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湿地干涸萎缩语文.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湿地干涸萎缩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湿地干涸萎缩语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湿地干涸萎缩语文
湿地干涸萎缩
1.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该湖流域河流众多、草场广布、雪山环抱、环境优美,然而,20世纪80年代由于农牧业的过度发展使该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左图为青海湖2019至2009年4月与9月份水体面积变化曲线,右表为2019至2009年青海湖周边四个观察点气候参数变化值。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上述材料,推测2019至2009年青海湖面积年际变化总趋势。
(2)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出现此趋势的可能原因。
2.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3.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蓄径流等多种基本生态效益。
结合“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下图),说明沼泽率与垦殖率变化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表示意鄱阳湖流域湿地景观类型分析结果。
指出鄱阳湖流域在1989—2009年湖泊湿地变化特点及主要原因。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两河流域河口地区1973年和2019年湿地面积分布示意图。
(1)描述湿地面积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图示沼泽湿地面积的变化所造成的生态影响。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8月至9月,鄱阳湖水位在一个月内直落4米,湖水面积缩减1200平方千米以上。
下图为鄱阳湖位置示意图。
(1)简要分析此时期鄱阳湖水位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2)说明湖区水体面积大量缩减产生的影响。
7.材料一 昔日银川水系发达,湖泊湿地资源丰富。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银川的湖泊湿地大幅萎缩。
通过扩湖整治和沟道水系连通等工程的实施,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但同时也出现了乱垦乱牧、水体污染等问题。
材料二 图1为“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图2为“银川平原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1)指出银川湿地的主要类型,并分析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银川湖泊湿地大幅萎缩的主要原因。
(2)请提出保护银川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该湖流域河流众多、草场广布、雪山环抱、环境优美,然而,20世纪80年代由于农牧业的过度发展使该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材料一 青海湖示意图及其2019至2009年4月与9月份水体面积变化曲线。
材料二 2019至2009年青海湖周边三个观察点气候参数变化值。
(1)依据上述材料,推测2019至2009年青海湖水体面积变化的总趋势。
(2)结合材料,简要分析2019至2009年青海湖水体面积出现此趋势的可能原因。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向海湿地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世界珍稀濒危水禽丹顶鹤、白枕鹤等及湿地沼泽生态系统为主要任务,被誉为吉林西部草原上的明珠。
下表为向海湿地不同时期湿地面积(km2)统计表。
分析向海湿地不同时期湿地变化的特点,并说明向海湿地变化趋势对环境的影响。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咸海在1960年面积达6.8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四大湖,总水量1100立方千米,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之后,咸海逐渐变小,时至2019年,咸海面积只有最初面积的10%,总水量减少了近90%,2019年9月美国宇航局发布的一组卫星图片显示“咸海”似已经消失。
(1)分析1960年以来咸海逐渐消失的主要自然原因。
(2)推断咸海消失后可能给当地气候带来的影响。
11.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系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近几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水域面积从2019年的67平方公里缩小到现在的41.8平方公里,水质也不断恶化,PH值由7.4~7.8上升到9.0~9.42。
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
结合材料和“红碱淖湖区域图”(上图),分析红碱淖湖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曲“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脍炙人口。
2019年春季,洪湖遭遇7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降水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七成,53万亩洪湖水面减少了1/4。
干旱不仅让水产养殖遭受灭顶之灾,更让洪湖湿地的生态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
站在洪湖围堤,放眼望去,已看不到接天的碧水,全是裸露出来的枯黄湖底。
说明洪湖对所在区域的生态意义及洪湖水减少对当地湖区生态系统产生哪些突出影响。
13.青海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青海湖湿地以及鸟类资源及其栖息地为主,是我国最早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保护区。
