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导学案教师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21327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3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羽本纪》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项羽本纪》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项羽本纪》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项羽本纪》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项羽本纪》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羽本纪》导学案教师版.docx

《《项羽本纪》导学案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羽本纪》导学案教师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羽本纪》导学案教师版.docx

《项羽本纪》导学案教师版

《项羽本纪》

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古代中国著名将领及政治人物,下相(今江苏宿迁)人,秦末时被楚怀王封为鲁公,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统率楚军大破秦军,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汉之争中为汉高祖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项羽的勇武天下无敌,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英雄的毁灭

秦二世的残暴腐朽,给人民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大泽乡陈胜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迅猛地燃遍全国。

项羽就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英雄,一个悲剧式的英雄。

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加之烧杀破坏,最终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非常重要非常精彩的篇章,文章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描绘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了项羽这一叱咤风云的悲剧英雄形象,抒发了太史公对其的惋惜和同情。

一、通假字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 同“徭”,译为“徭役”

2.问一田父同“甫”,译为“古代对男子的称呼”

3.骑皆伏曰同“服”,译为“佩服”

4.乃持项王头视鲁同“示”,译为“出示,展示”

5.羽岂其苗裔邪同“耶”,译为“语气词,吗”

6.乘埶起陇亩之中同“势”,译为“形势”

同“垄”,译为“陇亩,田地”

7.尚不觉寤而不自责同“悟”,译为“醒悟”

8.辟易数里同“避”,译为“躲避”

二、古今异义

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

古义:

学习认字与写字   今义:

学习书本

2.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古义:

指流寓在当地的客民今义:

宾朋客人

3.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古义:

指当地的土著丁壮今义:

儿子兄弟

4.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古义:

痛快地打一仗今义:

快速战斗

5.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古义:

身边的下属今义:

方位名词

6.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古义:

山的东边今义:

山东省

7.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古义:

此处指汉军溃败今义:

勇猛无敌

8.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古义:

土地方圆今义:

指一片地域

9.吾知公长者

古义:

年高有德行的人

今义:

泛指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

10.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

古义:

比喻微小的权势今义:

指体量大小

11.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古义:

治理今义:

管理

12.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古义:

歌伎,宫妃今义:

美貌女子

13.于是项王及悲歌忼慨

古义:

在此,这时候今义:

承接连词

14.于是项王及悲歌忼慨

古义:

意气激昂今义:

大方,不吝啬

15.鲁父兄乃降

古义:

有时单指兄

今义:

父亲和长兄,泛指家长

16.放逐义帝而自立

古义:

自己立自己今义:

靠自己一个人

17.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古义:

才能和勇气今义:

才能

三、一词多义

1.期

2.属

3.故

4.乃

5.以

6.为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毋妄言,族矣       族:

灭族

②项王军壁垓下壁:

修筑营垒

③田父绐曰“左”左:

向左走

④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西:

向西走

⑤马童面之面:

背向

⑥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

向东行进

(2)名词作状语

①无不膝行而前膝:

用膝盖

②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夜:

在夜里

③项王则夜起夜:

在夜里

④直夜溃围南出南:

向南

⑤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东:

向东

⑥陈涉首难,豪杰蜂起蜂:

像蜂一样

(3)名词使动用法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王:

使……为王

2.动词活用

(1)动词使动用法

皆沉船沉:

使……沉下去

(2)动词为动用法

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死:

为……而死

3.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使动用法

皆沉船,破釜甑破:

使……破

(2)形容词意动用法

梁以此奇籍奇:

以……为奇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项籍者,下相人也。

(“……也”表判断)

②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也”表判断)

③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也”表判断)

④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也”表判断)

2.省略句

①以(之)赐公。

(省略宾语)

②汉王为(之)发哀。

(省略宾语)

③吾闻之(于)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省略介词)

④乘埶起(于)陇亩之中。

(省略介词)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乃谓其骑曰:

“何如?

”(正常语序:

如何)

(2)状语后置

①与籍避仇于吴中。

(正常语序:

与籍于吴中避仇)

②饮于帐中。

(正常语序:

于帐中饮)

③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正常语序:

籍独于心不愧乎)

(3)定语后置

①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正常语序:

麾下八百余壮士骑从)

②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正常语序:

百余骑能属)

1.比较“巨鹿之战”和“东城之战”的写法及其对刻画项羽形象所起的作用。

明确:

战争

写法

内容

作用

巨鹿之战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侧面为主

正面描写概述战斗过程,侧面写诸侯的观望、恐惧、畏服。

渲染项羽将帅神威,反衬其叱咤风云、指挥若定、威风八面的形象。

东城之战

正面描写为主

生动地描写了项羽披甲执戟,瞋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等一系列生动场面。

一方面让我们看到项羽慷慨豪爽的风度,另一方面又让人觉得项羽此时认输不服气,徒有匹夫之勇而胸无良谋的特点,塑造项羽英雄失路的悲剧形象。

2.司马迁是如何写“霸王别姬”的?

