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垃圾渗漏液处理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
《污水垃圾渗漏液处理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垃圾渗漏液处理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污水垃圾渗漏液处理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
2016年4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4
1、行业管理体制4
2、主要法律法规5
3、行业主要政策6
二、行业发展概况10
1、水处理行业发展背景10
(1)全球水处理行业发展背景10
(2)我国水处理行业发展背景10
2、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发展概况12
3、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发展概况13
三、行业进入壁垒15
1、技术壁垒15
2、地域壁垒15
3、品牌认可度壁垒16
4、项目经验壁垒16
四、上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16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7
1、有利因素17
(1)国家的产业政策支持17
(2)市场需求旺盛,发展空间广阔18
(3)行业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与提高19
2、不利因素19
(1)行业监管体制有待完善19
(2)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短缺、运行经费不到位19
(3)环保意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19
六、行业竞争现状20
1、生活污水处理领域20
2、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21
一、行业管理
1、行业管理体制
行业主管部门是国家环保部和住建部。
同时,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属于水资源保护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相应受到建设、水利等相关主管部门的管理。
此外,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承担行业宏观管理职能,主要负责制定产业政策,指导技术改造。
本行业的主要协会是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其主要职能是制定环保产业的行规行约,建立行业自律性机制,提高行业整体素质,维护行业整体利益等。
2、主要法律法规
3、行业主要政策
在污水处理行业发展历程中,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具有重大影响或导向性的政策,以推动行业规范发展,该类政策主要包括:
2005年12月3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提出:
“积极发展环保产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打破地方和行业保护,促进公平竞争,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保产业的发展。
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
开展环保战略、标准、环境与健康等研究,鼓励对水体、大气、土壤、噪声、固体废物、农业面源等污染防治,以及生态保护、资源循环利用、饮水安全、核安全等领域的研究,组织对污水深度处理、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洁净煤、汽车尾气净化等重点难点技术的攻关,加快高新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
201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
“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将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
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28号),提出:
“到2015年,突破一批环保产业技术瓶颈,形成一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骨干企业和一批比较优势明显、产业配套完善、有序集聚发展的先进环保产业基地,城镇污水、垃圾和脱硫、脱硝处理设施运营基本实现专业化、市场化。
到2020年,重点领域环保技术及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环保装备标准化、系列化、成套化水平显著提高,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环保产业市场和环保服务体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基本实现专业化、社会化。
”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提出:
“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2015年,36个重点城市城区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国所有设市城市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建设完成污水管网730万公里。
按照„无害化、资源化‟要求,加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70%左右;加快推进节水城市建设,在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质量差的地区,加快推动建筑中水和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
到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保障城市水安全、修复城市水生态,消除劣Ⅴ类水体,改善城市水环境。
”
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提出:
“改革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模式。
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事业单位向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企业化管理转变。
鼓励打破以项目为单位的分散运营模式,实行规模化经营,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推进市县、乡镇和村级污水收集和处理、垃圾处理项目按行业„打包‟投资和运营。
”
201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国办发[2014]69号),提出:
“改革投资运营模式。
推动环境公用设施管理向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企业化模式转变,实行投资、建设、运营和监管分开,形成权责明确、制约有效、管理专业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对可经营性好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采取特许经营、委托运营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通过资产租赁、转让产权、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
鼓励打破以项目为单位的分散运营模式,采取打捆方式引入第三方进行整体式设计、模块化建设、一体化运营。
对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城镇污染场地治理和区域性环境整治等,采用环境绩效合同服务等方式引入第三方治理。
鼓励地方政府引入环境服务公司开展综合环境服务。
”
2015年1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及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制定和调整污水处理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5]119号),提出:
“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应按照„污染付费、公平负担、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综合考虑本地区水污染防治形势和经济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和调整。
收费标准要补偿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设施的运营成本并合理盈利”,以及“吸引更多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服务,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运营效率。
政府应严格按照运营维护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拨付污水处理运营服务费,确保收取的污水处理费专项用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和污泥处理处置。
