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水体运动规律专题练习解析版.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一水体运动规律专题练习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一水体运动规律专题练习解析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一水体运动规律专题练习解析版
地理
复习
专练03水体运动
(提升)扎日南木措位于藏北高原南都,海拔4613米。
2018年5月科考队员小明随科考队到此地考察,可见湖泊北面的山麓有断层崖,湖区地处藏北,属咸水湖,湖水蔚蓝,透明度好,但水生生物少,只在湖泊西北部甲水域有成群的水禽觅食,下图为扎日南木措等深线分布及水质测量点位置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水质测量点设置于湖泊东南处的原因为
A.湖面开阔,没有水禽干扰B.水深,水质垂直理化指标完整
C.距湖岸近,便于水质测量D.水域等深线密集,湖床坡度大
2.推测扎日南木措成湖的原因为
A.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湖B.冰碛物堵塞形成的冰川湖
C.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湖D.断裂凹陷形成的构造湖
3.甲水域吸引成群的水禽觅食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河流入湖口处泥沙淤积形成冲积扇,水浅②等深线稀疏湖水浅,光照充足
③河流入湖水最最大,湖水盐分含坛低④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利于水草和藻类生长
⑤湖床坡度较小,有水下冲积扇地形特点,水浅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答案】1.B2.D3.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西藏的自然特征。
1.湖面开阔与水质没有关联,A错误。
水质测量点水较深,水质垂直理化指标完整,B正确。
距湖岸近,水质测量不准,C错误。
水域并不是等深线密集处,D错误。
2.由材料可知,湖泊北面的山麓有断层崖,且等深线密集,为断裂凹陷形成的构造湖,D正确。
3.②甲处湖床坡度较小,有水下冲积扇地形特点,等深线稀疏湖水浅,光照充足,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利于水草和藻类生长,②④⑤正确。
甲处不是山前,不是冲积扇,①错误。
河流入湖水最大小无法判断,③错误。
C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重点)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恒山(39°42′N,113°41′E)的金龙河峡谷(峡谷成南北走向)的西岸崖壁。
古时人们在峭壁上修建了栈道,后世以此为依托建起悬空寺。
悬空寺“日晒不着、雨淋不着、风吹不着、千年不倒”。
始建初期,悬空寺距离谷底近百米,后来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
下图为悬空寺位置示意图。
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4.悬空寺建在距谷底近百米的峭壁中部,推测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①古栈道②洪水③光照④气温⑤岩石
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5.悬空寺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的原因最可能是
A.峡谷两侧山地下沉B.峡谷底部地壳抬升
C.峡谷河流的侵蚀下切D.峡谷河流的泥沙沉积
6.每天悬空寺的日晒时间平均只有2小时左右,不考虑天气因素,下列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有太阳照射的是
A.9点B.11点C.13点D.15点
【答案】4.B5.D6.B
【解析】4.根据材料“古时人们在峭壁上修建了栈道,后世以此为依托建起悬空寺”可知,该寺的修建与古栈道有关,①正确;该地为季风气候,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建在峭壁中部利于防洪,②正确;“日晒不着、雨淋不着、风吹不着”,说明该寺建在峭壁中部并不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光照和气温条件,③④错误:
该处岩石为薄层灰岩夹页岩,下层为厚层灰岩,岩性下硬上软,利于建设和长久保存,⑤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
