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大三推荐做的几件事.docx
《你的大三推荐做的几件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你的大三推荐做的几件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你的大三推荐做的几件事
你的大三,推荐做的几件事(写给即将上大三的朋友们,同时欢迎各位朋友留言讨论或分享)来源:
袁靖亚的日志
你的大三推荐做的几件事(写给即将上大三的朋友们,欢迎留言讨论或分享)
放暑假半个月了,其实构思这篇文章真的很久了,但是一直没敢下笔。
为此特意看了看去年同一时间发表的“你的大二推荐做的几件事”,还记得这篇文章给我带来了六万多人次的点击率,超过五千多人分享,甚至有神人把它放到了XX文库里。
当然还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超过二十个的好友申请。
在此谢谢各位捧场,真心谢谢。
然而这次再下笔,却谨慎多了,迟迟没敢动。
一来怕自己一家之言教坏了小孩子们,二来觉得自己还不够优秀。
但是说出这句话的同时吓了一跳——怎么这么像自己采访××董事长时他说的开场白。
后来一想还是写吧,就算自己不说,就不会有其他言论出来教坏小孩子吗?
——题记
首先,我强烈认为,大三的男女生,应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规划。
你所读的书单,你制定的目标计划……都应该因男女不同而有非常明显的差别。
中国的大学教育就是喜欢一刀切——男女都一样。
这种“中性化”教育的结果,就是普遍女生缺乏女人味(我指的是女子应有的气质),男生更惨,大批缺少阳刚之气。
当然,无论哪个时代都会有气质如兰的女子和凌云之志的男生,小女一直佩服有加。
说这话的意思是,这篇文章,其中有些建议并不适合男生,如果你是男生读到这里,大可以关掉网页叫嚣一句然后接着做你的志存高远,但同样往下看看也不错——女生都努力这么优秀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关于学习: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比学好专业课更重要。
这里并不是说专业课不重要,而是有比它还要重要的东西:
一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如果说大一大二都是一个模子纵向发展,那么大三就面临着横向选择的问题了。
你是出国?
考研?
就业?
创业?
还是立志毕业嫁个好老公养活你?
提起这些字眼总是让人感到透不过气的压力,我也是。
但是现实总要去面对,只不过是早一步晚一步的问题,与其愁眉苦脸逼上梁山,不如早作打算乐得逍遥。
当然,专业课一定要好好学,虽然你可能主要的精力不会投在这上面,特别是大三下学期。
我好好学我的专业课,因为我知道我想要什么,它不仅是我做学生的义务,更是我实现梦想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举个简单例子,比如你要毕业出国留学,而且铁了心要去法国,那么你知道自己要血拼GMAT,申请学校更是要血拼“绩点”。
所以你依然在好好学习,好好学专业课,但是你有非常清晰的目标,虽然你很清楚一辈子不会再用到这些东西。
或者说你想考研,或者免推研究生,天天盯着加权紧张的要命。
也许你的研究生专业与本科八竿子打不着,也许你一辈子再也不想从事本专业的任何事情,但是你要记住,首先当好学生绝对不是坏事,其次,在相当的情况中,好学生的选择永远比坏学生要多,记得给自己留后路,不要孤注一掷。
关于学习只谈这么多,但是还有一句话一定要说:
如果你还没有想好以后要做什么,那就先学好自己的专业课吧!
不要去管其他人,那些突然间大三喜欢缺席甚至不来学校的人,往往是去处理对他们更重要的事情,可能是非常有价值的短实习或面试,可能是办签证考托福,甚至是为了研究生准备论文找导师见面……不要学着别人一起傻笑一起不来学校。
在学着别人做“凉柿子”的同时,先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做“凉柿子”的资格。
关于考试:
你要记住你不是一个人,我并不是指在考场上。
把考试和学习分离开谈,可见我认为大学考试,考的绝不是知识。
如果大一大二的考试,你可以一个人“闭关”一个月死学,或者选择在麦当劳一宿一宿刷论文,只要你肯用功,只要你舍得咖啡,成绩和奖学金一定冲你微笑。
然而大三的考试,绝非一个人那么简单,因为孤军奋战,效率低不说,真的真的一定被累死。
大三的考试,最常见的就是两种:
论文(报告)提交或者闭卷答题。
先说前一种在大一大二接触不多的:
论文提交。
或许有些人不屑,觉得自己写的论文一直不错,这一点不用教。
但是你试过一个论文周,同时6门课要交6个大paper,而且每个paper都要做市场调研,都要有数据分析,都要有问卷调查,都要有商科原理支撑,都要A4纸小四号字20页以上(最多的一个写过39页),更重要的是,这些paper全部是英文撰写……~~~~(>_<)~~~~你会瞬间感觉天昏地暗头昏眼花想拿果冻撞死的心都有。
肿么办?
