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常识.docx
《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常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常识
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常识
当遇到以下化学危险品事故时,要按要求进行处理。
序号
品名
危险特征
处置要求
1
雷管烟花爆竹
易发生爆炸,同时会生成有刺激性和毒害性气体,吸人使人头头晕、恶心。
1、处置人员应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实施处置。
处置时应守着隔绝式防化服和无钉鞋,佩带空气呼吸器。
紧急时也可用浸湿口罩,穿着紧急防化服。
2、火灾时应用水扑救,严禁用沙土覆盖;无法扑灭时,控制火势蔓延,任其燃烧。
3、如果仅仅是泄漏,应迅速去除警戒区内的所有火源。
处置人员严禁穿着带钉鞋。
小心将散落雷管收棠到防爆桶或指定容器,操作过程要严禁撞击、摩擦:
也可考虑向泄露漏物慢慢加适量水,严禁高压射水;采取措施防止泄溺物进入水流、下水道等限制性水域。
梯
恩
梯
易发生爆炸,有毒,通过皮肤沾染和呼吸道吸入而中毒。
硝
铵
炸
药
遇热会发生爆炸,在量大和密闭条件下,会猛烈爆炸,会生成有刺激性和毒害性的气体。
2
氢
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受高温、火焰作用
会发生爆炸。
高浓度时吸入会头晕,呼吸困难,直接接触液氢会严重灼伤皮肤和黏膜或造成冻伤。
l处置人员应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实施处置。
处置时应穿着隔绝式防化服,佩带挎空气口乎吸器。
防止皮肤直接接触泄漏物及其水溶液。
2、火灾时可用雾状水、干冰、干粉或干沙扑救,并用大量直射水流冷却容器壁,但防止水进入容器。
对流淌水要挖坑或筑堤收容。
灭火中如果通风孔声音变大或容器壁变色,应立即撤退。
3、如果仅仅是泄漏:
①应迅速去除轻危区的火源,尽快将可燃物转移出危险区域,用雾状水驱散蒸汽云团。
②防上泄漏物进入水流、下水道等限制性水域;尽快用干沙土等不燃物吸附,并收集到塑料容器中(可考虑参加苏打和烧碱溶液处理),量大时应先挖坑或筑堤收容,并用塑料薄膜覆盖。
一
氧
化
碳
易与空气混合成爆炸性气体,遇热,火花或火焰朽燃烧爆炸危险。
有极大的毒害性,吸入后有头晕、恶心、神志不清等病症,严重中毒者可能引起昏迷、死亡。
序号
品名
危险特征
处置要求
3
硫
化
氢
易遇空气行成爆炸性混
合物,遇高温、明火作刚会燃烧爆炸。
有极大的毒害性。
燃烧时产生有毒的二氧化疏。
1、处置人员应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实施处置。
2、已经发生火灾时①如果气源不能切断或泄漏不能控制,不要扑灭燃,但应在外围控制火势蔓延,并注意冷却容器壁。
②扑救火灾时,可用干粉、二氧化碳、雾状水或抗溶性泡沫扑救。
并用大量直射水流冷却容器壁,如果通风孔声音变大或容器壁变色,应立即撤退。
3如果仅仅是泄漏:
①应迅速去除警戒区内的所有火源。
并加强通风;处置人员严禁穿带钉鞋,应使用无火花工具,防上产生静电、②小心转动泄漏容器。
使漏口朝上以防液态气体流淌出来;以泄点为中心在其四周设置水幕水带和喷露水枪喷射雾状水流驱散蒸汽云团(可考虑在水中加苏打或小苏打),但不要对泄漏源射水,防止泄漏物进人水流下水道等限制性区域。
甲
烷
极易燃烧。
遇高温、明火
即爆炸。
高浓度时吸人头晕,会引起窒息;接触液
化甲烷时会灼伤皮肤。
乙
烯
乙
炔
遇高温、火花或火焰易燃烧爆炸;高浓度时有较强的麻醉性,吸入时意识丧失,液化气体会灼伤皮肤。
还氧
乙炔
三甲
胺
易积聚住低洼处,有燃烧
