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初中语文二班学习简报.docx
《南宁市初中语文二班学习简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宁市初中语文二班学习简报.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宁市初中语文二班学习简报
南宁市初中语文二班学习简报
第3期
主编:
辅导教师107
2012年2月10日
目前培训已经接近尾声,我班已有83位学员成绩合格,恭喜你们!
目前培训总成绩获得90分以上的学员共45人:
陆雪萍
李慧芳
苏洪英
樊蓉
苏家珍
蒙云香
淡翠云
齐阳
凌飞
严艳明
玉朝庆
周树春
覃干和
莫丽芳
刘庆昭
李婷
凌川
欧夏莲
曾文献
蒙坚铌
吴伟荣
陆阳生
黄红坡
苏宏飞
石兰思
黄沂
潘雪映
文婷
唐燕薇
李娇明
梁忠
李玉金
李秀蓉
温兰芬
覃玉和
邓爱玲
张毅
陈兰秀
苏珏
赖启飞
莫倩
蓝冠松
周翠芳
黄子清
韦文荣
作文审题常用四法
何小舟
一、教学对象:
七、八年级学生,尚未掌握好命题作文审题方法的写作初学者。
二、教学背景:
考试中作文题种类多,表现方式灵活,涵盖的写作内容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经常吃不准题意,容易出现审题不准、甚至不审题的情况,最终导致作文分数较低或者跑题。
因此,这节课的目标就在于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快速而准确地审好题,避免低分或者跑题情况的出现。
我只集中选择了四种作文审题方法作为教授内容:
一来是因为作文的审题方法和技巧有许多种,一节课的时间难以全部教完;二来是因为这节课所讲授的四种方法,在学生平时的审题过程中实用性较强、使用频率较高、使用范围较广,面对大多数初中阶段的作文题均有可能派上用场。
三、教学目标:
学生能较好地运用作文审题常用的四种方法,快速而准确地审题,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条件和教具
如有条件可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可用传统讲授法。
五、具体教学过程
(一).导语:
根据命题者的意图引出审题含义的讲解
把审题的方法概括为:
反、联、抓、挖
(二).主体部分:
反:
(1)读两篇不同的《静静的夜》用笔写下作文后题目的答案,说说你的觉得哪篇更好,为什么?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灵活引导。
最后总结:
虽然文章文笔优美,可会与其他文章有如出一辙之感。
过渡:
我们能不能换一个角度,反其道而行之,写静静的夜里发生并不平静的事情呢?
分析例文二:
考试考砸了,本来垂头丧气的你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找到了动力决定东山再起,夜很静,但你的内心不平静;
四人小组讨论,说说你觉得还可以写静夜里哪些不平静的事情呢?
静夜里还有哪些积极向上、或勇敢或充满了智慧或引人深思或让人感动的事情呢?
教师点评,并举出两个例子,
(3)总结:
从这个例子来看,我们会发现有一类作文题顺着题意去写是很难出彩的,反其道而行之却容易寻找到写作突破点。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种作文审题方法:
反————也就是逆向思维。
(4)题目:
小事 请用几句简短的话说明可写的内容:
题目:
平凡的他 请用几句简短的话说明可写的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过渡到下一环节。
联:
(1)理解“联”:
就是联系
(2)联系08年南宁市中考作文题《一个让我______的日子》。
四人小组讨论写作内容
(3)学生答问,老师点评。
(4):
题目:
亮出自己 联系最近发生的社会背景或时事: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过渡到下一环节。
过渡:
同学们还有没有信心继续探索更有意思的审题方法呢?
抓。
(1)读《一份特殊的礼物》并写下你觉得这篇文章最主要存在的问题。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点评,灵活地将问题引导到“特殊的”三个字上面来。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3)教师引出审题方法——抓住文章的主旨、题眼
(4)练习:
<例>题目:
最舒心的日子 题眼:
最舒心 出题者意图(我们应当写什么):
最舒心不是平常简单的舒心快乐,而应写出这一天因为什么有意义的事情而最舒心,例如取得了作文竞赛一等奖
接下来请大家按这个格式做训练题,这里有两个题目四人小组讨论两分钟,说说出题者意图,你又准备写些什么样的事情呢:
题目:
一次不寻常的考试
题眼:
出题者意图(你会写什么):
题目:
拾起记忆中的珍珠(南宁市10年中考作文题)
题眼:
出题者意图(你会写什么):
学生答题,教师及时做适当的评价并过渡到下一环节。
挖:
(1)给话题作文审题:
题目只有一个词怎么审题?
