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下课外古诗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5566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八下课外古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八下课外古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八下课外古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八下课外古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八下课外古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八下课外古诗教案.docx

《部编八下课外古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八下课外古诗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八下课外古诗教案.docx

部编八下课外古诗教案

课外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诗的文学常识,落实字词,可以熟练翻译古诗。

过程与方法:

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能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尝试赏析诗歌。

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讨论、迁移练习、情景想象。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学习《式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朗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

1、学生展示:

1、《诗经》介绍:

诗经为最早的诗集。

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

“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

“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总共有305篇诗歌,又被称为“诗三百”。

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2、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

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3、生字注音

4、词语释义

2、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诗歌。

教师范读、学生个读、学生展示读。

2、交流阅读感受。

3、课堂提升:

学习《式微》

1、小组合作,尝试翻译诗歌。

已经日暮已经日暮,为啥不让回家住若不是为你的缘故,怎么会身披露水之苦!

已经日暮已经日暮,为啥不让回家住若不是为了你这人,怎么会泥巴滚满一身!

诗经里面的话,字面的意思是,天就要黑;但可引申为:

原指王室的衰微,现多指衰落,渐变的无足轻重也。

2、赏析诗歌,说说诗歌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日落天黑,还在露水泥地里劳作,怎能没有怨言呢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漓。

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诗经》中那种常见的风致:

内容及其单纯,一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抒发质朴率真的情感。

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小组合作,尝试翻译诗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歧路上,伤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2、首联描写了那些景物第一句与第二句描写景物特点上有什么不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城阙三秦风烟五津。

一近一远,一明一暗,对比强烈,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真实的送别画面。

这里诗人超常人视力之所不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开篇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壮阔的境界,这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杨枝、泪痕、酒盏是不同的。

3、赏析颈联诗句。

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即使在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

这既是对杜少府的安慰也是对他的一种赞扬(点拨:

知己)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志趣,是真挚的友情得到了升华。

4、总结全诗。

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劝慰他的朋友杜少府,但他不是一上来就劝他不要过于伤感。

而是先用环境描写勾画出一个真实的送别画面,又表示自己和他一样都是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因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

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遂成为全篇的警策。

直道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

这样委婉写来,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一定可以排解了。

4、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学习《子衿》、《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朗读诗歌,了解内容,把握情感并背诵全诗。

1、学生展示

1、写作背景:

此诗旧注为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所作。

时张九龄为相,孟浩然(45岁)西游长安,以此诗投赠张九龄,希望引荐。

然有人说开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在长安时,张九龄尚在家乡韶关丁母忧,张于年底才进京就任中书侍郎。

孟浩然此次未见到张九龄。

二人之相会当在张贬荆州长史时。

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云:

"本诗当作于开元四年(716,浩然28岁)左右张说任岳州刺史期间。

2、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着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3、生字注音

4、节奏断句

2、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诗歌。

教师范读、学生个读、学生展示读。

2、交流阅读感受。

3、课堂提升

学习《子衿》

1、小组合作,对照注释翻译全诗。

青青的是你的衣襟,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的是你的衣佩,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2、赏析全诗。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女足热恋着一位青年,他们相约在城阙见面,但女子久等不至,望眼欲穿,焦急来回走动,埋怨情人不来赴约,更怪他不捎信来,于是唱出此诗寄托情思。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他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婉转动人,及时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岁月,读来仍能产生共鸣。

学习《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小组合作、翻译全诗。

八月的洞庭湖,水势浩渺无边,水天迷蒙。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只能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2、诗人笔下的洞庭湖有什么样的特点请试着用四字成语概括。

八月湖水平——水平如镜、湖水平静

涵虚混太清——水天一色、水天相接

气蒸云梦泽——水气氤氲、水气迷漫

波撼岳阳城——湖水汹涌、波涛汹涌

明确:

洞庭湖景色特点——气势恢宏,意境雄浑。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的后四句中,诗人所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他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吗他所用的方式是怎样的呢

4、(让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各抒己见,小组推荐或自愿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作引导、提示,最后归纳总结,达成共识。

5、明确:

诗人的心愿是:

渴望能为朝廷效力,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他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意愿。

用的是含蓄委婉的自我推荐的方式。

6、全诗小结:

诗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希望宰相张九龄引荐做官。

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背诵全诗、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学习要点:

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朗读诗歌,了解内容,把握情感并背诵全诗。

1、学生展示

1、方法指导。

介绍学习古诗的一种基本学法:

a解读。

(了解诗歌的题目、作者及背景)b听读。

(读准字音、节奏与重读)

c译读。

(翻译诗歌,弄懂诗歌的意思)d背读。

(理出诗歌的脉络,背诵诗歌)

e悟读。

(悟出诗歌的思想内容)f赏读。

(品味欣赏诗歌的精彩之处)

2、作者、背景简介:

常建——唐代诗人。

生卒年和字号不详。

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xūyí)尉的小官。

由于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寻幽探胜,后来隐居鄂渚的西山。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在他游览破山寺时所作,这是他的代表作。

(解释:

盱眙尉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

3、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眉州人。

苏轼历北宋五朝,荣辱迭起一生,亦才情豪放一生。

诗、文、词皆独步一时。

其词突破婉约词藩篱,在风格、题材、音律方面皆有创变,豪纵清雄之作一新天下耳目,风格于雄奇超旷之外,亦兼韶秀婉丽,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其文如行云流水,恣肆挥洒,代表北宋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4、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慧院,后迁临皋亭。

这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慧院月夜感兴之作。

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

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隐衷。

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心情。

2、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诗歌。

教师范读、学生个读、学生展示读。

2、交流阅读感受。

3、课堂提升

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

1、小组合作,对照注释翻译全诗。

早晨进入古老的寺庙,早上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树林.