!
肿么办?
!
着急不是办法,降低论文质量也不是办法,关键要学会团队合作,记住,不要看这句话小儿科,它会在关键的时候救你一命。
大三上半学期,我们最疯狂的时候,一个星期准备6个英文presentation,大三下半学期,一个星期提交6份大paper,如果没有团队合作,我早死在通往presentation和paper的路上了。
至于如何团队合作,我想这个不用我讲,大家做法都比我高明,我只是想强调一点,这也是结合自己无数次血泪史经历和无数前辈分享给我的:
你要相信一句老掉牙的话:
吃亏是福。
团队里永远有不干活的,就主动永远有要多干活的,但是你要坚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只不过现在你还没有发现罢了。
还记得《卧虎藏龙》中的章子怡吗?
当时她没有名气,又苦又累吊钢丝高难度的武戏都是她的,但是她忍下来了,并且认真完成了。
结果如何?
结果是她的戏份最多,大家记住的都是屏幕上那个挥剑如花的章子怡。
至于闭卷答题,我这里只分享一点:
我很骄傲我们班的同学有非常伟大的“分享习惯”,比如国际贸易考试,比如金融学,提前考试一个星期,QQ群里就有伟大的童鞋们“共享”考试重点总结了。
而且还会陆陆续续有同学不断改进,最终出炉“××考试总结完整版”,“××考试总结校对版”,“××考试总结补充版”……总之一片和谐啊!
如果你们班里还没有这样的“分享习惯”,不要抱怨自己班级不好大家自私,先检讨自己做了多少。
你要相信,人都是感情动物,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没人贡献力量,你为什么不是那第一个发起人呢?
关于实习:
做有质量的实习,宁缺毋滥
这句话引来的非议最多,太多人对大学里学的东西持消极态度,认为不如早点跑出去实践,哪怕去肯德基麦当劳打工,哪怕是去发传单做销售。
我不否认,也许对于某些专业来说,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特别是女生),不要将生命浪费在这些低级的“实习”上面,机会成本太高太不值当。
我从来没有去麦当劳或肯德基或必胜客打过工,也从来没有跑过什么促销当过什么短期礼仪小姐。
从另一种方面讲,未尝不是一种遗憾,但是我宁可它继续遗憾下去。
知识经济时代讲究“策略”,做事情要讲求方法也要考虑机会成本。
记得在高校传媒联盟听过一个巨牛巨牛的学长发言,(4年本科GPA第一,加权第一,总成绩第一,排名第一,同时学生工作做到××省N多项唯一学生代表,同时赴国务院新闻办公厅实习的那种)。
然后有人问他怎么这么牛,他说只是颠倒了一些时间安排,在别人都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安心学习发表作品,在别人手忙脚乱忙学习的时候他开始悠然淡定做社团和学生工作。
于是“凸显”了一点点小小成绩。
这句话给我的启发很大。
我的第一份还算正式的实习,是在央视音像资料馆给CCTV-news做先前节目的后期翻译整理,当时我刚上大三,从9月份到11月份,每周去四次,周三周五两个半天加上周六日全天。
在这之前,我只是去做过几个短期的口译兼职,在网上发个兼职翻译信息,有意者来电而已。
而且每个短期翻译结束我都会写“总结札记”,时间从一天到三天到一个星期,地点从颐和园到会议室到国际展览中心,内容从普通交谈到商务沟通到会展翻译,价钱也从一天100到一天300到一天400。
我宁可选择两天800的口译翻译,查资料准备半宿;也不愿意牺牲一个月的周六日去麦当劳端盘子累死,因为我知道我想要什么,所以不必盲目花时间实这个习。
不要觉得翻译有多高深,关键看你敢不敢去做。
所以托翻译的福,一方面当时练口译了(也做过笔译,但是觉得性价比不值),另一方面,我从大三开始,基本上不从家里拿生活费了,上一年的奖学金+翻译接的活儿+偶尔稿费,差不多够用了。
当然,也适可而止,不要为了非要证明自己不拿家里钱把身体累垮了(特别是女生),任何爸妈都不缺眼前这些小钱,长远考虑,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你那一点点小自尊,不要用在这个方面。
然而还有一点,当时怎么就做成了?
