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3975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学案.docx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学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学案.docx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学案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学案

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1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目标要求] 1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半反应、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

3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一、原电池

1.原电池定义:

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实质:

将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

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3.简单原电池的构成条:

①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不同区域内进行,以适当方式连接起,获得电流。

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1.在ZnS4溶液中,锌片逐渐溶解,即Zn被氧化,锌原子失电子,形成Zn2+进入溶液,从锌片上释放的电子,经过导线流向铜片;

uS4溶液中,u2+从铜片上得电子,还原成为金属铜并沉积在铜片上。

锌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

铜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u2++2e-===u。

总反应式为Zn+u2+===Zn2++u,反应是自发进行的。

2.闭合回路的构成:

外电路:

电子从负极到正极,电流从正极到负极,

内电路:

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ZnS4溶液,阳离子移向uS4溶液。

3.盐桥盐桥中通常装有含琼胶的l饱和溶液。

当其存在时,随着反应的进行,Zn棒中的Zn原子失去电子成为Zn2+进入溶液中,使ZnS4溶液中Zn2+过多,带正电荷。

u2+获得电子沉积为u,溶液中u2+过少,S2-4过多,溶液带负电荷。

当溶液不能保持电中性时,将阻止放电作用的继续进行。

盐桥的存在就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其中l-向ZnS4溶液迁移,+向uS4溶液迁移,分别中和过剩的电荷,使溶液保持电中性,反应可以继续进行。

                  

知识点一 原电池

1.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答案 B

解析 A、D项中电极与电解质溶液之间不发生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B项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两电极发生的反应分别是Zn-2e-===Zn2+,2H++2e-===H2↑;项中酒精不是电解质,故不能构成原电池。

2.在图中的8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  )

 

A.①②③⑤⑧B.③④⑥⑦.④⑤⑥⑦D.③⑤⑦

答案 D

知识点二 原电池的原理

3.用铜片、银片、u(N3)2溶液、AgN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sh;N3的U型管)构成一个原电池。

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Ag++e-===Ag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能继续工作

④将铜片浸入AgN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

A.①②B.②③.②④D.③④

答案 

解析 该原电池中u作负极,Ag作正极,负极反应式为u-2e-===u2+,正极反应式为Ag++e-===Ag,因此②对;在外电路中,电子由u电极流向Ag电极,而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所以①错;没有盐桥,原电池不能继续工作,所以③错;无论是否为原电池,反应实质相同,均为氧化还原反应,所以④对。

4.下图是Zn和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录如下:

在卡片上,描述合理的是(  )N28  Date:

2009118

实验后的记录:

①Zn为正极,u为负极。

②H+向负极移动。

③电子流动方向Zn―→u。

u极上有H2产生。

⑤若有1l电子流过导线,则产生H2为0l。

⑥正极的电子反应式为:

Zn―→Zn++2e-。

A.①②③B.③④⑤.④⑤⑥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锌、铜和稀H2S4构成的原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

Zn比u活泼,Zn为负极,电极反应为:

Zn-2e-===Zn2+,u为正极,电极反应为2H++2e-===H2↑,每转移1l电子,产生H20l,电子由Zn流出,经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H+向正极移动,S2-4向负极移动,故选B。

.把A、B、、D四块金属泡在稀H2S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

A、B相连时,A为负极;、D相连时,D上有气泡逸出;A、相连时,A极减轻;B、D相连时,B为正极。

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排列为(  )             

A.A>B>>DB.A>>B>D.A>>D>BD.B>D>>A

答案 

解析 金属组成原电池,相对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作负极,相对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

负极被氧化,质量减轻,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有物质析出,由题意得活动性A>B、A>、>D、D>B,故正确答案为。

知识点三 原电池的应用

6.已知电极材料:

铁、铜、银、石墨、锌、铝;电解质溶液:

ul2溶液、Fe2(S4)3溶液、硫酸。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电工操作上规定:

不能把铜导线和铝导线连接在一起使用。

请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电极材料选铜和石墨,电解质溶液选硫酸铁溶液,外加导线,能否构成原电池?

