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V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3655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5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UV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AUV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AUV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AUV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AUV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UV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说明.docx

《AUV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UV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说明.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UV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说明.docx

AUV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说明

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研究生课程考核论文

 

题目:

AUV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报告

 

课程名称:

运动控制技术

姓名:

思乐

学号:

院系:

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

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

时间:

2010-12-26

 

课程成绩:

任课老师:

谭俊哲

AUV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以主推加舵控制的小型自治水下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水下机器人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分析。

根据机器人结构的特点,对模型进行了必要的简化。

设计了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系统。

以成功研制的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AUV)为基础,对其航行控制和定位控制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同时介绍了它的推进器布置、控制系统结构、推力分配等方法。

最后展示了它的运行实验结果。

关键词:

水下机器人;总体设计方案;运动控制系统;电机仿真

1引言

近年来国外水下机器人技术发展迅速,技术水平较高。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有:

美国VideoRay公司开发出的Scout、Explorer、Pro等系列遥控式水下机器人,美国Seabotix公司研发的LBV-ROV系列,英国AC-CESS公司的AC-ROV系列。

随着海洋开发、探测的需求越来越强,水下机器人成为全世界研究的热门课题。

小型自治水下机器人具有低成本、小型化、操作灵活等特点成为近年来国外研究的热点。

自治水下机器人(AutonomousUnderwaterVehicles,AUV),载体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减作业或传感器模块,载体采用鱼雷状流线外形,总长约2m,外径25cm,基本模块包括推进器模块、能源模块、电子舱模块、传感器模块以与GPS、无线电通讯模块,基本传感器有姿态传感器、高度计、深度计和视觉传感器,支持光纤通讯,载体可外挂声学设备,通过光纤系统进行遥控操作可实现其半自主作业,也可在预编程指令下实现自主作业。

系统基本模块组成设计如图1-1所示[1]。

它具有开放式、模块化的体系结构和多种控制方式(自主/半自主/遥控),自带能源。

这种小型水下机器人可在大围、大深度和复杂海洋环境下进行海洋科学研究和深海资源调查,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操纵性。

控制器具有足够的鲁棒性来克服建模误差,以与水动力参数变化。

图1-1系统基本模块组成设计

2机器人物理模型

2.1AUV物理模型

为了研究AUV的运动规律,确定运行过程中AUV的位置和姿态,需要建立AUV的动力学模型。

为了便于分析,建立适合于描述AUV运动的两种参考坐标系,即固定坐标系Eξηζ和运动坐标系Oxyz,如图2-1所示:

包含5个推进器,分别是艉部的2个主推进器、艉部的1个垂向推进器和艏部的2个垂向推进器。

左右对称于纵中剖面,上和下、前和后都不对称[2]。

图2-1AUV水下机器人物理模型

1.2微小型水下机器人动力学分析

微小型水下机器人总长1.5m,采用锂电池作为能源,尾部为一对水平舵和一对垂直舵,单桨推进,可携带惯导设备、探测声纳、水下摄像机、深度计等设备,设计巡航速度约2节。

首先建立适合描述水下机器人空间运动的坐标系,其定义如图2-2所示,惯性坐标系为E−ξης,运动坐标系为o−xyz。

建立的坐标系,如图1所示。

图中:

E-ξηζ—惯性坐标系;Oxyz—载体坐标系。

因为机器人在航行时速度不高(<4节),可以对机器人模型进行线性化与一些简化。

载体坐标系原点取于载体浮心处,在此坐标系下,载体在三个方向上的受力与运动量表达为:

力:

F=[X,Y,Z]T力矩:

M=[K,M,N]T速度:

V=[u,v,w]T角速率:

ω=[p,q,r]T。

图2-2惯性和载体坐标系

在图2-2定义的惯性坐标系和运动坐标系中,机器人的空间运动向量表达为:

η1=[xyz]T;η2=[φθψ]T

υ1=[uvw]T;υ2=[pqr]T

式中:

向量η1—机器人在惯性坐标系中的位置;η2—其在惯性坐标系中的姿态;φ—横滚角;θ—俯仰角;ψ—航向角;υ1—机器人在载体坐标系中的线速度(V);2—其在载体坐标系中的转动角速度(ω)[3]。

2总体方案设计

2.1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小型水下观测机器人主要由人机交互平台、上位系统、下位系统、摄像机四部分组成,操作人员通过有线遥控,结合人机交互界面上的水下视频图像,只需扳动上位系统控制面板上相应的运动控制按钮即可实现对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操作简单、实用。

图2-3为水下机器人控制系统框图:

图2-3水下机器人控制系统框图

2.2导航系统设计

捷联惯性导航是最常见和应用最广泛的导航系统,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在工作时不依赖外界信息,也不向外界辐射能量,不易受到干扰破坏,是一种自主式导航系统。

但单独使用很难满足水下航行所需的导航精度与定位要求,仅靠提高惯性传感器的性能来提高的导航、定位精度是非常有限的。

组合导航系统融合不同类型的导航传感器的信息,使它们优势互补,经过卡尔曼滤波,得出系统导航参数的最优估计,以获得比使用单一导航系统更高的性能和导航精度。

采用磁罗盘和深度计分别与捷联惯导系统构成的组合量测值作为卡尔曼滤波的量测值,既可以用精度高的子系统的信息修正惯导误差,又可以用惯导对动态响应慢的子系统作补偿和校正,从而综合发挥各自优点。

导航计算机在保证导航运算速度和精度的同时,还要具有丰富的外设接口,方便与外部多传感器进行数据通信[4]。

导航系统的传感器包括惯性测量器件IMU(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磁罗盘、深度计。

其中IMU通过三陀螺仪、三加速度计捷联解算后获得位置、速度、姿态共9维信息,通过RS232串口与导航计算机相连。

以NEMA0183格式传输信息到导航计算机。

磁罗盘可以获取当前载体三维姿态信息,通过RS232串口与导航计算机相连,以NEMA0183格式传输信息到导航计算机。

深度计为液压变送器,通过膜片感应外侧水压差来确定水深,其输出为4~20mA模拟电流信号,转换为0~5V的电压信号后经过16位ADC转换模块,串行传送到导航计算机。

如图2-4所示。

图2-4组合导航系统总体设计框图

2.3驱动方式的选用

几乎所有的水下机器人都采用螺旋桨式推进器。

80%以上采用电机推进器,其余采用油压电机推进器。

水下机器人要实现水下空间的六维(六自由度)运动,即三个平移运动:

推进(Surge,沿x轴)、升沉(Heave,沿z轴)、横移(Sway,沿y轴)和三个回转运动:

转首(Yaw,绕z轴)、纵倾(Pitch,绕y轴)、横摇(Roll,绕x轴)。

为使水下机器人在所有六维上的运动都是可控的,须适当选用推进器的数量和给予不同的布置。

根据本水下机器人的使用目的,不需要使用六维运动,只要三个自由度即可,即推进、升沉和转首。

我们选用了五个直流电机推进器,分别布置在机器人本体的水平左右两侧和后部部垂直处,左右推进器完成推进和转首两个动作,垂推进器完成升沉动作。

2.4推力器的组成

推力器是由电机和螺旋桨组成的,水下机器人用的电机需要密封。

密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机械密封,另一种采用磁耦合器。

机械密封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但因密封处要承受海水的压力,其特性因摩擦力的增加而变坏。

对电机来说,则表现为电机的空载电流增大(有时会增大1-3倍),这样的电机用于推力器,会使启动电压升高,从而加重推力器非线性。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充油电机,由于电机部充油,因而耐水压的性能得到极大的改善,而且电机因密封而引起的摩擦力要小得多,其空载电流的增加也很小,故可以忽略不计。

采用磁耦合器就是利用电磁力传递扭矩,这样减速器和螺旋桨之间没有直接的机械联系。

依据磁场传递扭矩,密封问题很容易解决,只要用非导磁材料将电机、减速器包围起来就解决了动密封难题。

采用磁耦合器,推力器的效率略有下降,但性能基本上不受影响。

电机的转速与螺旋桨的转速不一定完全匹配,为了得到较高的效率,需要采用减速器,有时为了减小尺寸,采用高速电机(例如采用10000转/分以上的高速电机),这时也需要减速器。