5.若峡谷两侧山地下沉或峡谷底部地壳抬升,则可能导致悬空寺与谷底距离变近,但材料和图中缺乏相关信息,无法判断,故排除A、B项;河流侵蚀下切,会使悬空寺与谷地距离增大,故C错误;该地为黄土高原地区,黄士土质疏松,再加上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大雨、暴雨,河流含沙量大,谷底泥沙沉积不断堆高,使谷底与悬空寺距离变近,故D正确。
6.悬空寺位于峡谷岩壁上,岩壁垂直分布,太阳高度角越大,岩壁越有可能接受到太阳辐射;因而岩壁接受太阳光照射的时间应在当地正午前后。
悬空寺位于岩壁的西岸,要照射到悬空寺,太阳的方位应在东边,其日晒时间平均只有2小时左右,可以推测时间在当地10—12之间;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时间(120°E经线的地方时),恒山经度与120°E相差较小,约30分钟左右,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较大,分析图文材料,获取有用信息是解答的关键。
(重点)河流输沙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河道某断面的泥沙数量,其大小主要决定于水量的丰枯和含沙量大小。
下图示意1965—2011年长江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该段时期内
A.长江输沙量呈增加趋势B.长江输沙量呈减少趋势
C.长江输沙量的季节变化大D.长江输沙量的年际变化大
8.影响长江月均输沙量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降水量的季节变化B.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C.含沙量的季节变化D.植被覆盖率的季节变化
9.2003—2011年,1~3月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明显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该时期流域内降水量增多B.水利工程的调蓄作用
C.该时期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D.含沙量较其他月份高
【答案】7.C8.A9.B
【解析】【分析】考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等知识点。
7.该段时期内长江输沙量在不同的月份有增加趋势也有递减趋势,因此基本变化不大,AB错误,不同的季节输沙量明显差异较大,季节变化大,但是年际变化较小,因此正确答案选C,ABD错误。
8.影响长江月均输沙量季节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而根本原因在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因此正确答案选A。
B错误,含沙量受水量大小影响,植被具有固沙功能,但是含沙量是说河流里的,因此CD错误。
9.2003—2011年,1~3月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明显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三峡大坝水利工程的修建起到了调蓄作用,与该时期流域内降水量增多以及水土流失无关,正确答案选B,ACD错误。
【点睛】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
1.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大,多暴雨的地方含沙量大2.地形;地形起伏大,侵蚀作用强,含沙量大3.土质的疏松程度和土层的厚度;土质疏松,土层巨厚的地方河流含沙量大4.植被覆盖率的高度
(易错)内蒙古河套灌区(下图所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用水主要来自黄河。
近年来随着引黄水量的减少,部分灌区实施“井渠结合”灌溉方式,即打井抽取地下水补充灌溉。
同时,每年定期引黄河水集中浇灌耕地,淋盐排盐,并为来年春季储水保墒。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井渠结合”灌溉主要为了
A.降低地下水矿化度B.提高地下水位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提高农田单产
11.每年定期集中浇灌耕地的时间应在
A.1—2月B.5—6月C.7—8月D.10—11月
【答案】10.C11.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盐碱化。