鼓励工业园区(开发区)内污水处理单位与污水排放企业协商确定污水处理收费,提高污水处理市场化程度和处理效率。
”
2015年4月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的通知,提出:
“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
京津冀区域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力争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
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
”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
“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组织实施传统制造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
开展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
实施重点区域、流域、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源头防治专项。
”
二、行业发展概况
1、水处理行业发展背景
(1)全球水处理行业发展背景
19世纪以来,经济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环境污染等社会公害问题,许多国家的河湖水域溶解氧降低,水生物减少甚至绝迹。
由于水环境污染,居民发病率增加,政府开始认识到加强污水处理的必要性,并投入大量资金兴建污水处理工程,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付出的代价是极大的。
为此,上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纷纷加大了城市污水处理的力度,到上世纪90年代末,国外发达国家城市污水处理率已平均达到80%以上的较高水平。
以美国为例,现阶段美国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已经全面普及,污水处理率100%,污水处理程度都达到了二级处理以上的标准,城镇污水回用也已经从研究试验阶段进入生产应用阶段,城镇污水回用设施的数量和功能增长迅速。
(2)我国水处理行业发展背景
中国水资源总量位居全球第六,但人均淡水资源却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中国水资源短缺基本特点表现在水资源可利用量、人均和亩均水资源数量有限,降雨时间分布不均,地区分布差异性较大。
下图展示出近年来我国水资源概况:
根据国家环保部《201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统计,2001-2014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总体水质明显好转,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327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2120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我国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现象虽然有所好转,但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水资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日益受到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水污染治理相关的环境保护产业更是上升到了国家七大战略产业之首,环保水处理将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极其重要作用。
2、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发展概况
污水排放总量持续增长,污水处理行业需求空间广阔。
污水处理分为工业废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两大类,其中生活污水是污水处理的主体。
从下图近年来的统计可以看出,中国呈现污水排放总量持续增长,生活污水排放量占比持续上升的态势。
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效率均持续提升,但与污水排放量相比仍存在缺口。
在现阶段的美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已经全面普及,污水处理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程度都达到了二级处理以上的标准。
根据我国环保部披露的数据,截至2013年底,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为8921%,截至2014年底,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20%。
根据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014年第四季度建设和运行情况的通报(建城函[2015]29号),截至2014年底,全国设市城市、县(以下简称城镇,不含其它建制镇)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717座,污水处理能力157亿立方米/日,较2013年新增约800万立方米/日。
下图为近年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的发展情况:
3、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发展概况
从地域来讲,我国各地区垃圾处理水平差异较大。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地向地貌、水文气象、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垃圾处理情况非常不均衡,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垃圾处理水平已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而绝大部分城市仍困惑于垃圾达标处理和成本控制的两难选择,我国广大的县城、乡镇和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更是刚刚起步。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仍以卫生填埋为主,焚烧处理技术应用发展较快,堆肥处理市场逐渐萎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境保护标准的逐步提高,我国卫生填埋处理技术已取得全面发展,填埋场建设标准达到较高水平。
但我国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含量和含水率往往高达50%~60%,导致渗滤液产量大、成份复杂且浓度高、处理难度大,再加上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一性投入大、处理成本高,以及运营企业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往往出现处理不达标和偷排现象,致使渗滤液污染事件频繁发生。
根据《201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4年全国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79亿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为162亿吨,无害化处理率达903%。
无害化处理能力为5290万吨/日,同比增加370万吨/日,无害化处理率上升1个百分点。
其中,卫生填埋处理量为105亿吨,占65%;焚烧处理量为053亿吨,占33%;其他处理方式占2%。
下图是近年来我国及福建省城市生活垃圾清运与处理情况:
同时,结合垃圾渗滤液的自身特点,该领域对技术积累及升级存在巨大需求。
只有那些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工艺的企业,才能受到客户及公众的一致认可,逐步奠定行业内的领军地位。
三、行业进入壁垒
1、技术壁垒
污水处理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其技术范围涉及工程建设、材料学、微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工业自动化等多个专业领域,专业的污水处理技术及人才储备均需要一定的积累,因此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
我国对于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水质标准的修改及提高,也迫使污水处理企业进行技术更新换代,不断采用更加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淘汰落后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抬高了行业的技术壁垒。
2014年6月,国家环保部颁发了《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规范要求,更是进一步规范了行业进入的技术门槛。
2、地域壁垒
污水处理业务的服务范围、特定区域内的污水收集管网具有不可移动性和不可替代性,污水处理设施与服务辖区一旦确定,投资运营商在服务辖区市场上的经营与占有率便具有垄断性。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必须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根据经济性原则和避免产能浪费原则,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不可能重复建设。
