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0985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论.docx

《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理论.docx

理论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将审计的概念描述为: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一)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合法

(二)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公允

注意:

所有重大方面不等于所有方面;公允不等于真实更不等于绝对真实。

由于审计抽样的运用及内部控制固有限制我们不可能做到,只能是“合理保证”,报表使用人也不会苛求我们做到“绝对保证”。

一、政府审计机关和人员——国家审计

二、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内部审计

三、民间审计组织和人员——注册会计师审计(双向独立)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

鉴证业务要素,是指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和鉴证报告。

    1.三方关系。

三方关系分别是注册会计师、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

注册会计师对由责任方负责的鉴证对象或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的信任程度。

  2.鉴证对象。

鉴证对象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财务或非财务的业绩或状况、物理特征、系统与过程、行为等。

不同的鉴证对象具有不同特征。

  3.标准。

标准即用来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的基准,当涉及列报时,还包括列报的基准。

  4.证据。

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是注册会计师提出鉴证结论的基础。

  5.鉴证报告。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鉴证对象信息(或鉴证对象)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符合适当的标准,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发表能够提供一定保证程度的结论。

内容

程度

方式

报表审计;验资;

审计业务

合并、分立、清算审计;

合理保证

积极(从正面发表意见)

(法定)

其他审计业务

鉴证

业务

审阅业务

财务报表审阅

有限保证

消极(不是从正面发表意见)

其他鉴证业务

内控鉴证;

可能合理,可能有限

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

非鉴证

相关服务业务

不能提供任何程度的保证

业务

通常不要求独立

图1-2业务范围

五、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第一层次:

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鉴证业务准则

审计准则(核心)

第二层次:

审阅准则

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

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相关服务准则

要求:

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图1-3执业准则体系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

独立、客观、公正是核心。

第三节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管理层、治理层、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一、管理层的责任

二、治理层的责任——监督

三、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审计报告责任段

四、管理层、治理层、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之间的关系

财务报表审计不能减轻被审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如果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没能发现,也不能因为财务报表已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一事实而减轻被审管理层和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五、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注册会计师是否承担法律责任取决于注册会计师自身是否有过错——是否严格地遵守了职业道德规范和执业准则。

(结合以上案例说明)

如果注册会计师严格遵守了职业道德规范和执业准则,也查不出重大错报,不是我们的责任,但不能以此作为审计失败的借口;

如果未查出的重大错报是因为注册会计师没有职业道德规范和执业准则,则应承担责任。

第三章管理层认定与审计目标

学习要求:

1、结合后面几章重点掌握:

根据管理层认定---应做什么样的审计程序—能拿到什么样的审计证据---实现什么样的审计目标

一、管理层的认定与审计目标

交易和事项的认定

具体审计目标

期末账户余额的认定

具体审计目标

列报的认定

具体审计目标

发生

 

存在

 

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

 

完整性

 

权利和义务

 

完整性

 

准确性

 

完整性

 

分类和可理解性

 

截止

 

计价和分摊

 

准确性和计价

 

分类

 

 

 

 

 

图3-1

二、案例3-1CPA应指P39

甲公司是一家集生产和零售为一体的股份公司。

ABC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其审计委托后,委派L注册会计师担任项目负责人,并将签署审计报告,经过审计预备调查,L注册会计师确定存货项目为重点审计领域。

同时决定根据管理层的认定确定存货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并选择相应的审计程序以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

要求:

假定下表中的具体审计目标已被L注册会计师选定,L注册会计师应确定的与各具体审计目标最相关的管理层的认定和最恰当的审计程序(根据提供的审计程序,并将选择结果的编号填入答题卷给定的表格中。

对每一项审计程序,可以选择一次、多次或不选)分别是什么?

(1)检查现行销售价目表

(2)审阅财务报表

(3)在监盘存货时,选择一定样本,确定其是否包括在盘点表内

(4)选择一定样本量的存货会计记录,检查支持记录的购货合同和发票

(5)在监盘存货时,选择盘点表内一定样本量的存货记录,确定存货是否在库

(6)测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的合理性

题解:

管理层的认定

具体审计目标

审计程序

权利和义务

公司对存货均拥有所有权

完整性

纪录的存货数量均包括了公司所有在库存货

计价和分摊

已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调整期末存货的价值

准确性

存货成本计价准确

准确性和计价

存货的计价基础已在财务报表中恰当披露

 

题解:

管理层的认定

具体审计目标

审计程序

权利和义务

公司对存货均拥有所有权

(4)

完整性

纪录的存货数量均包括了公司所有在库存货

(3)

计价和分摊

已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调整期末存货的价值

(1)

准确性

存货成本计价准确

(6)