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处,僧人的房舍被花木浓荫覆盖着。

山的景色使鸟儿欢悦,潭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自然界的)各种声响这时都悄然寂静,只剩下(僧人敲的)钟和磬的声音(在回响)。

2、作者在游览破山寺时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

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光鸟潭影钟磬音

这些都是描写后禅院的环境,这种环境给我们什么感觉呢明确:

幽静

3、这首诗通过描写后禅院幽静的环境,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

明确:

寄情于景、远离尘世。

可以用诗中的哪个字来概括(空)

3、请同学们面带表情地朗读这首诗,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学生朗读)

5、常建为什么隐居呢

明确:

因为他得不到进仕的机会,看到仕途的艰险,想远离这个烦扰的尘世而隐居。

6、从诗歌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来看,你同意他的做法吗为什么(同意,因为这是作者善于排解内心苦闷的做法。

)(不同意,因为这是属于逃避现实的做法。

)假如你是常建,你会怎么做(请用“假如我是常建,我会------”这样的句式说说。

)(学生各抒己见)

7、在现实生活中,你有遇到过困难与挫折吗你是怎么处理的请举例说说。

(学生各抒己见)

小结: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遇到很多的不如意,无论怎样,我们应该是:

失意时,莫伤悲;苦闷时,莫彷徨;失败时,莫气馁。

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社会与生活。

学习《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小组合作翻译全诗。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

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2、全文分为上下两片,共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有哪些特点诗人分别用哪些词语来描绘它们

明确:

缺月、疏桐、漏断、幽人、孤鸿、寒枝、沙洲。

月——缺,桐——疏,漏——断,人——幽,鸿——孤,枝——寒,沙洲——冷。

3、这些意象特点分别涉及哪些艺术手法蕴含哪些思想感情

明确:

缺月表面写月亮的不圆,其实在人生层面比喻的写出了才华如明月的苏轼,此时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悲凉阶段,与家人悲离;还在社会环境层面暗示了那个封建社会的残缺黑暗,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

疏桐暗示良禽择木而栖的环境的荒凉,也暗示在封建社会里正直的人才难以得到重用。

漏断说明到了深夜,作者的心情才得以安静下来。

幽人是苏轼自称为幽囚之人,联系背景,可知当时苏轼处境艰难,心情低落。

孤鸿指孤单的鸿雁,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在古诗词里,文人常常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

寒枝暗示苏轼当时的凄凉处境。

沙洲是江湖河流里和海滨、湖滨带出露水面的沙滩,在当时人烟稀少,荒凉清冷。

四、背诵全诗、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

学习要点:

学习《送友人》、《卜算子·咏梅》,朗读诗歌,了解内容,把握情感并背诵全诗。

1、学生展示

1、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2、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使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

3、送别诗句: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____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____李觏《乡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____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4、梅花诗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其一》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卢仝《有所思》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刘着《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2、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诗歌。

教师范读、学生个读、学生展示读。

2、交流阅读感受。

三、课堂提升

学习《送友人》

1、小组合作翻译诗歌

青山横卧在外城的北面,清澈的水围绕着东城。

在此地你我一旦分手,就像孤蓬一样随风飘荡。

游子的心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落日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手告别,从此离开,友人骑的离群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2、理解“孤蓬”这一意象。

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

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3、颈联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形象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

4、诗人表现这种感情的手法是怎样的

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5、评价诗人送别诗的情感基调。

新颖别致,不落窠臼。

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明丽。

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而又豁达乐观。

学习《卜算子·咏梅》

1、小组合作翻译诗歌。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

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

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2、词的上半阙有哪些意象

明确:

驿站、断桥、黄昏、风雨。

3、这些意象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为什么

明确:

荒废驿站的断桥边,寂寞开放的梅花,非常的孤寂凄凉的意境。

这样孤苦无依的梅花无人欣赏,正值黄昏时分,夕阳西下,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展现了出来,再这种情况下,竟然还要受到暴雨狂风的打击,这是多么凄惨阴沉的画面。

4、表达的梅怎样的品格

明确:

孤芳高洁、坚强不屈的品格。

5、词的下半阙表达了梅的怎样的品格从哪里体现的

明确:

高尚脱俗、坚贞不二的心志。

从“一任群芳妒”和“只有香如故”可以体会。

6、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衬托、拟人、烘托。

四、背诵并布置作业。

编写人:

吕永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