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doc
《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
一、职业教育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一切有目的培养人活动的总称。
教育是以一定社会为背景,以传递人类知识和经验为手段,以培养理想的人为目的,以直接影响人性的发展为方式,是人类有意识地进行自身素质生产、再生产的实践活动。
一定的社会和阶级,总是通过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具有一定的思想、道德、知识和能力,成为本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
2.学校
一种有组织、有系统的专门教育机构,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和主体。
3.家庭教育
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成员之间进行的教育活动,一般是长辈对晚辈的教导、劝诫、管束等。
4.职业
从分工角度说,指在业人口(从事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口)从事工作的种类。
从个人角度说,人们在社会中从事的满足其生活的专门性工作。
5.就业
指生产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组合,使有生产能力的劳动者成为从事某种生产或社会服务的劳动者,进入生产过程。
换言之,就业实质上就是一个“人”与“职业”的结合,通过职业教育可以进一步实现人与职业的优化组合,提高劳动效益和生产率。
6.劳动预备制度
指组织新生劳动力和其他求职人员,在就业前接受1—3年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后,在国家政策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的一种制度。
7.就业准入制度
指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的制度。
8.职业教育
是指在一定普通教育基础上,为适应某种职业需要而进行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职业所需要的应用性人才。
我国对职业教育这个术语的使用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我国的职业学校创始于清朝末年(19世纪60年代),当时称实业教育,学校称实业学堂。
这在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即葵卯学制中有规定。
1922年颁布的壬戌(renxu)学制,把实业教育改称为职业教育,把实业学堂改称为职业学校。
这个术语一直沿用到1949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改称为技术教育。
1949年9月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提出“注重技术教育”。
1951年颁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使用了中等专业学校、技术学校的名称。
后来把培养中级专门人才的学校称为中等专业学校,把培养中级技术工人的学校称为技工学校。
1958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使用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术语。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及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多称为职业技术教育,偶尔也用了“职业和技术教育”这以术语。
199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以后,我国官方文本中普遍使用“职业教育”这一术语。
在国际上,对这一术语的使用也是不统一的。
1999年联合国在第二次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上提出了“技术、职业教育与培训”这一概念。
我国的职业教育教育实际上是一个综合的名词,包括了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和培训。
当然,在现代教育中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和培训也是可以区别开来的。
一般把进行科学、技术学科理论和相关技能的学习,培养技术人员的教育称为技术教育,把注重技能训练和相关理论学习,培养技术工人的教育称为职业教育,把对人单项技术、技能的培养称为培训。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产生职业的基础是社会分工?
社会分工是职业产生的重要前提条件,是伴随着人类的生产劳动过程而逐渐产生发展的。
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所从事都是与生存直接相关的活动,比如捕猎、采摘、种植等活动,由于活动比较松散,成员也不固定,技术性比较低,这些活动还谈不上职业。
当农业、畜牧出现分工,一部分社会成员从事固定的工作,岗位分工开始明晰,职业逐渐产生了。
2、职业的社会内涵体现在哪几方面?
①职业的种类反映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社会分工水平,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才会产生什么职业。
②职业的层次结构反映着基本的生产关系,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的权益分配。
在阶级社会中,职业与阶级、等级联系在一起。
不同职业的社会地位收入不同。
不同的职业,在社会中有不同的责、权、利。
职业与个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有关,职业反映着社会权益的分配。
③职业的社会构成反映了社会产业结构、人力资源的配置,构成关系与比例。
④职业活动反映了社会运转的运作方式。
包括不同的职业的职能、职责、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合作关系等。
3.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鸦片战争及以后的连续败绩,刺伤了封建帝国的尊严。
清政府为了适应日益频繁的中外交涉,以及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先后在全国一些地方开办一批学习“西文”和学习“西艺”的新式学堂。
文的方面有同治元年(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同文馆,这是中国政府自行创建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诞生。
“武备”方面主要是福州船政局1866年附设的船政学堂,1867年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的机器学堂。
这是是我国最早兴办的工艺教育(职业教育)。
学堂设在工厂中,主要是培养技术员和技术工人为推进实业教育的发展,逐步将其引向正规,1903年11月清政府颁布了我国教育史上具有主要意义的《奏定学堂章程》,即葵卯学制。
第一次将实业教育纳入学制,成为学校系统中的独立体系。
根据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实业学堂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为办学宗旨,分为三级,计初等实业学堂、中等实业学堂、高等实业学堂。
1917年5月,以黄炎培为首的教育者在上海创办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大力推行职业教育。
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出的职业教育的目的是:
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能力之准备。
4.职业教育的性质或本质特征
职业教育的性质系指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也就是职业技术教育本身所固有的、比较稳定的本质属性。
概括起来,就是职业性、生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①职业教育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中,以进行职业定向教育为其基本特征的,是为适应职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
