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学术报告会时间表华东师范大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25408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庆学术报告会时间表华东师范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校庆学术报告会时间表华东师范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校庆学术报告会时间表华东师范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校庆学术报告会时间表华东师范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校庆学术报告会时间表华东师范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庆学术报告会时间表华东师范大学.docx

《校庆学术报告会时间表华东师范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庆学术报告会时间表华东师范大学.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庆学术报告会时间表华东师范大学.docx

校庆学术报告会时间表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校庆学术报告会目录

(人文社会科学)

 

庆祝华东师范大学建校58周年

校庆学术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校级学术报告

第一场曹景行10月12日14:

00

第二场魏也华10月13日10:

00

第三场PierrePaulZalio10月20日14:

00

第四场茅海建10月29日14:

00

第二部分:

校庆终身教授学术报告月活动

第一场陈锡喜10月14日13:

00

第二场陈勤建10月14日13:

30

第三场许纪霖10月14日15:

00

第四场童世骏10月16日14:

00

第五场齐卫平10月16日15:

10

第六场胡晓明10月19日13:

00

第七场周长江10月19日14:

00

第八场朱政惠10月20日15:

00

第九场宁越敏10月21日14:

00

第十场冯棉10月21日15:

00

第十一场冯绍雷10月22日15:

00

第十二场方俊明10月27日14:

00

第十三场高宁10月28日13:

00

第十四场王铁仙10月30日14:

00

第三部分:

院系学术报告

 

第一部分:

校级学术报告

 

第一场

时间:

10月12日14:

00

地点:

中山北路校区新逸夫楼报告厅

报告人:

曹景行

报告题目:

两岸关系的发展与马英九所面临的挑战

报告人简介:

1968年到安徽南部的黄山茶林场落户“上山下乡”,务农十年。

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1982年毕业后,到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美国与亚太地区经贸关系的研究。

1989年移居香港,在中文《亚洲周刊》工作八年,历任编辑、资深编辑、副总编辑,后兼任香港《明报》主笔。

1996年转入香港传讯电视,任香港中天新闻频道的总编辑。

1998年进入香港凤凰卫视,作为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并担任凤凰卫视咨询台副台长,先后主持及主讲《时事开讲》、《总编辑时间》、《口述历史》、《风范大国民》、《景行长安街》等节目。

也为香港《明报月刊》、新加坡《联合早报》、马来西亚《南洋商报》等报章撰写文稿。

2008年6月起,被聘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同年10月担任我校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

报告会简介:

自从2008年5月马英九成功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两岸关系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实现了两岸的大三通,开放大陆民众到台湾旅游,降低了两岸之间的紧张关系,实质性地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但是两岸关系的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台湾岛内依旧有推动台独势力的存在,台湾政治走向依旧是不明朗,台湾的地方选举和立法院选举以及2012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将会为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不确定的因素,曹景行教授的报告将会从他对台湾问题的切身理解来深度解答马英九所面临的这些挑战。

 

第二场

时间:

10月13日10:

00

地点:

中山北路校区理科大楼A504室

报告人:

魏也华

报告题目:

外资企业的网络组织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报告人简介:

美国尤他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研究院及地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紫江讲座教授,主要从事经济/城市地理及城市区域发展,特别侧重于跨国公司区位、全球化城市发展、地域空间差异及区域发展模式的研究。

主要著作有RegionalDevelopmentinChina(Routledge,2000)及60多篇英文期刊论文,其中SSCI论文40多篇(EconomicGeography,EnvironmentandPlanningA,ProgressinHumanGeography等)。

为中国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美国地理学会(AAG)区域发展与规划专业委员会杰出研究者奖、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杰出研究奖获得者,曾任AAG中国地理专业委员会、亚洲地理专业委员会及区域发展与规划专业委员会主席,海外华人地理信息系统协会副主席,现任EurasianGeographyandEconomics副主编,亚洲城市研究学会执行理事等。

研究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福特基金、国家地理协会、德国洪堡基金、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教育部等资助。

报告会简介:

本报告将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地方生产网络和研发活动的本质,并探讨其对技术动力和区域发展的影响效应。