明确:

传文重笔写了这个英雄末路的哭,说是“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敢仰视”。

一个“泣数行下”,一个“左右皆泣,莫敢仰视”,写出了一个英雄的哭,一个英雄的泪。

“泣数行下”者,是热泪滚滚,迸涌而出,是不可遏止的悲痛,不期而然的流泻;“左右皆泣,莫敢仰视”者,是对于项羽这样一位一向刚猛矜持的英雄居然悲泣落泪,他左右的随从不敢看,也不忍看,怕的是和他的目光相遇,伤了他的自尊。

传文如果只写到“泣数行下”而止,泪固然还是英雄泪,然而那意味就差多了,必须要加上“左右皆泣,莫敢仰视”——一方面是受到项羽异常伤痛的感染,他的左右也因同情而跟着悲泣;一方面又怀着敬畏之情不敢和他的目光相遇,怕伤了他的自尊。

这样,才是一个盖世英雄的哭。

因而,这“左右皆泣,莫敢仰视”才是那传神点睛的“颊上三毫”,如果观察不到这一点,这个细节就不会如此出彩。

3.试分析司马迁对项羽的态度。

明确:

司马迁以极其饱满的情绪写《项羽本纪》,项羽的勇猛直前摧毁暴力统治的英雄形象给读者极深的印象。

作者虽批评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欲以力征经营天下”,指出了他必然失败的原因,但仍把他看成秦汉之际的中心人物,寄予深刻的同情,说他:

“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司马迁这样热烈地歌颂人民对暴力统治的反抗,以及把陈涉和项羽分别安排在“世家”和“本纪”的做法,都充分显露了他卓越的思想见解和救世济民的热情,这是以后的封建正统史家所不可能达到的思想高度。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兵败垓下,率领残军一直退到乌江边,刘邦军队汹涌而至,逃无可逃,唯有一叶轻舟可渡乌江,可项羽不肯过江,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

羞愧难当之下,自刎而亡。

李清照写道: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词人对项羽的气节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项羽的这种气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英雄。

应用角度:

这则材料可以运用到与“气节”“选择”“价值”“做人”等内容相关的作文中。

[精彩片段]

项羽横剑一挥,生命之劲松瞬时枯槁成萧瑟秋风中的悲壮。

我看到,那伟岸英姿划掠过滴血残阳,乌江悲鸣,苍穹黯然,楚民哭之如父。

余秋雨说过,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

霸王别姬的千古悲剧,缘于一个男儿对自我认识的太过偏激。

当连营挂出了汉家的旗,当垓下响起刘邦的马啼声,我们的英雄唯有以凋零生命之花来捍卫人活于世的至高尊严。

我好恨,恨我没有早生千年,不能飞临乌江岸,用我孱弱的手,誓死拽下霸王欲将血刃的剑,轻轻地告诉他“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困境中的自我否定,桎梏了英雄雄霸天下的太阳梦;四面楚歌的凄凉,熄灭了男儿曾燃亮过天地的极光。

鸡鸣狗盗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

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

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

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

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

“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

”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秦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

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

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

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

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

“我能把狐白裘找来!

”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

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

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

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

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

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

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

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

怎么还没睡踏实鸡就叫了呢?

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

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

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鸡鸣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1.古人对“死”的讳称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

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

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

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

“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称:

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2.古代家具

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

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

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现的家具。

一开始,床极矮,古人读书、写字、饮食、睡觉几乎都在床上进行。

《孔雀东南飞》: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诗中的“床”指的是坐具。

和这种矮床配合用的家具有几、案、屏风等。

还有一种矮榻常与床并用,故有“床榻”之称。

魏晋南北朝以后,床的高度与今天的床差不多,成为专供睡觉的家具。

唐宋以来,高型家具广泛普及,有床、桌、椅、凳、高几、长案、柜、衣架、巾架、屏风、盆架、镜台等,种类繁多,品种齐全。

各个朝代的家具,都讲究工艺手法,力求图案丰富、雕刻精美,表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气派,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独特风格与样式,对世界不少国家产生过深远影响。

(时间:

40分钟 分值:

55分)

一、基础知识(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不肯竟学  竟:

完毕

B.毋妄言妄:

狂妄

C.梁以此奇籍奇:

这里是“认为……出奇”之意

D.皆已惮籍矣惮:

畏惧

解析:

妄:

胡乱。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骑皆伏曰:

“如大王言。

B.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D.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解析:

A项中“伏”同“服”,其他均无通假字,但值得注意的是“忼”“被”“当”,均不是通假字,因为它们本身的意思能满足句子的表意要求。

答案:

A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组均为介词,在;B组均为代词,他们的;C组介词,因为/介词,用,拿;D组均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答案:

C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②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B.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②亦足王也

C.①于是已破秦军

②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D.①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②及其死,鲁最后下

解析:

A项,①名词作状语,向东;②名词用作动词,东行。

B项,①使动用法,使……称王;②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C项,均为一般用法,军队。

D项,①名词,下面;②名词用作动词,(被)占领。

答案:

C

5.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的祖父是楚将项燕,他是被秦将王翦杀死的。

B.项羽学书学剑都不成,项梁后教项羽兵法,项羽很高兴,终于学完了兵法。

C.秦始皇游会稽时,项羽竟说“彼可取而代也”,可看出他有大志与勇气。

D.项羽的身材、力气超过一般人,他在吴中青年人中很有威望。

解析:

文中项羽没有学完兵法。

答案:

B

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2)在巨鹿城下援救赵国的诸侯军队有十多路,没有人敢出兵。

(3)并且我和江东八千名子弟渡江向西,如今没有一人能够归来,纵然江东父兄可怜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

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

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

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项羽目之,问为谁。

张良曰:

“沛公参乘樊哙。

”赐之卮酒彘肩。

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项羽曰:

“能复饮乎?

