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汾堂倾心打造民国陶湘所督刻皕忍堂摸刻唐开成石壁十二经唐开成石经之第一波论语.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0657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汾堂倾心打造民国陶湘所督刻皕忍堂摸刻唐开成石壁十二经唐开成石经之第一波论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汾堂倾心打造民国陶湘所督刻皕忍堂摸刻唐开成石壁十二经唐开成石经之第一波论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汾堂倾心打造民国陶湘所督刻皕忍堂摸刻唐开成石壁十二经唐开成石经之第一波论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汾堂倾心打造民国陶湘所督刻皕忍堂摸刻唐开成石壁十二经唐开成石经之第一波论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汾堂倾心打造民国陶湘所督刻皕忍堂摸刻唐开成石壁十二经唐开成石经之第一波论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汾堂倾心打造民国陶湘所督刻皕忍堂摸刻唐开成石壁十二经唐开成石经之第一波论语.docx

《河汾堂倾心打造民国陶湘所督刻皕忍堂摸刻唐开成石壁十二经唐开成石经之第一波论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汾堂倾心打造民国陶湘所督刻皕忍堂摸刻唐开成石壁十二经唐开成石经之第一波论语.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汾堂倾心打造民国陶湘所督刻皕忍堂摸刻唐开成石壁十二经唐开成石经之第一波论语.docx

河汾堂倾心打造民国陶湘所督刻皕忍堂摸刻唐开成石壁十二经唐开成石经之第一波论语

河汾堂倾心打造,民国陶湘所督刻皕忍堂摸刻唐开成石壁十二经(唐开成石经)之第一波:

论语!

影印本用料及做工:

底本--民国皕忍堂摸刻唐开成石壁十二经黑印本

依据底本清晰度--300dpi高清扫描灰度图

开本--框高与开本基本原大复制,开本31.5X21.5厘米。

开本是少见的极大开本。

封面——日本进口泥铜布纹绢纸,这是极高档宣纸的一种,极为昂贵,相传过去只有皇家才可使用得起。

内页--泾县白宣

签条--手工宣纸。

书根--棕色

装订线--法国爱马仕皮具专用麻线FILAU

CHINOIS,法国本土生产,始于1820年,蜡性很大,极细,防水防风化氧化。

非常见的钓鱼线,风筝线,纳鞋底线。

采用三束麻纤维,经过高温淀粉及蜡质浸泡后,再经过马毛打磨而成。

包角--湖州花绫(乳白色冰梅图案)

印制--ctp出版,油墨印刷

套函--布面采用湖州高密度韩绫,棕红色,花草图案。

内部纸板采用荷兰板,硬度高,韧性强,年久不变形。

非常见的灰纸板。

骨别子采用真正水牛骨别子,非塑料。

隐形河汾堂宣纸水印--用验钞机照射牌记页可见,正常光线下不可见。

避免有些客户不喜欢新书有印记的尴尬。

其它特殊防伪技术印记--正常光线下均不可见,此处略去一万字。

《皕忍堂摸(摹)刻唐开成石壁十二经》共计14函74册,由著名藏书家、出版家、刻书家武进陶湘负责督刻。

其中《唐开成石经》为陶氏代刻诸书中部头最大的一部,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及《孝经》、《论语》、《尔雅》等12部儒家经典及《五经文字》、《九经字样》2部儒经字样典籍,并附刻孟子与严氏校文。

牌记题岁次丙寅皕忍堂刊,书名页题景刊唐开成石经,版心镌“皕忍堂”,半页6行10字,白口,四周单边,半框:

22.5×16cm。

全书纸莹如玉,墨若点漆,颇为悦目,字大如钱,开本宏阔,刊刻精良。

为公认的民国精刻精印之书。

加之底本之精、加诸陶氏刻书之精严,此书之妙不言而喻。

该书刊于民国十五年,是陶湘以“皕忍堂”的名义,代山东军阀张宗昌影刻的。

该书虽卷帙浩繁,但全书从摹写刊版到纸墨印刷,直至开本装潢,每一个环节一丝不苟,俱臻上乘。

凡陶氏负责所刻印之书必讲求版本精良,形式美观,装帧雅致。

由陶氏总负责摹刻开成石经,可见皕忍堂主张宗昌对此事之重视,投资之巨大,雕版刷印标准之高难。

书成观之,果不其然,不仅开本敞阔,用纸洁白,而且字体一丝不苟,所选底本也不一般。

如世人都以旧拓之本为完善,但陶湘认为明嘉靖以前的开成石经拓本今已无存,万历间西安府学训导薛继愚等人刻石补缺本问题甚多,顾炎武曾作九经误字考证,严可均谓其有诬石经。

陶湘所用之拓本“与其柃旧拓以诬石经,毋宁征近拓以存真相”,

断然采取了“取新拓整张经文与浙江仁和人氏魏稼孙《开成石经图考》相符者,依样钩摹,

按其横列次第以十二行为一叶,界以直线。

每行十字或九字或十一字,及旁增小字悉依之”。

书中凡“有残缺按仪征阮元覆刻宋椠十行本注疏之经文双钩补入以示区别,惟补入文既非石刻原字。

遇唐讳不复缺笔。

”书后收《五经文字》3卷、《九经字样》1卷、清康熙间贾氏补刻石壁上之《孟子》7卷,同时还将清代著名文献学家、藏书家严可均所著的《唐石经校文10卷附于书后,以便读者参考。

张宗昌财力雄厚,家资巨富,陶氏刻书精雅,再加之所选底本之上乘,此书的出版即在今日也当属民国刻本之翘楚。

魏隱儒先生編著的【中國古籍印刷史】裡說,民國以來刻書最精的應推董康和陶湘,他說:

「董康所刻各書,無論是選擇內容,選紙用墨,刊工藝術方面都極可取。

…,陶湘一生喜好刻書,所刻【百川學海】一百種,是據宋咸淳本影刻,其中缺卷依明弘治年間華氏覆宋本摹補,還覆刻宋本【儒學警悟】六種,又刻【涉園墨萃】十二種,三十四卷。

…,董康、陶湘兩家所刻書都由北京文楷齋工人雕印,精致漂亮,為書林、藏家所稱賞。

當然,陶湘所刻圖書遠遠超過上述所列,民國二十八年,他七十歲時自訂【武進陶湘字蘭泉號涉園七十記略】,其中有記述他自宣統三年以來歷年刻書情況,估計他這一生所刻書達到二百六十餘種,八百餘卷,數量確實驚人。

另外,他也代張宗昌摹刻【開成石經】及【武經七書】,民國二十二年紀略裡寫道:

「山東掖縣義威上將軍張效坤氏宗昌囑代模刻開成石經全部至是告成。

…又代刻武經七書成。

」狗肉将军加三不将军张宗昌的介入让这部原本最严肃最正经的大书平添了几分喜剧色彩,而陶湘主持雕刻的结果也让这部十三经刻本成为后世藏书读书人眼中的民国大字第一善本。

这不,一不小心,一套《开成石经》,14函共74册,2015年的成交价即达人民币140万元之高。

日本学者松崎慊堂以唐開成石經爲現行刊本之祖,而宋元諸儒竄亂經典,通行《十三經注疏》本難付人意,遂謀劃刊刻石經,復其舊本,以饗學人。

他曾经在日本刊刻缩刻唐开成石经。

而有宋一代以長興本爲甲令,收民間寫本不用,則兩宋、元、明所刻,悉皆石經子孫。

故今校刊以此爲基,其殘闕剥落處,則據宋本最古且確者補入,施點右旁以别之。

记得叶德辉在他的书中说过:

“开成石经为经本之祖,有开成而后有孟蜀,及北宋诸刻书,令人不惜千金,以求宋本,而于现存之唐石反忽视而不之重,岂非数典忘祖与!

