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梅州成为客家地区发展中心策略.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4854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梅州成为客家地区发展中心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谈梅州成为客家地区发展中心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谈梅州成为客家地区发展中心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谈梅州成为客家地区发展中心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谈梅州成为客家地区发展中心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梅州成为客家地区发展中心策略.docx

《浅谈梅州成为客家地区发展中心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梅州成为客家地区发展中心策略.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梅州成为客家地区发展中心策略.docx

浅谈梅州成为客家地区发展中心策略

摘要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客家人在政治上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在经济上,客家人远远谈不上成功,更没有一个自己的经济发展中心。

客家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一直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在新一轮的政治经济文化形势下,推动客家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客家地区必须有一个城市发展成为其中心,形成客家地区的聚集和辐射中心。

本文浅析梅州成为客家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的优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客家地区;梅州;发展;策略

 

Abstract

After20yearsofreformingandopeningup,theHakkaareralativelysuccessfulinpolitics,buteconomically,Hakkaarefarfromsuccess,nottoitsowneconomicdevelopmentcenter.Becauseofhistoricalandpracticalreasons,Hakkahasbeenanunderdevelopedareawithloweconomicoutput,irrationalindustrialstructureandlowlivingstandards.Inthenewroundofpolitical,economicandculturalsituation,topromotetheHakkaregion's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isessential,andtheremustbeacitytobethecenteroftheHakkaregion,formingtheaggregationofHakkaareaandradiationcenters.

ThisarticleanalysisMeizhou’ssuperioritytobethepoliticaleconomicandculturaldevelopmentcenteroftheHakkaregion,andputsforwardproposalsandmeasures.

Keywords:

Hakkaarea;Meizhou;Developing;Tactics

 

目录

一、客家发展的现状1

(一)客家的概念与范畴1

(二)客家地区经济的现状1

二、梅州经济文化发展现状及其优势1

(一)梅州简介1

(二)梅州经济文化发展现状2

1、梅州经济发展现状2

2、梅州文化2

(三)梅州的优势2

1、梅州区域优势2

2、梅州客家文化优势3

3、梅州交通优势3

4、承接产业转移优势3

5、梅州旅游资源优势4

6、梅州人才的优势4

三、梅州成为客家经济中心的发展策略5

(一)利用区位优势成为区域交通枢纽5

1、正确认识梅州区位特征5

2、梅州区域规划发展5

3、建设区域大交通圈5

4、加强区域协作6

(二)借“世界客都”文化建设区域文化中心6

1、加快实施“文化梅州”发展战略6

2、挖掘自身优势,加快客家文化传播7

(三)着力推动产业转移、升级和转型7

1、继续积极承接产业转移7

2、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8

(四)打造客家文化旅游城市9

1、加块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9

2、不断擦亮“世界客都”文化品牌9

四、结语9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一、客家发展的现状

(一)客家的概念与范畴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

一般认为,客家民系是南迁汉族人在唐末至明中叶聚集于闽、粤、赣连结地区,经过与当地畲族、瑶族等土著居民融合而成的,具有有别于汉族其他民系的独特的方言、文化和特性的一个汉族民系,客家话是汉语方言之一,保留较多古汉语音韵,山歌别具风格。

(二)客家地区经济的现状

几乎所有客家地区都是经济落后地区,几乎所有客家县都是穷县。

尽管这几年各地方的GDP、地方财政、可支配收入等都有很大的提高,仍然无法掩盖一个事实:

客家地区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

在这里,可能还要指出一个例外,深圳的客家地区,由于特殊的天时、地利、人和,深圳有不少客家地区进入了现代化,成就骄人。

但是同样的,即使在深圳这样的地方,剩下的“相对贫困”地区,仍然是客家人聚居区多,“相对发展滞后”地区,仍然是客家地区。

二、梅州经济文化发展现状及其优势

(一)梅州简介

梅州不仅是历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更是全世界客家华侨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园,被尊为“世界客都”。

梅州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

梅州是中国著名的三乡——“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同时还享有“山歌之乡、金柚之乡、客家菜之乡,单丛茶之乡”美称,梅州同时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自驾游最佳目的地、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广东首个宜居城乡示范城市。

(二)梅州经济文化发展现状

1、梅州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梅州地区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主的道路建设全面铺开,梅州市经济将得到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

2009年,梅州市生产总值突破500亿,达到510亿元,增长9.8%,增速预计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梅州借资本市场推动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取得重大突破,不仅有效破解了山区发展资金短板的问题,而且也使梅州成为省内继深圳、广州、佛山、珠海之后,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地级市。

2、梅州文化

近年来,梅州市围绕打造集客家文化之大成的“世界客都”和全球客家人的心灵家园这一目标,大力实施“文化梅州”发展战略,加快山区文化强市建设步伐,“世界客都·文化梅州”品牌基本形成。