通过对北京、上海—苏州和深圳—东莞三大城市区域的大规模问卷调查,研究中国信息与通讯技术(ICT)产业中的外资企业。

调研数据显示在华外资企业的生产活动正逐渐本地化,但是其根植性程度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母国效应、地方环境和FDI—投资地关系。

研究也发现产业集聚对FDI的区位和网络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北京的FDI来源更广,且能够更好地整合全球—地方网络;而在FDI占主导的地区如苏州和东莞,由于技术、制度、空间和结构等一系列差异,外资企业嵌入本地经济的程度较低,更倾向于彼此之间建立全球—地方网络;上海和深圳介于两者之间。

报告认为,中国仍需要更好地整合FDI和本地经济的联系,并进一步增强本地企业的创新能力。

 

第三场

时间:

10月20日14:

00

地点:

闵行校区法商楼

报告人:

Pierre-PaulZalio

报告题目:

经济社会学:

新的路径与法国传统

Economicsociology:

newapproachesandfrenchtraditions

报告人简介:

法国加香高师(ENS-Cachan)社会学教授,社会科学系系主任。

法兰西大学研究院(IUF)成员。

 “经济历史动力与制度”研究所(IDHE)研究员。

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EHESS)讲座教授。

巴黎理工大学授课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顾问教授。

报告会简介:

本讲座将对当下国际前沿的经济社会学理论以及相关研究进行介绍,着重分析经济社会学新的研究路径与法国社会科学传统的关联。

在此基础上,还将讨论用经济社会学来分析中国当下社会事实的相关路径及其实践。

第四场

时间:

10月29日14:

00

地点:

闵行校区

报告人:

茅海建

报告题目:

戊戌变法的另面

报告人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主要著作有:

《天朝的崩溃:

鸦片战争再研究》(1995)、《苦命天子;咸丰帝奕詝》(1995)、《近代的尺度:

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1998)、《戊戌变法史事考》(2005)、《从甲午到戊戌:

康有为〈我史〉鉴注》(2009)。

报告会简介:

很长时间以来,戊戌变法的研究以康有为、梁启超留下的史料为基础,构建成当前戊戌变法基本观点、述事结构和大众认识。

尽管也有一些历史学家对康、梁的一些说法提出了质疑,但毕竟没有新的大量的史料可供其另辟新途。

报告人最近阅读“张之洞档案”,发现了观察戊戌变法的新角度。

第二部分:

校庆终身教授学术报告月活动

第一场

时间:

10月14日13:

00

地点:

闵行校区法商北楼227室

报告人:

陈锡喜

报告题目:

以发展的视角审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点评人:

复旦大学高国希教授

报告人简介: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主要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教育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

报告会简介:

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要性的论证,需要结合实践发展和党的理论创新,论证何谓“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内涵,即厘清“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生活的哪个层面”以及“何谓指导”等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在抵制“去意识形态化”和“指导思想多元化”的思潮的同时,避免“泛意识形态化”和“意识形态一元化”的倾向,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第二场

时间:

10月14日13:

30

地点:

中山北路校区科学会堂

报告人:

陈勤建

报告题目:

中华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理念与方法

点评人:

许光华教授

报告人简介:

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导。

长期从事民俗学、文艺民俗学教学研究,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获教育部全国高校第二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中国文学二等奖(专著)等省部级以上社科奖6项。

报告会简介:

汉语国际教育,离不开中华文化的传授与传播。

如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传授和传播中华文化?

我们应站在全球文化多样性的立场上,着眼于中国文化也是全人类优秀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在互相平等的基础上与别国文化进行对话。

文化的多样性就要求我们:

不同于我们的文化,要给予尊重;我们自身的文化更应得到重视,在中华民族特有的生存方式、生活智慧、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中,深入挖掘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价值。

汉语国际教育决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传授。

语言本身是一定多元民族文化的展演。

特别是有着3000多年古老象形文字原形的汉字。

我们要注意多元文化背景下,以贴近民众日常生活,顺应留学生思想观念,“润物细无声”的生活文化模式推介等多种方式进行中华文化传授。

第三场

时间:

10月14日15:

00

地点:

闵行校区人文学院5303学术报告厅

报告人:

许纪霖

报告题目:

启蒙如何虽死犹生:

五四运动90周年的反思

点评人: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季卫东教授

报告人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哲学社会科学国家创新基地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历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史学会理事。