那就是前面说的理论,当别人周六日去麦当劳打工的时候,我去学日语去喝茶去读文学艺术哲学美学了;当别人早晨起来在暖暖的被子里,我四点钟爬起来做功课,六点钟出门对着墙根练英语口语去了。
当别人晚上开始学习了,我腾出时间去忙社团忙新闻做杂志赶稿子去了。
话扯远了,还是一句话:
做有质量的实习,宁缺毋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然后努力去做什么。
关于读书:
书读多了,天上真的可以掉馅饼,谁都不砸,就砸你。
关于读书这一章,我真的是有太多太多东西要谈,而且我总结现在所有的机会和看似的幸运,很大程度上源于读书。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两个老师:
一个是老邢,从大一开始说女生一定要多读书多读好书,读历史经典,读人物传记,特别是名女人的传记。
我属于比较乖的孩子,虽然历史经典不敢说读了多少,但是人物传记,特别是名女人的传记,我是真的从大一就开始下功夫读了不少。
从宋美龄到林徽因,从王昭君到武则天,从杰奎琳到戴安娜,甚至玛丽莲梦露,甚至奥黛丽赫本。
一切我喜欢的,或者歆羡或历久弥香的奇女子,我从图书馆抱了大量着这种传记,每晚睡觉前通读,哪怕只学到她们身上一点点,一点点点,积累成多也就有惊人的力量。
这是培养气质的捷径,比看那些《女孩该做的20件事》之类的畅销书有分量多了。
还有一个人,不得不非常感谢,我的师父老杨。
如果说老邢的启发让我知道了如何修炼优雅(不仅仅是外在),那么老杨的教诲让我知道了怎样才能做女子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厚重而有分量,让底蕴通过每一个毛孔散发出来。
我还记得老杨给我回的邮件:
多读书!
多读书!
多读书!
这并不是简单的并列。
而我也深受其益。
在老杨的感染下,我开始拾起丢了很久的中国传统文化。
从年轻人普遍喜欢的《孟子》开始,我开始做大量的读书札记,再忙也抽空去"光合作用"(一家很有情调的书房)接受“光合作用”一下,要一壶茶,静静读那些被束之高阁的传统文化,不为别的,只为修炼一颗强大而底蕴的内心,与以后做任何职业无关,又都相关。
当自己的每一篇书评瘦成一片羽毛,细细地配上音乐,穿起来,就是歌声的翅膀。
读书的目的可以很单纯,可以只是出于喜欢,也可以并不单纯。
但我可以坦诚说,有一段时间我读书的目的绝对不单纯——就是为了打越洋电话的时候找共同话题。
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一年前为了跟一个喜欢的男孩子吃饭,我甚至通宵重新又翻了一遍朱光潜的《美学》。
当然现在不会再做这种傻了吧唧的事,君若喜欢,自然有话说;君若不喜欢,你自是气质美如兰才华可比仙,把朱光潜的《美学》倒背如流也没用。
但是无论因为什么原因,大三读了不少书,不是一次受益匪浅能概括的。
你因为什么原因去做并不重要,关键是因为这个原因,你真正去做了。
差点忘了这章的标题:
书读多了,天上真的可以掉馅饼,谁都不砸,就砸你。
怎么个砸法呢?
