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试题及详解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10774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详解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详解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详解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详解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详解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详解三.docx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详解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试题及详解三.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详解三.docx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详解三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详解(三)单选题:

1.以下哪位不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选D)A柯姆斯B马斯洛C罗杰斯D皮亚杰多选题:

1.学生的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选ABCD)A主动性B被动性C间接性D计划性2.以下哪些是影响人脑发展和机能的因素:

(选ABCD)A营养B情绪C环境D饮食填空题:

1.脑功能的定位问题是脑生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奥苏贝尔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

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因此可分为接受的和发现的;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因此可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的。

3.盖齐把学习分为五类:

①应答性学习;②接近学习;③操作学习;④观察学习;⑤认知学习。

4.林格伦按学习内容把学习分为三类:

①技能和知识的学习;②概念学习;③态度的学习。

5.我国学者过去一般把学习分为三类:

(1)知识的学习;

(2)技能学习(包括智力技能学习,或把智力技能学习单列一类);(3)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的学习。

6.学习理论是心理学中最古老、最核心,也是最发达的领域之一。

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19世纪晚期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8.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的是奥苏贝尔的有意接受学习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

这二者都重视所学内容的结构的重要性。

9.布鲁纳则强调发现学习,认为应通过指导发现法,使学生主动地去进行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进行学习。

10.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柯姆斯、马斯洛和罗杰斯。

名词解释:

1.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简答题:

1.请简述影响脑发展和机能的因素

(一)营养和环境营养和环境对脑机能和发展的影响,从胎儿期就开始了。

除营养外,情绪的培育也影响脑的发展。

(二)生化因素和脑化学因素影响脑的活动是一个复杂迂回的过程,主要是通过饮食对内分泌系统进行的。

(三)生物反馈与脑活动人能够有意识地影响脑的活动。

2.请简述脑科学研究对教学的意义。

(一)充分发挥两半脑的作用,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要重视脑功能单侧化优势的个别差异(三)注意两半脑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四)有助于专业选择和职业指导3.请简述加涅按学习水平的分类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

1.信号学习:

即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某种反应。

其过程是:

刺激一强化一反应。

2.刺激一反应学习(S—R的学习):

即操作性条件作用,与经典性条件作用不同,其过程是:

情景一反应一强化。

即先有情景,作出反应动作,然后得到强化。

3.连锁学习:

是一系列刺激一反应的联合。

4.言语联想学习:

也是一系列刺激一反应的联合,但它是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化。

5.辨别学习:

即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

6.概念学习:

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学会对一类刺激作出同样的反应,也就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

7.规则的学习:

规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联合。

规则学习即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8.解决问题的学习:

即在各种情况下,使用所学规则去解决问题。

加涅的这一分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4.请简述布卢姆的学习分类布卢姆的分类法是为了用于课程设计,因而是以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为出发点,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六类:

(一)知识:

对知识的简单回忆。

(二)理解;能解释所学的知识。

(三)应用:

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概念和规则。

(四)分析:

区别和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

(五)综合:

把思想重新综合为一种新的完整的思想,产生新的结构。

(六)评价:

根据内部的证据或外部的标准作出判断。

布卢姆的这六类学习实际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基本内容到抽象化,每一项都是建立在先前获得的技能或能力的基础上。

论述题:

1.请阐述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一)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学习是有机体与其生存环境保持平衡的必要条件。

动物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需要学习,而人不仅要适应环境,而且要改造环境使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就更需要学习。

广义地说,学习与生命并存,对一切具有高度组织形式的动物而言,生活就是学习。

但生物的发展水平不同,它们生存的环境也各不相同,因此学习在它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

(二)学习能促进成熟与心理发展1.学习可以影响成熟所谓成熟,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它受生物学规律支配。

生理的结构和机能为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在个体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学习什么,从何开始,都要以学习者的相应成熟为条件。

但是,如果个体的生理结构得不到使用的话,它的机能就会消退。

但是没有环境的刺激作用及学习活动,正常的成熟是不可能的。

2.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力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2.请简述人类的学习的特点。

(一)人类学习的社会性(间接性)——间接经验为主人类除了通过直接经验的方式获得个体经验以外,还在同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获得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

