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审计师考试《审计专业相关知识》核心考点.docx
《初级审计师考试《审计专业相关知识》核心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审计师考试《审计专业相关知识》核心考点.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级审计师考试《审计专业相关知识》核心考点
2019年初级审计师考试《审计专业相关知识》考点
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学基础——第一章 概论
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1.研究对象:
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关系;总体经济行为≠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
2.研究内容:
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
1.总需求和总供给
(1)总供给决定因素:
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技术。
(2)总需求决定因素: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
2.国民收入的概念
(1)国内生产总值GDP(地域范围)与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范围)——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2)国民收入的相互关系
3.国民收入(GDP)核算方法
(1)支出法:
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出口X-进口M)
(2)收入法: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3)生产法(部门法):
反映GDP的来源,即各部门的产值;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其中,总产出中应包括应缴增值税,而中间投入则不含增值税。
4.储蓄与投资恒等式——不管经济是否处于充分就业,是否处于通货膨胀,是否处于均衡状态,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
(1)两部门:
I=S
(2)三部门:
I=S+(T-G),其中:
(T-G)代表政府储蓄
(3)四部门:
I=S+(T-G)+(M-X+Kr),其中:
(M-X+Kr)代表本国用于对外国的储蓄
知识点:
宏观经济政策体系
1.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3.收入政策:
具体措施;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4.产业政策:
布局、结构、技术、组织;调控供给为主,时间跨度长,主要涉及经济的长期发展与平衡
知识点: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1.目标:
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2.通货膨胀:
市场上过多的流通中的货币与有限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之间价格比例关系的变化,货币相对于商品和劳务的贬值。
3.价格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个人消费品)、批发物价指数(资本品、消费品)和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一切商品和劳务)
4.失业类型
摩擦失业
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导致的失业
自愿失业
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
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
因经济结构变化等造成;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或没有适当技术或居住地点不当,无法填补空缺
周期性失业
因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5.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
(1)GDP与GNP的实际增长率
(2)人均GDP(或人均GNP)的实际增长率
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学基础——第二章 财政政策分析
知识点:
财政学的一般原理
1.公共物品与公共需要
(1)公共物品
特点
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示例
纯公共物品:
国防、外交、法律、法规、灯塔、港口
准公共物品:
自然垄断型(可排他非竞争性):
下水道系统、供水系统、铁路运输系统、基础科学研究工作
优效物品(无论收入水平如何都应消费或得到):
社会卫生保健、中小学教育、传染病免疫
(2)公共需要
①整个社会的共同需要;
②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③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社会职能的需要。
2.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
(1)市场效率:
完全竞争状态下所达到的帕累托最优效率。
(2)市场失灵(市场失败):
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不能有效配置资源
(3)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
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
(4)克服市场失灵的途径——政府干预
3.外部性
(1)情形
分类
影响
示例
外部经济(正的外部性)
生产的外部经济
1.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2.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企业培训雇员
消费的外部经济
家庭绿化
外部不经济(负的外部性)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1.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2.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企业排放污水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吸烟
(2)干预方式:
征税和补贴;企业合并;明确产权;政府直接管制。
4.不完全竞争
表现
市场垄断(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假定是市场完全竞争,即不存在各种形式的垄断,包括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等)
干预方式
①政府管制:
经济管制(限制价格、产量、市场进入和退出条件、特殊行业的服务标准的控制等);社会管制(保护环境以及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②反托拉斯法(反垄断法)
5.不完全信息