”哙曰:

“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项羽默然。

沛公如厕,麾樊哙去。

既出,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从间道出下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

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

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明日,项羽立沛公为汉王。

汉王赐哙爵为列侯,号临武侯。

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

围项籍于陈,大破之。

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

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

食舞阳,号为舞阳侯,除前所食。

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生子伉。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

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上独枕一宦者卧。

哙等见上流涕曰: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

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

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高帝笑而起。

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

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

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

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

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

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改动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无有闭关事    谢:

道歉

B.臣恐天下解解:

解散

C.益食八百户益:

更加

D.人有恶哙党于吕氏恶:

诋毁

解析:

益:

增加。

答案:

C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A项,都作代词,他。

B项,前者为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后者为连词,表假设关系,相当于“假如”。

C项,前者为连词,尚且;后者为副词,将要。

D项,前者为介词,在;后者为介词,表动作对象,对,向。

答案:

A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出身低贱,一直跟随刘邦打天下。

因为在鸿门宴上表现突出,被封为临武侯。

B.樊哙的勇猛闯宴,使在鸿门宴上命悬一线的刘邦适时取得外援,既帮助刘邦增得声势,又帮助刘邦壮得胆量。

C.在平定黥布期间,刘邦身染重病,不愿见人。

樊哙就带领群臣破门而入,强行进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表现了樊哙有勇有谋。

D.因为樊哙与吕后有亲戚关系,所以陈平在樊哙谋反这件事上不敢得罪吕后,只把他押解至长安。

果然,吕后释放了樊哙,并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解析:

樊哙并无谋反之事,是被人诋毁。

答案:

D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

(1)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明日,项羽立沛公为汉王。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

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6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当时如果没有樊哙闯入营帐谴责项羽的话,刘邦的事业几乎失败。

第二天,项羽立刘邦为汉王。

(2)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多么疲惫不堪啊!

况且您病得很重,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

参考译文:

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以杀狗卖狗肉为业,曾经和汉高祖一起隐藏在乡间。

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

沛公带领一百多名骑兵,通过项伯的关系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

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士,酒酣之时,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

樊哙在营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铁盾牌来到营前。

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径直撞了进去,站立在帐下。

项羽注视着他,问他是谁。

张良说:

“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

”项羽赏给他一大碗酒和一条猪前腿。

樊哙捧碗一饮而尽,然后拔出宝剑切开猪腿,把它全部吃了下去。

项羽问他:

“还能再喝一碗吗?

”樊哙说道:

“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

况且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露宿霸上,以此来等待大王您的到来。

大王您今天一到这里,就听信了小人的胡言乱语,跟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又要四分五裂,百姓们都怀疑是您一手造成的啊!

”项羽听罢,沉默不语。

沛公借口要去上厕所,招呼樊哙一同离去。

出了营帐,刘邦留下车骑,独骑一匹马,樊哙等四人步行护驾,从山下小路偷偷回到了霸上营中,而让张良向项羽谢罪。

项羽因为已经顺心遂意,也就没有诛杀刘邦的念头了。

当时如果没有樊哙闯入营帐谴责项羽的话,刘邦的事业几乎失败。

第二天,项羽立刘邦为汉王。

汉王赐樊哙为列侯,号临武侯。

樊哙跟随高祖追击项羽,取阳夏。

把项羽包围在陈县,大胜而归。

项羽死后,刘邦称帝,因樊哙坚守作战有功,再增加食邑八百户。

楚王韩信造反,樊哙随高帝到陈,活捉了楚王韩信,平定了楚地。

高祖把舞阳赐给樊哙作为食邑,封号舞阳侯,除去了他以前的食邑。

后来娶吕后妹妹吕须为妻,生有一子樊伉。

以前在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

这样过了十多天,(有一次)樊哙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他。

看到高祖一人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

樊哙等人见到皇帝之后,痛哭流涕,说:

“想当初陛下和我们一道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么样的壮举啊!

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多么疲惫不堪啊!

况且您病得很重,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

再说您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吗?

”高祖听罢,笑着从床上起来。

后来卢绾谋反,高祖命令樊哙以相国的身份去攻打燕国。

这时高祖又病得很厉害,有人诋毁樊哙和吕氏结党,皇帝假如有一天去世的话,那么樊哙就要带兵把戚夫人和赵王如意这帮人全部杀死。

高祖听说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