________。

若能,请写出电极反应式,负极:

___________,正极:

_____________。

(若不能,后两空不填)

(3)设计一种以铁和稀硫酸反应为原理的原电池,要求画出装置图(需标明电极材料及电池的正、负极)。

答案 

(1)二者连接在一起时,接头处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原电池而被腐蚀

(2)能 u-2e-===u2+ 2Fe3++2e-===2Fe2+

(3)

解析 

(1)当u、Al导线连接时,接触到潮湿的空气就易形成原电池而被腐蚀。

(2)因为Fel3能与u发生反应:

2Fel3+u===2Fel2+ul2,因此根据给出的条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其负极为u,反应为u-2e-===u2+,正极为石墨,电极反应式为2Fe3++2e-===2Fe2+。

(3)因为总反应式为Fe+H2S4===FeS4+H2↑,所以负极为Fe,正极可为u、Ag或石墨,电解质为稀硫酸,即可画出装置图。

7.利用反应Fe3++Zn===Fe2++Zn2+设计一个带盐桥的原电池,并在下面方框内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指出正极为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为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装置中盐桥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Pt 2Fe3++2e-===2Fe2+

Zn Zn-2e-===Zn2+

使两个半电池连成一个通路;使两溶液保持电中性解析 根据反应Zn+2Fe3+===Zn2++2Fe2+知该反应中的氧化反应为Zn-2e-===Zn2+,故应采用Zn片作负极,还原反应为2Fe3++2e-===2Fe2+,故应选择比Zn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石墨等作正极,根据应选择与电极材料相同的阳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作电解液,故负极区应选含Zn2+的盐溶液如ZnS4溶液,正极区选含Fe3+的溶液作电解液如Fel3、Fe2(S4)3溶液等。

练基础落实

1.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

A.H2S4(aq)+Bal2(aq)===2Hl(aq)+BaS4(s) ΔH<0

B.2H3H(l)+32(g)―→22(g)+4H2(l) ΔH<0

.4Fe(H)2(s)+2H2(l)+2(g)===4Fe(H)3(s) ΔH<0

D.3u(s)+8HN3(aq)===3u(N3)2(aq)+2N(g)+4H2(l) ΔH<0

答案 A

2.有关原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外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

B.在原电池中,只有金属锌作为负极

.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

D.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

答案 

解析 在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原电池中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而不一定是Zn;随着反应的进行,阳离子在正极被还原,所以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而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答案为。

3.锌银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它的电池反应是Zn+Ag2+H2===2Ag+Zn(H)2,则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

A.AgB.Zn(H)2  .Ag2   D.Zn

答案 D

解析 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要根据总反应式确定失电子物质和得电子物质,然后根据在原电池中失去电子的物质作负极作出判断。

由题给总方程式得Zn+2H--2e-===Zn(H)2,故Zn为负极。

4根据反应:

2Ag++u===u2++2Ag,设计如图所示原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可以是银或石墨

B.是硫酸铜溶液

.电子从铜电极经外电路流向X电极

D.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铜应为负极,X为正极,则X应为活泼性比铜弱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A项正确;电解质溶液应含Ag+,B项错;在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Ag+在正极X上得电子,Ag++e-===Ag,故、D项正确。

.控制适合的条,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的Fe3+被还原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l2固体,乙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

答案 D

解析 由反应2Fe3++2I-2Fe2++I2可知,反应开始时,甲中Fe3+发生还原反应,乙中I-发生氧化反应;当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则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在甲中溶入Fel2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乙中I2发生还原反应,则乙中石墨电极为正极;故选D。

6科学家正在研究高铁可充电电池,据研究人员推测,这种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稳定性好等优点,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高铁电池放电时,锌、2Fe4分别在两极上发生反应,以H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为3Zn+22Fe4+8H2===3Zn(H)2↓+2Fe(H)3↓+4H,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Fe2-4+8H2+6e-===2Fe(H)3↓+10H-

.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外电路中每通过1204×1023个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少6g

答案 

练方法技巧

7.以锌片和铜片为两极,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当导线中通过2l电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锌片溶解了1l,铜片上析出1lH2

