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21251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1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1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1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1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答案.docx

《第1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答案.docx

第1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答案

第十八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参考解答

一、参考解答

1.对于一个望远系统来说,从主光轴上无限远处的物点发出的入射光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它经过系统后的出射光线也应与主光轴平行,即像点也在主光轴上无限远处,如图复解18-1-1所示,图中为左端球面的球心.

由正弦定理、折射定律和小角度近似得

(1)

(2)

光线射到另一端面时,其折射光线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由此可知该端面的球心一定在端面顶点的左方,等于球面的半径,如图复解18-1-1.

仿照上面对左端球面上折射的关系可得

(3)

又有(4)

(2)、(3)、(4)式并代入数值可得

(5)

即右端为半径等于5的向外凸的球面.

2.设从无限远处物点射入的平行光线用①、②表示,令①过,②过,如图复解18-1-2所示,则这两条光线经左端球面折射后的相交点,即为左端球面对此无限远物点成的像点.现在求点的位置。

在中

(6)

又(7)

已知,均为小角度,则有

(8)

(2)式比较可知,,即位于过垂直于主光轴的平面上.上面已知,玻璃棒为天文望远系统,则凡是过点的傍轴光线从棒的右端面射出时都将是相互平行的光线.容易看出,从射出的光线将沿原方向射出,这也就是过点的任意光线(包括光线①、②)从玻璃棒射出的平行光线的方向。

此方向与主光轴的夹角即为,由图复18-1-2可得

(9)

(2)、(3)式可得

(10)

二、参考解答

1.已知在海平面处,大气压强.如图复解18-2-1,在处,大气压强为。

(1)

此处水沸腾时的饱和蒸气压应等于此值.由图复解18-2-2可知,对应的温度即沸点为

(2)

达到此温度时锅内水开始沸腾,温度不再升高,故在5000m高山上,若不加盖压力锅,锅内温度最高可达82℃.

2.由图复解18-2-2可知,在℃时,水的饱和蒸气压,而在海平面处,大气压强.可见压力阀的附加压强为

(3)

在5000m高山上,大气压强与压力阀的附加压强之和为

(4)

若在时阀被顶起,则此时的应等于,即

(5)

由图复解18-2-2可知

℃(6)

此时锅内水开始沸腾,温度不再升高,故按正确方法使用此压力锅,在5000m高山上锅内水的温度最高可达112℃.

3.在未按正确方法使用压力锅时,锅内有空气,设加压力阀时,内部水蒸汽已饱和.由图复解18-2-2可知,在℃时,题中已给出水的饱和蒸气压,这时锅内空气的压强(用表示)为

(7)

当温度升高时,锅内空气的压强也随之升高,设在温度为℃时,锅内空气压强为,则有

(8)

若在时压力阀刚好开始被顶起,则有

(9)

由此得

(10)

画出函数的图线,

由此二点便可在图复解18-2-2上画出此直线,此直线与图复解18-2-2中的曲线的交点为,即为所求的满足(10)式的点,由图可看出与点对应的温度为

℃(11)

即在压力阀刚开始被顶起时,锅内水的温度是97℃,若继续加热,压力阀被顶起后,锅内空气随水蒸汽一起被排出,最终空气排净,锅内水温仍可达112℃.

三、参考解答

为使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需要能量最小的激发态是的第一激发态.已知氢原子的能量与其主量子数的平方成反比.

(1)

又知基态()的能量为-13.58,即

所以

的第一激发态的能量为

(2)

为使基态的氢原子激发到第一激发态所需能量为

(3)

这就是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发出的光子的能量,即

(4)

式中为光子的频率,从开始碰到发射出光子,根据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有

(5)

(6)

光子的动量。

由(6)式可推得,因为,所以,故(5)式中光子的动量与相比较可忽略不计,(5)式变为

(7)

符合(6)、(7)两式的的最小值可推求如下:

由(6)式及(7)式可推得

经配方得

(8)

由(8)式可看出,当时,达到最小值,此时

(9)

(10)

代入有关数据,得

(11)

答:

原子的速度至少应为.

四、参考解答

1.求网络各支路的电流.

因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减少,考虑到电路的对称性,可设两环各支路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如图复解18-4-1所示,对左环电路,有关系

,,

(1)

因回路所围的面积为

故对该回路有

(2)

解得

(3)

代入

(1)式,得

(4)

2.求每个圆环所受的力.