目前,叶剑英纪念馆和客家公园、东山教育基地已建成开放,广东客家博物馆成功升级为“中国客家博物馆”。

在2005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评估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此殊荣,并以此为载体,着力构建一批客家文化创新、展示、传播平台,这都是梅州发展文化产业乃至旅游等经济门类的宝贵资源和财富。

(三)梅州的优势

1、梅州区域优势

梅州是广东省规划建设的四大区域性中心城市(梅州、汕头、湛江、韶关)之一,背靠内陆、毗邻沿海,是闽粤赣三省的经济转承地带、交通枢纽和物质聚集地,也是广东省沟通华南、华中等内陆地区的重要门户。

随着广东省政府开始实施“产业转移园区”策略,推行珠三角地区和扇区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策略,并且大交通、大开放格局的日益形成,梅州作为连结珠三角与福建、江西等地区的重要枢纽,将进一步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全方位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提出和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身处三省交通枢纽的梅州市在交通、通讯、商贸、仓储等方面将可以充分发挥中转、过渡、承接、吸纳、供应与支持的功能,促进梅州加快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功能完善的交通运输服务和货物处理系统的区域物流中心,在不断强化闽粤赣三省交通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地位的同时,梅州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与吸引能力也将不断增强,从而刺激并拉动梅州经济的大发展。

2、梅州客家文化优势

谈到梅州的未来的发展,刘日知书记说:

梅州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的总体思路是:

发挥“客都”优势,创新客家文化,力争经过5至10年时间,把梅州建成集客家文化之大成的“世界客都”,打造“世界客都”是梅州文化最大的金字招牌。

梅州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如山歌剧最具特色,很有情趣,在全国也是惟一的,应该充分利用起来。

梅州发展旅游最大的资源就是客家文化,而“世界客都”是客家文化最响亮的招牌。

发挥梅州经济文化资源的聚集功能和辐射功能,保持梅州在闽粤赣边经济文化中心地位的可持续性,并广泛争取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旅外乡贤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促进梅州经济文化与世界经济文化接轨。

3、梅州交通优势

梅州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区内交通四通八达。

随着近年来国家、省、市加大对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经过“十五”期间的大发展,梅州的交通建设实现了大跨越。

梅揭、梅河、天汕、梅州西环、兴畲等高速公路全线相继建成通车,使梅州山区融入了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快车道,并在泛珠三角经济圈中居于交通枢纽位置。

目前梅州公路密度居全省山区市之首。

梅州至福建龙岩高速公路即将动工,梅州至江西赣州、福建漳州高速公路也已在规划之中。

在这4条高速公路建成后,梅州将成为闽粤赣边区通往珠三角中心城市的交通枢纽。

梅州市2006--2030年公路网规划通过市政府审批,梅州被列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

4、承接产业转移优势

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产业向欠发达的粤北山区及东西两翼转移,已成为近年来广东经济的新格局,产业转移带来的不仅是生产要素的转移,更多是人流、物流及各种流通渠道的转移。

沿海地区制造业在升级,梅州处于沿海和内陆过渡地带,生产成本低、资源丰富、靠近市场等,对沿海产业转移有较大的吸引力。

梅州既是珠三角和港资企业开拓内地市场的“黄金通道”,也是承接珠三角和香港地区产业转移的最佳板块之一,主导产业突出,产业优势独特。

2009年梅州产业转移园再次高分竞得5亿元扶持资金,梅州一共获得10亿元的产业扶持资金。

2009全年梅州产业园全年新引进企业36家,计划投资总额18.93亿元,园区全年实现产值5.1亿元。

5、梅州旅游资源优势

梅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梅州市内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著名的景点有:

梅城的千佛塔、人境庐,梅县的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村(国家5A级景区)雁鸣湖旅游度假村(国家4A级景区)、阴那山省级风景区(国家4A级景区)、叶剑英纪念园(国家4A级景区)、客天下旅游度假区,世界第一天然卧佛——南台山天然卧佛(石正镇),丰顺县的丰顺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五华县的汤湖热矿泥山庄(国家3A级景区)等。

梅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广东省“最受车友欢迎目的地”,大埔三河镇在2008年9月被确认为广东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梅县被评为“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平远入选“中国最佳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大埔县城获得“中国十大最美小城”称号。

6、梅州人才的优势

谈到梅州的人才优势,李嘉市长倍感骄傲:

“梅州没什么特产,就特产人才”。

从梅州这里先后走出了241名大学校长、473位将军、23名中国两院院士。

为了保持人才重镇的突出优势,梅州拉开了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据悉,近年来,梅州重点打造了集教育功能及文化功能的梅州东山教育基地。

其中,教育功能区由扩建后的东山中学、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和梅州市艺术学校组成,建成后将极大地满足梅州市优质高中学位的需求。