3、品牌认可度壁垒
污水处理再生回用项目和垃圾渗滤液处理项目一般为市、县等环卫相关部门的重点项目,特别是渗滤液危害性较大,一直受到公众特别是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厂附近居民的高度关注,如果没有一定的工程业绩、多年的市场积累、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口碑,进入该行业具有相当的难度。
4、项目经验壁垒
由于工程项目的个性化差异较大,涉及领域宽广,任何单一企业都不可能涵盖所有或大部分的业务层面,因此,具备在某一领域中的成功设计、建造、管理、运作经验将对工程技术服务行业的企业继续扩大在该领域的市场占有地位,并且对限制其他企业进入到该项目领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上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
本行业上游主要是设备制造、药剂生产和电力供应等行业,上游行业的技术进步、成本降低将促进本行业的降本增效。
设备制造,尤其是顶尖技术设备(比如水泵、膜等)在水处理成本中占有重要比例;电力成本为水处理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电价的波动以及谷峰电价等政策的执行都将对水处理成本产生较大影响;药剂的使用大多在水处理时处于辅助功能的地位,但批量药剂的采购也对企业产生直接的影响。
本行业下游主要为市政、电力、化工、冶金等众多行业,下游客户需求提升将促进本行业的规模扩大,下游对水质要求、水再利用要求的提升,也将促进本行业相关设施的进一步升级改造。
同时,结合垃圾渗滤液的自身特点,该领域对技术积累及升级存在巨大需求。
只有那些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工艺的企业,才能受到客户及公众的一致认可,逐步奠定行业内的领军地位。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的产业政策支持
污水处理行业和垃圾渗滤液行业均属于环保产业的子行业,是国家鼓励和支持的重点产业。
建设生态文明战略和节能减排、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确立了本行业重要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支持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引导、支持和规范行业的发展。
(2)市场需求旺盛,发展空间广阔
随着城镇化速度进一步加快,环境保护受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国家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力度的不断加大,对于环境方面的投入也将逐年增加,污水处理行业迎来发展的高峰期,整体规模仍将实现高速增长。
同时,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也将不断扩大污水处理服务市场的外延。
根据《“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和《城镇污水处理“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全国污水处理率将进一步提高,其中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县城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70%,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30%;在“十二五”期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将新增污水处理规模4,569万立方米/日,升级改造污水处理规模2,611万立方米/日。
根据投资估算,“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投资近4,300亿元,其中,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投资月1,040亿元,升级改造城镇污水处理厂投资137亿元。
上述规划目标的实施,将为污水处理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3)行业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与提高
我国的污水处理总量规模较大,但出水水质标准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随着社会对水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仍有大批污水处理厂需要进行升级改造,如增加脱氮除磷功能、按二级标准设计的污水处理厂需要提升到一级A或一级B排放标准、部分按一级B标准设计的污水处理厂需要提升到一级A标准等。
因此,随着国内水环境形势日益严峻以及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提高,无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技术,还是近几年快速发展的先进膜技术,行业技术水平都将向更高标准的污水深度化处理方向发展。
2、不利因素
(1)行业监管体制有待完善
在美国,水污染的监管主要是“严进+严出+严罚”。
在“严罚”方面对比来看,我国水污染控制制度对违法者制裁相对较轻,范围较窄,威慑力不大。
而美国的处罚严格程度可见一斑,例如对违反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和守法命令的,规定由法院处以每违法日高达250万美元以下的行政罚款。
对严重的违反行为可以处以高达25万美元以下的罚金,或者15年以下的监禁,或者二者并罚。
除此之外,目前行业监管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导致了职能交叉、政出多门、行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的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进度。
(2)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短缺、运行经费不到位
在某些中小城市,特别是在西北部中小城市还没有将污水处理的规划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的议程。
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专门建设资金,有的地区的水污染日趋严重,若等待有资金投入时再兴建污水处理厂,就会使环境趋于恶化,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对人民身心健康带来危害,所以促使我们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快水环境污染的治理。
与此同时,即使厂房建设完毕投入使用,然而有些省市没有收取污水处理费,有的是只收工厂、企业的,不收居民的,有的是工厂、企业、居民的都收了,但收费标准定得很低,远远不能满足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所需的最低费用,使一些污水处理厂出现了能得到多少经费就处理多少吨污水的实际问题。
这样长此下去既发挥不了建设污水处理厂应有的效益,也会使仪表、设备受损,同时也无法发挥污水处理厂专业管理人员的作用。
(3)环保意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经济还处于工业化的前期阶段,以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思想还未完全扭转,特别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更是如此。
部分地区存在守旧意识,对新标准、新政策的执行力度还不够,对新技术的尝试还不足。
无论从公民环保意识,还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行业竞争现状
1、生活污水处理领域
跨国水务巨头、大型国有上市企业、优秀民营企业构成了当前我国污水处理行业主要的市场化竞争主体。
尽管经过多年的市场化改革,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化程度已大大提高,但是由于历史长期以来的政府管制形成的地方自然垄断及市场割据,目前我国水务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和行业集中度仍然较低。
进入国内的跨国水务集团,如威立雅、苏伊士、柏林水务等,资本实力雄厚,在20万吨/日以上大项目中能够体现一定的资本优势,但在中小型项目中由于其管理成本相对较高,竞争优势不明显。
随着我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断扩大,污水处理产业市场化服务需求将逐步突出,行业将呈现资源整合与跨区域发展的趋势,全行业将由区域性竞争逐步过渡到全国性甚至是国际性的竞争,技术与服务领先、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将会成为行业领导者。
2、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
目前,国内从事渗滤液处理的企业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企业数量较少,产品技术含量较高,能够提供渗滤液处理工程一体化服务,主要靠技术和质量竞争;第二梯队企业数量较多,但多数企业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无自主知识产权,无法提供渗滤液处理工程一体化服务,主要依靠低价格参与竞争。
国内从事渗滤液处理的企业中,第一梯队企业主要有天地人、维尔利、郑州蓝德和武汉天源等,其中,武汉天源和郑州蓝德的规模比维尔利和天地人又要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