和爆炸危险。
有强烈的和腐蚀和刺激性会引起视力模糊,咽喉肿痛,呼吸困难等病症,高浓度时吸入会引起肺水肿。
液
化
石
油
气
遇高温、火花或火焰易燃烧爆炸。
高浓度时吸头晕。
会引起窒息;接触液化石油气会被灼伤。
4
氧
巡高温、火花或火焰易燃
烧或爆炸;高浓度吸人时会引起肺部刺激或肺水肿,接触液化氧会那么被灼
伤或冻伤。
1、处置人员应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实施处置。
处置时应穿隔绝式防化服,佩带空气呼吸器,直接接触液化气体时应穿防寒服。
2、已经发生火灾时,①根据着火物选用适宜的灭火剂扑救火灾,并注意用大量直流水冷却容器壁。
②扑救火灾时,应注意防止因氧气的扩散而引起新的着火点。
如果出现通风孔声音变大或容器壁变色,应立即撤退。
序号
品名
危险特征
处置要求
4
二
氧
化
碳
遇热会发生爆炸,高浓度
时吸人会头晕,无力,严重时大小便失禁,出现休克甚至死亡;接触液化气体或干冰那么会造成严重
冻伤。
3、如果仅仅足泄漏:
①应迅速去除警戒区内的所有火源和可燃物;处置人员严禁穿着带钉鞋,应使用无火花工具,防上产生静电。
②小心转动泄漏容器,使漏口朝上,以防大量流淌出来;用雾状水流或开花水流驱散蒸汽云,但不要对泄漏源射水,防止泄漏物进入水流、下水道或一些控制区。
氯
化
氢
遇热会发生爆炸。
有毒害
性和腐蚀性,会刺激眼睛
和呼吸道黏膜,高浓度时那么会造成致命伤害。
接触液化气体那么被灼伤或冻伤。
5
氯
遇热、火花或火焰易发生
猛烈爆炸。
吸入会刺激呼
吸道和肺部黏膜,引起面部发青、呼吸困难、脉膊减少,骤然死亡。
接触液化气体那么被灼伤或冻伤。
1、处置人员应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实施处置。
处置时应穿着隔绝式防化服,佩带空气呼吸器。
接触液氯时应穿着防寒服装。
紧急时也可用浸渍口罩(水或10%苏打水)。
2、已经发生火灾时:
用开花水流、雾状水或泡沫扑救(不要用干粉、干冰),同时注意用大量的直射水流冷却容器壁,但严禁水进入容器内。
②扑救中,应注意防止因氯气的扩散而引起新的着火点。
如出现容器通风孔声音变大或容器壁变色等危险征兆,应立即撤退。
3、如果仅仅是泄漏:
①应迅速去除警戒区内的所有火源和可燃物;处置人员严禁穿着带钉鞋,应使用无火花工具,防止产生静电。
②小心转动泄漏容器,使漏口朝上,以防大量流淌;用雾状水流或开花水流驱散蒸汽云,但不要对泄漏源射水。
氨
遇热易发生爆炸。
吸入可引起严重咳嗽、支气管痉挛、急性肺水肿。
接触液氨可引起严重冻伤。
序号
品名
危险特征
处置要求
6
磷
化
氢
极易因受热、火花或氧化
剂作.用而燃烧爆炸,接触空气发生自燃。
吸入后会出现胸闷、乏力、呼吸困难等病症,严重的会引起头昏、抽搐和肺水肿。
直接接触液化气体会被冻伤。
l、处置人员应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实施处置。
处置时应穿着隔绝式防化服和无钉鞋,佩带空气呼吸器。
直接接触液化气体时,应穿着防寒服装。
2、已经发生火灾时:
①如果气源不能切断或泄漏不能控制,不要扑灭燃火。
应扑灭外围小火,控制扩散并冷却容器壁。
②火灾时可考虑用干粉、泡沫、干冰或雾状水扑救,并用直射水流冷却容器壁,但严禁水进入容器。
如出现容器通风孔声音变大或容器壁变色等危险征兆,应立即撤退。
3、如果仅仅足泄漏:
①应迅速去除警戒区内的所有火源;严禁穿着带钉鞋,应使用无火花工具,防止产生静电。
②小心转动泄漏容器,使漏口朝上;在其四周设置水幕水带和喷雾水枪喷射雾状水流驱散蒸汽云团,但不要对泄漏源射水;防止泄漏物进入水流、下水道或一些控制区域。
7
煤
气
易发生爆炸。
其中的一氧化碳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肌体缺氧,使人昏迷不醒甚至死亡。
在低浓度下停留也会产生头晕、心跳加速、恶心及虚脱等病症。