这样组成的推力器如图2-5所示。

图2-5推力器组成

图2-6螺旋桨与推进器示意图

考虑带定子的导管桨在无限宽广的静止流体域中工作的情况。

设流体为理想且不可压缩。

如图2-6所示,建立固定于导管上的直角坐标系O-xyz,以螺旋桨桨叶参考线与桨轴交点为原点,x轴与桨轴中心线重合,指向桨的下游,y轴垂直向上,z轴方向由右手法则确定。

推进器工作时,导管、定子与桨共同沿x轴负方向以匀速V0前进,同时桨叶绕x轴以等角速度Ω旋转[5]。

2.5能源供给方式的选用

其能源供给方式有两种选择:

有缆方式或无缆方式,对于无缆水下机器人能源供给一般在机器人舱体安装蓄电池或是带燃油发电机组,这就造成水下机器人本体体积庞大、超重,此外蓄电池所储存的能力有限,且受电池质量、充电工艺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此机器人工作所要求的行走距离不是很大,故设计时采用了有缆远程遥控方式,这样既可减小本体尺寸、重量,又保证了控制操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当设备出现不可预料的故障时可通过缆线撤回安全区域,不至于丢失。

3控制系统设计

3.1水下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主要包含主处理器核心模块、电机驱动模块、传感器模块和视频切换模块等,实现对机器人推进器的动力驱动、上下位机的通讯以与视频图像的切换等。

水下机器人本体的左右两边各安装2个主推进器,分别由2个直流电机通过联动轴与螺旋桨相连,实现水下机器人前进、后退、左转、右转运动;垂直方向安装有3个垂推进器,实现机器人上升、下沉运动。

前变焦摄像机安装有垂直方向一维云台,避免摄像死区。

在机器人电子舱安装有深度计、温度计和数字式电子罗盘传感器,满足实际作业环境需要,为检修人员提供了丰富的作业环境信息。

根据功能需要,我们选择了TI公司推出的MSP430系列的MSP430F149作为主处理器,这是一类具有16位总线的带FLASH的单片机,由于其性价比和集成度高,受到了广大技术开发人员的青睐。

该控制器可以在超低功耗模式下工作,对环境和人体的辐射小,可靠性能好,加强电干扰运行不受影响,适应工业级的运行环境[6]。

利用MSP430F149定时器B比较单元产生的6路PWM信号和5路方向信号,分别控制主推进器、垂推进器、机械手、摄像机云台电机速度和照明灯亮度;两路串口实现了罗盘数据的采集和上位系统的通讯;外部传感器反馈的模拟信息通过ADC模块实现转化,使芯片丰富的外设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总线型结构的所有节点都共享一个公共的物理通道(即总线)。

具有延迟小、速度快、易扩展、单个节点故障影响小的优点。

本系统即采用总线型拓扑结构,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单元完成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各种控制任务(如传感器控制、电机驱动器控制和通信模块控制等)。

各功能单元直接挂接在CAN总线上,成为控制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从而构成多主机结构,即每个节点均为一个主机,通过CAN通信协议协同完成控制任务。

将CAN总线的分布式控制网络应用于水下机器人中。

总线上各节点完成不同的任务和功能,它们大部分时间并行工作,必要时通过总线与其他节点进行通信。

如图3-1所示。

CAN总线是一种多主总线,理论上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作为主节点。

在控制系统中设置与上位PC机相连的节点1为上位节点,其它节点为底层节点。

PC机通过串口与节点1上的CPU通信,CPU再与CAN收发器通信,实现信息在CAN总线上的发送与接收。

节点1与12个底层节点根据应用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但它们都具有与CAN总线通信的能力,上传数据和接收数据。

 

图3-1CAN总线通信节点的硬件结构与接口设计框图

CAN总线上各节点可采用Philips公司生产的单片机P87C591,除完成节点自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