例子:
请以“家”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2)学生代表答题,教师点评,灵活引导到“家”的深层次含义上来
(3)总结:
挖。
审话题作文我们不要停留在题目的表面含义上,而是要挖出其深刻的含义去。
这样才符合出题者的意图。
(4)下面就请同学们做做练习,看看你们能不能迅速地掌握“挖”这种审题方法。
题目:
明天 挖出深层含义:
题目:
灯(2010年浙江金华中考作文题) 挖出深层含义:
学生答题,教师及时做适当的评价。
(三).总结
(1)小结“反、联、抓、挖”同学
(2)并把四种方法和“范例作文”联系到一起结束全文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记叙文词语的品析题型能力训练》教案
辅导老师:
何浩
一、讲课目标展示
1、 明确目标、隔山打牛:
熟悉记叙文词语品析题的分类,明确答题侧重点。
2、 小试牛刀:
学会选取答题要点,掌握词语品析题的答题步骤。
3、 课外拓展、学以致用:
灵活掌握词语品析题型的答题要领。
二、导入:
师:
今天这节课进入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专题之词语的品析题型能力训练。
师: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近四年南宁市中考有关于词语品析的考题。
(课件展示:
分析考题类型+考点)
从05年至08年四年中,南宁市中考有三年考到了词语品析题,分值都是4分。
可见这类题型在中考记叙文阅读中所占重要地位。
这节课我们吧词语的品析题分为4个类型,来讲解熟悉这种题目的答题方法,做必要的练习,帮助同学们在中考中拿分。
二、课程步骤
过渡:
请同学们看到例题1,请同学们一起来回答这一题。
(一)有的侧重于(修辞手法)的品析。
例题1:
读了小说后,你是怎么理解题目“归途”的含义的?
(09年一模考试题《归途》)
《归途》这一题目,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表层含义指回家的路,深层含义指心灵的回归。
答题步骤:
修辞手法+词的双重含义(表层、深层)
(学生答题可能出现的疏漏:
A:
漏答修辞手法B、侧重点会答成词语含义——一语双关是核心,表层和深层含义是由一语爽关衍生出来的答题内容,所以侧重的是修辞手法的品析)
师点评:
A.学生回答的好坏B.那这类题型侧重的是什么的品析?
(修辞手法)
师总结:
对于品析词语修辞手法的题目,大家要清楚其答题的模式。
(1) 指出修辞手法
(2)此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和作用
A.如例题:
首先答一语双关、接着答一语双关的表达作用(表层、深层含义)
B.其次也要学会举一反三:
要是修辞手法是比喻,那么其表达作用和效果是什么?
(生动形象地写出……突出事物的……特点)
过渡:
刚刚的题型只是小试牛刀,接下来的题型开始具有挑战性了,请大家看到例题2,这是一题南宁市的中考题,谁敢来挑战一下?
(1)请一学生回答。
点评答题正确与否。
展示标准答案。
(2)根据标准答案问侧重点:
侧重于(思想感情)的品析
(3)总结答题方法:
词语+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总结答题方法的核心:
结合语境、换位思考
(用“假如你是……想想你就要……你会……”的句式来让学生体会就明白了)
(二)有的侧重于(思想感情)的品析
例题2:
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点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07年南宁市中考题)
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悲伤地”表现了他要与妻子永别时的痛苦之情。
“坚决地划去”表现了他对处境的清醒认识,以及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
答题步骤:
词语+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答题可能出现的疏漏:
(1)把悲伤地、坚决地划去合并在一起答题——悲伤和坚决表达的不是同一种情感,所以不能合并在一起答题。
)
答题步骤总结:
(1)综合刚刚两名同学的回答,我们可以得出,侧重于思想感情品析的题目要以
词语+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的答题步骤来完成品析。
(2)这一答题步骤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思想感情了,要准确的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注重以下这8个字:
结合语境,换位思考
过渡: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第三类题型,这一类题型在中考词语品析的题目中出现得最频繁,为了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能最好的把握这一题型,我们举行一个小竞赛,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回答得又快又准。
比赛规则:
看到以下这4个例题,第一至第四组分别对应回答1—4题,1分钟思考时间结束、发出“比赛开始”的口令之时,你们就可以派出你们小组最优秀的代表来完成对应的习题。
能抢先打出侧重点并且答案正确的有额外加分。
完成后,每组推举一名最正直、最公正的同学来交换评分。
小组得分最高者为优胜小组。
(三)有的侧重于(人物描写)的品析
(1)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选自《孔乙己》)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排”字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表现了孔乙己爱慕虚荣、穷酸的人物性格特点。
(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攀”、“缩”、“微倾”这些动词,运用了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写出了父亲爬月台艰难动作,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3)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镶嵌”这一词,写出了老王奄奄一息的样子,暗示老王将不久于人世。
(4)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在句中的作用。
(07年南宁市中考题《樱桃树下》)
那个少年紧紧地攥着那颗樱桃,就像是攥着自己的命似的,坚决不丢。
“攥”这个动词,表现了少年用手紧握樱桃,害怕它被抢走的紧张心情。
师总结:
A.评出今天的优胜小组,冠军、亚军、季军、鼓励军!