10.由材料可知,发展“井渠结合”灌溉方式,是打井抽取地下水补充灌溉,弥补黄河水减少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是为了充分利用地下水,提高了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C对;“井渠结合”灌溉方式对于地下水的矿化度没有影响,A错误;地下水位提高会导致盐碱化加剧,B错误;提高农田单产应该从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管理,减少病虫害等方面入手,D错误。
故选C。
11.土壤盐碱化具有夏季淋盐,春秋返盐,冬季盐分稳定,定期从黄河水集中灌溉,起到淋盐作用,且为来年春季储水保墒,所以浇灌耕地的时间应为秋季,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基础)山地城市的沟谷绿地位于雨水径流过程的下游,对雨水有终端处理的作用,因此将沟谷绿地中的自然洼地或水塘与调蓄水塘、人工湿地和多功能调蓄水池等人工的雨水终端处理构筑物建设相结合,建立良好的入渗场地,接纳山地城市其他海绵绿地以及城市用地中的雨水径流。
根据功能不同设置边缘区、缓冲区和蓄水区(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边缘区设置预处理前池,底部布置大卵石,主要目的是降雨初期
A.防止前池水分蒸发B.削减雨水径流量
C.沉降径流污染物质D.净化雨水有机质
13.与相等区域平原城市比较,山地城市的沟谷绿地蓄水区
A.面积和深度增加B.面积减小、深度增加
C.面积和深度减小D.面积增加、深度减小
【答案】12.C13.A
【解析】12.降雨初期云量多,蒸发弱,为防止前池水分蒸发而建立预处理前池没必要,A错误。
降雨初期雨量小,底部布置大卵石,削减雨水径流量意义不大,B错误。
降雨初期径流携带大量地表污染物,需要将其沉降后再经过缓冲带将比较清洁的径流汇入蓄水池,C正确。
雨水有机质颗粒较小,易被径流携带自蓄水区,主要目的不是净化雨水有机质,D错误。
故选C。
13.平原城市地表平坦,汇水速度慢,下渗多,地表径流较少。
山地城市坡度大,汇水速度快,下渗少、地表径流量大,流水侵蚀力强,携带泥沙等污染物多,因此山地城市的沟谷绿地蓄水区面积和深度增加,A正确。
BCD错误。
故选A。
(易错)降水指标通常用来衡量区域降水状况,包含降水量、降水强度等维度。
甲乙两区的降水差异率=(甲区降水指标—乙区降水指标)/甲区降水指标。
下图为近年来北京城区与非城区(近郊、山区)降水差异率统计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4.北京城区与非城区降水指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势起伏B.热岛效应C.纬度差异D.海陆位置
15.若北京城区与非城区降水差异率进一步增大,则北京城区
A.地表径流减少B.夏季高温天气减少
C.城市内涝加剧D.植被覆盖率增加
【答案】14.B15.C
【解析】【分析】14.根据材料和图示可知,北京城区与非城区降水指标差异为正值,表明北京城区比非城区降水多。
不管是山区还是近郊,降水指标差异均为正值,也就是都比北京城区降水少,说明地势起伏不是北京城区与非城区降水指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故A错误。
城市具有热岛效应,也就是城市气温比非城区气温高,所以水分蒸发更旺盛,使得空气中水汽含量更多,加上城市中杂质较多,更容易成云致雨,成为北京城区与非城区降水指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故B正确。
北京城区与非城区的纬度差异不大,海陆位置差异也不大,都不是降水指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故CD错误。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15.若北京城区与非城区降水差异率进一步增大,则意味着北京城区降水量更多,降水越多,城区的地表径流就会随之增多,故A错误。
根据图的横坐标可知,这里所说的降水是指年总降水量,年总降水量多,夏季高温天气不一定会减少,故B错误。
随着降水的增多,地表径流的增加,城市内涝会大大加剧,故C正确。
城区的植被覆盖率主要取决于人为原因,受降水变化的影响不大,故D错误。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提升)图甲为勘察加半岛位置和地形,图乙是冬季该半岛某地的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在寒冷的冬季,图中的山坡上没有积雪且有青草生长,最可能的原因是
A.阳坡气温较高B.背风坡降雪少
C.地热丰富,地温高D.坡度陡,积雪易滑落
15.图乙河道中这块巨石被运移至此的作用力,最可能是
A.重力B.流水
C.海浪D.现代冰川
16.堪察加半岛具有的地理特征是
A.南部发育苔原,北部生长森林B.冬季降雪量东部多西部少
C.夏季降水量东部多西部少D.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答案】14.C15.A16.C
【解析】14.读图可知,勘察加半岛位于50°N—60°N附近,纬度位置比较高,冬季气候寒冷,而图中的山坡上没有积雪且有青草生长,而且还可以看见地面冒着蒸汽,所以最可能的原因是地热丰富,地温高,因为勘察加半岛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地壳活动活跃,地热能丰富,C对。