先后担任过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台湾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所的访问学者。

报告会简介:

今年是五四九十周年,也是法国大革命220周年。

这两个运动都与启蒙有关。

五四被称之为中国的启蒙运动,而法国大革命也被认为是启蒙运动的产物。

启蒙代表着光明,启蒙时代是一个光明时代的来临,因为启蒙背后有理性,理性是人自身的光明,它可以克服宗教与传统带来的愚昧。

启蒙曾经是美好的,但在今天却处于四面楚歌,八方受敌的困境。

当今世界与中国的许多问题,都被认为与启蒙的负面有关。

启蒙不再代表光明,而似乎是人类自大、贪婪的象征。

启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

于是,在五四九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要问的是,启蒙是否已经死亡?

启蒙是否还有自我拯救的活力?

本报告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第四场

时间:

10月16日14:

00

地点:

闵行校区人文学院5403室

报告人:

童世骏

报告题目:

“学习”概念与“批判”理论

点评人:

上海交通大学单世联教授

报告人简介:

男,1958年9月14日生于上海,教授/研究员,上海社科院和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社科院党委副书记、哲学研究所所长,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

出版著作《批判与实践—论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2007,北京)和DialecticsofModernization:

HabermasandtheChineseDiscourseofModernization(2000,Sydney)等,发表论文“关于‘重叠共识’的‘重叠共识’”(2008)等,出版译著《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德]哈贝马斯著,2003)等。

报告会简介:

与其它一些哲学家或多或少把“遗忘”当作现代性批判的重要角度不同,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把“学习”概念放在重要地位甚至核心地位,不仅用它来阐发其有关理性和理性化的观点,而且影响其有关社会进化的客观性/反思性、价值领域的普遍主义/情境主义、社会理论的批判性/内在性、文化间对话的可能性/必要性等的看法。

“学习”对于哈贝马斯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他的哲学理论和社会理论的内容之中,而且体现在他作为学者的理论活动和作为知识分子的公共活动之中:

通过参与学界争论和商谈而学习、通过反思个人经历而学习,尤其是参与公共讨论而参与和推动德国、欧洲乃至全球的集体学习。

第五场

时间:

10月16日15:

10

地点:

闵行校区法商北楼325室

报告人:

齐卫平

报告题目:

制度品牌:

政治协商内涵的民主价值

点评人:

华东政法大学张明军教授

报告人简介:

男,1953年出生,硕士、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方向: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和政党、中共党史党建。

主要兼职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客座教授,先后主持各类研究项目10余项,主编参编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报告会简介:

政治协商是中国政治构架中独具特色的制度设计,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60年来,政治协商制度在探索中逐渐发展和成熟。

如何从民主价值的层面揭示政治协商制度的重大意义,是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

政治协商日益发展的实践,为理论的提炼和丰富奠定了基础。

从制度功能上看,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有着相同之处,又有着各自表现。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民主形态上属于代议制类型,是十分典型的间接民主形式。

我国的政治协商作为一种制度规范,在世界政治文明建设中具有“人无我有”的独创性,在民主形态上可以归为协商制类型,具有直接民主的某些特点。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应该努力打造政治协商的制度品牌。

第六场

时间:

10月19日13:

00

地点:

闵行校区人文学院5303学术报告厅

报告人:

胡晓明

报告题目:

略谈中国历史与文学上的江南认同

点评人:

上海师范大学曹旭教授

报告人简介:

胡晓明,思勉高等研究院中国江南学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大文学研究所所长。

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长

报告会简介:

为什么“江南”是一个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

中国历史与文学上的江南认同是如何形成的?

长期的江南认同有着什么样的丰富的地方感与地方意象?

