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计划和复习教案共21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1238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计划和复习教案共21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计划和复习教案共21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计划和复习教案共21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计划和复习教案共21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计划和复习教案共21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计划和复习教案共21页.docx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计划和复习教案共2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计划和复习教案共21页.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计划和复习教案共21页.docx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计划和复习教案共21页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科学期末复习计划和复习课时教案

任教学校:

芦桥小学

任课教师:

倪恒

执教时间:

2020年春季

 

2020年春季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复习计划和教学案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

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但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

五年级的学生平时能自主完成作业,能关心、留意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并试着利用以前学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这些现象;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性很高,但对活动的热情持续性不长;学习工具准备有一定难度,大部分同学的课前学具准备总是要打一些折扣,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总体来说五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的主动性仍旧不够,自觉性不高,可见学生对科学学习还是不够重视。

二、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全册教材简析:

(一)全册内容和各单元教学目标的回顾:

五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是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

在“沉和浮”单元里,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

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在“时间的测量”单元里,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

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在“热”单元里,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在“地球的运动”单元里,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

(二)、全册教材主要内容的回顾:

五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是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

在“沉和浮”单元里,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

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在“热”单元里,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在“时间的测量”单元里,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

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在“地球的运动”单元里,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三、复习要求

1、认真复习《课堂作业本》,结合自己出的配套练习卷,熟记每一个题目与知识点。

2、自觉、认真翻阅科学书两次以上,记住其中的实验(所用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还有书中出现的结论性的句子;

3、熟悉老师印制的复习资料。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提高课堂复习效率的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复习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复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积累应用的复习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从而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优补差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其它措施: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3)、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

五、复习安排

五年级科学按教材安排应该是每周三节课,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受新冠疫情影响)安排了每周5节课,所以不管是新课还是复习还是非常的充裕的。

在尽快结束新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争取留下五-六节课的时间进行系统复习。

具体安排:

复习内容

复习重点

时间安排

复习措施

沉和浮

1、 浮力

2、 探究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3、 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吗

4课时

本单元内容比较简单,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做题的方法,学会学以致用。

1、 三态的热胀冷缩

2、 热是怎样传递的和传递的方式

3、 设计制作保温杯

4课时

先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复习理解,然后做练习进行巩固。

时间的测量

1、 摆的研究

2、 制作一分钟记时的摆

3、 太阳钟

4课时

用有关的试题让学生对其用途加深进步的印象。

地球的运动

1、 地球的自转

2、 地球的公转

4课时

知识复习与练习复习相结合

做练习1

见练习卷

4课时

巩固知识查漏补缺

做练习2

见练习卷

4课时

巩固知识查漏补缺

学生用——六、复习要点(复习时的学案)【人手一份】

●《沉和浮》单元解读: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0、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1、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3、(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4、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5、(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观察实验

1.不同物体的沉浮受什么影响;2、同一物体的沉浮受什么影响。

简答题:

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热》单元解读:

科学概念: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7、(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科学实验:

1、三种状态的热胀冷缩的实验。

2、制作保温杯的材料以及他们的作用。

●《时间的测量》单元解读:

科学概念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1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1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2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科学实验:

1、摆的研究实验。

2、水钟实验,尤其是影响水钟记时准确的因素有那些?

3、关于摆长的研究。

●《地球的运动》单元解读:

科学概念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4、(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15、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6、(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7、(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8、(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9、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20、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2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

(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

22、(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

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科学实验:

新课标第一网

1、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

2、会画一年四季形成的示意图。

教师用——五下科学4个单元的复习教案设计

单元章节:

第一单元

沉和浮

课题:

第一单元复习

总课时

预计共4课时

复习目标:

在“沉和浮”单元里,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

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复习

重点

1、浮力

2、探究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3、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吗

复习

难点

观察实验

1.不同物体的沉浮受什么影响;同一物体的沉浮受什么影响。

简答题:

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过程预设

【课前引入】——同学们:

一个学期的新课已经结束,大家就要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希望同学们认认真真搞好复习,争取使自己的科学知识更扎实、更丰富!

(一)第一个环节

要求:

1、同学们看目录,回忆:

你还能回忆起学过的内容吗?

2、师生一起回顾:

记忆深刻的主要内容。

(二)第二个环节

要求:

⑴、自己带着以下问题来看书,若不清楚的在小组内讨论完成。

⑵、老师抽学生一一作答。

重难点之处给以补充强调。

⑶、请孩子们快速积极地思考以下问题:

1、用“↑、↓”来判断:

石块、泡沫、回形针、铁钉、蜡烛、带盖的空瓶子、萝卜、橡皮等这些物体轻轻放入水中后,是沉还是浮?