请见下一章,关于气质。
关于气质:
气质是女人的通行证,与漂亮无关。
自始至终我都觉得自己的相貌很一般,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如果只看脸蛋的话。
身材高挑瘦瘦长长的美女有的是,但亭亭玉立只有一个。
我现在非常非常感谢父母把我从小送去学芭蕾,练软笔字,弹手风琴。
然而这些只是外在的形式,这种所谓“优雅”是不能张嘴说话的——我在外边看到过无数个走路气质极佳的芭蕾美女,千万别说话,一张嘴一口大茬子味儿(当然,还有好多内外兼修的气质美女,小女羡慕不已)。
难怪周敦颐感叹“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上次去农大参加一个学生活动,一个评委说了一句让我铭刻一辈子的话:
这是一个只有两分钟的世界,第一分钟,让别人认识你;第二分钟,让被人喜欢你。
然而我倒是觉得,这句话可操作性太差,在中国应该改一改:
这是一个只有两分钟的世界,花两分钟,让别人记住你。
认识和喜欢都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试想,若是你无法让别人记住你,你如何和别人有下一次的机会接触你认识你喜欢你?
读书是内心的修炼,内心的修炼是气质培养的主料。
无数次的缘分和机会,都和读书有着太大的关系。
都说机会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我倒是觉得,机会总垂青那些“内心有料”的人。
而“内心有料”,源于读书,源于艺术,源于气质(特别是对女生)。
在这点上,其实我并没有太刻意,还是后来有一次,和一个学妹出去办事,然后在会场遇上××单位的××搭讪,谈了一些关于××的话题,问是否有兴趣。
我没有太在意,倒是学妹无意叹了一句,说怎么你怎么老能看见天上掉馅饼,而且谁都不砸,光砸你。
我当时一愣,从没有这么意识过,现在细细想起来,很多的机会,来源于你和别人换名片的不到一分钟寒暄,那么短短的时间,你甚至话很少,你甚至不忙着自我介绍。
但是,你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只言片语,就是最好的推销,而且只有内心真正强大,才能做到这一点,“此时无声胜有声”,装是装不出来的。
我还差的很远,只是留心过那些前辈,由衷折服,惭愧啊。
当然,偶尔也可以找找“练手”的机会,只是多个心眼别被人卖了。
这点真的特别感谢校媒记者的三年经历,不管是什么出身什么背景什么专业什么年龄都要找到话题和他/她聊天,而且要就一个话题聊得起来聊的深入,肚子里没货早混不下去了。
当然,无论对方是什么人,第一,不要因为有些人不懂你的话题而皱眉头,因为你要永远相信术业有专攻,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第二,不管对方是何方神圣,不必看轻自己,有东方女子很谦虚的态度,但要有不卑不亢的心态。
一直特别欣赏亦舒的一句话:
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向人炫耀她拥有的一切。
她不告诉人她读过多少书,去过哪些地方,有过多少件衣服,有多少件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修炼气质,像是熬汤药,火候急不得,急也没用。
如果是在学不来,那就保持本真好了,若是非要在东施效颦和素面朝天里选一个,我宁可素面朝天。
气质没有好,也没有坏。
只有适合与不适合。
就像鞋子,不必追求大小,合脚的才是最好的。
有时候,一种气质,也只爱一个人。
关于心情:
你可能很辛苦,但永远不要去做廉价的“小怨妇”。
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人,遇到自己讨厌的事情,不必让眉心出卖自己。
如果做不到淡定,那么请平和的微笑。
感谢上帝没有把你生成他/她那个样子,所以你该学会知足,学会包容。
虽说时过境迁,不要求女人那么三从四德有涵养,但是淑女在任何年代都不会招人讨厌。
但是请记住一点,有涵养,并不代表忍气吞声。
在和人赌气的时候,会想起师父的话:
你不和他/她计较,并不是你忍气吞声,而是真正觉得没有必要。
仔细想想你在赌气的对象,如果你认为你的生命层次注定高于他/她,那么你的单位时间价值同样远远高于他/她。
和这种人计较,浪费自己大好的生命,没必要。
然而和另一个前辈谈到这个问题,他又接上一种观点:
所以你要做的,是尽快地上升到你想达到的层次,虽然依然会有看你不顺眼的人,但是会少很多,因为大家的共同点更多了。
有人看你不顺眼,未尝不是件好事,因为它至少证明了两点:
第一,你有让人看不顺眼的“资本”,无论是才华还是相貌还是能力还是机会还是其他。
第二,你一定有些地方与众不同。
萝卜不会嘲笑萝卜,因为大家都是萝卜。
你可能会遭遇不公平对待,可能会遭遇“小鞋”,甚至会发现你一直关心的人却背后绊了你一脚。
我在一篇日志里,写过一段话,大概是这样的:
生命中,总会遇到一些恶心的人,遇到一些恶心的事儿,起初的时候,我们对此生气、委屈,甚至愤怒,想要撤出。
后来,我们自喜于在和这些”恶心"的博弈中,成为赢家的扬眉吐气,但是心绪并未平静。
再后来,等我们真正长大了,成熟了,再遇到这些“恶心”的时候,也只是在电话边莞尔笑一句,噢,这样啊?