B.两极上溶解和析出的物质质量相等

.锌片溶解31g,铜片上析出1gH2

D.锌片溶解了1l,硫酸消耗0l

答案 A

解析 在涉及原电池的有关计算中,关键是要把握住一点,即两极得、失电子数相等。

利用这一特点,我们从电极反应看:

负极:

Zn-2e-===Zn2+;正极:

2H++2e-===H2↑。

当溶解1l锌时失去2l电子,铜片上析出1l氢气也得到2l电子,得失电子守恒,这样即可推出A正确。

8.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用锌片作负极,铜片作正极,在uS4溶液中,铜片质量增加

.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答案 

解析 铜片和铁片紧靠并浸入稀H2S4中,铜片上的H+获得由铁片传递过的电子2H++2e-===H2↑,所以可观察到铜片表面出现气泡;锌片作负极,铜片作正极,发生反应:

Zn+u2+===Zn2++u,生成的u在铜片上析出使其质量增加;铜片插入Fel3溶液,发生的反应是u+2Fe3+===u2++2Fe2+,并没有单质铁的析出;向盛有锌粒和盐酸的试管中,滴入几滴ul2溶液,发生反应:

Zn+u2+===Zn2++u,置换出的u与剩余的Zn接触,置于盐酸中,构成了原电池,加速2H++2e-===H2↑的反应,可观察到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9.银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成黑色,这是由于生成硫化银,有人设计用原电池进行“抛光”,其处理方法是:

将一定浓度的食盐溶液放入一铝制容器中,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溶液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黑色会褪去而银恢复光泽,且不会损失,试回答:

(1)食盐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此原电池反应中,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过程中产生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际操作中,配制食盐水时,通常还加入一定量的小苏打,其主要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电解质起导电作用

(2)2Al-6e-===2Al3+

3Ag2S+6e-===6Ag+3S2-

(3)2Al3++3S2-+6H2===2Al(H)3↓+3H2S↑

2Al+3Ag2S+6H2===2Al(H)3+3H2S↑+6Ag

(4)除去生成的H2S,防止污染空气

H2S+NaH3===NaHS+H2+2↑

解析 

(1)形成原电池需要电解质导电,因此Nal是作电解质起导电作用。

(2)根据题给信息“黑色褪去而银不会损失”,必然发生Ag2S―→Ag变化。

铝比银活泼,为负极,失电子变成Al3+,反应为:

Al-3e-===Al3+。

Ag2S变为Ag和S2-,得电子,是原电池的正极,反应为:

Ag2S+2e-===2Ag+S2-。

(3)溶液中

2Al3++3S2-+6H2===2Al(H)3↓+3H2S↑

因此,总反应为:

2Al+3Ag2S+6H2===6Ag+2Al(H)3+3H2S↑

(4)硫化氢有毒,需除去,因此,NaH3的作用是除去生成的H2S,防止污染空气,反应为:

H2S+NaH3===NaHS+H2+2↑。

练综合拓展

10.依据氧化还原反应:

2Ag+(aq)+u(s)===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_;电解质溶液是________;

(2)银电极为电池的_________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______电极流向__________电极。

答案 

(1)铜 AgN3溶液

(2)正 Ag++e-===Ag u-2e-===u2+

(3)u Ag

解析 根据所给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原电池反应原理以及所给原电池装置,u应作负极,AgN3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从而推知:

(1)X的材料为铜,是AgN3溶液。

(2)银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

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u-2e-===u2+。

(3)外电路中的电子从铜(负)电极流向银(正)电极。

11.某探究活动小组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甲、乙两位同学均使用镁片与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l•L-1的稀H2S4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l•L-1的NaH溶液中,如图所示。

(1)写出甲池中发生的有关电极反应的反应式: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乙池中发生的有关电极反应的反应式: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甲与乙两位同学均认为“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若是金属,则构成负极材料的金属应比构成正极材料的金属活泼”,则甲会判断出________活动性更强,而乙会判断出________活动性更强(填写元素符号)。

(4)由此实验,可得到如下哪些结论?

