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章末复习总结》导学案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5126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章末复习总结》导学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章末复习总结》导学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章末复习总结》导学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章末复习总结》导学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章末复习总结》导学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章末复习总结》导学案设计.docx

《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章末复习总结》导学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章末复习总结》导学案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章末复习总结》导学案设计.docx

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章末复习总结》导学案设计

2019-2020年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章末复习总结》导学案设计

 

阶段特征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时间

17~18世纪

总特征

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资本主义

经济

基本概况

这一时期是工场手工业时期,以手工工场为主;重商主义盛行。

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还没有明显分开,基本上是商业资本控制工业资本。

生产组织

基本方式

手工工场。

(工场手工业时期)

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

政治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1、史实: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2、特点(共性):

①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是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

②任务:

要求推翻旧势力(封建统治或殖民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资本主义。

——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革命。

③力量:

领导者大多是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人民群众是其同盟军。

这是由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决定的。

——资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结成革命联盟。

④规模:

只发生在少数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国家,如英、美、法等国。

⑤方式:

采取起义、革命战争的暴力方式来夺取政权,然后利用掌握的政权运用法律手段确定治国原则,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专政。

⑥进程:

革命前都进行较充分的思想或舆论准备;——革命进程曲折反复。

⑦确立资本主义的若干原则。

思想

17、18世纪,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殖民扩张

1、史实:

西欧国家(荷、英、法)的殖民扩张。

2、特征:

以军事征服为主要方式,通过种族灭绝、血腥掠夺、奴隶贸易等积累原始资本。

民族解放运动

1、史实:

美国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2、特征:

(1)中心在美洲;

(2)基本任务是摆脱殖民统治,建立独立国家;

(3)性质:

双重性。

社会主义

运动

这一时期工人运动处于自发阶段,社会主义潮流尚未形成。

                           

国际关系

1、时间:

16世纪末至18世纪中期,

2、总特征:

国际关系中心舞台在欧洲,英国始终是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的主要方面,成为列强争霸的主要对手。

(这一状况持续到20世纪初)

3、矛盾冲突焦点:

西、荷、英、法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

为夺取世界殖民霸权,英国先后同西班牙、荷兰、法国多次交战,最终确立了欧洲霸权和殖民霸权。

4、主要矛盾变化:

从英西、英荷矛盾到英法矛盾(17世纪中期以后,主要体现为英法矛盾)。

 

知识网络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

资     经济上:

   英、法、北美发展十分迅速

产                        工业革命已在英国开始。

阶                        英法美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初步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级     政治上:

   欧洲主要封建国家进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革                        亚洲主要封建国家由盛到衰,对外采取闭关政策,日益脱离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命                        欧洲启蒙运动兴起,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时     思想上:

 法国启蒙运动影响巨大,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

代                        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的                                 更多的西欧强国开始进行殖民扩张活动、其中,英法荷殖民势力强大

东     国际关系上:

    英法荷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与地区霸权展开激烈的竞争

西                                 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自己的竞争对手取得世界殖民霸权

方                                 西方列强殖民地国家的残酷压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

世     民族关系上:

    北美和拉美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并赢得民族独立

界                                 其它地区民族解放斗争还末能形成规模

         总趋势:

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专题归整

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规律

所谓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指发生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

主要是指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和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

它是封建社会(或殖民地)内部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生产力与旧的封建(或殖民制度)生产关系、新的经济基础与旧的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必然结果。

限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后不可能建立完整健全的资本主义社会,只能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

至于彻底实现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且只能在工业革命之后的工业资本主义时期才能真正实现。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与后来19世纪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相比,在性质上是相同的,但呈现出以下一些鲜明特点:

(1)它们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革命。

它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封建制度或殖民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完成了这一使命,革命的目标就达到了,这是衡量一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

因此只能以反封建的标准去衡量或评价革命的进程以及它的纲领、立法及所创建的制度,而不应将当时劳动人民的愿望是否得到满足或其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当作标准。

(2)革命的领导者大多是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社会下层的人民群众是其同盟军。

因为资产阶级具备了经济和政治思想方面的力量,能够制定反封建的纲领,提出明确的斗争口号,他们的反封建斗争既体现了自身利益,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

此时的人民群众拥护并服从资产阶级的领导,还没有明确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意识。

这一时期工业革命虽然在少数发达国家已开始,但资本主义各国占主流的生产方式仍然是手工工场,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没有明显分开,由金融资产阶级控制着工业生产。

因此革命中起领导作用的通常是经济实力强、政治上较为成熟的大资产阶级(金融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

(3)革命的理论武器是启蒙思想。

启蒙思想传播决定了民众参与革命的程度。

(4)革命过程曲折复杂。

资产阶级革命要推翻的是千年封建王国,自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再加上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因此革命过程中充满了错综复杂的斗争。

如英国革命就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曲折斗争,在革命过程中出现的封建王朝复辟不能简单地视为倒退。

(5)激进的革命措施最终被取消,保留的一般是符合大资产阶级利益的革命成果。

革命在真正成熟的社会基点上稳定下来。

英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专政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确立了以种植园主为主体的与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法国则确立了大资产阶级的正常统治秩序。