文化功能区由东山书院、“世界客都”、剑英图书馆等组成,建成后既能成为学生、市民的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增加教育区的文化含量,又能使客家历史文化得到充分体现。

三、梅州成为客家经济中心的发展策略

(一)利用区位优势成为区域交通枢纽

1、正确认识梅州区位特征

正确认识梅州区位特征,科学规划梅州区位优势,对于发挥梅州区位优势的作用、促进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至关重要。

梅州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应突出抓区位求发展。

地理区位优劣势有着相对性。

梅州相对珠三角地区,地理区位处于劣势,相对毗邻的闽赣地区则有优势。

处在闽粤赣三省交汇的“金三角”,这是梅州的区位优势。

梅州应利用这一优势促进区位协调发展,构建独特的区域经济,这关键在于敢于打开山门,规划建设区域枢纽式的大交通圈,构建现代化综合性交通网络,进而形成辐射周边地区的商流枢纽。

2、梅州区域规划发展

梅州的规划发展,应在积极融入“泛珠”经济圈、防止被边缘化方面努力,谋划蓝图。

梅州是粤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属次沿海经济带、大珠三角外圈节点,是进入泛珠三角腹地的粤东北门户。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实施,使梅州从粤东边远山区变成区域发展的前沿阵地。

要从交通不便变成咽喉要道,成为双向沟通珠三角与江西、福建的重要桥梁和基地,双向促进珠三角与江西、福建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双向对接珠三角与江西、福建的重要枢纽。

3、建设区域大交通圈

规划建设大交通圈,当务之急在于学会“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是抓住机遇加快高等级公路规划建设。

梅州—福建龙岩高速公路将在明年贯通,梅州至江西赣州、福建漳州高速公路正在实施中,地方应全力以赴支持建设单位,加快建设进程。

与此同时,国省道改造也应作高标准规划,建设快道干线,尽快提高车辆通过能力。

在现有交通运输条件上,尽快形成以梅州市区为中心呈“十”字形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辐射及包围梅州市区的环形高速公路网,加强农村的道路建设,实现以梅州城区为中心的全市“一小时交通圈”的目标。

另一方面是进一步挖掘现有交通资源潜力,充分发挥现有交通资源的作用。

广梅汕铁路、梅坎铁路贯通以来,铁路运输能力不算高,尤其是货运潜力仍很大。

梅州的物流一定程度上依靠铁路运输,因车次少、始发少,且中转环节多,很难满足日趋增长的货物进出量的需求。

应规划改善铁路营运机制,多争取始发车次,减少货运中转环节,快节奏地融入全国铁路运输网。

随着梅州发展,梅县机场也应不断规划提高航班次数,增强运力。

4、加强区域协作

把握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遇,充分发挥梅州作为次沿海地区和珠三角通往内陆省份重要门户的作用,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参与“泛珠三角”架构下的资源、资产、项目、科研、技术和人才的交流与合作。

着眼于拓展发展空间,进一步完善闽粤赣十三地市区域协作,加强产业转移和产业配套合作,重点加强与福建龙岩、江西赣州两市在物流、旅游、口岸、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中介服务等方面的合作,构建“客家大本营经济圈”,促进资源共享、产业互补、交通对接、市场互通,全面提升三市合作水平。

(二)借“世界客都”文化建设区域文化中心

随着文化经济时代的来临,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渗透与推动作用日益加强,梅州通过大力挖掘历史、人文、生态资源,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以客家文化为载体,以“世界客都”为理念,不断发挥对周边地区的文化辐射力和对世界的文化吸引力,全力打造区域文化中心,并以此带动人流、物流、商流的往来与沟通,将为本地经济的发展带来极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1、加快实施“文化梅州”发展战略

就是发挥文化之乡的优势,树立大文化的思想,以创新梅州文化为契机,发展繁荣文化教育事业,推动文化产业开发,发展人文旅游,提高科技教育水平,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民主法制观念,提升大众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的感染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梅州成为经济发展、文化发达的客家地区,并建立区域文化中心,影响和辐射周围的客家地区文化。

梅州市要抓好以“三馆一节”(叶剑英元帅纪念馆、黄遵宪纪念馆(公园)、客家博物馆、客家文化节)为重点的客家文化,并以此为载体,着力构建一批客家文化创新、展示、传播平台,这都是梅州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资源和财富。

2、挖掘自身优势,加快客家文化传播

按照“大产业、大品牌、大发展”的思路,加紧编制《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尽快出台配套政策,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旅游与现代农业、绿色工业、客家文化、特色资源等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文化、农业、林业、水利、工业旅游示范点,加快发展旅游制造业,加快“客天下”等旅游产业园建设进度。