ABD错。
故选C。
15.读图可知,图乙河道中的这块巨石处在山边的位置,此处山坡坡度较陡,这块巨石应该是在重力作用下,从山上滚落下来的,A对。
BCD错。
故选A。
16.读图可知,勘察加半岛位于50°N—60°N附近,南部纬度相对低,气候相对温暖,生长森林,北部纬度高,气候相对更寒冷,发育苔原,A错。
冬季西部为西北季风的迎风坡,西北季风越过海面带来水汽,遇山地抬升,所以西部降雪量多于东部,B错。
东部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所以夏季降水量东部多西部少,C对。
勘察加半岛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属于消亡边界,D错。
故选C。
【点睛】堪察加半岛东部和西部地理环境差异大,夏季东部降水多,冬季西部降雪多,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大气环流。
(重点)下图示意祁连山木里河某河段河谷,除河床及近岸区为季节性冻土外,其他区域多年冻土,河谷平原多松散堆积物且厚度较大,其多年冻结层之下常年存在液态地下水。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7.河谷平原多松散堆积物且厚度较大的原因可能是
A.上游河流水量小,流速快,携带大量泥沙到河谷
B.上游风化作用显著,碎屑物随河水在河谷处沉积
C.西北风势力强劲,携带风沙在此处沉积
D.冰川侵蚀作用强;大量冰碛物在此处沉积
18.河谷多年冻结层之下液态地下水的直接补给源为
A.雨水补给B.积雪融水C.河水D.冰川融水
【答案】17.B18.C
【解析】【分析】17.河谷平原多松散堆积物且厚度较大说明流水在此堆积的泥沙较多。
上游河流水量小,则携带泥沙能力较弱,A不对。
上游风化作用显著,碎屑物较多,则随河水在河谷处沉积泥沙量较多,B对。
西北风携带风沙沉积不会单独在河谷处沉积,C不对。
冰川冰碛物一般分布在山地海拔较低处,不会在河流谷地沉积,D不对。
故选B。
18.注意多年冻结层之下的地下水,由于多年冻结层的阻隔,该地的夏季降水不能直接下渗补给地下水,图中看,河流在多年冻结层边界外,故河水可以下渗补给到多年冻结层下的地下水,A不对,C对。
该地高山冰川融水、积雪融水首先会汇聚成河流,直接补给河流,通过河流水补给该地地下水,BD不对。
故选C。
【点睛】解答第2题时要注意分析关键词“河谷”“多年冻结层之下”“直接补给源”。
(提升)1999年黄河小浪底水库开始运行后,大坝以下河槽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
下图为2000—2015年小浪底至利津段河床高程及河槽断面形态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2000—2015年小浪底至利津段河床高程发生变化,是因为
①小浪底水库拦截泥沙②黄河下游植树造林
③大坝加大了水位落差④降水增加,流量变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20.与花园口——夹河滩段相比,泺口——利津段河槽横向展宽不明显最可能因为该河段
A.流速较快,河流下蚀更突出B.治理黄河工程导致河槽两侧比较稳定
C.两岸岩石比较坚硬,难侵蚀D.河床底部泥沙淤积较松散,更易侵蚀
21.近年来,花园口——利津段河槽下蚀的趋势变缓,主要原因是
A.河床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大B.气候变干,河流流量变小
C.河流含沙量增大,淤积增强D.沿岸人类生活生产用水增加
【答案】19.D20.B21.A
【解析】19.图示可知,2000—2015年两处河槽均出现变深的特点,这证明沉积量小于侵蚀量,故体现了小浪底水库建成的起到了拦截泥沙的作用,从而减少了泥沙的下泄堆积,①正确。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于中游地区,下游的植树造林对中游没有影响,②错误。
由于大坝的修建,水位落差增大,导致流失侵蚀作用增强,表现为侵蚀大于淤积,河床加深,③正确。
无证据表明此年间降水量的增大,④错误。
故选D。
20.两处河段均位于黄河下游,且从剖面图来看地形落差均不大,故流速均较慢,下蚀并不突出,A错误。
无证据表明泺口—利津河段两岸岩石较坚固且泥沙更松散,CD错误。
利津位于山东境内非常接近黄河入海口,泥沙淤积严重,地上河形势更严峻,对黄河的治理过程中对河岸堤坝的加固更坚硬,不易被侧蚀,B正确。
21.无证据表明近年来气候变干降水减少,B错误。
通过材料可以得知,在小浪底建成后泥沙下泄量减少,淤积逐步减弱,C错误。
无法判断沿岸人类用水量是否增大,即使增大也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
由于小浪底工程建设,导致侵蚀大于淤积。
河床堆积物是由大小不一的颗粒物组成的,在多年的侵蚀作用下,体积小重量轻的堆积物逐渐被侵蚀并搬运走,留下的堆积物大多直径较大,重量更重,不容易被侵蚀,因此下蚀趋势变缓。