1、处置人员应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实施处置。
处置时应穿着隔绝式防毒衣,佩带空气呼吸器。
如果是管道煤气泄漏,应立即通知煤气公司到场处置。
2、已经发生火灾时:
①如果气源不能切断或泄漏不能控制,不要扑灭燃火;应扑灭外围小火,控制扩散并冷却容器壁。
②火灾时可考虑用干粉、泡沫、干冰或雾状水扑救,并用直射水流冷却容器壁,但严禁水进入容器。
如出现容器通风孔声音变大或容器壁变色等危险征兆,应立即撤退。
3、如果仅仅是泄漏:
①应迅速去除警戒区内的所有火源;严禁穿着带钉鞋,应使用无火花工具;②用雾状水流或开花水流驱散蒸汽云团。
但不要对泄源射水;防止泄露物进入水流、下水道或—些控制区制区。
序号
品名
危险特征
处置要求
8
碳
酰
氯
遇热可能会发生爆炸。
气
体产生的蒸汽易积聚在低洼处,吸人会刺激黏膜,造成呼吸道损害,引起头晕、恶心甚至肺水肿或窒息。
1、处置人员应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实施处置。
处置时应穿着隔绝式防毒衣,佩带空气呼吸器。
2、火灾时可用干粉、泡沫、干冰或雾状水扑救,并用直射水流冷却容器壁,但严禁水进入容器。
如出现容器通风孔声音变大或容器壁变色等危险征兆,应立即撤退。
3、如果仅仅足泄漏:
①应迅速去除警戒区内的所有火源:
用雾状水流或开花水流驱散蒸汽云团(可在水中加纯碱、小苏打、石灰水或液碱)。
用水流冲洗现场低洼处,但不要对泄漏源射水。
②小心转动泄漏容器,使漏口朝上;防止泄漏物进入水流、下水道或一些控制区;量大时应先筑堤和挖坑收容,并用泡沫覆盖。
③隔离泄漏区,直到危害气体散尽。
9
汽
油
极易因受热、火花、火焰或氧化剂作用而燃烧爆炸;接触造成眼晴和皮肤灼伤,高浓度时引起头晕、恶心和手脚麻木。
1、处置人员应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实施处置。
处置时应穿着隔绝式防化服,佩带空气呼吸器,紧急时也可着轻型防化服。
2、火灾时可用干粉、泡沫、干冰扑救,并用大量的直射水流冷却容器壁,但防止水进入容器。
如出现容器通风孔声音变大或容:
器壁变色等危险征兆,应立即撤退。
3、如果仅仅是泄漏:
①应迅速去除警戒区内的火源;严禁穿着带钉鞋,应使用无火花工具;②用雾状水流或开花水流驱散蒸汽云团,但不要对泄漏源射水;防止泄漏物进入水流、下水道或一些控制区;用干沙土和其他不燃物质吸收泄漏液体,并用无火花工具收集到金属或塑料容器中,量大时应筑堤或挖坑收容,并用泡沫覆盖。
丙
酮
极易因受热、火花、火焰或氧化剂作用而燃烧爆炸高浓度时刺激眼、鼻和咽喉,引起头晕和皮炎。
乙
醚
极易因受热、火花、火焰
或氧化剂作用而燃烧爆炸;有强麻醉性,高浓度引起头晕、神智不清甚至死亡。
序号
品名
危险特征
处置要求
10
苯
极易因受热、火花、火焰
、或氧化剂作用而燃烧爆
炸,火灾中会产生有害气体。
高浓度时引起肺出
血、皮肤红肿、起疱,损
伤中枢神经。
1、处置人员应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实施处置。
处置时应穿着隔绝式防化服,佩带空气呼吸器。
2、灭火时可用泡沫、干冰、沙土、干粉或开花水流扑救,并用大量的直射水流冷却容器壁,但严禁水进入容器。
如出现容器通风孔声音变大或容器壁变色等危险征兆,应立即撤退。
3、如果仅仅是泄漏:
①应迅速去除警戒区内的火源;严禁穿着带钉鞋,应使用无火花工具;②用雾状水流或开花水流驱散蒸汽云团,但不要对泄漏源射水;防止泄漏物进入水流、下水道或一些控制区;用干沙土和其他不燃物质吸收泄漏液体,并用无火花工具收集到金属或塑料容器中,量大时应筑堤或挖坑收容,并用泡沫覆盖。
甲
醇
极易因受热、火花、火焰
或氧化剂作用而燃烧爆
炸,人吸入引起头疼、呕
吐,高浓度时那么会痉挛、
怕光甚至失明。
乙
醇
极易因受热、火花、火焰
或氧化剂作用而燃烧爆
炸。
高浓度时刺激皮肤和眼晴,引起头疼、迟钝。