下面介绍一下唐开成石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唐人《五经壁本》之“五经”

即是后来《石壁九经》之“九经”。

“五经”系指《诗》《书》《礼》《易》《春秋》,而《礼》析为

“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析为《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则有“九经”

之谓。

而开成二年告竣之“石壁九经”又增刻《孝经》《论语》《尔雅》,此即《开成石经》之“十二经”。

《开成石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最有体系、刻载儒家经典最多、刊刻规模最大的石经,被誉为“古本之终,今本之祖”,“天地间经本最完最旧者”。

后世所见儒经,“句皆(开成)石经之句,字皆(开成)石经之字,读经而不读(开成)石经,饮水而忘其源”。

《开成石经》,唐代的十二经刻石,又称唐石经。

始刻于文宗大和七年(833),开成二年(837)完成,故称《开成石经》。

原碑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今西安碑林。

中国古代汉至清代有过七次官方刻经,其中为有《开成石经》是保存最完整、时代最久远的一部刻经,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最有体系、刻载儒家经典最多、刊刻规模最大的石经,也是世界上最重的一部石刻图书,有“石质图书馆”之誉。

明代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556年1月22日)陝西發生慘烈的“關中大地震”,“死者八十三萬有奇”(《明史·世宗本紀》),《開成石經》114石中有40石折斷,毀壞殊甚。

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陝西左布政使姚公繼可主持修復石經,“文義斷闕者稽群書補之”(明萬曆十七年《重修孔廟石經記》),將《開成石經》已經損泐的文字補刻於96塊113面小石之上,置於石經之側,凡53000字。

補刻應該主要是依據關中大地震之前的石經未斷本,而如今未斷本恐已無一存世了。

後世槌拓《開成石經》裝裱時,多以萬曆補刻《開成石經》補闕泐部分加入石經原石拓本,以求完璧。

唐刻《开成石经》并无《孟子》。

五代后蜀主

孟昶命人揩书含《孟子》在内的十一经并刻石,首次将其列入“经书”范畴中。

南宋孝宗朝,理学大家朱

熹时将《孟子》列入《四书》之中,将其提到了儒家经典中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之后更作为科举考试的

内容之一,成为儒家弟子必读教材。

故清康熙三年(1664)陕西巡抚贾汉复等人集唐开成石经中的字样

补刻而成,碑石上还刻录有朱熹所作《孟子集注》的序说部分,共刻立圆首方碑17通,每石高225厘、宽85厘米,共刻36506字。

故清代康熙以降,全套拓本《开成石经》并补刻以及《孟子》要有300多张。

这在物力维艰的清代,罕有个人可以承担如此大的纸张耗用与拓工成本。

后世《开成石经》装裱时,多以万历补刻《开成石经》阙泐部分加入石经原石拓本,以求完璧。

剪裱的费用比槌拓一套《开成石经》还要高。

故此,《开成石经》拓本传世甚少。

比如上海博物馆收藏有历代碑帖1万种,3万份,竟然没有《开成石经》拓本一纸。

《开成石经》体量巨大,共刻在114座碑石上,每石2米多高,均两面刻字,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及《孝经》、《论语》、《尔雅》等12部儒家经典及《五经文字》、《九经字样》2部儒经字样典籍,共计160卷,65万余字。

清代补刻的《孟子》17面3万余字也陈列于此,合称《十三经》。

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及收藏价值无与伦比,堪称中华文化之元典,是研究中国经书历史的重要资料。

