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疾病.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5152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肾脏疾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肾脏疾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肾脏疾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肾脏疾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肾脏疾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肾脏疾病.docx

《肾脏疾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脏疾病.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肾脏疾病.docx

肾脏疾病

肾结石

一、什么是肾结石

尿路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

男性多于女性,约3∶1。

近30多年来,我国上尿路(肾、输尿管)结石发病率明显提高。

二、肾结石病因病理

结石形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认为与代谢以及感染因素有关

三、肾结石症状

主要症状是疼痛和血尿,极少数病人可长期无自觉症状。

(一)疼痛:

大部分患者出现腰痛或腹部疼痛。

较大的结石,多为患侧腰部钝痛或隐痛,常在活动后加重;较小的结石,多引起平滑肌痉挛而出现绞痛,这种绞痛常突然发生,疼痛剧烈,如刀割样,向下腹部、外阴部和大腿内侧放射。

有时患者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脉弱而快、血压下降等症状。

疼痛常阵发性发作,或可因某个动作疼痛突然终止或缓解,遗有腰、腹部隐痛。

(二)血尿:

由于结石直接损伤肾和输尿管的粘膜,常在剧痛后出现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血尿的严重程度与损伤程度有关。

(三)脓尿:

肾和输尿管结石并发感染时尿中出现脓细胞,临床可出现高热、腰痛。

(四)其它:

结石梗阻可引起肾积水、肾功能不全,有的病人尚可出现胃肠道症状,贫血等等。

四、肾结石诊断检查

(一)化验检查:

尿液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白细胞或结晶,尿pH在草酸盐及尿酸盐结石患者常为酸性;磷酸盐结石常为硷性。

合并感染时尿中出现较多的脓细胞,感染较重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升高。

(二)X线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肾及输尿管结石的重要方法,约95%以上的尿路结石可在X线平片上显影。

辅以排泄性或逆行性肾盂输尿管造影,可确定结石的部位、有无梗阻及梗阻程度、对侧肾功能是否良好、区别来自尿路以外的钙化阴影、排除上尿路的其它病变、确定治疗方案以及治疗后结石部位、大小及数目的对比等都有重要价值。

(三)其它检查:

B超在结石部位可探及密集光点或光团,合并肾积水时可探到液平段。

同位素肾图检查可见患侧尿路呈梗阻型图形。

CT扫描不及X平片和尿路造影片直观,且费用昂贵,一般不作常规检查

五、肾结石治疗方法

肾及输尿管结石的治疗要根据结石大小、部位、数目、形状、一侧或两侧,有无尿流梗阻、伴发感染、肾功能受损程度、全身情况以及治疗条件等进行具体分析,全面考虑。

但当绞痛发作时,首先应该使症状缓解,而后再选择治疗方案。

(一)肾绞痛的处理。

1.解痉止痛:

2.指压止痛:

3.皮肤过敏区局部封闭:

4.针刺疗法:

(二)非手术疗法。

非手术疗法一般适合于结石直径小于1厘米、周边光滑、无明显尿流梗阻及感染者,对某些临床上不引起症状的肾内较大鹿角形结石,亦可暂行非手术处理。

1.大量饮水:

增加尿量冲洗尿路、促进结石向下移动,稀释尿液减少晶体沉淀。

2.中草药治疗:

3.针刺方法:

增加肾盂、输尿管的蠕动,有利于结石的排出。

4.经常作跳跃活动,或对肾盏内结石行倒立体位及拍击活动,也有利于结石的排出。

5.其它:

对尿培养有细菌感染者,选用敏感药物(奥复星,灭滴灵)积极抗感染,对体内存在代谢紊乱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以及调理尿的酸碱度等等。

(三)体外冲击波碎石。

(四)手术疗法。

结石引起尿流梗阻已影响肾功能、或经非手术疗法无效,无体外冲击波碎石条件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术前准备:

术前必须了解双侧肾功能情况,有感染者先用抗菌素控制感染。

输尿管结石患者在进手术室前或在手术台上术前摄尿路平片作结石的最后定位。

手术方式:

根据结石大小、形状和部位不同,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手术方式:

1.肾盂或肾窦切开取石术:

切开肾盂、取出结石,鹿角状结石或肾盏结石,有时须作肾窦内肾盂肾盏切开取石。

2.肾实质切开取石术:

肾结石较大,不能经肾窦切开取石者,需切开肾实质取石。

3.肾部分切除术:

适用于肾一极多发性结石(多在肾下极),或位于扩张而引流不畅的肾盏内,可将肾一极或肾盏连同结石一并切除。

4.肾切除术:

一侧肾结石并有严重肾积水或肾积脓,已使肾功能严重受损或丧失功能,而对侧肾功能良好者,可行切除患肾。

肾癌

一概述

肾癌的临床发病率近年来稳步增加,且早期病变所占的比率也有所加大。

有人认为这是由于随着健康保健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有更多的肿瘤被检查出来的结果,而真正的肿瘤发病率并没有明显的增加。

一般情况下,根据临床资料作出肾癌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假阳性或假阴性的诊断也时有发生,全面、仔细地进行分析是准确诊断的基础。

肾脏位于腹膜后,被腹腔内脏器和腰背肌肉所包绕,因此肾脏肿瘤往往缺乏早期临床表现,传统所称的由血尿、疼痛和腹部包块构成的“肾癌三联征”均为病变发展到较晚期的症状。

实际上,大多数病人仅表现出三联征中的后一项或两项症状,三项都有者约占10。

然而引人注意的是,肾癌可能会出现多种“肾外表现”,临床上容易与其他全身性疾病相混淆,但同时这些症状又常常是导致病人前来就诊的原因。

另外,由于肿瘤转移灶症状前来就诊而被发现是肾癌的情况也并非少见。

二临床表现

  1.血尿:

  肾脏通过尿液与外界发生联系,因此血尿是肾细胞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系由肿瘤侵犯肾孟或肾盏粘膜而引起。

约40-60左右的病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血尿,通常为间歇性全程无痛肉眼血尿,有时有条状血块,系输尿管管型。

血块堵塞输尿管时可引起肾绞痛。

  2.疼痛:

  肾癌引起的疼痛多发生在腰部,性质为钝痛,发生率约为20。

原因除由于肿瘤生长牵张肾被膜外,还可由于肿瘤侵犯周围脏器或腰肌所造成,后一种疼痛往往较重且持久。

血尿严重形成血块引起输尿管梗阻时可发生肾绞痛。

  3.腹部包块:

  肾癌病人有腹部包块表现者约占20,瘦长体型者更易出现,位于上腹部肋弓下,可随呼吸运动而上下移动。

检查者所触及的可能是肿瘤本身,也可能是被肿瘤推移的肾下极。

如果包块固定不动,说明肿瘤已侵犯肾脏周围的脏器结构,这种病人的肿瘤切除困难,预后不佳。

  4.肾外表现:

肾脏除了是一个重要的代谢器官外,还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合成并分泌前列腺素E1,25—二羟维生素D3、肾素和红细胞生成素,肾癌可以分泌远高于正常水平的这些激素,同时还可分泌甲状旁腺样因子、高血糖素、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胰岛素等物质,由此造成了肾癌多种多样的肾外全身性症状约占20。

这些症状除高血钙外,其余很难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消除,然而在切除原发灶后,指标多能恢复正常。

  

(1)血沉快:

肾癌病人出现血沉快的原因尚不清楚,发生率在50左右。

挪威奥斯陆大学所作的一项对236例肾癌病人进行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70.3的病人有血沉快的表现,甚至在被确诊为肾癌前6年时就已出现,因此提出对持续血沉快的病人应做肾脏B超检查以除外肾脏肿瘤。

  

(2)发热:

在肾癌病人中也较常见,发生率约20。

最近的研究发现,25的原发肿瘤可异位分泌白细胞介素-6,这种异位分泌的白细胞介素-6可能与发热有关。

  (3)高血压:

约20的肾癌病人有高血压,但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高血压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与骨癌的发生有关,因此,只有当切除肾癌后恢复正常的高血压才可确定是由肾癌所引起。

肾素分泌过多、肿瘤内动-静脉瘘、肿瘤压迫肾血管都可能是造成高血压的原因。

  (4)高血钙:

原因不是很情楚,发生率约10。

可能与肿瘤产生的一种类似于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的多肽有关。

切除肿瘤后恢复正常,肿瘤转移或复发后可重新升高。

有时高血钙还可能由肿瘤转移到骨骼引起。

  (5)红细胞增多症:

具体原因不清,可能与肿瘤直接分泌红细胞生成素或肿瘤压迫造成正常肾脏组织缺血、刺激分泌红细胞生成素有关。

  (6)肝功能异常:

并非由于肿瘤转移到肝脏引起,又称为Staufer综合征,病人同时有白细胞减少、发热和肝脏局部坏死。

切除肾肿瘤后肝功能恢复正常,否则很可能有转移灶。

少数情况下还可伴有胆汁瘀积性黄疸。

  (7)其他:

贫血、体重下降、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淀粉样变及神经病变等都可能发生在肾癌病人身上。

  5.精索静脉曲张:

  特点为平卧位后不消失,由于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瘤栓阻碍精索静脉内血液回流引起。

  6.转移灶:

  肾癌发生转移往往较早,当原发灶很小时就可出现转移,而且转移的位置多变,几乎见于人体的任何部位。

约20—35例的肾癌病人在就诊时即已发生了转移,另有约6—15例病人是因肿瘤转移灶的症状而前来就诊。

除了肺、肝、脑、骨骼等常见肿瘤转移部位外,肾癌还常常转移到其他少见部位,如胆总管腔内、纵隔、拇指甲下、阴道、脉络膜、外耳道和眼眶等。

由此可见,对于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的异常物,尤其是不明来源者,都应想到肾癌转移的可能。

  7.伴生癌:

  等曾报道17例原发性肾癌患者,同时患有甾体激素靶器官的原发性肿瘤,包括乳腺癌10例,子宫内膜癌4例及卵巢癌3例。

虽然不能因此说明肾癌具有激素依赖性,但在某种程度上提示肾癌与这些肿瘤间的联系是雌激素。

  8.偶然发现:

 

精索静脉曲张

一病因

引起精索静脉曲张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

解剖因素:

睾丸和附睾的血液经精索静脉回流,精索静脉可分为三组,他们在外环处有侧枝循环互相交通。

生理因素:

青壮年性机能较旺盛,阴囊内容物血液供应旺盛。

所以有些精索静脉曲张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

另外,长久站立,增加腹压也是发病困素。

其它因素:

腹膜后肿瘤、肾肿瘤等压迫精索内静脉可引起症状性或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

原发者平卧时很快消失,继发者常不消失或消失很慢。

二临床症状

1、病人可完全无症状,仅在查体时发现。

2、患侧阴囊或睾丸有坠胀感或坠痛,阴囊肿大,站立时患侧阴囊及睾丸低于健侧,阴囊表面可见扩张、迂曲之静脉。

摸之有蚯蚓团状软性包块,平卧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

3、病人可有神经衰弱症状,如头痛、乏力、神经过敏等。

有的病人有性功能障碍。

4、精索静脉曲张有时可影响生育。

精索静脉曲张者9%有不育,男性不育者有39%是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

严重者可引起睾丸萎缩。

期原因是患侧阴囊内温度升高并反射至对侧、使精原细胞退化、萎缩、精子数减少;或是由于左肾上腺分泌的五羟色胺或类固醇经左精索内静脉返流入睾丸,引起精子数减少。

  检查:

对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应注意检查腹部、应作静脉肾盂造影排除肾脏肿瘤。

临床上可将精索静脉曲张分为三度:

  1度(轻度):

站立时看不到阴囊皮肤有曲张静脉突出,但可摸到阴囊内曲张之静脉,平卧时曲张之静脉很快消失。

  2度(中度):

站立时可看到阴囊上有扩张的静脉突出,可摸到阴囊内有较明显的曲张之静脉,平卧时包块逐渐消失。

  3度(重度):

阴囊表面有明显的粗大血管,阴囊内有明显的蚯蚓状扩张的静脉,静脉壁肥厚变硬;平卧时消失缓慢。

 三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

  精索静脉曲患者经常被建议做高位结扎手术,但患者在手术前应了解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的优点、方法。

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手术。

  1、术前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按计划执行各种检查治疗。

进行各种生化检查及心电图、胸透、出凝血时间检查。

  2、讲解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和手术的重要性,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3.病人注意休息。

做好个人卫生。

做好皮肤准备,并清洗外阴部。

  医生最好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本病知识的宣教,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避免了那种不良态度给患者带来的严重心理负担及后果