但青海湖目前存在湖区水位下降且水质恶化,周边沙化面积扩大,湿地面积逐渐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简述解决目前青海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14.材料一 海南岛光照充足,夏长冬暖,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日均温≥10℃积温为8400~9200℃。
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超过16℃;最热月平均气温在8400~9200℃之间。
这样的光热条件使该岛成为著名的热带物种基因库,也为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材料二 从海南岛西北的洋浦港到岛西南的莺歌海的沙质海岸平原、河流三角洲及部分沙质台地上,形成了一个狭长带状的沙漠化土地分布区。
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图1为海南岛示意图,图2为该岛西部沙漠化面积和人为活动因子变化曲线图。
(1)说明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产生的生态效益。
(2)请为促进热带高效农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若尔盖湿地是我国三大湿地之一,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
曾吞噬过无数红军战士的沼泽地,现在正大面积减少,不少草地出现了沙化现象。
与20世纪30年代红军经过时相比,草地中的沼泽地大约减少了60%。
目前的若尔盖有的地方已经严重缺水,辖曼乡有三分之一的牧民吃水有困难,不少人家靠打井取用地下水生存。
材料二 下图为若尔盖湿地图。
(1)图中阴影部分为若尔盖湿地,该湿地地处________(地形区),位于________流域。
(2)目前若尔盖湿地出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3)研究表明,湿地比传统意义的绿化更具有环境效益。
目前,许多城市在加强人工湿地建设,试分析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所起的作用。
16.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
表1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 下图为甲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联图。
1963年,图中湖泊的面积为2.5万平方千米,到2019年,其面积已减小为不到1500平方千米。
据专家预测,该湖泊20年后可能从地球上消失。
试分析该湖泊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
答案解析
1.【答案】
(1)总体上看,青海湖水体面积在不断扩大
(2)2019年后,青海湖流域降水量不断增加,降水补充湖泊水导致湖面面积增大;平均气温不断升高,导致冰雪融水增加,补充湖泊水导致湖面面积增大;该地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科学放牧等,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解析】
(1)从青海湖水体面积的变化曲线来看,总体的水体面积是呈扩大趋势。
(2)本题主要考查湖泊水的来源问题,水体面积扩大,说明青海湖的水量增多。
结合材料中青海湖的位置,可以看出青海湖的水量主要来自周边的河流,此处的河流主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结合2019-2009年青海湖周边四个观察点气候参数变化值,气温普遍升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增加,导致河流径流量增加,继而青海湖水量增加。
从2019-2009年青海湖周边四个观察点气候参数变化值来看,青海湖附近年降水量普遍增加,也导致青海湖水量增加。
材料中提到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由于农牧业的过度发展使该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2019年后加强了对不合理人类活动的治理,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调整了农业土地利用结构,使周边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青海湖的水量也会因此而增加。
2.【答案】
(1)特点:
湿地面积减少。
原因:
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开垦湿地。
(2)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解析】
(1)从图示数值分析,该区域湿地面积在减少。
联系人口和耕地面积变化分析其原因,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人们开垦湿地面积增加;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导致城镇化水平提高,建筑用地面积增加,占用湿地面积增加。
(2)从湿地减少原因分析采取的措施,所以要退耕还湿地,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
另外从法律法规分析,还要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3.【答案】沼泽率不断下降,垦殖率不断上升。
气候趋于干燥;旱涝灾害增加;淡水资源减少;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沼泽率和垦殖率两者之间的关系,呈反相关,沼泽率不断下降,垦殖率不断上升。
垦殖率不断上升,导致沼泽面积不断减小,对生态环境影响重大,主要表现在气候趋于干燥;旱涝灾害增加;淡水资源减少;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4.【答案】变化特点:
1989—2019年,湖泊数量和总面积减少,最大湖泊面积减小较为明显;2019—2009年,湖泊数量和总面积增加,最大湖泊面积增加较为明显。
原因:
1989—2019年,流域内过度开垦、乱砍滥伐等,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河湖;围湖造田直接导致湖泊面积减少,同时加剧湖泊淤积,也导致湖泊面积减小。
2019—2009年,长江中上游(包括鄱阳湖流域)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减少了鄱阳湖流域湖泊淤积,湖泊面积增大。
【解析】读表中数据可知1989—2019年,湖泊数量和总面积减少,最大湖泊面积减小较为明显;2019—2009年,湖泊数量和总面积增加,最大湖泊面积增加较为明显。