(1)逆向选择(差的商品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2)道德风险(损人利己)
6.政府干预:
国家利用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对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发挥调控作用。
知识点:
财政收入
税收
政策效应
通过税种设置、税率变化来影响总需求,调节宏观经济
税种
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
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调节方式
具有权威性,包括:
宏观税率确定、税负分配(税种选择、制定税率、税负转嫁)、税收优惠和税收处罚
公债
特征:
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
挤出效应:
大量购入公债会导致市场上资金减少,利率升高,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
非税收入
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的罚没收入;彩票公益金;以政府名义接受捐赠的收入,等等
知识点:
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特点
1.购买,等价交换
2.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1.无偿的、单方面转移,不存在交换
2.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分类
1.社会消费性支出(各部门的事业经费支出)
2.政府投资性支出
1.社会保障支出;
2.财政补贴支出
3.捐赠支出;
4.债务利息支出
影响
生产流通:
直接;
分配:
间接
生产流通:
间接;
分配:
直接
属于自动稳定器(结合累进的所得税制度)
知识点:
财政支出规模决定因素
1.满足政府承担经济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需要;
2.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3.要与本国国情相适应。
知识点:
财政政策目标
1.优化资源配置——①核心问题:
财政资金的投向问题;②如何引导;③如何提效
2.收入分配公平:
确定合理的税收负担;通过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费以及财产税等调节个人收入水平和差距
3.经济稳定增长
知识点:
财政政策类型
功能
扩张性:
减税、增支——总需求不足时使用
紧缩性:
增税、减支——总需求过旺时使用
中性:
要求财政收支保持平衡
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
积极(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
调整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水平;调整税率;调整税收起征点和减免税的适用条件;调整转移支付的条件
消极(内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
累进税率;转移支付
知识点: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政府开支增大→增加总需求→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提高私人投资的成本,私人投资被政府支出挤了出来,抵消财政政策的一部分扩张效应(作用中介:
利率)
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学基础——第三章 货币政策分析
知识点:
货币创造
1.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
2.货币创造乘数:
中央银行创造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的货币供应量,是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变动的比率。
3.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1)原始存款:
银行吸收现金存款或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再贷款、再贴现而形成的存款。
(2)派生存款:
银行利用储户的存款发放贷款、贴现,从而创造新的存款。
知识点:
金融市场
1.要素:
主体、客体、工具、价格(利率)
2.工具:
按主体
直接金融
非专业金融主体之间
非金融机构的融资者发行的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公司股票
间接金融
通过专业金融主体实现
金融机构发行的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银行债券、人寿保险单等
3.金融市场的类型
货币市场
短期存贷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贴现市场、短期债券市场以及大额存单市场等
资本市场
长期存贷市场、股票、债券市场
4.金融市场功能实现的条件:
充分信息、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
知识点:
金融机构
1.中央银行:
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充当最后贷款人);政府的银行(管理国家金融)。
2.商业银行:
吸收活期存款是重要标志。
3.政策性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4.投资银行
(1)靠发行自己的股票和债券来筹集资金。
(2)主要业务:
①对企业的股票和债券直接投资;②发放中长期贷款;③为工商企业代办发行或包销股票和债券;④参与企业的创建和改组活动;⑤为企业提供投资和财务咨询服务等。
5.非银行金融机构
知识点:
货币政策目标
1.目标:
实现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2.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
知识点:
货币政策工具
1.典型货币政策工具
经济过热(需紧缩)
经济萧条(需扩张)
特点
公开市场业务
卖出政府债券
买进政府债券
优点:
中央银行主动;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规模可大可小;可逐日进行,可反方向操作
缺点:
强制影响力较弱
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调高
调低
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有效控制派生存款总量;效果非常猛烈
再贴现政策
调高
调低
只能产生间接的效果;无法影响利率的结构;不宜随时变动;对商业银行缺乏强制性
2.可供选择的货币政策工具
(1)利率政策
(2)直接信用控制:
最高利率限制(最常使用)、信用配额、规定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3)间接信用指导:
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知识点:
金融风险管理
宏观金融风险管理
1.建立市场运行的法规体系;
2.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3.对市场进行监控和约束;
4.建立市场的保护机制
微观金融风险管理
1.建立相互制衡的管理体制;
2.制定内部运行制度;
3.采取保证约束措施;
4.运用科学手段来缩小或转嫁风险
