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单质

1、碳单质的物理性质

(1)金刚石(C)、石墨(C)、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2)用途

金刚石具有硬度大的性质,可切割玻璃,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

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褪色、冰箱除异味、水的净化等方面。

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但在高温下,碳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与氧气反应,具有可燃性。

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3)在较高温度下,碳能夺取某些含氧化合物里的氧,具有还原性。

这个反应是吸热反应。

二、二氧化碳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主要有动植物的呼吸、煤等燃料的燃料。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有植物的光合作用。

空气中CO2的含量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

2、CO2的性质

(1)CO2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

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2)CO2的化学性质:

——“三不,两水、一碳”

①“三不”:

通常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CO2无毒)

a、向放有高低不同燃着蜡烛的烧杯中倾倒CO2,低的蜡烛先熄灭;这个实验说明了: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CO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②“两水”:

CO2与水和澄清石灰水(或碱溶液)反应

b、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看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CO2+H2O===H2CO3;然后加热又看到溶液由红色变紫色,H2CO3===CO2↑+H2O。

c、CO2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CO3(写化学式)。

CO2+Ca(OH)2====CaCO3↓+H20,此实验用来证明CO2存在;CO2+2NaOH==Na2CO3+H2O,此反应用来吸收CO2。

③CO2与灼热的碳反应:

CO2+C高温2CO

3、CO2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原理、装置、检验)

发生装置:

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收集方法:

由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 CO2只能用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