导致湖泊湿地变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行为,包括围湖造田、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等。
通过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减少了鄱阳湖流域湖泊淤积,湖泊面积增大。
5.【答案】
(1)变化:
湿地面积大幅萎缩。
原因:
中上游地区生产生活的大量用水;湿地分布区开垦耕地;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2)气候变干;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土地沙化面积扩张,盐碱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解析】
(1)比较两图,可以看到湿地面积大幅萎缩。
主要原因是中上游地区生产生活的大量用水,导致下游水量减少。
在湿地分布区开垦耕地,用水量大。
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也是湿地萎缩的重要原因。
(2)沼泽湿地面积的萎缩,可能导致气候变干,湿地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
造成土地沙化面积扩张,盐碱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6.【答案】
(1)雨季时,鄱阳湖储存了大量河水;7、8月份长江流域出现伏旱天气,降水少,鄱阳湖入湖水量大减;8、9月份长江水量、水位下降,鄱阳湖补给长江。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2)湖面迅速缩减,对湖泊及周围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水量迅速减少,影响周围人畜饮水、工农业用水;影响湖内水产养殖等产业;有利于苔草等植被生长,为前来过冬的鸟类提供食物。
【解析】
(1)6月份是梅雨季节,雨季时,鄱阳湖储存了大量河水,水位高。
7、8月份长江流域出现伏旱天气,流域内降水少,鄱阳湖入湖水量大减。
8、9月份长江水量、水位下降,鄱阳湖补给长江,所以湖泊水位下降快。
(2)湖面迅速缩减,对湖泊及周围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
水量迅速减少,影响周围人畜饮水、工农业用水。
影响湖内航运和水产养殖等产业发展。
有利于苔草等植被生长,为前来过冬的鸟类提供食物。
7.【答案】
(1)河流湿地、湖泊湿地 自然原因:
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泥沙淤积;人为原因:
围湖造田;城市和交通建设用地等。
(2)退耕(牧)还湿;防治湿地污染;制定和实施保护湿地的法规;生产(农业、工业)、生活节约用水;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
【解析】
(1)读图,银川湿地的主要类型是河流湿地、湖泊湿地。
从“银川平原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可以看出宁夏的年蒸发量远远大于年降水量,气候干旱降水少,是湿地萎缩的一个原因,另外黄河流经宁夏平原,水流减缓,河流泥沙淤积;人为原因:
人口增加围湖造田,湖泊面积萎缩,城市和交通建设用地等的增加,也使得河漫滩、湖泊面积萎缩。
(2)保护银川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是要退耕(牧)还湿;防治湿地污染;制定和实施保护湿地的法规,从法制上约束不合理的行为;生产(农业、工业)、生活要节约用水;做好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
8.【答案】
(1)青海湖水体面积9月大于4月,总体上在不断扩大。
(2)2019年后,青海湖流域降水量增加,降水补充湖泊水导致湖面面积增大;平均气温不断升高,导致冰雪融水增加,补充湖泊水导致湖面面积增大;该地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科学放牧等,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解析】
(1)依据材料一,青海湖2019年至2009年4月与9月份水体面积变化线,青海湖水体面积总体上在不断扩大。
(2)湖泊面积的增大,主要是入湖水量增加所致。
青海湖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
依据材料二,2019至2009年,青海湖周边年降水量变化值升高,说明该流域降水补充湖泊水量增加,导致湖面面积增大;该流域平均气温不断升高,导致冰雪融水增加,补充湖泊水导致湖面面积增大,再加上该地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科学放牧等,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9.【答案】特点:
湿地总面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大,再减少的态势,总体呈下降趋势。
沼泽、盐沼与明水面湿地面积之间大体呈现出互补的状态,即明水面湿地占优势时,其他两者就会相对减少,反之亦然。
影响:
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对小气候的调节作用降低;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面积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解析】向海湿地变化特点主要表现在总面积的变化上,以及不同类型湿地面积大小的变化上。
答案要体现面积的波动也要反映变化的总趋势。
湿地总面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大,再减少的态势,总体呈下降趋势。
沼泽、盐沼与明水面湿地面积之间大体呈现出互补的状态,即明水面湿地占优势时,其他两者就会相对减少,反之亦然。
湿地对自然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依据教材内容作答即可。
影响:
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对小气候的调节作用降低;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面积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10.【答案】
(1)居亚欧大陆腹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流域内年降水量少,流域内河流水量少,入湖水量少。
(2)(咸海消失后,由于湖泊的调节作用消失),当地气温变化幅度增大,冬季温度降低,夏季温度升高,气温年较差变大;蒸发水汽减少,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愈发干旱;风暴、沙尘暴等恶劣气象灾害频率增大。