2.英、美、法三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

①原因相同:

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都是为掌握政权,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革命。

②领导阶级相同:

三国的革命都由资产阶级领导。

③革命动力相同:

人民群众在三国革命中都起了推动作用。

④结果相同:

三国的资产阶级都取得了胜利,掌握了政权,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美各国革命都有很大影响。

(2)不同点:

①原因不完全相同:

英国革命为了要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美国革命是为了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法国革命是要推翻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

②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

除了资产阶级领导革命以外,英国还有新贵族;美国还有南方种植园的奴隶主阶级;法国还有自由派贵族参加了对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

③特点不同:

英国建立了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执政的君主立宪制度。

美国独立战争不仅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法国革命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

④意义不同:

英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美国摧毁了英国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独立;法国扫荡了国内的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

3.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用清教作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是由当时社会和历史的原因所决定的。

①中世纪的欧洲,政教合一,意识形态主要依靠“宗教神学”。

17世纪的英国,民众的宗教情感依然十分浓厚,信仰清教的不仅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有手工业者、工人、农民和平民。

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利用清教来号召、发动和组织群众。

②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还比较弱小,他们在政治上还不成熟,在理论上还不能明确提出非宗教的政治纲领,在组织上还未形成自己的政党,因而也需要采用宗教异端的方式。

③加尔文教的主张符合资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信仰和传播清教在英国成为一场非常广泛的社会思想运动。

4.主要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

国家

人物

主要著作

主要思想主张

英国

兴起时期

霍布斯

《利维坦》

代表资产阶级上层,提出最基本启蒙思想,但有落后封建色彩。

提出社会契约,反对君权神授。

不反对君主专制,反对神与宗教,但认为其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洛克

 

形成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保护私有财产。

赞成君主立宪制,主张立法、行政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应分属议会和君主。

法国的启蒙运动

18世纪

高潮时期

伏尔泰

 

反对教权,抨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希望开明专制,倡导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者互相独立而又互相监督,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思想核心);倡导天赋人权学说。

卢梭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

否定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重视公众意志。

主张推翻践踏公众意志的政府。

狄德罗

主编《百科全书》

反映当时一切科学成就,宣扬科学和理性;

反对迷信,反狂热,反宗教迫害,反专制,反社会不平。

5.法国大革命中是怎样体现由古代到近代社会转型的三个主要特点的?

  第一,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法国制宪会议颁布的《人权宣言》中,提出“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性,维护了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绝对私有制”。

商品经济中须遵循“等价交换”和“买卖自由”原则,体现在政治上就形成“自由、民主、人权”等口号。

《人权宣言》正是以法律的形式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二,以法治取代人治。

(1)《人权宣言》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立了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

(2)法治是近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议会、内阁、法院的设立,体现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关系。

主权在君向主权在民的转变,法治取代人治的过程,是历史的伟大进步。

第三,公民取代臣民。

这是由主权在君向主权在民转变的必然结果,是对人的一种解放。

人们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作用后,会更加懂得自我完善和提高。

人是历史的主体,人的主动性的发挥,社会就会更加充满活力。

   上述三个转变体现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人本身三方面的重大变化。

这三个方面的变化在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一系列法令如《人权宣言》、宪法和法典中得到确认。

6.关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问题 

(1)关于革命的领导力量。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因而保守、妥协,并造成了革命的曲折;而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结成了联盟,因而比较彻底。

对此,也有不同的观点认为:

实际上英国新贵族是资产阶级的一部分,在革命中利用其在旧社会秩序中的有利地位更具有号召力,同时英国没有面临外国武装干涉,革命阻力较小;而法国革命发生在150年后,阶级对立严重,面临欧洲强大的反法势力的干涉,资产阶级为了挽救革命只有联合人民群众,甚至在人民的压力下实行暂时限制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恐怖政策,从而使革命显得激烈迅猛。

(2)关于土地政策。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采取的拍卖王室土地和圈地运动合法化政策使土地大多落到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手中,不利于农民。

而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把土地分成小块卖给农民的政策使农民得到了土地,因而更为彻底。

对此有的学者则认为:

其实这是按劳动人民的感情标准去评判历史,对土地政策评价应该用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标准去衡量。

英国土地政策使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确立、发展,为后来工业革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原料、资本和劳动力等条件。

而法国土地政策造成了成千上万的小农阶层,小农经济的分散性、保守性则造成了后来工业革命发展缓慢,阻碍了其资本主义发展。

同时,资产阶级革命不承担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任务。

(3)关于政体形式。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国王,因而保守。

而法国大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因而彻底。

对此有观点认为:

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都是资本主义政体的形式,二者没有保守和彻底之分。

总之,对于资产阶级革命只能以反封建的标准去衡量,以生产力和实践的标准去评价其纲领、立法和所创建的制度。

而不能以当时劳动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满足为标准。

7.15~18世纪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

(1)政治方面:

第一时期即15~17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兴起时期。

欧洲在政治上仍然处于封建制度日益衰微时期;一些国家的中央王权有很大的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起来;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主要表现为反对天主教会控制的斗争,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要求,尼德兰革命则拉开了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序幕。

