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51384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3.第Ⅰ卷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1.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迅速,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

下列属于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品种有

A.水稻、玉米B.水稻、粟

C.小麦、葡萄D.玉米、粟

2.右图是民国初年的一部书籍,与它关联最为密切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铸造上能超过古代中国人。

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

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

4.商周时期,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春秋战国时期,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农具出现和牛耕的推广D.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

5.春秋前期,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不论“公田”、“私田”都按田亩收税。

其主要历史影响是

A.加速了土地私有化B.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C.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D.加剧地方割据混战

6.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中称牛为“田牛”,秦国还制定了“厩苑律”,规定奖励饲养耕牛的办法。

这说明当时秦国

A.商品经济已经产生B.注重保护牛耕农业

C.畜牧业得到了发展D.农业生产最为发达

7.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我国民间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古代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8.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刺史

9.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史纲评要•秦记》卷四中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

该评价主要着眼于郡县制

A.是由李斯首先创建的B.有利于强国兼并弱国

C.标志着贵族政治形成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0.“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根据这种思想所制定的政策应该是

A.重农抑商B.海禁政策C.闭关锁国D.抑制兼并

11.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

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B.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D.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12.“左足才过右足续,踏水浑如在平陆,高田低田足灌沃。

”材料描绘的农具是

A.耧车B.翻车C.筒车D.水排

13.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载的魏晋南北朝农业生产工具只有三十多种,到元代,王帧《农书》中记载的农具已多达一百零五种,这些新式农具广泛利用了机械原理,据此可知我国古代农业

A.到元代发展到顶峰B.利用近代科技发展生产

C.经营方式发生改变D.精耕细作模式日益完善

14.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由于

A.“交子”广泛使用B.坊市界限严格

C.商业发展繁荣D.商帮活动频繁

15.下图是某同学中国古代经济史的课堂笔记。

其对应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灵渠C.漕渠D.大运河

16.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

“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

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A.西周B.秦朝C.宋朝D.清朝

17.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出“从经济方面来说,宋朝面临着中国有史以来最明显的进步”。

下列属于其“进步”表现的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

C.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8.右图为宋代文物图案,上有文字“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兔儿为记”“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使用专卖兴贩”,对图案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图案具有商标广告性质

B.宋代坊市制被打破

C.济南发展成为商业城市

D.宋代商人地位提高

19.“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

”这是自元代流传下来的一首民谣,它表达了人们对黄道婆的感念之情。

黄道婆的杰出贡献在于

A.丝纺织业B.毛纺织业C.麻纺织业D.棉纺织业

20.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被公开处死后,朱元璋编撰了一系列皇谕钦训:

《臣诚录》记录了212名违背君命的亲王、高官、皇族和宦者的名氏;《相鉴》记录了历史上82名“贤”相和26名“奸”相。

朱元璋采取以上措施的根本目的在于

A.震慑官员B.整治朝纲C.罢除丞相D.强化君权

21.下列农作物品种中,在明清时期传入并推广种植的是

A.水稻B.甘薯C.棉花D.粟

22.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是,到明末民窑已达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私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C.官营手工业已经破产D.皇室贵族瓷器需求量日益减少

23.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

这一机构是

A.秦朝的太尉B.唐朝的中书省C.宋朝的通判D.清朝的军机处

24.明初,苏州府的吴江县震泽镇有“千百家”,到了清乾隆年间“居民且三千家”,“栋宇鳞次,百货俱集,以贸易为事者,往来无虚日。

”由此可见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农耕文明渐趋衰落

C.农村集镇发展迅速D.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25.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

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

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

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

26.右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第一幅浮雕“虎门销烟”,纪念碑上镌刻的历史情景反映了中国人民

A.敢于反抗外来侵略

B.勇于维护领土完整

C.积极打击走私贩毒

D.努力维护清朝统治

27.下表反映的历史现象源于晚清

1838—1847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

年代

1838—1842年

1843-1847年

英语制造品输华值

882,495

2,090,406

A.开放通商口岸B.划定“使馆界”C.支付巨额赔款D.实行“门户开放”

28.《天朝田亩制度》表现了农民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即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

这种思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有巨大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在实质上又带有反动性。

”其“革命性”主要体现在

A.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

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29.“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这样的标语出现于

A.禁烟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30.据统计,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多达1300多次,发生地区遍布直隶、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各省份。

这表明

A.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B.清政府统治基础发生动摇

C.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秘密★启用前试卷类型:

A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模块检测

高一历史

2017.11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页,用钢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第Ⅱ卷共2小题。

其中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

题号

31

32

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31.(20分)汉唐时期是中国大一统国家走向创新与繁荣的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同时派出军队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

贸易紧跟在胜利的中国旗帜之后,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证。

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国同西域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

千百年来,丝绸之路给沿途各国人民带来了丝绸、瓷器、胡椒、香料等丰富的商品,同时也带来了和平与友谊。

丝绸之路是沿途各国辉煌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共同见证。

——据蔡名照《弘扬丝路精神再现丝路辉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开辟“丝绸之路”的条件。

其开辟有何影响?

(8分)

 

材料二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

……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

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在隋唐时期产生的积极影响。

(6分)

 

材料三(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

晚年又用中书。

(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

东晋则侍中始优。

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

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

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

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

——钱穆《国史大纲》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唐两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归纳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

(6分)

 

得分

评卷人

32.(20分)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自强不息,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痛哉!

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

吾大清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

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郎徐用仪也。

……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

——摘自《台湾人民抗战檄文》

(1)材料一台湾人民发布“檄文”的背景是什么?

“檄文”表达了台湾人民怎样的情感?

(8分)

 

材料二孙中山手书

图一图二

(2)根据材料二两幅图,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

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这一思想的提出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6分)

 

材料三民国初年见闻录

见闻一

民国初年的全国报纸总数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

“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见闻二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

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惶然,连声说:

“我非中华民国人。

(3)材料三中的两则见闻各是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的?

综合两则见闻,你认为在解释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

(6分)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模块检测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意见

第Ⅰ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B2.B3.A4.C5.A6.B7.A8.C9.D10.A

11.D12.B13.D14.C15.D16.C17.D18.A19.D20.D

21.B22.B23.D24.C25.C26.A27.A28.C29.C30.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2小题。

其中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

31.(20分)

(1)条件:

西汉丝织业的发展;张骞沟通与西域的关系;对匈奴战争的胜利,为商路提供了保障。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影响:

丝绸之路促进了沿途各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丝绸之路也增进各国的和平与友谊。

(4分)

(2)积极影响:

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

(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3)演变:

汉武帝设内朝以削弱相权;隋唐时期三省正式成为宰相。

(4分)

方式:

(另设机构)转移相权;分割相权(相互牵制)。

(2分)

32.(20分)

(1)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

(4分)表达了台湾民众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对卖国贼的愤恨之情。

(4分)

(2)思想:

三民主义。

(2分)内容:

民族、民权、民生。

(2分)作用: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分)

(3)见闻一: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大大提高国民参政意识。

(2分)

见闻二:

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现状。

(2分)

解释历史应注意:

证据要全面;孤证不立;不要武断下结论。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