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的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2266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的实验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物理的实验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物理的实验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物理的实验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物理的实验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的实验报告.doc

《物理的实验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的实验报告.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的实验报告.doc

篇一:

物理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

姓名实验地点

试验日期实验一:

昆特管

预习部分

【实验目的】:

通过演示昆特管,反应来回两个声波在煤油介质中交错从而形成的波峰和波谷的放大现象。

【实验仪器】电源,昆特管

【实验原理】:

两束波的叠加原理,波峰与波峰相遇,波谷与谷相遇,平衡点与平衡点相遇,使震动的现象放大。

报告部分【实验内容】:

一根玻璃长,管里面放一些没有,在一段时致的封闭端,另一端连接一个接通电源的声波发生器,打开电源,声波产生,通过调节声波的频率大小,来找到合适的频率,使波峰和波谷的现象放大,从而发现有几个地方、出现了剧烈的震动,有些地方看似十分平静。

【实验体会】:

看到这个实验,了解到波的叠加特性,也感受到物理的神奇。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电磁波、声波、光波的世界当中,了解一些基本的关于博得只是对于我们的健康生活是很有帮助的。

实验二:

鱼洗实验

【实验目的:

演示共振现象】

【实验仪器:

鱼洗盆】

【注意事项】

【实验原理】用手摩擦“洗耳”时,“鱼洗”会随着摩擦的频率产生振动。

当摩擦力引起的振动频率和“鱼洗”壁振动的固有频率相等或接近时,“鱼洗”壁产生共振,振动幅度急剧增大。

但由于“鱼洗”盆底的限制,使它所产生的波动不能向外传播,于是在“鱼洗”壁上入射波与反射波相互叠加而形成驻波。

驻波中振幅最大的点称波腹,最小的点称波节。

用手摩擦一个圆盆形的物体,最容易产生一个数值较低的共振频率,也就是由四个波腹和四个波节组成的振动形态,“鱼洗壁”上振幅最大处会立即激荡水面,将附近的水激出而形成水花。

当四个波腹同时作用时,就会出现水花四溅。

有意识地在“鱼洗壁”上的四个振幅最大处铸上四条鱼,水花就像从鱼口里喷出的一样。

五:

实验步骤和现象:

实验时,把“鱼洗”盆中放入适量水,将双手用肥皂洗干净,然后用双手去摩擦“鱼洗”耳的顶部。

随着双手同步地同步摩擦时,“鱼洗”盆会发出悦耳的蜂呜声,水珠从4个部位喷出,当声音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水花四溅。

继续用手摩擦“鱼洗”耳,就会使水花喷溅得很高,就象鱼喷水一样有趣。

【原始数据记录】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实验三:

锥体上滚

预习部分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

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

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

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

锥体上滚演示仪

【注意事项】:

1:

不要将椎体搬离轨道

2:

椎体启动时位置要正,防止滚动式摔下来造成损坏报告部分【实验原理】:

能量最低原理指出:

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

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

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实验步骤】:

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

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

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

【数据的记录】篇二: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装置:

实验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目的:

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器材。

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

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在表格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3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目的:

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找出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实验器材:

平面镜、一张白硬纸板、激光笔、量角器、几支彩笔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上图所示;

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

i和?

r,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5、把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实验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原理:

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实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刻度尺一把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3、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4、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5、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原理:

光的折射

实验器材:

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

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记录物距u和像距v;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

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记录物距u和像距v;4、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实验数据:

篇三: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

学生实验报告

学院:

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实验专业班级:

通信工程111班姓名:

陈益迪学号:

0113489

学生实验报告

一、实验综述

1、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构造,掌握它们的原理,正确读数和使用方法。

2.学会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与数据处理。

3.学会物理天平的使用。

4.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方法。

2、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

1.50分度游标卡尺准确度=0.02mm最大误差限△仪=±0.02mm2螺旋测微器准确度=0.01mm最大误差△仪=±0.005mm修正值=0.018mm

3物理天平tw-0.5t天平感度0.02g最大称量500g△仪=±0.02g估读到0.01g

二、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

1、实验内容与步骤

1、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环体的内外径直径和高各6次;2、用螺旋测微器测钢线的直径7次;3、用液体静力称衡法测石蜡的密度;

2、实验数据记录表

(1)测圆环体体积

(2)测钢丝直径

仪器名称:

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准确度=0.01mm估读到0.001mm

测石蜡的密度

仪器名称:

物理天平tw—0.5天平感量:

0.02g最大称量500g

3、数据处理、分析

(1)、计算圆环体的体积

1直接量外径d的a类不确定度sd,sd=○

sd=0.0161mm=0.02mm

2直接量外径d的b类不确定度u○

d.

ud,=

ud=0.0155mm=0.02mm

3直接量外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σ○

σd=0.0223mm=0.2mm

4直接量外径d科学测量结果○

d=(21.19±0.02)mm

d

=

5直接量内径d的a类不确定度s○

sd=0.0045mm=0.005mm

d。

d

s=

6直接量内径d的b类不确定度u○

d

ud=

ud=0.0155mm=0.02mm

7直接量内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iσ○

σd=0.0160mm=0.02mm

8直接量内径d的科学测量结果○

d=(16.09±0.02)mm

9直接量高h的a类不确定度s○

sh=0.0086mm=0.009mm

d

=

hh

s=

10直接量高h的b类不确定度u○

hd

uh=0.0155mm=0.02mm

11直接量高h的合成不确定度σ○

σh=0.0177mm=0.02mm12直接量高h的科学测量结果○

h=(7.27±0.02)mm

h

σh=

13间接量体积v的平均值:

v=πh(d-d)/4○

2

2

v=1277.8mm

14间接量体积v的全微分:

dv=○

3

?

(d2-d2)

4

dh+

dh?

dh?

dd-dd22

再用“方和根”的形式推导间接量v的不确定度传递公式(参考公式1-2-16)

222

?

v?

(0.25?

(d2?

d2)?

h)?

(0.5dh?

?

d)?

(0.5dh?

?

d)计算间接量体积v的不确定度σ

3

σv=0.7mm

v

15写出圆环体体积v的科学测量结果○

v=(1277.8±0.7)mm

2、计算钢丝直径

(1)7次测量钢丝直径d的a类不确定度sd,sd=sdsd=0.0079mm=0.008mm

3

(2)钢丝直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ud=ud

ud=0.0029mm=0.003mm

(3)钢丝直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

σd=dσd=0.0084mm=0.008mm

(4)写出钢丝直径d的科学测量结果d=(2.169±0.008)mm

3、计算石蜡的密度

(1)以天平的感量为δ仪,计算直接测量m1、m2、m3的b类不确定度umum=0.0115g=0.01g

(2)写出直接测量m1、m2、m3的科学测量结果

m1=(2.44±0.01)gm2=(11.04±0.01)gm3=(8.50±0.01)g

(3)ρt以22.5c为标准查表取值,计算石蜡密度平均值:

?

?

m1

?

t

m2?

m3

ρ=0.9584(kg/m3)=0.958(kg/m3)(4)间接量石蜡密度ρ的全微分:

?

tm1?

tm1?

t

dρ=dm1-dm2+dm3

m2-m3(m2-m3)2(m2-m3)2

再用“方和根”的形式推导密度的不确定度传递公式(参考公式1-2-16)

2

?

?

?

(?

t?

m1/(m2?

m3))?

(m1?

t?

m2/(m2?

m3)2)?

(m1?

t?

m3/(m2?

m3)2)

2

2

计算间接量密度ρ的不确定度σ

(5)写出石蜡密度ρ的科学测量结果ρ=(0.958±0.008)kg/m3

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