知识点: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差异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实施主体
政府
中央银行
传导过程
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税率、累进所得税制度等直接作用
通过中介指标(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基础货币、汇率等)的间接调控
政策手段
税收、预算、补贴、公债等
公开市场业务、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等
利率
扩张性财政政策趋向于提高利率——同向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趋于降低利率——反向
政策时滞
内部时滞
认识时滞: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决策时滞、行动时滞: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消极财政政策的内部时滞为零
外部时滞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双紧
需求膨胀,物价迅速上升;瓶颈产业对经济严重制约;经济秩序混乱,经济出现过热现象
双松
开工不足,设备闲置;劳动力就业不足;大量资源有待开发;市场疲软,经济增长乏力
中性
经济发展适度,居民收入、消费品价格、利率水平稳定,市场经济秩序良好
松紧搭配
大体均衡下的调整,目的是解决供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松财政紧货币
投资需求过旺,消费需求不足并引起投资品供给不足而消费品供给过剩;经济增长减缓以至于停滞而通货膨胀压力又很大的情况下,或经济结构失调与严重通货膨胀并存的情况下
紧财政松货币
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过旺并引起投资品供给过剩,消费品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比较适用于财政赤字较大与总需求不足并存的情况
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学基础——第四章 开放经济中的宏观政策分析
知识点: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1.国际贸易理论
李嘉图
比较优势理论
出口其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以换取其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商品
赫克歇尔和俄林
要素禀赋学说
出口本国生产要素供给丰裕的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本国生产要素稀缺的要素密集型商品
新贸易理论
把技术进步看成生产要素之一,充实了要素禀赋理论
2.国际贸易政策
(1)自由贸易政策:
国家对进出口不加任何干预和限制
(2)保护贸易政策:
奖励出口,限制进口
①关税政策:
进口关税
②非关税壁垒政策:
进口配额、对本国产品实行出口补贴、进口特许、技术性壁垒
3.世界贸易组织(WTO):
现行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框架和组织机构
4.中国的贸易政策:
开放型的公平与保护并存的贸易政策、对等性贸易政策
知识点:
汇率制度
1.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浮动汇率制度(听其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涨跌)、联合浮动汇率制度、盯住汇率制度
2.人民币汇率制度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本质是浮动汇率)。
2015年11月30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人民币进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并于2016年10月1日生效。
知识点:
外汇风险
1.进出口贸易风险
2.外汇储备风险
3.外债风险
知识点:
国际收支项目
经常项目(最重要)
贸易收支、服务收支、无偿转让
资本项目
长期资本:
直接投资、证券投资、政府与银行的长期借款、企业信贷
短期资本
平衡项目
国际储备:
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国外借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的特别提款权和其他提款权等
错误与遗漏
知识点:
国际收支失衡
1.判断一国国际收支是否平衡主要是看其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
目的
内容
自主性交易
为自身需要
①经常项目;
②资本项目中的长期资本
调节性交易
调节收支的弥补性交易
①资本项目中短期资本;
②国际储备项目
2.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1)经济的发展阶段;
(2)经济结构的制约;
(3)物价和币值的影响:
通货膨胀——逆差;
(4)汇率变化的影响:
升值——逆差;
(5)利率变化的影响:
利率降低——逆差;
(6)经济周期性变化的影响。
3.国际收支调节的方式
(1)经济、行政手段:
财政减税或出口退税;
(2)调整汇率:
使本国货币贬值,缓和国际收支逆差;
(3)调整利率:
提高利率,缓和国际收支逆差;
(4)利用政府信贷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
(5)对外汇收支与汇率实行直接的行政性干预。
知识点:
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
1.国内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赤字:
紧缩性政策
2.国内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盈余:
扩张性政策
3.国内经济均衡与国际收支均衡:
无需调节
4.国内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盈余:
紧缩性财政+扩张型货币(货币政策对外、财政政策对内)
第二部分 企业财务管理——第一章 财务管理基础
知识点:
财务管理概述
1.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
对象
财务活动(筹资、投资、营运、分配)和财务关系(投资者、债权人、受资企业、债务人、税务机关、职工)
核心
价值管理
内容
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管理、分配管理
职能
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
2.财务管理的目标——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基础
利润最大化
忽视时间、风险;与投入资本的关系
股东财富最大化
优点:
考虑风险;避免短期行为;上市公司容易量化;
缺点:
非上市公司难以应用;股价不能完全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企业价值最大化
优点:
考虑时间价值、风险;避免短期行为;用价值代替价格,避免外界因素干扰;
缺点:
过于理论化;非上市公司需要专门评估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长期稳定发展;合作共赢、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兼顾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前瞻性和现实性统一