  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后护理

  精索静脉曲张发病率在男性人群约占一成,其中部分患者因不育到医院就诊才了解到不孕不育的原因。

部分患者治疗需要手术,精索静脉曲张手术后应做好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要注意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等的变化。

  2.用沙袋压迫腹股沟手术区,24h移去,用“丁”字带托起阴囊,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卧床期间可作深呼吸和下肢活动;

3.预防出血。

术后卧床24h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伤口缝线断裂,脱落,定期换药,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

4.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后病人一定要注意护理工作,万不可以掉以轻心.日常要保持舒适卧位,可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同时加强心理护理,使患者情绪稳定,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从而有效的缓解疼痛。

  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原理

  睾丸活检是男性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活检对睾丸的精子发生情况做出定性定量判断,治疗和预防提高直接依据,并且对睾丸固定术,精索静脉曲张术,输精管吻合术的疗效估计有价值。

  局部解剖及组织结构特点奠定了微创手术的基础,但医生对局部解剖的熟悉和手术技巧的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术中共有两次“牵拉”,第一次是钝性分开提睾肌后将精索牵出切口,第二次是将精索内静脉腹膜前间隙段从内环牵出。

  由于手术操作均在切口外,所以不会因切口小而存在视野小,暴露不充分和操作不便的问题。

  另外,静脉的分离采取先切断后分离的剥脱式分离方法,使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降至最低程度。

在牵拉静脉时如有遗漏的侧支会充分暴露,可及时补扎,减少了因漏扎侧支而导致的复发。

  精索静脉曲张术的手术治疗注意事项

  睾丸活检是男性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活检对睾丸的精子发生情况做出定性定量判断,治疗和预防提高直接依据,并且对睾丸固定术,精索静脉曲张术,输精管吻合术的疗效估计有价值。

  

  

(1)分离提睾肌时要辨认清楚,一般在切口外下方。

否则易将腹内斜肌误为提睾肌分离,引起出血。

  

(2)牵拉精索时的感觉是组织柔软无张力;切开精索外筋膜后一定要见到输精管。

否则,都易将腹壁下静脉误为精索内静脉而结扎。

  (3)牵拉静脉力量要适度,以见到腹膜前脂肪为最理想高度。

  (4)麻醉最好采用硬膜外或腰麻。

局麻易致组织水肿,增加辨认难度。

而且,易出现麻醉不全,肌肉张力大,影响组织牵拉。

复发病例均为局麻。

鞘膜积液

一概述  

由睾丸下降时鞘状突的腹膜衍生来的鞘膜具有分泌功能,鞘膜的浆膜面可分泌液体,其可通过精索内静脉和淋巴系统以恒定的速度吸收,当分泌增加或吸收减少时,鞘膜囊内积聚的液体超过正常量而形成囊肿者,则称之为鞘膜积液。

  先天性鞘膜积液系鞘状突未闭而引起,鞘状突在不同部位的闭合不全,可形成各种类型的鞘膜积液。

有时可伴有可闷及的腹股沟疝。

二鞘膜积液的分类

  1.睾丸鞘膜积液睾丸固有鞘膜内有积液形成,此为最为常见的一种。

  2.精索鞘膜积液鞘膜的两端闭合,而中间的部分未闭合且有积液,囊内积液与腹腔和睾丸鞘膜腔都不相通,又称精索囊肿,发生在女孩的囊肿称之为Nuck囊肿或圆韧带囊肿。

  3.睾丸、精索鞘膜积液(婴儿型)鞘突仅在内环处闭合,精索部未闭合,积液与睾丸鞘膜腔相通。

  4.交通性鞘膜积液由于鞘突末闭合、睾丸鞘膜腔的积液可经一小管道与腹腔相通,又称先天性鞘膜积掖。

如鞘突与腹腔间的通道较大,肠管和网膜亦可进入鞘膜腔,即为先天性腹股沟疝。

  除上述先天性因素以外,另在某些巨大腹股沟疝或疝修补术后腹股沟管纤维化,可使精索静脉和局部淋巴系统回流受阻、亦可形成鞘膜积液。

  鞘膜积液多数发生在—侧,主要表现为阴囊内或腹股沟区有一囊性肿块。

少量鞘膜积液无不适症状,常在体检时被偶然发现;积液量较多者常感到阴囊下垂、发胀、精索牵引痛等。

巨大睾丸鞘膜积液时,阴茎缩入包皮内,影响排尿与性生活,步行和劳动亦不方便。

交通性鞘膜积液、站立时阴囊肿大,平卧后托起阴囊,积液逐渐流入腹腔,囊肿缩小或消失。

 三 鞘膜积液需要做哪些检查?