用硬纸板做模型来贴在黑板上!
B.表扬答题者的机智、书写漂亮。
表扬评分者的正直!
C.总结侧重于人物描写词语品析的答题方法。
虽然以上四个题出自不同的课文、也考查了不同的词语,但是他们都是侧重于人物描写的品析的题型,所以(回原题中寻找相同点)他们的答题步骤都是都是相同的:
答题步骤:
词+(人物描写描写方法)+通过描写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特点。
回顾三类侧重品析点:
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就把中考中词语品析的常见类型及其侧重点给总结完毕了。
(一)有的侧重于(修辞手法)的品析。
答题步骤:
修辞手法+词的双重含义(表层、深层)
(二)有的侧重于(思想感情)的品析
答题步骤:
词语+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有的侧重于(人物描写)的品析
答题步骤:
词+(人物描写描写方法)+通过描写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特点。
(四)综合考题讲解
过渡:
以上三类词语品析题,答题侧重点和答题步骤简单,一目了然,但是在中考中为了加深难度,往往会出一类综合性考题。
下面我们一起来练一题综合性的题型。
例题4:
结合语境,品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雪地捕鸟的九个加点动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1) 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连用九个动词,运用了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描写品析”答题步骤之一)
精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过程,
(这是事物特点,是“修辞手法品析”的答题步骤之一)
表现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
(这是人物情感,是“人物描写品析“答题步骤之一)
师总结:
这一题型综合了人物描写的品析、修辞手法的品析和思想感情的品析三类题型的答法。
(五)综合训练
过渡:
综合性考题因为它的考点多样性,答题的方式是灵活多变的,要做好这类题,重要的是多练习和积累。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练一练重庆中考题《别踩疼了雪》。
别踩疼了雪
(1)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场雪的降临。
(2)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
我一直这样认为:
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做不了高贵的公主。
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3)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
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又是那么渴望见到它。
(4)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起来!
(5)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让人目不暇接。
(6)女儿伸开手掌。
但她马上发现,我们的手掌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无法承受我们的爱意,在手掌心里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一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7)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
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要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8)女儿的话深深触动了我。
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
(9)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
我总是提醒自己:
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10)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
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
她说:
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会缠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她就是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
(11)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
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阴,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都没有离开我们。
女儿记住了我的话。
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呢;在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
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12)可是冬天,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
因为南方没有雪。
(13)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
(14)雪花在天空舞蹈!
(15)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
(16)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17)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
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
(18)那一刻,我看到全世界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类的心灵。
要求:
3分钟时间默读文章,之后四人小组口头完成练习题第1小题:
1、结合语境,品析文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和作用。
①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要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捧”这个动词,运用了人物动作描写的方法,写出了小女孩十分珍惜雪花,也表现了女孩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总结:
1、要点评学生答题的缺漏点,“思念之情”
2、总结答题的步骤:
人物描写方法+人物性格特点+思想感情
答题类型总结:
A。
答题后表扬点评
B。
问品析的类型(“人物描写品析”+“思想感情品析”)
②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
用拟人手法,赋予了雪生命,表达了女儿对母亲的爱,展现出女孩纯洁的心灵。
总结:
1、点评缺漏之处“展现女孩纯洁的心灵”
2、总结答题步骤:
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人物特点
答题类型总结:
A。
答题后表扬点评
B。
问品析的类型(“修辞手法品析”+“思想感情的品析”)
思考并独立完成第二小题:
2、说说你如何理解文章的题目《别踩疼了雪》中“雪”的含义。
一语双关,即代指女孩的母亲,也是女孩纯洁心灵的象征。
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女孩对雪的爱惜,歌颂了女孩纯洁的心灵。
总结:
1、学生答题容易漏拟人修辞手法这一答题点,要引导学生补充。
2、答题步骤总结:
修辞手法+双重含义
答题类型总结:
A。
答题后表扬点评
B。
问品析的类型(“修辞手法品析”+词语表层、深层含义)
三、课堂结语:
三类中考题型全部攻克,虽有疏漏之处,但同学们以基本掌握这类题型的答题方法。
但不管题目怎么综合,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答题的侧重点都是从品析思想感情、人物描写及修辞手法着手。
希望同学们加强练习,争取夺得中考语文的好成绩。
今天的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下课!