知识点:
货币时间价值
1.复利终值与复利现值——一次性款项的终值与现值
(1)复利终值:
F=P×(1+i)n=P×(F/P,i,n)
(2)复利现值:
P=F×(1+i)-n=F×(P/F,i,n)
【提示】
复利终值系数(1+i)n与复利现值系数(1+i)-n之间互为倒数。
2.年金终值或现值:
等额、定期的系列收支款项的复利终值或复利现值的合计数
(1)普通年金终值:
F=A×(F/A,i,n)
(2)普通年金现值:
P=A×(P/A,i,n)
(3)预付年金终值或现值=普通年金终值或现值×(1+i)
与普通年金相比:
预付年金终值系数:
期数加1,系数减1;
预付年金现值系数:
期数减1,系数加1。
(4)递延年金终值与现值
①递延期=第一笔年金发生的期末数-1;支付期=年金的个数
②递延年金终值:
支付期(n)的普通年金终值,与递延期(m)无关
③递延年金现值=A×(P/A,i,支付期)×(P/F,i,递延期)
=A×[(P/A,i,递延期+支付期)-(P/A,i,递延期)]
(5)永续年金:
没有终值;永续年金现值=A/i
知识点:
单项投资风险报酬率
1.期望报酬率:
反映投资报酬率集中趋势,不反映风险。
2.方差、标准离差、标准离差率——反映整体风险程度
(1)方差、标准离差:
绝对数指标,适用于期望报酬率相同的投资的风险比较。
(2)标准离差率=标准离差/期望值:
相对数指标,比较期望报酬率不同的投资的风险。
3.投资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系数×标准离差率
其中:
风险报酬系数相当于标准离差率为100%时的风险报酬率。
知识点:
投资组合风险报酬率的衡量
1.可分散风险与不可分散风险
(1)可分散风险(微观因素导致):
非系统风险、特定公司风险
(2)不可分散风险(宏观因素导致):
系统风险、市场风险
2.不可分散风险的衡量——β系数
(1)β系数:
某资产的不可分散风险相当于整个证券市场风险的倍数
(2)投资组合的β系数=组合内各证券的β系数以其投资比重为权重的加权平均值
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1)投资组合的风险报酬率=贝塔系数×(证券市场的平均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
(2)投资组合必要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贝塔系数×(证券市场的平均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
第二部分 企业财务管理——第二章 财务战略和预算
知识点:
财务战略的类型
1.按财务管理的内容:
投资战略、筹资战略、分配战略
2.按资源的配置特征
(1)积极扩张型(高负债、高收益、少分配)
(2)稳健发展型(中负债、中收益、中分配)
(3)收缩防御型(低负债、低收益、高分配)
知识点:
成本习性
类别
含义
示例
固定成本
总额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单位业务量的固定成本会随业务量的增加而降低
直线法提取的折旧费、保险费、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
变动成本
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或费用;单位业务量上则是一个固定数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混合成本
兼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性质
知识点:
经营预算的方法
编制预算出发点的特征
增量预算
以过去的费用发生水平为基础;编制简单;预算数额会受到基期不合理因素的干扰;不利于调动积极性
零基预算
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的费用项目和费用额;不受现有费用项目和预算水平的限制;能调动积极性;编制工作量大
业务量基础的数量特征
固定预算
按照某一既定业务量水平作为基础;适应性差、可比性差;适用于经营业务稳定的企业以及编制固定费用预算
弹性预算
在成本习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量本利关系,按照预算期内可能发生的一系列业务量水平编制;扩大了预算的适用范围,便于预算执行的评价和考核;适用于编制所有与业务量有关的预算,尤其是成本费用预算和利润预算
选择预算期的时间特征
定期预算
以固定的会计期间作为预算期;使预算期间与会计期间相对应,便于将实际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不利于前后各期的预算衔接,不能适应连续不断的业务活动过程的预算管理
滚动预算
将预算期间逐期连续向后滚动推移,使预算期间保持一定的时间跨度;预算保持持续性,有利于结合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预算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加以调整和修订,使预算与实际情况更加相适应
知识点:
全面预算
1.全面预算体系:
经营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
2.经营预算
(1)销售预算(起点)
预计经营现金收入=预算期收回的上期赊销的应收账款+预算期销售本期收回的现金
(2)生产预算(没有价值量指标)
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产成品存货-预计期初产成品存货
(3)直接材料预算
①预计采购数量=预计生产量×单位产品材料用量+预计期末材料存量-预计期初材料存量
②预算期支付直接材料的现金支出=预算期支付上期赊购的应付账款+预算期支付本期购买材料现金
(4)直接人工预算
预计直接人工总成本=预计生产量×单位产品定额工时×单位工时工资率
(5)制造费用预算
①变动制造费用:
以生产预算为基础编制
②固定制造费用:
需要逐项进行预计,通常与本期产量无关
(6)产品成本预算
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的汇总
(7)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
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分别编制预算。
3.财务预算:
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者,包括预算现金流量表、预算利润表、预算资产负债表
第二部分 企业财务管理——第三章 投资决策管理
知识点:
资本成本
1.资本成本的含义
(1)投资资本的机会成本;
(2)投资者应得的必要报酬率。
2.资本成本的作用
(1)评价投资项目和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
(2)选择筹资方式、进行资本结构决策和选择最佳筹资方案的依据。
3.个别资本成本
(3)普通股及留存收益资本成本
①股利估价模式——“股票投资收益率”的公式应用
固定股利政策:
Ke=D/P0
固定增长股利政策:
Ke=
【提示】
P0不是发行价格,是净筹资额(发行价格-发行费用),留存收益资本成本无需考虑筹资费用
②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4.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权数可选用账面价值权数、市场价值权数、目标价值权数
知识点:
债券投资的风险
违约风险
不能履行债券条款规定的义务,无法按期支付利息或偿还本金的风险
利率风险
市场利率的变化引起债券价格(反向)变动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
是否能够顺利地按照目前合理的市场价格出售的风险
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