【点睛】本题大部分学生都比较陌生,最好的办法是通过答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去逆推和排除出正确选项。
(重点)黄河自河口至潼关段被称为北干流,此河段中从河口镇到龙门镇的黄河干流位于晋陕峡谷,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被称为大北干流。
龙门镇至潼关河段,被称为小北干流。
黄河出龙门镇后骤然放宽,两岸分布有大量滩地,经小北干流在潼关河道收缩,折向东流。
小北干流属于淤积性游荡河道,洪水具有峰高量大、含沙量大的特点,是黄河中游治理的难点,加固堤防工程需在特定季节完成。
泥沙大量淤积,河道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游荡不定,历史上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
下图为小北干流位置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小北干流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下列因素中与此现象相关性最小的是
A.地势平坦开阔B.地转偏向力影响
C.河道裁弯取直D.人类活动影响
23.小北干流是黄河中游治理的难点,推测加固堤防工程的施工最佳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24.小北干流宽阔的河道形成大面积湿地,湿地对三门峡水库最主要的影响是
A.大坝两侧落差增大B.丰水期水位升高
C.泥沙淤积减轻D.枯水期水位下降
【答案】22.D23.A24.C
【解析】【分析】22.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地势平坦开阔,以侧蚀为主,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道弯曲,当弯曲到一定程度,河道裁弯取直,导致小北干流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属于自然影响形成,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ABC错误。
故选D。
23.小北干流地处黄河流域,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加固堤防必须在河道两侧进行,受河水上涨影响,施工不便;冬季虽为枯水期,但这里气温较低,多风雪,不利于室外施工;春季气温变暖,河流水量相对较少,最适合施工。
故选A。
24.湿地面积广阔,在洪水期能起到一定的蓄洪作用,大坝丰水期水位下降,枯水期水位上升,大坝两侧落差减小;ABD错误;湿地降低河流流速、淤积泥沙,减少了泥沙在三门峡水库的淤积,C正确;故选C。
(易错)潟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
巴西最大的湖泊帕图斯湖为一潟湖,与大西洋仅隔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水最大深度仅5米,辟有人工航道。
下图为帕图斯湖位置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帕图斯湖是雅库伊河和海水共同作用的产物,其海水作用
A.沿岸流自南向北搬运泥沙B.波浪不断侵蚀沿岸泥沙
C.波浪使泥沙平行海岸堆积D.沿岸流提供丰富的泥沙
26.帕图斯湖东岸的沙坝
A.增加风暴潮冲刷海岸B.可作为港口防波堤
C.长度与宽度不断减小D.沉积物质颗粒杂乱
27.推测帕图斯湖
A.随时间变化面积越来越大B.流域植被恢复可减缓沼泽化
C.径流增大湖泊深度也增加D.渔民人工养殖可减缓沼泽化
【答案】25.C26.B27.B
【解析】25.根据提示海岸潟湖是陆上河流与海水共同作用的产物。
陆地河流(雅库伊河)带来大量的泥沙沉积在沿海地区,当海洋潮水向岸边运动时,推动泥沙移动,同时受自北向南流动洋流巴西暖流的影响,形成平行于海岸的沙坝,随着时间的推移,沙坝出露海面,包围了一部分海域,沙坝内侧便形成半封闭的狭长状湖泊。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6.帕图斯湖东岸的沙坝对风暴潮形成阻挡,可减弱风暴潮对海岸的冲刷,因此可作为港口防波堤,故B正确、A错误。
湖水最大深度仅5米,辟有人工航道。
为发展航运,湖区西岸应注意避免过度垦殖,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泥沙,减少入湖泥沙,因此沙坝宽度减小,但在巴西暖流作用下,长度应增加,故C错误。
流水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有严格分选,故D错误。
故选B。
27.由于泥沙在湖区淤积,随时间推移,帕图斯湖水深越来越浅,面积越来越小,故A、C错误。
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因此流域植被恢复可减少入湖泥沙,从而减缓沼泽化,故B正确。