  1、基本检查

  睾丸鞘膜积液质软,有弹性和囊性感,触不到睾丸和附睾,透光试验阳性。

精索鞘膜积液位于腹股沟或睾丸上方,与睾丸有明显分界。

睾丸精索鞘膜积液时阴囊有梨形肿物,睾丸亦扪不清。

交通性鞘膜积液时,卧位积液囊可缩小或消失。

  2、进一步检查

  B超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对疑为睾丸肿瘤引起的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有重要意义、

  

四鞘膜积液的临床表现

1.少量积液可无症状。

若积液巨大,则有阴囊下坠不适,或排尿及性功能障碍。

  2.阴囊部可见梨形或椭圆形肿块,囊性,透光试验(+),如合并感染则透光试验(-)。

  3.如为交通性鞘膜积液,则肿块大小可随体位的改变而改变。

  诊断依据:

  1.阴囊部囊性肿块,透光试验(+),如鞘膜增厚,则透光试验(-)。

  2.精索鞘膜积液,一般体积较小,位于睾丸上方。

  3.睾丸鞘膜积液,如积液较多,则往往摸不到睾丸。

  4.交通性鞘膜积液,囊肿的大小可随体位变化而变化。

五鞘膜积液的治疗

(1)初生婴儿在睾丸鞘膜积液常在两岁前自行消失,故不急于进行治疗。

若两岁后尚不消失。

则行穿刺抽液。

多数经抽吸后,不再复发。

此法不适用于成年人。

成年人抽液后均在短期又长大如初。

  

(2)注射治疗

  在抽液后向鞘膜腔内注射具有刺激性药物如硅宁、鱼肝油酸钠等,使发生炎性粘连。

以消灭鞘膜腔。

此法反应较大,粘连不完全,形成多房性鞘膜积液。

给手术治疗带来更多的困难。

目前使用较少。

  (3)手术治疗

  先天性鞘膜积液不能用上两法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

手术的目的是在内环处将疝颈做高位结扎,阻断腹水下流。

以下的疝囊可不处理。

  精索鞘膜积液可将积液的包囊完整剥除。

如剥除困难,亦可剪开囊壁,做翻转缝合术。

睾丸鞘膜积液的有效手术方法是鞘膜切除翻转缝合术。

 附睾炎

一概述

附睾炎是青壮年的常见疾病,每当身体抵抗力低下时,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致病菌便会乘机进输精管逆行侵入附睾引发炎症。

因此,本病多继发后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

  一般附睾炎患者会有硬结,硬结大多发生在附睾丸头部或者尾部,大多发生在尾部,附睾感染后,常在尾部或头部遗留结节。

二附睾炎病因

急性附睾炎多由泌尿系前列腺炎和精囊炎沿输精管蔓延到附睾所致血运感染较少见经尿道器械操作频繁导尿前列腺摘除术后留置尿管等均易引起附睾炎,急性附睾炎治疗不彻底可转为慢性附睾炎。

  外在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市面上传统男士内裤的设计不合理所致,大部分男士内裤的设计前面基本都是双层的,将阴茎和阴囊包裹在一起,导致阴茎和阴囊长期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成为病菌和其他微生物滋生的温床,易引发前列腺炎而导致附睾炎,常常容易忽视。

  大多数慢性前列腺炎属此类,对此病的致病原因未有统一意见。

由其他微生物,如沙眼衣原体、支原体、滴虫、真菌、厌氧菌等所致。

发病可能与性生活无规律、勃起而不射精、性交中断或长途骑车、长时间坐位工作致盆腔受前列腺充血等有关。

过量饮酒及辛辣食物常可加重前列腺炎症状。

  另有大量调查数据显示,急性附睾炎也有可能是受外力挤压导致,有睾丸被挤破的感觉。

更多的原因还是性生活过于频繁导致的,特别是青少年和未婚人士而言,手淫也有可能导致此病的发生!