优质课《散步》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苏宏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通过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4、体会文章中的深长意味,借鉴“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对人物的分析,提高对人物的鉴赏能力。
2、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
3、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文中一家人之间的和谐、温馨的感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优良品质。
2、欣赏课文朗读,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3、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教学难点
1、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
2、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强调对称句的特征。
3、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学生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
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对生活的体验。
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
从而要对此加以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讨论与点拨法相结合,品读作品。
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习,掌握本文的主旨,培养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
本文是一篇美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这其中的美的意境,就要在授课当中,不断地加入一些美好的事物,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美感。
多媒体教学能实现这一目标。
在课件中,融入了许多美好的素材,如音乐欣赏、朗读欣赏、图片欣赏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提高学习兴趣,尽早地掌握本文学习要点。
教学过程
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一、 导入新课
猜字:
上有老下有小
解字:
老小皆不能分开为孝;同时又子在下老在上,儿子背上担任着背老人的责任,这样才能称为“孝”。
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由爱所构成。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我们正是在爱的呵护之下,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今天我们走入莫怀戚的《散步》,去感受这一家人的爱,体会爱的伟大。
《散步》是一篇美文,希望今天我们的学习能用耳朵去聆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受,用真情去体会。
二、激情讲解
(一)用心倾听,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把握本文主要内容。
2、检查听课文的效果。
问题抢答
本文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
(通过抢答,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熟悉文章的六要素。
)
(二)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人性美)
1、议一议:
你能具体说一说散步时发生了怎样的分歧?
是怎样解决的?
在散步的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
理由是什么?
划分4人小组,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反馈、小结。
这一家四个人当中,谁的权力最大,谁又具有真正的决定权?
明确:
在这个家庭中,并没有哪个人的权力最大,他们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就如一串链条一样:
全家人听从于“我”——“我”顺从母亲——母亲心疼孙子,由此可看出全家人的相亲相爱,相互尊重,流露出一份浓浓的亲情。
(老师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再总结全班同学的发言,加以归纳明确这一家人的权力无大小之分,只有平等的关系。
)
学生总结归纳人物的优秀品质
“我”:
孝敬体贴,有责任感。
母亲:
善解人意,疼爱小辈。
妻子:
温柔贤惠,尊老爱幼。
儿子:
聪明乖巧,非常懂事。
(引导学生与现实进行对比,突出儿子的形象)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会运用精炼的词语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
2、说一说:
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庭呢?
——和睦、温馨、平等、互相关爱
——和美,因为全家人都能相互尊重,和谐美满。
(体会家庭的温暖)
(三)精读课文,品读语言(语言美)
1、圈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向同学读读这些句子,并说明自己的喜欢它们的理由。
(学会圈点句子,并在同学之间讨论,做到互相评价,从中真正品味语句的优美。
)
2、以第8自然段为例,进行语言品读。
齐读第8自然段,找出这段中很有特色的语句。
学生齐读。
(明确文中有大量对称句)。
对称句的特色:
句子对称,形式很工整,并且互相辉映,非常有趣。
3、反复加强朗读,品味句子的特点。
四、读文生情 品味探究(意境美)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短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
)
1、思考:
①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
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②朗读:
第4段:
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
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2、思考:
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②品味:
第4段:
意境:
蓬勃的生机——哲理:
珍爱生命
第7段:
意境:
春天的召唤——哲理:
热爱生活。
(五)联系生活,思考人生
1、重点理解句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讨论分析这句话含义,并说明这句话的优点所在。
句子的含义:
“我”和妻子都是中年人,要担任家庭责任感。
母亲的曾经付出让“我”这一代人知道要担负责任,而“我”现在要把母亲的责任传承给我的儿子,让儿子也能继续沿续着“我”的脚步,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勇挑重担的人,于是“我”和妻子这一代人担负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
句子的优点:
语句很朴实,但向读者说明了深刻的道理。
这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学生通过讨论,真正地做到从讨论中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更好地理解本文的主旨,初步体会文中“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
2、教你一招:
本文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述一件不起眼的事情,但是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做人道理。
做人要以孝为先,孝顺父母。
3、朗读培根的名言:
“哺育子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