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2068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ocx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ocx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1课时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目标导航] 1.熟悉能源的分类和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

2.知道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通过实验会说明原电池的原理,以及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3.会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熟知原电池的应用。

一、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1.能源按其来源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能源类别

定义

实例

一次能源

直接从自然界中取得的能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煤、石油、天然气等

二次能源

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

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能、机械能等

2.二次能源——火力发电

(1)火力发电原理:

首先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使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2)能量转换过程:

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其中能量转换的关键环节是燃烧。

(3)火力发电弊端:

①煤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用煤发电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②能量经过多次转化,利用率低,能量损失大。

③煤燃烧会产生有害物质(如SO2、CO、NO2、粉尘等),污染环境。

【议一议】

1.判断正误

(1)根据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划分,氢气为二次能源。

(  )

(2)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

(  )

(3)火力发电是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  )

(4)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  )

答案 

(1)√ 

(2)√ (3)√ (4)×

二、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1.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并填表

实验步骤

现象

解释或说明

锌片逐渐溶解,表面有气泡;铜片表面无气泡

锌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H2,而铜则不能

锌片逐渐溶解,铜片表面有气泡,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锌与稀硫酸反应,但氢气在铜片上产生,导线中有电流

两锌片逐渐溶解且表面都有气泡,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锌与稀硫酸反应,但导线中无电流

无现象

乙醇是非电解质,与Zn、Cu都不反应

2.原电池

(1)概念:

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的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2)构成条件

①原电池反应必须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②具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能导电的非金属),

③两电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④电解质溶液、电极、导线形成闭合回路。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总反应式:

Zn+2H+===Zn2++H2↑。

(4)能量转化过程:

原电池在工作时,负极失电子,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正极,被氧化性物质得到,闭合回路中形成电流,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议一议】

2.判断正误:

(1)HCl+NaOH===NaCl+H2O是放热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  )

(2)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插入酒精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  )

(3)在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中,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铜,再由铜通过电解质溶液到达锌。

(  )

(4)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  )

(5)原电池中的负极反应一定是电极材料失电子。

(  )

答案 

(1)× 

(2)× (3)× (4)√ (5)×

3.原电池中作负极的一定是活泼金属,作正极的一定是不活泼金属吗?

答案 不一定。

在原电池中的两极可以都是活泼金属(如Zn-Fe-稀硫酸,Zn作负极),也可以都是不活泼金属(如Cu-Ag-AgNO3,Cu作负极)也可以是一种金属和一种能导电的非金属(如Cu-C-AgNO3,Cu作负极)。

三、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因为形成原电池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进行,使溶液中的粒子运动时相互间的干扰减小,使反应速率增大。

2.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例如:

有两种金属a、b,用导线相连后插入稀硫酸中,能溶解的金属活动性较强,表面出现较多气泡的金属活动性较弱。

3.用于金属的防护

原理:

使被保护的金属制品作原电池的正极而得到保护。

实例:

要保护一个铁质的输水管道,可用导线将其与锌块相连,使锌作原电池的负极,铁质管道作原电池的正极。

4.设计原电池

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可把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为原电池。

点拨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的注意点:

①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为正极。

②判断电极时,不能简单地依据金属的活泼性来判断,要看反应的具体情况,如:

a.Al在强碱性溶液中比Mg更易失电子,Al作负极,Mg作正极;b.Fe、Al在浓HNO3中钝化后,比Cu等金属更难失电子,Cu等金属作负极,Fe、Al作正极。

【议一议】

4.

(1)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钢制船壳上常镶嵌一定量的锌块,目的是什么?

(2)如何利用Fe+2FeCl3===3FeCl2设计原电池?

答案 

(1)钢的成分是铁碳合金,轮船在大海中航行,钢铁与海水接触,形成铁碳原电池,能加速铁的腐蚀。

由于锌比铁活泼,在船壳上镶嵌锌块后,形成铁—锌原电池,锌作负极被腐蚀,从而保护了轮船不被腐蚀。

(2)该氧化还原反应可拆分为如下两个半反应:

氧化反应(负极反应):

Fe-2e-===Fe2+。

还原反应(正极反应):

2Fe3++2e-===2Fe2+。

故Fe作负极,活泼性比Fe差的材料作正极,如Cu、C等,FeCl3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如图。

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例1】 如图所示,

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同时A极质量减少,B极上有气泡产生,C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极为原电池的正极