第二时期即17、18世纪,西欧在政治上是一个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

一方面,大多数国家盛行君主专制制度,君主制是这一时期欧洲最主要的政治模式;另一方面,在资产阶级革命的不断冲击下,传统的封建政治制度处于一个濒临崩溃的状态。

这一时期欧美国家革命的共性是:

革命的性质是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革命,它要推翻封建统治,使资产阶级掌握政权;革命的最终成果都体现为重要的立法过程的完成,如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1787年宪法、法国的1791年宪法和《拿破仑法典》;资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建立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治社会,以取代封建制度下的“人治”社会。

一些不具备革命条件的国家发生了改革运动。

这些改革运动在政治上的共同特征是削弱了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此外,启蒙运动在两个层次上对资本主义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是直接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动员;一是在更深远的意义上,启蒙运动倡导的民主、法制、自由、平等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和行政奠定了最基本的原则。

 

(2)经济方面:

第一和第二时期,也就是说,直到工业革命前,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基本的组织形式都是手工工场。

资产阶级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土地贵族和金融贵族,掌握政治权利的也主要是资产阶级中的这一部分。

此时西欧国家普遍流行着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

 

 

综合测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第小题2.5分,共计50分)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权的确立,这主要是因为(    )

A.议会权力加强             B.法律取得至高地位

C.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D.内阁制度形成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促进其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                         (    )

①圈地运动  ②海外殖民掠夺  ③海外贸易  ④手工工场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

3.英国圈地运动中形成的新贵族与旧贵族的主要区别是                         (    )

A.生产方式不同   B.身份地位不同   C.对国王态度不同   D.对人民态度不同

4.英国圈地运动的实质是                                                   (    )

A.英国农业的资本主义化     B.形成了资产阶级化的贵族

C.造成了大量雇佣劳动力      D.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5.法国大革命中,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的法令颁布于(    )

A.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       B.吉伦特派统治时期

C.雅各宾派统治时期         D.拿破仑统治时期

6.(08海南历史,14)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

“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

”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

这表明:

在当时的法国(    )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7.英国思想家洛克曾经因为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而手被迫害,致使被迫流亡荷兰,他在1688年光荣革命回国后发表《政府论》为新秩序辩护,下列属于他辩护的理由的是

①人的自由权、生命权和财产权是上天赋予人的最基本的权利,是神圣和不可剥夺的  ②只有实行法治,人民才能有充分的自由,自由与法律不可分割  ③政府是为了保护人权而设立的,为了防止政府侵犯人权需要通过分权来限制政府权力④人民应该掌握立法权,君主掌握行政权力,两者的权力是平衡相互制约的(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①③④

8.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曾有感而发说:

“瞧!

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

他们都是怀疑者,他们批评从古代以来认为天经地义的道理,他们都有监视的目光。

”依你的理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指的是什么(    )                                   

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不轻易接受各种教条 

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推翻古代以来各种定律及学说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各种宗教仪式,尤其是天主教的教规

D.倾向自由、平等、民主、宪政和民族主义,反对君主政体

9.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相同因素是(    )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财政危机的严重

③启蒙思想的影响        ④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    )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11.大型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

“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这个国度”是指(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12.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资产阶级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后者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突出表现在(  )

A.反对教会的权威                       B.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C.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D.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构想

13.伏尔泰说:

“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

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

”伏尔泰所要表达的观点主要是(  )

A.教随国定        B.信仰自由

C.反对宗教信仰    D.因信称义

14.法国学者维吉尔·比诺说:

“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

”上述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启蒙思想家们关注中国的儒家文化和政治

B.中国四大发明对法国大革命产生重要影响

C.西方传教士热衷于传播中国文化

D.中法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15.一位法国思想家说:

“《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

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

”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  )                                                                                                 

A.虔诚信仰上帝      B.反对盲目信仰        C.实行三权分立            D.妇女解放

16.(08海南历史,13)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

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

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B.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17.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

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其中,第二大定律是指(  )

A.人文主义思想  B.启蒙思想

C.自由主义思想  D.马克思主义思想 

18.下列关于《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B.都体现了反封建专制的要求

C.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D.都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19.被右图人物誉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   )

           A.《独立宣言》

           B.《1787年宪法》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人权宣言》

 

 

20. 1774年第一届大陆会议的召开,标志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

主要原因是:

                            (     )

A.英国压迫加剧,北美人民反英意识增强

B.北部几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各殖民地间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

D.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著名人文主义者莫尔在《乌托邦》一书说:

“羊是温顺的动物,在英国这个奇异的国度里,羊能吃人。

材料二  英国议会通过的圈地法令

1709年

第1个

1717年—1727年

15个  年均1.5 个

1728年—1760年

22个  年均7.1个

1761年—1769年

1482个  年均185.3个

1797年—1802年

1727个  年均75.1个

1845年以后

逐渐取消

回答下列问题:

(1)叙述形成“羊吃人”圈地运动的历史原因. (4分)

(2)大量圈地法令颁布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又导致了什么经济变革?

(4分)

 

22.(08江苏单,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