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2289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生物试题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一、选择题(共50分,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

1、A和a、B和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AaBb、Aabb的两个体杂交,后代中纯合子占总数的()

A.1/4B.l/2C.2/3D.3/4

2、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A.4和9B.4和27C.8和27D.32和81

3、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

下列几组比例,最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F2的表现型比为3:

1

B.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为1:

1

C.F2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为1:

2:

1

D.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

1

4、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B.分离定律发生在雌、雄配子结合的过程中

C.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的遗传

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对象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5、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假说的方法及初次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分别是()

A.假说—演绎法、萨顿的蝗虫实验

B.类比推理、萨顿的蝗虫实验

C.假说—演绎法、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D.类比推理、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6、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个体之间总会存在一些差异,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基因分离D.染色体变异

7、某二倍体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下图中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

8、若图甲中①和②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③和④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中字母表示基因,“。

”表示着丝粒,则图乙~图戊中类型依次是()

A.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B.缺失、重复、易位、倒位

C.重复、缺失、倒位、基因重组

D.重复、缺失、基因重组、易位

9、将大肠杆菌的质粒连接上人干扰素基因后,重新导入细菌体内,通过培养就能大量生产人的干扰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题中“人干扰素基因”是目的基因

B.质粒连接上人干扰素基因后可叫重组质粒或重组DNA

C.质粒是小型环状DNA,可存在于细菌的拟核以外

D.大肠杆菌获得的能产生人干扰素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10、下列有关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C.密码子存在于mRNA上

D.细胞核内发生转录的产物只有mRNA

11、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

基因重组最可能发生在( )

A.AB段B.CD段C.FG段D.HI段

12、假定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4,图中②③④⑤⑥细胞所处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③⑤⑥

B.②③④为减数分裂,分别为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

C.④⑥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④⑤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13、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和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绿色盲基因数目比值为1∶1

B.性染色体数目比值为1∶1

C.常染色体数目比值为2∶1

D.染色单体数目比值为2∶1

14、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B.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

C.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D.本实验结果说明DNA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连续性

15、如果用15N、32P共同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用35S、14C标记的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中,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

A.在外壳中找到14C 和35S、32P

B.在DNA中找到15N和32P、14C

C.在外壳中找到15N、14C

D.在DNA中找到15N、35S、32P

16、将一个不含标记的DNA分子放在含有15N的培养基中复制1次后,再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复制n次,则后代中含15N的单链占全部DNA单链的比例和只含有14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依次是()

A.1/2n+1,1-1/2nB.1-1/2n,1/2n

C.1/2n+1,1-1/2n-1D.1/2n,1-1/2n-1

17、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结构a是核糖体,物质b是mRNA,三个核糖体合成的肽链相同

B.以物质c作为模板指导合成rRNA的过程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

C.①过程中多个核糖体沿着b从右向左进行翻译,可以提高翻译的效率

D.核仁参与了②所示结构的形成

18、以下关于“中心法则”含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此图表示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正常情况下,②③过程不可能在动植物体内发生

C.⑤③④过程所需的原料分别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D.⑤过程揭示了生物的遗传实质,①过程可为自然选择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19、如图是某核苷酸的一个片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片段中化合物2有2种

B.该片段中化合物3最多有4种

C.该片段只能在细胞核中产生

D.解旋酶可将2、3之间的化学键断开

20、下列关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错误的是()

A.基因与生物体的性状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B.细胞质中的基因包括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基因,它们都能进行半自主自我复制

C.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体现了基因对生物性状的直接控制

D.白化病患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体内细胞不能合成黑色素

21、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1000个,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mRNA分子和用来转录成mRNA的DNA分子,至少含有碱基的数量分别是()

A.3000个和6000个B.1000个和2000个

C.2000个和4000个D.3000个和3000个

22、下列关于育种优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多倍体较二倍体茎杆粗大,果实种子大

B.人工诱变育种能提高突变频率

C.杂交育种能产生新基因

D.利用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3、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基因含多个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特定的排列顺序决定基因的特异性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只含一个基因

C.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都是两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碱基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只含有1个DNA分子

24、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洋葱(2N=16)根尖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温处理根尖分生组织,能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

B.卡诺氏液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C.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可以固定细胞形态

D.视野中看到的中期细胞染色体数可能有16条或32条

25、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某些技术或方法可分别将它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①AABB;②AB;③AaBBC;④AAaaBBBB,则相应技术或方法对应正确的是()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杂交育种

B.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单倍体育种或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2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遗传病患者均带有该致病基因   B.遗传病往往表现出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等特点

C.基因诊断可以用来监测遗传病   D.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

27、为了研究某地区红绿色盲的遗传情况,在该地随机抽样调查了2000人,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则b的基因频率为()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人数

852

96

52

930

70

A.9.6%B.3.4%C.7%D.9%

28、自然界中新物种的形成方式最常见的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这种方式需要通过三个环节的综合作用。

这三个环节不包括()

A.提供进化原材料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B.使种群基因库中基因定向变异的特殊环境

C.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自然选择

D.阻断不同种群间发生基因交流的隔离

29、新物种形成最显著的标志是()

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C.产生了生殖隔离D.改变了基因频率

30、下列与进化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某地区林场施用农药后导致产生具有抗药性的松毛虫个体

B.达尔文从种群层面科学的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C.兰花细长的花矩与传粉蛾细长的口器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某生物必需经过地理隔离才能进化为新物种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31、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某真核细胞内与某一DNA分子相关的三种生理过程,请回答问题: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2分)

(1)甲、乙、丙三种生理过程中,能发生在细胞核中的生理过程有。

图中a,b,c,d,e,f,m,n所示的长链中,______________是核糖核苷酸长链。

(2)已知该基因含有6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200个,则该基因的表达的产物最多由___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

(3)过程乙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___,该过程是在___________酶的催化作用下,以DNA单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将核糖核苷酸连接在一起形成长链的。

(4)过程丙称为______________,与f链结合的细胞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该细胞器在f链上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A端→B端或B端→A端)。

(5)如果丙图中现有过程全部完成后,可以得到_____条肽链,这些肽链中的______相同(填写下面字母)。

A.氨基酸数目B.氨基酸种类

C.氨基酸排列顺序D.R基团的种类和数目

(6)在人体正常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有:

(请标出必要的文字)(2分)

32、图1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图2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每空2分,共16分)

(1)图1中AC段和FG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L点→M点表示_____________过程,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特点。

(2)图2中的B图为_____________细胞,发生在图1中的__________段。

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于图1中的__________段。

(3)图2中A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__,该生物的子代间性状差别很大,这与___________(用图2中的字母表示)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关系密切。

33、下图为人类的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

甲病(由A或a基因控制)和乙病(由B或b基因控制),已知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

请回答:

(每空2分,共12分)

(1)甲病的遗传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