2、【举例】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体积和重量,沉浮状况会改变吗?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有关吗?

——没有关系。

见教材P的叙述。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有关吗?

是怎样的关系?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是什么?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时。

重的易沉,轻的易浮。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重量相同时。

体积大的易浮,体积小的易沉。

4、解释:

潜水艇是怎样下潜和上升的?

(或者说它的工作原理?

——教材P6页。

5、重量相同的实心橡皮泥和空心橡皮泥放入水中后,沉浮状况怎样?

为什么?

——因为改变了橡皮泥的形状,空心的排开的水量大。

实心的几种不同形状的橡皮泥(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放入水中,沉浮状况怎样?

为什么?

——都下沉,因为这几种不同形状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没有改变。

6、什么叫做排开的水量?

把一块实心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虽然轻重没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状况()。

能举例吗?

——比如:

把橡皮泥做成盘子形、碗形、船形后都能浮在水上,由此说明:

物体排开的水量小,就下沉;物体排开的水量大,就上浮。

7、解释:

铁块在水中是下沉的,而钢铁造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

——答案参见教科书P8页。

要点是:

空心的轮船排开的水量很大,受到水的浮力远远大于自身的重量。

8、在用橡皮泥造船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

——⑴凡体积越大、自身重量越轻的船可以装载更多的货物。

⑵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大越容易上浮,装载量也增大了。

你有什么方法保持橡皮泥小船在水中的平衡?

——把船分成几个船舱。

9、什么叫做水的浮力?

方向怎样?

可以用什么仪器测量大小?

当一个物体静止浮在水面时,受到了哪些力?

关系怎样?

物体所受水的浮力大小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主要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体积大,浮力也大。

解释:

把泡沫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

——因为泡沫块完全浸入水中时,排开的水量很大,浮力远远大于自身重量,所以一松手就会上浮;等到浮到水面后,此时浸入水中的体积很小了受到的浮力自然也就小了小到与它的重量相等时,因此也不再上浮和下沉。

10、画示意图来解释:

沉浮原因?

【或者:

用图来表示“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11、下沉物体在水中是否受到浮力作用?

可以用什么仪器来测量?

你能举例吗?

——例如:

水井中提水时,同样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就是水桶在水中受到了水的浮力的作用。

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与浸入水中的体积(即排开的水量)大小有关。

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浮力就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小,浮力就小。

12、判断:

同一个物体放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由此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

①同一个物体放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不同。

②物体的沉浮与液体的性质有关,与液体的浓度有关。

死海淹不死人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死海的含盐量很大,人和其它物体比同体积的死海里的水要轻得多。

人在死海里受到的浮力远大于人体的重量。

13、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大小不同。

()你能举例吗?

为什么浮力大小不同?

——比如:

同一个物体(马铃薯或钩码)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各不相同。

——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酒精都要重一些,所以马铃薯在这2种液体中都下沉了;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浓盐水、浓糖水中上浮。

14、【你能快速的回答吗】:

⑴把同一个塑料块分别放入“同体积的清水、浓盐水、食用油”中,沉浮情况怎样?

——教材P20页的表格。

⑵同体积的“软木塞和油;塑料块和水、葡萄和糖浆、水银和铜块”这四组物体的沉浮情况怎样?

你知道它们的轻重关系吗?

——教材P20页的1、2幅图

⑶“空气、酒精、油、水、水银”这几种物体混合在一起,在杯子中“从上到下”的顺序是怎样排列的?

——教材P20页的第三幅图。

排列顺序是:

空气→酒精→油→水→水银

15、【总结】

㈠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比较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水重,下沉;物体比同体积的水轻,上浮。

㈡物体在液体中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比较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下沉;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轻,上浮。

16、请孩子们继续思考并准确回答以下问题:

1、怎样用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的沉浮现象?

——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沉浮有何规律?

——体积相同时:

重的易沉,轻的易浮;重量相同时:

体积大的易浮,体积小的易沉。

3、石块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与“同体积的石块和水的轻重比较”有关。

石块比同体积的水重,在水中就下沉。

4、木块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与“同体积的木块和水的轻重比较”有关。

木块比同体积的水轻,在水中就上浮。

5、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关。

物体比同体积的水重,下沉;物体比同体积的水轻,上浮。

6、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

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下沉;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轻,上浮。

(三)第三个环节

⑴阅读记忆:

本单元的重点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4、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5、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⑵阅读记忆:

每课的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3、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5、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6、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下沉的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8、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四)第四个环节

1、巩固练习。

口头抢答——见一单元复习课件。

2、书面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