煤
油
易因受热、火花、火焰而
燃烧爆炸,高浓度时引起
头晕、恶心和手脚麻木。
松
节
油
易因受热、明火、或强氧
化剂而燃烧爆炸,高浓度
时刺激眼晴、鼻和呼吸道黏膜。
序号
品名
危险特征
处置要求
11
硝
酸
遇棉花、木屑等可燃物和复原性物质易引起燃烧爆炸;容器受热也会爆炸。
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引起流泪、疼痛,严重的会造成灼伤和休克。
1、处置人员应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实施处置。
处置时应穿着隔绝式防化服,佩带空气呼吸器。
防止皮肤直接接触泄漏物及其水溶液。
2、灭火时可用雾状水、干冰、干粉或干沙扑救,并用大量的直射水流冷却容器壁,但严禁水进入容器。
对流淌水要筑堤或挖坑改容。
如出现容器通风孔声音变大或容器壁变色等危险征兆,应立即撤退。
3、如果仅仅是泄漏:
①应迅速去除轻危区内的火源;尽快将可燃物转移出危险区域,用雾状水驱散蒸汽云团。
②防止泄漏物进入水流、下水道或一些控制区;尽快用干沙土等不燃物质吸附,并收集到塑料容器中〔可考虑参加苏打或烧碱溶液处理),量大时应筑堤或挖坑收容,并用塑料薄膜覆盖。
12
硫
酸
遇水极易发生沸溅;接触
可燃物、复原剂易引起燃烧爆炸。
高浓度酸雾会引起肺水肿甚至窒息;直接接触造成灼伤,严重的导致眼晴失明、皮肤坏死。
1、处置人员应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实施处置。
处置时应穿着耐高腐蚀性的防化学喷溅服,佩带空气呼吸器。
防止皮肤直接接触泄漏物及其水溶液。
2、灭火时可用干冰、干粉或干沙扑救,并用大量的直射水流冷却容器壁,但严禁水进入容器。
对流淌水要筑堤或挖坑收容。
3、如果仅仅是泄漏:
①应迅速去除轻危区内的火源;尽快将可燃物转移出危险区域,用雾状水驱散蒸汽云团。
②防止泄漏物进入水流、下水道或一些控制区;尽快用干沙土等不燃物质吸附,并收集到塑料容器中(可考虑参加苏打或烧碱溶液处理),量大时应筑堤或挖坑l陂容,并用塑料薄膜覆盖。
序号
品名
危险特征
处置要求
13
盐
酸
与可燃物接触可能会引起燃烧。
有毒害性和腐蚀性,高浓度时有烧灼感,甚至会造成致命危害。
l处置人员应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实施处置。
处置时应穿着隔绝式防化服,佩带空气呼吸器。
防止皮肤直接接触泄漏物及其水溶液。
2、火灾时可用雾状水、干粉或于沙扑救.用大量的直射水流冷却容器壁,但防止水进入容器。
对流淌水要筑堤或挖坑收容。
如出现容器通风孔声音变大或容器壁变色等危险征兆,应立即撤退。
3、如果仅仅是泄漏:
①应迅速去除轻危区内的火源;尽快将可燃物转移出危险区域,用雾状水驱散蒸汽云团。
②防止泄漏物进入水流、下水道或—些控制区;尽快用干沙土等不燃物质吸附,并收集到塑料容器中(可考虑参加苏打或烧碱溶液处理),量大时应筑堤或挖坑收容,并用塑料薄膜覆盖。
14
氢
氧
化
钠
遇水、酸放出大量的热,
有引起可燃物燃烧的危险;粉尘对皮肤和黏膜造
成强烈刺激和腐蚀;直接
接触会严重灼伤。
1、处置人员应在较高地势和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实施处置。
处置时应穿着隔绝式防化服,佩带空气呼吸器,紧急时也叮着轻驯防化服戴防尘口罩,防止皮肤直接接触泄漏物。
2、火灾时可用水或干沙扑救,并用大量的直射水流冷却容器壁,但防止水进入容器。
对流淌水要筑堤或挖坑收容。
3、如果仅仅是泄漏:
①应迅速去除轻危区内的火源;尽快将可燃物转移出危险区域,用雾状水驱散蒸汽云团。
②防止泄漏物进入水流、下水道或一些控制区;尽快用干沙土等不燃物质吸附,并收集到塑料容器中(可用稀盐酸处理处理),量大时应先用塑料薄膜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