准确性和计价

存货的计价基础已在财务报表中恰当披露

(2)

第四章审计方法与审计范围

第一节审计模式

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在“前言”已谈到:

通过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评估应对。

其实质就是——“舞弊侦察”。

这里再打一个比方:

医生治病。

第二节审计组织方法

一、顺查法和逆查法

真实性认定:

从明细帐入手追查至原始凭证——逆查法

完整性认定:

从原始凭证入手追查至明细帐——顺查法

二、详查法和抽查法

三、报表项目法和业务循环法

在实务中,注意各种方法的结合运用,以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第三节审计程序

一、检查记录或文件

二、检查有形资产

三、观察

四、询问

五、函证

六、重新计算

七、重新执行

八、分析程序

运用于整个审计过程中,但不用于对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

用途

要求

风险评估

强制使用

实质性程序

可选择

完成审计工作,总体复核

强制使用

案例4-4CPA应指P51改编

Y公司2007年度及2006年度销售费用明细如下:

(单位:

万元)。

假定Y公司2007年度的经营形势、产品及组织结构与2006年度相比未发生重大变化,且未发生重大重组行为。

Y公司2007年度净利润为15000万元,销售收入为50000万元,2006年度销售收入为40000万元。

项目

2007年度(未审数)

2006年度(审定数)

广告费用

1400

1200

产品质量保证

500

-

运输费用

1100

1000

工资

1000

1000

合计

4000

3200

要求:

请运用分析程序指出需重点审计的销售费用项目?

——产品质量保证

第四节审计范围

恰当审计程序的总和

注意:

不要将审计范围视为某一张会计报表或某一年度的会计报表。

一、审计证据的类型

按其形态可分为:

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

二、审计证据的特性

1、充分性(数量)

能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最低数量要求,但也不是越多越好,足够就行。

2、适当性(质量)

(1)可靠性——可信程度

(2)相关性——与审计目标相关

审计证据质量越高,所需数量可能越少;但仅仅获得更多的审计证据却难以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案例5-1CPA应指P54

注册会计师在对某客户审计过程中,收集到下列四组审计证据:

(1)销货发票副本与购货发票

(2)审计助理人员盘点存货的记录与客户自编的存货盘点表

(3)审计人员收回的应收账款函证回函与询问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负责人的记录

(4)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与银行对账单

要求:

请分别说明每组审计证据中的哪项审计证据更为可靠?

为什么?

 

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具有经济合同的性质,一经约定双方签字认可,具有法定约束力。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学习要求:

理解审计重要性含义

理解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的含义及其关系

理解审计风险模型

理解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程序的关系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间的关系

第一节审计重要性

一、实质:

注册会计师站在报表使用人的角度,充分考虑到他们的需求,根据企业所处的具体环境,作出的一种专业判断。

简而言之,就是报表使用人能够接受的错报水平。

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虑:

(1)数量方面:

金额的大小。

如10万比1万重要;如100万比10万重要。

(2)性质方面:

二、重要性水平的两个层次及评估

1、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基准*百分比

2、各类交易、帐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可容忍错报)

注意:

对重要性水平的评价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是一个不断评价和修正的过程。

第二节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没能查出)

审计风险+合理保证=1,能接受审计风险越低,合理保证的水平越高。

如,某同学参加审计考试,能接受审计考试不及格的风险是20%,那么审计考试及格的保证即为80%。

一、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

 

财务报表层次

影响多项认定,与控制环境相关

重大错报风险

固有风险

审计风险

认定层次

控制风险

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注册会计师无法改变其实际水平,只能通过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

检查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可以控制的,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得是否合理,执行得是否有效。

但注册会计师无法将检查风险降低为零。

所以,为了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我们只能降低检查风险。

如果要将其量化,计算出一个数值的话,可将上面的风险模型稍作变形:

可接受的检查风险

=

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

例如,注册会计师确定存货的可接受审计风险水平为3%,重大错报风险为30%,则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为:

3%

=

10%

30%

审计风险模型各要素间关系

审计风险(可接受的水平)

重大错报风险

检查风险

一定(低)

一定(低)

一定(低)

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程序的关系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结果

可接受的检查风险

审计程序性质

审计程序范围

审计程序时间

综合方案

小样本少证据

期中审计为主

实质性方案

大样本多证据

期末审计为主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间的关系

审计重要性水平高低指的是金额的大小,是注册会计师从报表使用人的角度进行判断的结果,即报表使用人能够接受的错报水平。

估计的审计重要性水平(可接受的错报)

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可接受的检查风险

审计证据需要量

审计证据实际量

实际审计重要性水平

实际审计风险水平(实际存在的风险)

不变

不变

审计证据实际量

实际检查风险

实际审计风险水平(实际存在的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