咖啡都要凉了。
我曾经问过一个辈分资深的人力资源师,我说如果我们并没有害人之心,也并没有做出什么,却依然有人看你不顺眼,甚至希望伴你一脚,该怎么办?
他说,首先,你不必太过苦恼,因为人生处处有小人,换到哪儿都一样。
其次,检讨自己,再检讨自己,是不是有些地方太过锋芒毕露,是不是自己无心之举伤害了别人自尊。
学会内敛,不要可以一句赞扬和感谢的话说出口不会太难。
最后,如果确信自己已经做好了以上两点,却依然有人看你不顺眼,不必在乎,李开复说过一句话,往往是朋友和小人共同成就我们的人生。
笑着犯一句狂:
看我不顺眼的人多了去了,你算老几?
你可能会很辛苦,会很累,有时候也会情绪失控。
可以偶尔难过、伤心、不吃东西,想念一个人的温度。
但是不要随便去找便宜的肩膀依靠。
放松,并不等于放纵。
好友之间偶尔犯犯2也无妨,人生不必要时时刻刻聪明。
幸福的女人,该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
刚上大学的时候,郁闷爆发的时候也会偶尔抱怨,功课多压力大日程表太满时间排不开人际关系好烦有人不理解被人冤枉……都是抱怨的好理由。
后来有男生朋友跟我说,袁靖亚你怎么天天身上一股怨妇的味道。
虽是开玩笑,但是自己绝对是当头棒喝清醒了。
从那以后,痛下决心洗心革面。
你可以很辛苦,你可以找个方式发泄心情,跳舞唱歌弹琴听音乐煲电话粥都行,但是不要做小怨妇,那样会让你变得廉价。
一次去做学生评委时收获的一句话:
真正的淑女,不会流眼泪。
在心里挖一口井,充足的盐分会滋养强壮的生命。
关于爱好:
不是为了气质,而是为了不孤独,孤独的人容易廉价。
小卡老师的国际商法课,最后记住的,竟然是一段与商法无关的话:
小卡说,当年她研究生转读商科而放弃了文学,因为家人朋友都劝她商科更“实用”。
然而等到长大了,却发现其实艺术才是最“实用”的东西——至少对于女生而言。
当你孤单了,绝望了,失落了,伤心了,你绝不会去想到找“国际商法”看看,而首先想到的就是文学、音乐、舞蹈、绘画、运动……这些艺术的东西。
只有它们会一直陪伴你,一生相伴,不离不弃。
找到一项真正热爱的兴趣,终生坚持下去,不是为了气质,而是为了让自己不孤独。
孤独的人容易廉价,女生尤是。
关于打扮:
青春就算不被挥霍,也是要白白浪费掉的。
关于打扮我不想多说,服装是无声的语言,往往表达了很多你没有表达出的含义。
找到最符合自己气质的打扮,20岁的大好年华不必委屈自己。
只要是悦人悦己,没有太多必要挑毛病。
相信一句话:
青春就算不会挥霍,也是要白白浪费掉的。
关于朋友:
但做好事,莫问前程,不要认为这句话很俗。
我曾经问过一个人,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他说,因为你值得我对你这么好。
你关心你的朋友,是因为他们值得你这样做。
不要带着“功利”的色彩去结识朋友,那样会让你浑身不自在,像是沾满了汽车尾气味。
我的确看过一些人,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年要新认识多少人,交换多少张名片,每个月定期要联系哪些人,每次活动要想方设法积累人脉……也许他真的不累,乐在其中,也真心希望他如此。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不要去轻易认为你有权打探任何人的隐私,再好的闺蜜/兄弟/恋人都不成。
关心他们,适可而止。
生分一旦发生,真的很难愈合,以后再熟络也变成表面的客气。
在朋友需要你的时候,不要问太多细节,他/她想告诉你主动会找你说。
告诉他/她,我24小时开机,需要我随时打电话,我一直都在。
遇到伤害/背叛你的朋友,随着时间原谅,但不要忘记。
关于小便宜:
“馋”和“懒”,女人沾了任何一样,都会变得便宜。
老邢说,女人一生最怕两个字——“馋”和“懒”。
沾了任何一样,都足以让一个公主变得便宜。
老邢讲这句话的时候我大二,小米在旁边忙不迭地点头说太对了!