B.A、B、C可能分别为Zn、Cu、稀盐酸

C.C中阳离子向A极移动

D.A极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 C

解析 原电池中,负极金属失去电子,溶解,质量减小,故A极是负极,B极是正极,根据构成情况可判断A、B、C可能分别为Zn、Cu、稀盐酸,A、B两项正确;离子移动方向:

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C项错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D项正确。

知识归纳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反应类型: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2)电子的移动方向:

负极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

(3)离子的移动方向:

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2.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变式训练1 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构成原电池的两个电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C.原电池工作时总是负极溶解,正极上有物质生成

D.原电池的正极是还原剂发生反应,总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此被还原

答案 B

解析 构成原电池电极的也可以是非金属导体,A项错;燃料电池中负极不溶解,C项错;D选项应是氧化剂在原电池的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二、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例2】 有a、b、c、d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实验装置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装置

部分实验现象

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大

b极有气体产生,c极无变化

d极溶解,c极有气体产生

电流从a极流向d极

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a>b>c>dB.b>c>d>a

C.d>a>b>cD.a>b>d>c

答案 C

解析 装置一是原电池,a极质量减小,说明a极金属易失去电子形成离子,故a极金属比b极金属活泼;装置二没有形成原电池,可知b比c活泼,且c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装置三和四均形成原电池,易知d比c活泼,d比a活泼。

因此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d>a>b>c,选C。

归纳总结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比较金属活动性

作负极的金属活动性强,作正极的金属活动性弱。

(2)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如:

在Zn和稀硫酸反应时,滴加少量CuSO4溶液,则Zn置换出的铜和锌能构成原电池的正负极,从而加快Zn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

(3)设计原电池

如:

把Fe+2Fe3+===3Fe2+设计成原电池,可用Fe作负极,铜(或石墨)作正极,FeCl3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4)保护金属设备

如:

船体是钢铁材料,在海水中易被腐蚀,在船体外壳焊接上比铁活泼的金属(如Zn),则构成以Zn、Fe为电极的原电池,Zn被消耗掉而Fe得到保护。

变式训练2 100mL2mol·L-1的盐酸与过量的锌反应,为加快速率,又不影响产生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适量的6mol·L-1的盐酸

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

C.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答案 B

解析 A项能加快反应速率,但增加了氢气的总量;C、D两项不影响H2的量,但稀释了盐酸,降低了反应速率;B项发生反应Cu2++Zn===Zn2++Cu,形成Cu—Zn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

1.下列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

A.①②③⑦⑧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⑥⑦

答案 A

解析 装置④不能形成闭合回路;装置⑤不具有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只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装置⑥中酒精不是电解质溶液。

2.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下图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装置都构成了原电池

B.甲装置构成了原电池,乙装置没有构成原电池

C.两烧杯中的锌片上都有大量气泡产生

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

答案 B

解析 甲中构成了铜锌原电池,锌作负极,失电子;铜作正极,H+在铜极上得电子,生成H2;总反应式为Zn+H2SO4===ZnSO4+H2↑,乙装置没有构成原电池,因为没有形成闭合电路。

构成原电池后生成H2的速率加快。

3.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和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

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X>Y>ZB.X>Z>Y

C.Y>X>ZD.Y>Z>X

答案 C

解析 根据原电池原理,负极的金属比正极活泼,可知Y>X,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原理,可知X>Z,故有Y>X>Z。

4.已知金属锈蚀的原理是在潮湿空气中金属表面形成水膜,金属与杂质和水膜中溶解的电解质组成原电池,从而使金属锈蚀加快,下列制品的镀层损坏后,金属腐蚀速率最快的是(  )

A.镀铝塑扣B.食品罐头盒(镀锡铁盒)

C.白铁水桶(镀锌)D.镀银铜质奖章

答案 B

解析 在构成原电池反应中,被腐蚀的是较活泼的作负极的金属,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Zn、Al比Fe较活泼,Fe比Sn(锡)、Cu比Ag较活泼,而Fe比Cu活泼,故镀锡铁盒镀层破坏后腐蚀最快。

5.现有如下两个反应:

(A)NaOH+HCl===NaCl+H2O

(B)Cu+2Ag+===2Ag+Cu2+

(1)根据两反应本质,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不能,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可以,则写出正、负极材料、其电极反应式、反应类型(“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负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不能,(B)可以 

(2)(A)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 (3)Cu Cu-2e-===Cu2+ 氧化反应 碳棒、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