加强与重点媒体及周边地区的深度合作,积极开展珠三角、厦漳泉、港澳台“世界客都”主题推介。

按照“一年一节庆、一季一活动、一县一品牌”的要求,精心组织好“2010’国际山歌旅游节”、“世界客家人游世界客都”、“精彩客都自驾旅游周”等系列活动,认真办好粤闽赣客家文化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不断擦亮客家文化品牌。

“世界客都”梅州无疑是维系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一面旗帜,一个基地,其地位应该得到进一步强化,要获得超常规的发展,必须转变观念。

应该充分认识到,文化资源也是财富。

(三)着力推动产业转移、升级和转型

1、继续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梅州承接产业转移不是仅仅为了承接珠江三角洲外产业转移,实现量的扩张,从根本上讲,是深入实施粤北地区崛起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通过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可以充分发挥梅州地区的比较优势,集聚发展要素,壮大产业规模,加快发展步伐,更好地辐射和带动客家地区经济发展,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布局调整,形成客家经济圈的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当前珠三角等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其产业发展规模不停状大。

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推进与加强,梅州的经济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拓宽,后发优势将进一步显现,梅州将成为新一轮加快发展过程中外商投资广东的一片热土。

梅州正好此机会,利用各方面的优势,加快工业发展进程,主动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梅州作为欠发达的客家地区之一,应尽快实施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积极承接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旨在促进招商引资、吸引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措施,主动和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共建各种类型的产业转移园区。

2、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

梅州地处山区,长期以来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如采矿、水泥建材、食品加工、五金塑胶等,经营粗放型、产业低端化,严重制约了梅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改变现状,梅州应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着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山区新型工业化,努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主要是做到下面三点。

一是加快壮大支柱产业。

通过加快荷树园电厂三期建设、五华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华润电力二期和大埔电厂的立项,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力产业。

二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对资源型工业实施“绿色转型”,大力推动水泥行业资源整合,加紧淘汰立窑水泥生产线,加快塔牌旋窑水泥项目立项建设,力争两年内完成水泥产业结构调整。

积极争取支持,扩大“五叶神”产量,优化“五叶神”品种结构,做大烟草产业。

三是加快培育新兴战略产业。

以产业转移园为龙头,通过产业规划、政策扶持,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培育高科技、高效益、低污染的非资源型接替产业。

与此同时,在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领域各培育10个重点企业,形成梅州现代产业50强,进一步促进梅州产业的优化升级。

(四)打造客家文化旅游城市

1、加块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

以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努力塑造“世界客都”形象,充分发挥客家文化和梅州自然生态优势,整合旅游资源和旅游线路,加强景区(点)的统筹规划、统一开发,打造客家文化旅游特品、山水绿色休闲度假精品、热矿泉康体名品,增强“梅州游”吸引力。

推进旅游企业改革,探索多形式的旅游开发投入机制,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旅游系列产品开发和宣传推介力度,实现旅游业市场化经营。

突出抓好叶剑英纪念园、客家公园、客家山歌旅游节、客天下旅游产业园等客家文化开发创新工程,加快客家特色人文景区景点建设,促进客家民俗文化游发展。

2、不断擦亮“世界客都”文化品牌

打造梅州客家文化旅游的系列时尚精品,推进梅州客家文化旅游的市场营销,重点突出“世界客都•文化梅州”的主题,加强旅游宣传推介与招商引资。

以泛珠三角经济圈为平台,推动旅游区域合作,重点提升梅州与赣东南和闽西南地区的旅游合作层次,深化合作内容,促进闽粤赣三边旅游区成为泛珠三角区域内知名旅游区,力争把梅州建成生态、健身休闲度假基地,泛珠三角地区的热点旅游城市,国内外著名的客家文化旅游中心。

四、结语

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身处三省交通枢纽的梅州市在交通、通讯、商贸、仓储等方面将可以充分发挥中转、过渡、承接、吸纳、供应与支持的功能,促进梅州加快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功能完善的区域经济中心,在不断强化闽粤赣三省经济交流同时,梅州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与吸引能力也将不断增强,不久的将来梅州将会建成真正的客家地区发展中心!

 

参考文献

【1】向晓梅.《梅州市流通业发展规划》(摘要)[J].梅州日报.2007-12-28

【2】李娴.《基于SWOT法的梅州经济发展问题分析》[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李嘉.《梅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J].梅州日报.2010-01-31

【4】陈建新:

《擦亮“世界客都”品牌发展梅州旅游经济》[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5】李红.《山区经济发展策略研究——以梅州市为例》[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6】李志春.《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进梅州经济增长方式改变》[M].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07.

【7】李继红.《争创区位优势谋求区位发展》[J].梅州日报.2006-10-16

 

致谢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郑远强老师的悉心指导。

郑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

郑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

对郑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老师、同学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