所以,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是职业的。
②职业教育担负着劳动能力生产与再生产的任务。
科学技术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只有当它被劳动者掌握并运用于生产实践,才可能由潜在的形式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这种“转化”要依靠职业教育对劳动的培养和训练,可见,生产性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属性。
③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社会办学,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另一方面,社会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办学力量都必须积极参与兴办职业技术教育,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办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所以,社会性也是职业教育的主重要属性。
5.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职业教育为物质生产准备了人力条件,经济发展又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就业岗位,并不断向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二者相互推动,形成良性循环,共同作用于社会的进步。
由于职业教育与经济关系的密切性和直接互动性,职业教育的结构与发展水平要与经济结构及其发展水平保持同步,太超前或太滞后都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6.职业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职业教育与政治也具有深刻的联系。
政治的主要任务是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各方面有序、和谐的发展。
职业教育是培养大量产业大军的场所,他们的政治立场、观念,道德水准,专业能力,就业状况将会对社会形成巨大的影响。
成功的职业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积极因素;相反,不切实际盲目发展也可能会为社会安定埋下隐患。
所以,要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全面育人的功能,绝不能把职业教育简化为一个技能训练场。
(三)论述题
1、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的意义
在现实社会中待业、失业、就业不充分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减少失业和就业不充分现象,是各国政府必须面对和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战略措施。
首先,职业教育的性质属于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促进学生就业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就业率、就业稳定率是衡量职业教育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已经出现了“定单”职业教育,企业把人才培养纳入自身的发展计划之中,职业学校也可以依托企业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形成合理的“产学链”,促进了职业教育的优化发展,职业学校培训的学生实现充分就业变得可能。
其次,职业教育是专业技术教育,而且与社会职业领域相对应,培养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社会定位准确,有利于就业,也有利于在就业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在相关职业领域内快速转移,而且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员如果进行创业也有一定的专业优势,起步较快,熟悉组织经营、生产,并吸纳他人就业。
再次,职业教育办学以社会需要为转移,按需施教,学用一致,人职匹配,培养的人才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可以直接顶岗工作,实现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无缝过渡”,减少就业后二次培训带来新的人力成本。
职业教育的显著的功能是把普通劳动力培养成为具有特定职业能力的专门劳动力,把非技术的劳动力培训成为技术型的劳动力,把笨拙的劳动力训练成为熟练、高效率的劳动力。
因此,职业教育能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再就业。
2、论述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
经济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大机器生产带来了现代工业文明,也使得职业教育走上历史的舞台,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职业教育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在推动了以工业经济为基础各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支撑
职业教育能够把一个自然的劳动力培养成一个专门的劳动能手,把一个普通的学生改变成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把一个无技能的劳动者训练成熟练的技术工人。
从生产的角度看,经济界希望通过职业教育提升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现代社会人人都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必须经过职业教育或培训,乃至高等教育。
即使在工业化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中等阶段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也是二分天下。
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符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于教育结构的合理化,有利于提高全民劳动素质,有利于为本国、本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2)职业教育的经济效益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力资本理论兴起。
人力资本被认为是一种投资收益率高于物质资本的形式。
所以,增加人力资本诸如:
教育、保健等,有助于提高人的生产能力、管理能力、流动能力,向自己向往的方向发展。
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被广泛接受,教育也有原来的消费事业,逐步被看成一种产业。
美国学者对比分析了1929年和1957年经济增长情况,计算出教育带来的经济效益,即教育投资收益占国民收入增长部分的33%。
日本学者比较1930年和1955年的经济情况,此结论为25%。
当然,职业教育是周期短、显效快的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收入状况成为职业教育兴旺与否的晴雨表。
职业教育只有成为大众认可的就业机会最多、投入收回最快,也就是最实惠的教育时,接受职业教育才会成为多数年青人主动的选择。
(3)职业教育通过应用和传播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是职业教育的基础,职业教育的直接目标就是把科技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劳动能力,应用到现实的生产活动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生产科学技术,而是如何应用科学技术,并迅速地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无庸置疑的,但科学技术通常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的,是潜在的、可能的生产力,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则是把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