【解析】
(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本题要求分析自然原因,所以只需要从气候、河流流量因素考虑。
气候因素包括蒸发量和降水量,河流径流量直接影响入湖的水量大小。
咸海深居亚欧大陆腹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流域内年降水量少,流域内河流水量少,入湖水量少。
导致咸海逐渐消失。
(2)从湖泊湿地的作用,分析湖泊消失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咸海消失后,湖泊的调节作用消失,当地气温变化幅度增大,冬季温度降低,夏季温度升高,气温年较差变大,气候大陆性增强。
蒸发水汽减少,年降水量减少,气候可能愈发干旱。
风暴、沙尘暴等恶劣气象灾害频率可能增大。
11.【答案】降水稀少,蒸发量大 河流上游修建大坝拦水,使进入湖泊的水量减少 过度的开采矿产和抽取地下水,使得地下水的水位下降 工业向湖泊及河流中排放大量污水,导致水质变坏 牧民在湖泊周边的过度放牧,导致土地退化
【解析】主要从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考虑。
自然原因包括:
气候变暖,蒸发加剧;人为原因主要有过度开采地下水、工业排污、农业上的过度放牧等。
12.【答案】意义:
①调蓄长江洪水,削减长江洪峰,减轻洪涝灾害;②野生动物栖息生活的场所,特别是北方候鸟来迁的栖息的场所;③洪湖湿地还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
影响:
①湖区大量水生动、植物缺水死亡;②湖底出露导致水生动物繁殖场所遭到了破坏。
【解析】根据所学的湖泊湿地的功能,分析湖泊对区域生态的意义。
湖泊能够调蓄长江洪水,削减长江洪峰,减轻洪涝灾害;湖泊湿地是野生动物栖息生活的场所,特别是北方候鸟来迁的栖息的场所;洪湖湿地还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
湖泊面积减小,即湿地面积减小,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湿地减小,必然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洪湖水减少,可能导致湖区大量水生动、植物缺水死亡。
湖底出露导致水生动物繁殖场所遭到了破坏。
13.【答案】流域内封山育林育草,提高涵养水源能力,确保入湖水量;防止水体污染;严格控制湖区及周边工程建设,防止沙化面积扩大;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生产规模(退耕退牧还湖还林草);正确引导旅游业发展,防止过度开发;加强宣传和环保执法,提高居民和游客环保意识与法律观念;加强环境监测与研究,实施科学保护措施;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资金投入。
【解析】青海湖区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与气候变暖有关)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存在着水位下降且水质恶化、周边沙化面积扩大以及湿地面积逐渐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在回答措施时,应针对其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
提高流域内,涵养水源能力,就要封山育林育草;防止水体污染;严格控制湖区及周边工程建设,防止沙化面积扩大;调整农业结构,控制生产规模,利于湿地保护。
除了具体措施,法规建设上加大投入。
14.【答案】
(1)减弱波浪强度和减缓潮流超速;保护生物多样性;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
(2)培育(或引进)优良品种;发展无公害水果、蔬菜;发展观光生态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等。
【解析】
(1)红树林作为一种湿地资源,对生态环境具有减弱波浪强度和减缓潮流超速;保护生物多样性;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
(2)农业生产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发展方向。
促进热带高效农业的发展可以从培育良种、发展绿色蔬菜水果、发展观光农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等方面回答。
15.【答案】
(1)青藏高原 黄河
(2)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板结硬化,土地荒漠化;沼泽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
(3)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净化水质等。
【解析】
(1)根据材料和图中信息,图中阴影部分为若尔盖湿地,该湿地地处青藏高原,位于黄河流域。
(2)阅读材料可知,目前若尔盖湿地出现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荒漠化;沼泽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
(3)结合材料和教材所学湿地知识来分析回答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所起的作用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6.【答案】变化特点:
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1986-2019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不利影响:
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解析】对比表中不同年份的数据的变化,可知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1986-2019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湿地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从湿地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功能分析,包括涵养水源,调蓄洪涝灾害、调节局部小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7.【答案】气候变暖、蒸发旺盛;沿湖地区用水量增大,汇入湖泊的水量减小;沿岸过度开垦,植被破坏,湖泊泥沙淤积;降水减少,气候趋向干旱。
【解析】湖泊面积缩小与气候变暖、降水减少、沿湖用水量增大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