本讲座试图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展示一个文史一体、学科对话的知识传统,以再认中国文化深处的精神遗产。

第七场

时间:

10月19日14:

00

地点:

中山北路校区新逸夫楼报告厅

报告人:

周长江

报告题目:

抽象绘画的当代生机

点评人: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李超教授

报告人简介:

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终身教授、上海油画雕塑院艺委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双年展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

作品参加国内外各大型重要画展,十多次获得奖项,并被博物馆、美术馆广为收藏,在抽象绘画领域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报告会简介:

抽象绘画已是艺术史中重要的艺术现象,尤其是当纽约成为世界艺术中心后,抽象表现主义的兴起对它以后的世界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虽然今天的当代艺术潮流中,抽象已不在主要的位置,但抽象主义拓展的形式语言充塞在艺术的所有领域。

抽象绘画作为一种自由语言还在发展,面对中国开放以来的抽象绘画在当代艺术中的现状,在文化形态和语言研究方面都有了可喜的进步,本次讲座试图把抽象绘画的当代生机和传统文化价值转换结合起来与大家进行一次学术交流。

第八场

时间:

10月20日15:

00

地点:

闵行校区人文学院5303学术报告厅

报告人:

朱政惠

报告题目:

中国学者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百年回顾

——关于进程、特点和若干问题的思考

点评人:

上海大学陈勇教授

报告人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终身教授),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研究分会副会长。

主要研究史学理论、中国近现代史学、中外史学比较研究、美国中国学史。

著有《吕振羽和他的历史学研究》、《史之心旅——关于时代和史学的思考》、《美国中国学史研究——海外中国学探索的理论与实践》、《史华慈学谱》,主编《海外中国学评论》(1-3辑)、《史华慈与中国》(与许纪霖合作)、《中国学者论美国中国学》等。

报告会简介:

报告将对近一个世纪来中国学者对海外中国学的研究情况作一大体回顾和分析,认为新中国成立前后有几个大的阶段,而建国后的重要发展时期是在1980年代以后。

文章认为,中国学者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变迁史与国内外政治状况、学术思潮、国力盛衰有密切关系,总结和反思这将近一百年学术史的成果、教训和特点,对未来深入这方面的探讨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随着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深入,这方面学术史的探讨也愈发显得重要。

第九场

时间:

10月21日14:

00

地点:

中山北路校区自然地理馆报告厅

报告人:

宁越敏

报告题目:

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

报告人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和华东师大、上海社会科学院双聘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主要从事城市地理、城市经济、城市规划研究。

报告会简介: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

本文介绍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发展趋势,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国务院最近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及对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十场

时间:

10月21日15:

00

地点:

中山北路闵行校区哲学系会议室

报告人:

冯棉

报告题目:

论数学哲学中的直觉主义思想

点评人:

上海社会科学院成素梅教授

报告人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逻辑室主任,中国逻辑学会理事,上海市逻辑学会副会长,全国逻辑学科“金岳霖学术奖”的获得者。

撰有专著《经典逻辑与直觉主义逻辑》、《广义模态逻辑》、《哲学逻辑与逻辑哲学》、《相干与衍推逻辑》、《可能世界与逻辑研究》等多部。

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和教育部科研项目。

重点研究领域为“现代逻辑”和“逻辑哲学”。

报告会简介:

对数学哲学中的直觉主义学派的思想作了梳理,揭示了它的理论来源和哲学背景,分析了它的数学观和逻辑观,考察了直觉主义与逻辑主义、形式主义的理论差异。

指出:

直觉主义学派高度重视直觉和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在科学实践中的作用,这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对“排中律”和“间接证明方法”有效性的质疑,揭示了经典逻辑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它所倡导的构造性和能行性的研究方法,促进了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

但是,对直觉功能的过分夸大并不足取。

第十一场

时间:

10月22日15:

00

地点:

中山北路校区新逸夫楼报告厅

报告人:

冯绍雷

报告题目:

传统与当代变迁交织中的中国外交新解

点评人: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俞新天教授

报告人简介:

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专攻俄罗斯问题及战后国际关系。

主要研究领域:

俄罗斯政治、外交、社会转型、大国关系、国际政治理论等。

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其中2部为独著,5部为主编或第一作者,2部为合著。

报告会简介:

第一,主要从中国与现行国际体系相互关系角度入手,分析影响当代中国外交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包括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传统文化因素。

讨论的问题涉及:

民族国家构建与国际体系、天下秩序和中国现代外交、体制变迁和对外政策、区域合作和多民族国家的最终统一等等问题。

第二,将适当介绍有关国际学术发展的前沿状况,其内容包括最近在斯坦福大学的访学、在莫斯科参加的瓦尔代会议、在台北中研院讨论的东方式比较文化研究与国际关系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提出显然与本题有密切关系。

第十二场

时间:

10月27日14:

00

地点:

中山北路校区新逸夫楼报告厅

报告人:

方俊明

报告题目:

全球化时代特殊教育发展的比较与思考

点评人:

华东师大学前与特教学院院长杨广学教授

报告人简介:

方俊明教授,1946年8月生,江西景德镇人,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特殊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特殊教育》副主编,《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心理学探新》、《现代特殊教育》、《心理与行为》等学术杂志的编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与人格教育》、《心里学、教育学的研究原理与方法》、《当代特殊教育导引》等专著和发表了70多篇论文。

报告会简介:

随着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家从经济、政治到文化教育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那么,全球化的思想将会对我国当代特殊教育的发展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通过对东西方特殊教育思想起源和发展的比较,认为科学主义和人文精神的结合是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全球化时代特殊教育应该遵照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的精神,发挥我国社会制度本身的优越性,形成全球化的教育价值观,进一步体现对人的尊重,对自然的尊重;在教育目标上立足于公民教育和素质教育;在教育模式上体现出对多元文化和个体差异的认同,促进融合教育;在教育方法上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行因材施教,最充分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发展受教育者的才智与个性,促进人类的科学与民主,文明与进步。

第十三场

时间:

10月28日13:

00

地点:

闵行校区外语楼3楼报告厅

报告人:

高宁

报告题目:

高慧勤翻译艺术研究——兼论文学翻译与形象思维的关系

点评人:

上海交通大学吴宝华教授

报告人简介:

高宁,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现为我校日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

主要研究方向:

翻译学。

先后有3部翻译教程获省部级奖。

2003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出版专著1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报告会简介:

本文通过对高慧勤先生翻译艺术的研究,提出她成功地将文学领域的形象思维与翻译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内在的翻译理念和外在翻译风格。

她的译笔始终相伴着形象思维,做到了“移步不换形”和形象再现的“整体性”。

从理论上说,高译呈现出不是以词语、句子为翻译单位,而是以相对自足的“镜头”——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触觉形象和心理形象为翻译单位的特点。

这正是高译多有佳译的重要原因,对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

在此基础上,笔者还从高慧勤先生治学经历、傅雷翻译思想对她的影响等角度考察了她何以能够达到这个高度的原因所在。

 

第十四场

时间:

10月30日14:

00

地点:

中山北路校区理科大楼A510室

报告人:

王铁仙

报告题目:

我们民族有两个文化传统

点评人:

上海师范大学杨剑龙教授

报告人简介:

1988年任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授,1993年任博士生导师。

出版专著《瞿秋白论稿》、《瞿秋白文学评传》、《新时期文学二十年》、《中国现代文学精神》。

发表论文八十余篇,其中两篇论文分别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二等奖。

报告会简介:

我们民族有两个文化传统,一个是古代文化传统,一个是五四开始的现代文化传统。

五四开始的现代文化传统没有割断古代优秀的文化传统的固有血脉,但有很大的区别,它是以肯定个体自我价值、民主、人权和科学为核心观念,以人的解放为终极目标的新的文化传统。

这些重要观念和人的自由解放的目标,在古代文化传统中是没有的,而它们能够形成民族和国家的活力,推动社会前进,实现现代化。

因而,我们今天不能只讲古代文化传统,不讲五四以来的新的文化传统。

第三部分:

院系学术报告

中国语言文学系

10月14日14:

00

地点:

闵行校区中文系三楼会议室

报告人和报告题目:

朱志荣中国史前审美意识的价值

彭国忠试论《乐记》对宋代词学批评的影响

王冉冉论《红楼梦》与人文传统

刘晓丽美的语法考察——以艺术评论语言实践为核心

李丹梦面对心灵的乡土

杨焄陆机《文赋》在韩国的流传与影响

吕志峰东汉石刻异体字研究

孙锐欣语音现象和语音单位

陶国山寻根文学与民族认同的建构

刘阳文学理论是在何种意义上联系文学实际的

黄平“春晚”与文化政治——细读春晚语言类节目

郭瑞魏晋南北朝石刻文字的传承与变异

文贵良以严复为中心:

汉语的实用理性与“国语”的现代性发生

历史学系

第一场

时间:

10月15日13:

00

地点:

闵行校区人文大楼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