我当时尚未“开化”,懵懵懂懂跟着哼哼两声。
后来大三了,20岁也长大了,开始明白这句话了。
想起亦舒的《忽而今夏》,里边有一句话:
“我送你,你看车站的长龙”。
多数女孩子就是喜欢贪这点小方便。
20岁的女孩子,挤挤公交车没什么。
逛街的时候,记得穿舒服的鞋子,爱惜自己要从每个小细节开始。
如果他是你的男朋友,外边吃饭尽量与他AA。
如果他是长辈,或是东北男人般大男子主义,极力坚持付账,记得在外面给他面子。
但是不要忘了这个人情。
不一定要生硬地还他一顿饭,你有许多方式可以选择,比如记得他的生日,这样的女生才可人爱。
关于爱情:
不要为了任何人,而轻易改变自己
去年“你的大二推荐做的事”里边,我最后说应该谈一场恋爱,但是自己实在做得很差没有太多可说的。
今年,想想应该补补这个遗憾。
师父跟我说,不要为了任何人,而去改变自己。
他/她之所以爱你,是因为你是你。
一旦你不是你了,他/她也就不再爱你了。
更重要的是,这样就算他/她离开了,你也不会太难过,因为你还是你。
师父说,重情的人,往往容易动情。
常怀一颗感动的心,但不要轻易动情。
最后伤的都是五脏六腑,伤的都是自己。
不用刻意问他,你爱我吗?
他若爱你,自己会去爱。
他若不爱,骗他说了又能怎样?
爱人像是沙子,抓的越紧溜的越快。
就像是师父说,他若心里有你,自己会在你身边。
若心里没你,留他又有何用?
感情的天平上没有公平可言。
曾经有一个女人,在她的文字王国里,借他人的口吻叹道,“这样在乎,很难打胜仗”。
“誓言”是个点动词,所以两个字,都偏偏有口无心。
但是始终相信爱情,相信真爱。
若你有男女朋友,在KTV唱《暖暖》的时候记得打电话给他/她,电话里给他/她唱,“爱一个人希望他过得好,真心的对他好,不要求回报”。
最后一条,师父说,保护好自己,不要让任何人伤害你。
这一点很重要。
本来写道最后已经收尾,却想到昨天看到某人一篇日志,关于他对未来女朋友的标准。
我才看了几条,就已经笑翻:
要国色天香……对艺术有极高造诣……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是必须……能歌能舞知书达理……要有才有学识有独立见识……还最好能有社团经历,做的级别越高越好,这样才能理解他的不容易……
我当时特想跟他说,先生,您这个女朋友标准,纵观近当代中国,恐怕只有两个人能勉强合格:
一个是林徽因;一个是宋美龄。
可惜这两个人还都有两个共同点:
第一,她们都嫁人了;第二,她们都死了。
这篇大三的总结与推荐,也许有人觉得啰嗦,因为的确是脑子中想到什么随手敲下的。
虽是20岁的年华,也应该学会慢慢成熟。
有人问,靖亚,你怕变老吗?
我说,怕,又不怕。
第一,怕也没有用。
第二,武则天传记里有一句话,以色示君者日短,以才示君者日长。
我相信,就算变老,我也会是个优雅的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