由于残余饲料、水生生物排泄物的沉积,渔民人工养殖可使沼泽化加快,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重点)气候条件是控制某一类植被类型形成以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水热条件的时空变化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黑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中部,为甘肃、内蒙古西部最大的内陆河流城。
在黑河上游野牛沟流域高海拔地区发育了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
下图为野牛沟流城三个观测站5~9月份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的变化曲线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8.5月份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生物量较为接近的主要原因是
A.野牛沟流城所处的纬度较高B.野牛沟流域所处的海拔较高
C.高寒草何均处于生长初期D.高寒草甸处高寒冻土的影响
29.据图推测,野牛沟降水峰值最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A.6月B.7月
C.8月D.9月
【答案】28.C29.B
【解析】28.5月份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冰雪融水量小,不同海拔高寒草甸均处于生长季初期,所以生物量较少,积累速度较慢,生物量较为接近,C正确。
野牛沟流城所处的纬度较高、海拔较高、高寒冻土的影响都不是5月份生物量较为接近的原因。
ABD错误。
故选C。
29.当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多,流域内生物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增,7月份不同海拔处生物量积累速度最快,说明水热条件较好,降水峰值出现在7月份。
B正确。
故选B。
(提升)干旱地区土壤的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在浅层土壤出现逆湿现象。
某年8月,我国西北一处无人为干扰的戈壁天气晴好。
下图示意该月连续两日当地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该地区土壤逆湿现象发生的主要时段是
A.1~6时B.6~12时C.12~18时D.18~24时
31.导致10cm深度土壤湿度变化的水分来源于
A.凝结水B.河流水C.生物水D.地下水
32.80cm深度的土壤湿度在48小时内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
A.蒸发减弱B.气温日较差变小C.下渗累积D.蒸腾减弱
【答案】30.A31.A32.C
【解析】【分析】30.本题主要考查土壤湿度图的判读。
根据图示可知,在1—6时,该地区10cm深度土壤湿度大于20cm深度土壤湿度,出现逆湿现象,其他时段都是随着深度增加;湿度增大,故A正确。
BCD错误,故选A。
31.本题主要考查土壤逆湿现象产生的原因。
由于戈壁地区昼夜温差大;1—6时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凝结,但量小,只能下渗至浅层土壤中,因此出现逆湿现象,A正确。
该地河流水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白天中午至下午时分融水量大,补给量大,若与河流水有关,逆湿现象不会出现于1—6时,且河流水量大,会下渗至深层土壤中,B错误。
戈壁地区植物根系较深,且越向下根系越发达,若与生物水有关,则越向下湿度越大,不会出现逆湿现象,C错误。
若受地下水影响,则土壤越深湿度越大,不会出现逆湿现象,D错误。
故选A。
32.本题主要考查土壤湿度变化的原因。
根据图示可知,80cm深度的土壤湿度在48小时内呈上升趋势。
该深度较大,受外界气温变化影响较小,蒸发量、温差变化不大,A、B错误。
由于土壤上层水分是逐层向下渗透的,因此下层水分不断累积,湿度持续增大,C正确。
随着时间的变化,植被的蒸腾作用在一天内会发生较大变化,因此湿度也应有大小变化,而不是持续上升,D错误。
故选C。
(提升)土壤含水量一般是指土壤绝对含水量,即100克烘干土中含有水分的克数,也称土壤含水率。
下图示意环青海湖地区草地、农田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农田作物根深一般0~20厘米。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33.关于环青海湖地区草地与农田土壤含水率垂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地土壤含水率一直高于农田土壤含水率
B.农田土壤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