先求左环所受的力,如图复解18-4-2所示,将圆环分割成很多小圆弧,由左手定则可知,每段圆弧所受的力的方向均为径向,根据对称性分析,因圆弧与圆弧中的电流方向相反,所以在磁场中受的安培力相互抵消,而弧与弧的电流相对轴上下是对称的,因而每段载流导体所受的安培力在方向的合力为零,以载流导体弧上的线段为例,安培力为径向,其分量的大小表示为

(5)

(6)

由于导体弧在方向的合力为零,所以在时刻所受安培力的合力仅有分量,即

(7)

方向向左

同理,载流导体弧在时刻所受的安培力为

(8)

方向向右

左环所受的合力大小为

(9)

方向向左

五、参考解答

分以下几个阶段讨论:

 1.由于球壳外空间点电荷、的存在,球壳外壁的电荷分布不均匀,用表示面电荷密度.设球壳半径时球壳外壁带的电量为,因为电荷、与球壳外壁的电量在球壳内产生的合场强为零,球壳内为电势等于的等势区,在导体表面上的面元所带的电量为,它在球壳的球心处产生的电势为,球壳外壁所有电荷在球心产生的电势为

(1)

点电荷、在球壳的球心处产生的电势分别为与,因球心处的电势等于球壳的电势,按电势叠加原理,即有

(2)

代入数值后可解得球壳外壁的电量为

因球壳内壁无电荷,所以球壳的电量等于球壳外壁的电量,即

(3)

2.当球壳半径趋于时(点电荷仍在球壳外),设球壳外壁的电量变为,球壳外的电荷、与球壳外壁的电量在壳内产生的合场强仍为零,因球壳内仍无电荷,球壳内仍保持电势值为的等势区,则有

(4)

解得球壳外壁的电量

因为此时球壳内壁电量仍为零,所以球壳的电量就等于球壳外壁的电量,即

(5)

在到趋于的过程中,大地流向球壳的电量为

(6)

3.当点电荷穿过球壳,刚进入球壳内(导体半径仍为),点电荷在球壳内壁感应出电量-,因球壳的静电屏蔽,球壳内电荷与球壳内壁电荷-在球壳外产生的合电场为零,表明球壳外电场仅由球壳外电荷与球壳外壁的电荷所决定.由于球壳的静电屏蔽,球壳外电荷与球壳外壁的电荷在球壳内产生的合电场为零,表明对电荷与产生的合电场而言,球壳内空间是电势值为的等势区.与在球心处产生的电势等于球壳的电势,即

(7)

解得球壳外壁电量

(8)

球壳外壁和内壁带的总电量应为

(9)

在这过程中,大地流向球壳的电量为

(10)

这个结果表明:

电荷由球壳外极近处的位置进入壳内,只是将它在球壳外壁感应的电荷转至球壳内壁,整个球壳与大地没有电荷交换.

4.当球壳半径趋于时(点电荷仍在球壳外),令表示此时球壳外壁的电量,类似前面第3阶段中的分析,可得

(11)

由此得

球壳的电量等于球壳内外壁电量的和,即

(12)

大地流向球壳的电量为

(13)

5.当点电荷穿过球壳,刚进入球壳内时(球壳半径仍为),球壳内壁的感应电荷变为-(+),由于球壳的静电屏蔽,类似前面的分析可知,球壳外电场仅由球壳外壁的电量决定,即

(14)

可得

球壳的总电量是

(15)

在这个过程中,大地流向球壳的电量是

(16)

6.当球壳的半径由增至时,令表示此时球壳外壁的电量,有

(17)

可得

球壳的总电量为

(18)

大地流向球壳的电量为

(19)

 

六、参考解答

1.在弹簧刚伸长至原长的时刻,设的速度的大小为,方向向上,的速度大小为,方向向下,则有

(1)

(2)

(1)、

(2)两式,得

(3)

(4)

设升空到达的最高点到井口的距离为,则

(5)

上升到最高点的重力势能

(6)

它来自弹簧的弹性势能,且仅为弹性势能的一部分.

2.在玩具自井底反弹向上运动至离井口的深度为时,玩具向上的速度为

(7)

设解除锁定后,弹簧刚伸长至原长时,的速度大小为,方向向上,的速度大小为,方向向下,则有

(8)

(9)

消去(8)、(9)两式中的,得的方程式

由此可求得弹簧刚伸长至原长时,和的速度分别为

(10)

(11)

设从解除锁定处向上运动到达的最大高度为,则有

从井口算起,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12)

讨论:

可以看出,在第二方案中,上升的最大高度大于第一方案中的最大高度,超出

的高度与解除锁定处到井口的深度有关.到达时,其重力势能为

(13)

(ⅰ)若(14)

这要求

(15)

这时,升至最高处的重力势能来自压紧的弹簧的弹性势能,但仅是弹性势能的一部分.在这一条件下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ⅱ)若(16)

这要求

(17)

此时升至最高处的重力势能来自压紧的弹簧的弹性势能,且等于全部弹性势能.在这一条

件下,上升的高度为

(ⅲ)若(18)

这要求

(19)

此时升至最高处的重力势能大于压紧的弹簧的弹性势能,超出部分的能量只能来自的机械能.在这个条件下,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