  单纯的附睾功能受影响还比较容易治愈,但在附睾被感染的同时,一般都伴有其他炎症,这种情况下能否彻底治愈就很难说了。

观察显示,附睾功能不正常由不洁性行为所引起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一些附睾受感染的不育男性患者大多都透露自己曾有过一夜风流或找小姐等经历。

但是,包皮过长、长期不清洗等也会造成附睾感染。

查体可触及附睾轻度肿大,变硬并有硬结,局部轻压痛,同侧输尿管增粗,慢性附睾炎常可急性发作。

查体可触及附睾轻度肿大,变硬并有硬结,局部轻压痛,同侧输尿管增粗,慢性附睾炎常可急性发作

三附睾炎临床表现

.急性附睾炎临床症状表现:

发病突然,高热、白细胞升高,患侧阴囊胀痛,沉坠感,下腹部及腹股沟部有牵扯痛,站立或行走时加剧。

患侧附睾肿大,有明显压痛。

炎症范围较大时,附睾和睾丸均有肿胀,两者界限触摸不清,称为附睾睾丸炎。

患侧的精索增粗,亦有压痛。

一般情况下,急性症状可于一周后逐渐消退。

2.慢性附睾炎临床症状表现:

慢性附睾炎较多见,部分病人因急性期未能彻底治愈而转为慢性,但多数病人并无明确的急性期,炎症多继发于慢性前列腺炎或损伤。

病人常感患侧阴囊隐痛、胀坠感,疼痛常牵扯到下腹部及同侧腹股沟,有时可合并有继发性的鞘膜积液。

检查时附睾常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变硬,有轻度压痛,同侧输精管可增粗。

附睾炎是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之一。

附睾炎多由邻近器官感染蔓延所致。

表现为阴囊部位突然性疼痛,附睾肿胀,触痛明显,可伴有发热,附睾硬结等。

急性附睾炎多继发于尿道、前列腺或精囊感染,慢性附睾炎常由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而引起。

附睾炎并发症

  

(一)慢性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以尿急、尿频、尿道灼痛不适,尿末流出白色浊液,会阴、少腹、睾丸及尿道内不适或涩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增多,卵磷脂小体减少。

慢性前列腺炎治宜攻补兼施,配合综合治疗,以及注意生活与饮食调理,有助于提高疗效。

  〔二)精囊炎精囊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精,并伴有尿频、尿急、排尿不适、会阴部不适等症状,常与前列腺炎并存。

 

治疗方法

  1.特别治疗

  如患者在发病24小时以内就诊,用1%普鲁卡因20ml或利多卡因局麻药物行睾丸上方精索浸润麻醉,可能完全缓解此病,体温通常迅速下降,疼痛可完全消失,炎性包块可于几日内吸收,否则一般需2~3个星期才能吸收。

如1次注射不能完全达到目的,可于次日再注射1次。

  抗生素有助于治疗,继发性膀胱炎将很快治愈。

抗生素选择应按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来决定。

常用药物有复方新诺明,氟哌酸,氟嗪酸等第二、三代喹喏酮类及头孢类药物,均有较好疗效。

   2.一般治疗

  急性期(3~4天)应卧床休息,应用阴囊托可减轻症状,自制较大的带棉花垫的阴囊托使用起来会更舒适。

疼痛重者可用止痛药,局部热疗可缓解症状,并可促进炎症消退。

但过早使用热疗可加重疼痛并有促进感染扩散的危险,所以早期宜用冰袋局部冷敷。

性生活和体力劳动可加重感染,故应避免。

  附睾炎的物理治疗方法:

  托起阴囊,局部热敷、热水坐浴、理疗等或直接使用托脉林可缓解症状。

重视前列腺炎的综合治疗。

如局部疼痛剧烈,反复发作,影响生活和工作,可考虑做附睾切除。

附睾炎自我护理

  1、患性病要及时治疗,找正规的医院治疗,以免用药不当,引起耐药或合并症感染,引起附睾炎。

  2、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多饮水,用布带将阴囊托起,以减轻阴囊的坠胀感。

  3、急性期可作冷敷,慢性期可作热敷。

  4、赤小豆或绿豆汤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常饮之有助于本病的康复。

  5、治愈前要避免性交,以免引起附睾的充血水肿,加重病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