________。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已过时,已没有实用价值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条多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上述实验也反过证明了“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直接判断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做法________(填“可靠”或“不可靠”)。

如不可靠,则请你提出另一个判断原电池正、负极可行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g-2e-===g2+ 2H++2e-===H2↑

(2)2Al+8H--6e-===2Al-2+4H2

6H2+6e-===6H-+3H2↑

2Al+2H-+2H2===2Al-2+3H2↑

(3)g Al (4)AD

()不可靠 将两种金属电极连上电流表而构成原电池,利用电流表检测电流的方向,从而判断电子的流动方向,再确定原电池的正、负极

解析 

(1)甲池中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g+H2S4===gS4+H2↑,g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g-2e-===g2+,Al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2)乙池中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2Al+2NaH+2H2===2NaAl2+3H2↑,负极上为Al被氧化生成Al3+后与H-反应生成Al-2,电极反应式为2Al-6e-+8H-===2Al-2+4H2;正极产物为H2,电极反应式为6H2+6e-===6H-+3H2↑。

(3)甲池中g为负极,Al为正极;乙池中Al为负极,g为正极,若根据负极材料金属比正极活泼,则甲判断g活动性强,乙判断Al活动性强。

(4)选AD。

g的金属活动性一定比Al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正确的,应用广泛。

()判断正、负极可根据回路中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等进行判断,直接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是不可靠的。

 

      第2时 化学电

[目标要求] 1了解依据原电池原理开发的技术产品——化学电池。

2了解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性能和适用范围。

3正确书写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一、化学电池

1.电池的分类

  化学电池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一次电池:

如普通锌锰干电池、 碱性锌锰电池、银锌钮扣电池二次电池:

如铅蓄电池等燃料电池:

如氢氧燃料电池

2.一次电池与二次电池的不同点

(1)一次电池的活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消耗到一定程度就不能使用了,如普通的锌锰干电池、碱性锌锰干电池。

(2)二次电池又称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

这类电池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如铅蓄电池等。

二、一次电池

1.锌银电池

锌银电池负极是Zn,正极是Ag2,电解质是H溶液,其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

Zn+2H--2e-===Zn(H)2;

正极:

Ag2+2e-+H2===2Ag+2H-;

电池总反应式:

Zn+Ag2+H2===Zn(H)2+2Ag。

2.碱性锌锰电池

碱性锌锰电池的负极是Zn,正极是n2,电解质是H溶液,其电极反应为:

负极:

Zn-2e-+2H-===Zn(H)2;

正极:

2n2+2e-+2H2===2nH+2H-;

电池总反应式:

Zn+2n2+2H2===2nH+Zn(H)2。

三、燃料电池

1.概念

燃料电池是利用燃料和氧化剂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化学电池。

燃料电池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不是全部储藏在电池内,而是在工作时不断从外界输入,同时将电极反应产物不断排出电池,因此,燃料电池能连续不断地提供电能。

2.氢氧燃料电池

(1)结构(如图所示)氢氧燃料电池示意图

(2)工作原理

电解质溶液为H溶液时:

负极石墨:

2H2+4H--4e-===4H2正极石墨:

2+2H2+4e-===4H-

电池总反应式:

2H2+2===2H2

四、铅蓄电池

铅蓄电池是最常见的二次电池,铅蓄电池由两组栅状极板交替排列而成,正极板上覆盖有Pb2,负极板上覆盖有Pb,电解质是H2S4溶液,如图所示。

铅蓄电池的构造

工作原理:

负极:

Pb(s)+S2-4(aq)-2e-===PbS4(s)(氧化反应);正极:

Pb2(s)+S2-4(aq)+4H+(aq)+2e-===PbS4(s)+2H2(l)(还原反应);总反应:

Pb(s)+Pb2(s)+2H2S4(aq)===2PbS4(s)+2H2(l)。

铅蓄电池充电的反应是上述反应的逆过程:

阴极:

PbS4(s)+2e-===Pb(s)+S2-4(aq)(还原反应);阳极:

PbS4(s)+2H2(l)-2e-===Pb2(s)+4H+(aq)+S2-4(aq)(氧化反应);总反应:

2PbS4(s)+2H2(l)===Pb(s)+Pb2(s)+2H2S4(aq)。

可以把上述反应写成一个可逆反应方程式:

Pb+Pb2+2H2S42PbS4+2H2。

                   

知识点一 化学电池

1.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碱性锌锰电池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