自有人类文化以来,人类社会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通过社会传递保存下来,而个体从出生以来,就是通过与成人的交往,通过在学校里与教师的交往,进行学习,掌握前人所积累的经验;还通过与同代人的交往而获得大量的社会经验。

这种间接经验的学习,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非常丰富的,这是动物学习中所不可能的。

(二)以语言为中介人类是以语言为中介来进行学习的。

由于有了语言,扩大了个体掌握社会历史经验的可能性;有了语言,使人不仅能掌握具体的经验,而且有可能掌握概括、抽象的经验,因为语言是使事物之间关系抽象化概括化的信号。

(三)积极主动性动物的学习是为了适应环境,因此是被动的;而人类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适应环境,人不仅要认识世界也要改造世界,所以人是在积极地作用于环境,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进行学习。

由于人的学习不仅是为了满足生理的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人们有极为丰富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们主动地探索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也是动物学习根本不可能的做到。

总之,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有共同点,但其不同点是根本的。

用动物学习来说明人类学习,将会抹杀人类学习的社会性。

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积极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3.请阐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人类学习与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殊的特点。

(一)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因此,它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有所不同。

人类的认识是从实践开始,而学生的学习则未必如此,他们可以从学习现有的经验、理论、结论开始,同时补充以感性经验。

虽然学生的学习也要求个人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但学生的实践活动也与成人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他们的目的性上,而且从总体上来说,间接经验的学习形式是主要的,学生的学习不可能事事从直接经验开始。

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上,特别要求教师能把学校学习与实际生活和学生的原有经验相联系。

(二)学生的学习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

学生的学习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并达到社会的要求,因此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

由于教师既掌握所教知识的内在联系,又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因此,能够保证在较短时间内,采用特殊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完成掌握前人经验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学习过程。

(三)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学生的学习与人类学习一样,应该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但他们的学习又不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而是为了适应将来的环境,当学生意识不到他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的生活实践的关系时,就不愿为学习付出努力。

因此教师要注意用各种方法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学生的学习既有人类认识过程的一般特点,又有其特殊性。

如果不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就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成人化,事事要求直接经验,或是放弃指导,强调生活即教育;或是只注意灌输,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的学习者。

这些做法都有碍于学生的学习。

4.请阐述加涅按学习结果的分类。

加涅按学习的结果,又把学习分为五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即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

这一类的学习通常是有组织的,学习者得到的不仅是个别的事实,而且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给予许多有意义的知识。

使信息的学习和意义的学习结合在一起,构成系统的知识。

言语信息的学习有三大作用:

①是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条件,如识字之于文学作品的学习。

②有些言语信息在人的一生中都有实际意义,如时钟的识别,天体运行,四季的形成等知识。

⑧有组织有联系的言语信息可以为思维提供工具。

2.智慧技能的学习。

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的学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又称过程知识。

在各种水平的学习中都包含着不同的智慧技能.比如怎样把分数转换成小数?

怎样使动词和句子的主语一致?

等等。

加涅认为每一级智慧技能的学习要以低一级智慧技能的获得为前提,最复杂的智慧技能则是把许多简单的技能组合起来而形成的。

他把辨别技能作为最基本的智慧技能,按不同的学习水平及其所包含的心理运算的不同复杂程度依次分为:

辨别一概念——规则一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智慧技能。

3,认知策略的学习。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因此,从学习过程的模式图来看,认知策略就是控制过程.它能激活和改变其他的学习过程。

认知策略与智慧技能的不同在于智慧技能定向于学习者的外部环境,而认知策略则支配着学习者在对付环境时其自身的行为,即“内在的”东西。

简单地说,认知策略就是学习者用来“管理”他的学习过程的方式。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详解(四)单选题:

1.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选A斯金纳巴甫洛夫桑代克班杜拉2.美国第一个将伊凡·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的基础的人是:

选D巴甫洛夫桑代克班杜拉华生3.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选B斯金纳巴甫洛夫桑代克班杜拉多选题:

1.桑代克主张的三个学习律是:

选ACD准备律因果律练习律效果律填空题:

1.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

2.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

3.美国第一个将伊凡·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的基础的人是华生。

4.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桑代克。

5.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6.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7.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8.名词解释:

1.消退与维持:

消退是指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个行为。

维持就是行为的持续。

2.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简答题:

1.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伊凡·巴甫洛夫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

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2.请简述桑代克主张的学习应遵循的三条重要学习原则。

1.准备律:

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感到烦恼。

2.练习律:

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也就是S-R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的越多,就变得越来越强,反之,变得越弱。

在他后来的著作中,他修改了这一规律,因为,他发现没有奖励的练习是无效的,联结只有通过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

3.效果律:

桑代克的效果律表明,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可见一个人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他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可改变的联结,给以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增强,给以不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减弱。

”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

奖励就是感到愉快的或可能进行强化的物品、刺激或后果,在桑代克后来的著作中,他取消了效果律中消极的或令人烦恼的部分。

因为他发现惩罚并不一定削弱联结,其效果并非与奖励相对。

3.请简述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别。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

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行为的后果对行为的学习不起作用,因为刺激带来了所希望的反应,刺激本身就是强化。

而操作性条件反射尽管更接近于桑代克的理论,但也不同于桑代克对学习的解释,桑代克认为奖励能加强存在于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斯金纳则认为,反应加强的不是S—R联结而是相同行为再发生的频率。

4.请简述斯金纳强化程式原则。

1.教新任务时,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

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有一条重要的原理就是,后果紧跟行为比后果延缓要有效得多。

即时反馈有两个作用:

首先是使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更为明确,其次它增加了反馈的信息价值。

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强化。

3.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导。

不要坚持一开始就做到完美。

不要强化不希望的行为。

5.列举两种行为塑造技术。

1.链式塑造(chaining)当学生迅速从成功迈向成功时,使用塑造非常有效。

这就要求将任务分成许多小步子,当学生完成每一步时都予强化。

这一过程称之为链式塑造(chaining),其步骤如下:

(1)选择目标,越具体越好。

(终点行为)

(2)了解学生目前能做什么,已经知道什么。

(起点行为)(3)列出一系列阶梯式的步子,让学生从他们目前状态迈向新的目标。

步子的大小因学生的能力而异。

(步调划分)(4)对学生的每一进步都予以反馈,材料越新,学生要求的反馈就越多。

(即时反馈)2.逆向链式塑造(reversechaining)应用于教学中的另一种塑造形式是逆向链式塑造,就是“倒序”教授复杂的技能,我们还是以作文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首先,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段没有总括句的段落,要求学生补充,使之成为一篇完整的段落。

然后,我们可以提供一段不完整的文字,要求学生加上一个佐证材料和总括性句子。

再后,只提供一个主题句,要求学生写出几个佐证材料和总括句。

这种教学策略的优势在于,每一次练习的成果都是一段完好的文字,以这种方式,学生能更好地看见全貌,并且强化的路线较短。

论述题:

1.请阐述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过程。

(一)注意过程(attentionalprocesses)注意和知觉榜样情景的各个方面。

榜样和观察者的几个特征决定了观察学习的程度:

观察者比较容易观察那些与他们自身相似的或者被认为是优秀的、热门的和有力的榜样。

有依赖性的、自身概念低的或焦虑的观察者更容易产生模仿行为。

强化的可能性或外在的期望影响个体决定观察谁、观察什么。

(二)保持过程(retentionprocesses)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所观察的行为在记忆中以符号的形式表征,个体使用两种表征系统——表象和言语。

个体贮存他们所看到的感觉表象,并且使用言语编码记住这些信息。

(三)复制过程(reproductionprocesses)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

个体将符号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个体必须:

①选择和组织反应要素。

②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精炼自己的反应,即自我观察和矫正反馈。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复制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即一个人相信自己能成功地执行产生一个特定的结果所要求的行为。

如果学习者不相信自己能掌握一个任务,他们就不能继续做一个任务。

(四)动机过程(motivationalprOcesSes)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激励。

社会学习论区别获得和表现,因为个体并不模仿他们所学的每一件事,强化非常重要,但并不是因为它增强行为,而是提供了信息和诱因,对强化的期望影响观察者注意榜样行为,激励观察者编码和记住可以模仿的、有价值的行为。

一、填空

  1、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由_____、_____和____构成。

  2、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三个过程。

  3、对人类学习的解释有两大理论即______和______。

  4、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大多同意把广义的知识分为两类:

_____和_____。

  5、测验的效度有三种:

______、_____和_____。

  6、两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_____和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设计问题促进学生对教材的学习,最适当的理由是()

  A、问题可以控制和引导学生的注意

  B、问题可以起到复习旧知识的作用

  C、问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D、问题可以对不认真的学生起惩戒作用

  2、“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应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3、掌握概念的行为指标是()

  A、能记住概念的定义

  B、能理解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C、能区分概念的正反例

  D、ABC都对

  4、关于焦虑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高焦虑同高能力相结合会抑制学习

  B、高焦虑同一般能力相结合会促进学习

  C、不管学习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焦虑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

  D、难度大的学习,低焦虑效率好

  5、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

  A、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

  B、宁愿担任专业工作而不愿作企业家

  C、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工作

  D、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

  6、关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高智力者其创造性也高

  B、高创造性者必有高智商

  C、低创造性者其智商可能高也可能低

  D、创造性与智力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线性关系

  7、被认为教育心理学奠基人的心理学家是()

  A、冯特

  B、华生

  C、桑代克

  D、赫尔巴特

  8、“理解别人”是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这其中最核心的是()

  A、客观性

  B、移情作用

  C、敏感性

  D、心胸豁达

  9、研究表明,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问题情境的难度在()左右。

  A、50%

  B、60%

  C、70%

  D、80%

  10、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新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三、判断题(对的打个“√”,错的打个“×”)

  1、语文课上,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前,教师介绍课文的作者生平和写作时代背景,实际上这样的介绍材料便是奥苏贝尔所说的“组织者”。

()

  2、程序教学的首创者不是斯金纳,但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却是斯金纳。

()

  3、教育心理学可以为有效的学与教提供一般原理和建议,但它不能给特定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处方。

()

  4、桑代克的试误学习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的形成实质上没有区别。

()

  5、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

  6、托尔曼的潜伏学习实验证实了“没有外部奖励学习也可以产生”的结论。

  7、将无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这也是有意义学习的形式之一()

  8、教师智力水平越高,其教学效果越好。

()

  9、根据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主要要提高其道德认知水平。

()

  10、高创造性的学生一般都是适应良好的学生。

()

  11、留级和跳级都能缩小班级中学生能力的差距,但留级的效果往往不好。

()

  12、在动作技能学习的不同阶段,反馈信息的来源和作用不同()

  13、从测量学的观点看,语文考试中以作文代替学期测验,其效度是难以保证的。

()

  14、在上位学习中,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总是导致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发生实质性变化()

  15、大多数心理学家同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适当的方法是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

  16、原有知识和技能在新情境中的运用与学习的迁移是同质现象()

  17、工作记忆就是短时记忆()

  18、学生在学习中因控制源性质不同,他们对自己成败的归因也不同()

  19、某同学背一首诗,读6遍刚好成诵,要想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朗诵4遍()

  20、社会文化期待是造成男女学生成就差异的主要原因()

  四、名词解释

  1、认知地图

  2、知识的表征

  3、发散思维

  4、高原期

  5、CAI

  五、简答题

  1、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符合哪些要求

  2、说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联系

  3、说明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4、编制学绩测验时,应遵循哪些命题原则

  六、论述题

  1、论创造性的培养

  2、论认知发展理论的教学含义

一、选择题(本文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人是教育的对象》的作者是( )

  A.裴斯泰洛齐

  B.乌申斯基

  C.斯宾塞

  D.福禄倍尔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历史时期是( )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近代社会

  D.现代社会

  3.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师生共同参与的

  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4.智育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 )

  A.方向保证

  B.精神条件

  C.物质基础

  D.认识基础

  5.班主任对团队组织起( )

  A.领导作用

  B.主导作用

  C.组织作用

  D.指导作用

  6.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 )

  A.课堂教学

  B.现场教学

  C.复式教学

  D.个别教学

  7.在以下四种教学方法中,哪一种为教学的辅助方法(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8.我国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

废止读经,并且充实了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名言指的是要重视( )

  A.陶冶教育

  B.实际锻炼

  C.榜样示范

  D.品德评定

  10.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力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______和______教育。

  12.义务教育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阶段,具有强制性。

  13.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尊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