《开成石经》多元文化价值

《开成石经》完整保存了迄今所见儒经的

最早版本。

《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史书。

《尚书》的版本现存最早的就是唐《开成石经》本。

石经所用

的《尚书》是东晋时梅瞭(读如责)所献《孔传古文尚书》,包括孔传、孔序和58篇经文。

这一《尚

书》假托为汉代孔安国在汉武帝时所献《尚书》,从梁朝开始流行,经北朝大学者刘炫等为其作《疏》、

陆德明《经典释文》为其作《音义》,在学术界逐渐占了优势,压倒了东汉以来流行的郑玄注《古文尚

书》。

唐初颜师古考订五经,用刘炫编订的《孔传古文尚书》为底本,孔颖达等人奉诏修撰《尚书正

义》,也是以此为标准本,于是被正式定为官学经典。

唐玄宗朝,卫包将这一版本中的古字体用楷书改

写定型,石经所刻《尚书》即卫包本。

石经之后,各种不同的《尚书》版本实际上都是以石经为底本,因

此可以说《开成石经》所刻的《尚书》版本是后来一切《尚书》版刻本之祖。

《尔雅》初成于战国末年,到西汉已经全面修订成稿。

由于它汇总、解释了先秦古籍中的许多古词古义,因而成为古代文人儒生们读经、通经的重要工

具书。

汉文帝曾置《尔雅》传记博士,实际上是将《尔雅》同《论语》《孝经》《孟子》一样看做“准

经”。

西汉末年,刘歆创立古文经学,古文经学的着力点在名物训诂,因而十分赞赏古代名物训诂的开山

之作《尔雅》。

在其撰述的《七略》中就将《尔雅》附于《孝经》之后。

唐初以科举取士,定《五经正义》为科举标准,不久以《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毂梁传》《易》《书》《诗经》《论语》《孝

经》为十一经,到唐文宗开成二年,又加《尔雅》为《十二经》。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开成石经》成就了《尔雅》的儒家经典地位。

书法价值:

古人书写,体有专用。

《开成石经》以隶书古体书写题额,用楷书正体书写正文,昭其典重,古雅庄严。

《开成石经》隶书反映出唐玄宗首倡复兴后唐隶的肥美倾向。

《开成石经》楷书浸润于唐代楷书大家的风流韵致之中,映衬出以唐初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到后来的颜真卿、徐浩、沈传师、柳公权为代表的唐代楷书时代的经典审美风格,可见其书法艺术之一斑。

印刷史价值:

《开成石经》刊刻后,应历代复制石经文本的需要而产生并发展成熟的传拓技术是雕版印刷术发展的先导。

唐石经石高六尺五,一石上分刻成为八列,每行九字至十一字不等。

拓墨之后,便可把纸联成卷轴,成为当时通行的书籍体制。

因此《开成石经》行款设计引发的大规模传拓,成为雕版印刷发展前最后一次大规模预演。

《开成石经》是经过几代人研究校勘核定的经典

唐大历十年(775),名儒张参主持勘定五经壁本,“辩齐鲁之音取其宜,考古今之文取其正,

于是诸生之师心曲学,偏听臆说,咸束之而归于大同”(唐刘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本记》,载《全唐

文》卷606)。

太和(827?

835)之初再修《五经壁本》,易土壁为木板。

刘禹锡再次提到此番雠校之

精审。

待木板《五经壁本》化身“石壁九经”即《开成石经》前,“(郑)覃奏起居郎周墀(Chi)、水

部员外郎崔球、监察御史张次宗、礼部员外郎孔温业等校定九经文字”[13]。

石经既成,人们称赞:

“群经是正,视汉《熹平》,盖无愧焉。

就石刻墓志而言,隋唐五代石刻楷书总体异体字是

《开成石经》异体字率百倍以上。

由此可见,《开成石经》是对儒家文献以及中国汉字的极为严格而成功

的一次标准化。

对宋版有直接的重要影响。

五代后唐长兴三年(932),冯道提议以唐代《开成石经》

为底本,雕版印刷儒经,历时22年,至后周广顺三年(953)完工,此即宋人所称“旧监本”或“古京本”,影响巨大。

旧时学人校勘古籍,每以宋版书为

标准,何若径取《开成石经》耶?

出现于唐初的雕版印刷术是人类文化传播史上的划时代事件。

但迄今零星所见唐初雕版印刷品多是佛家经卷小品。

而837年刊刻之《开成石经》乃国家

之盛大文化工程。

为了弘扬儒学,历数载刊刻成功后,其大规模的槌拓、本乎书籍开本的行款设计,在

技术推广与图书设计理念上,都是雕版印刷流行前的最后一次、规模盛大、影响深远的总预演。

其后几十

年,雕版印刷随在中华大地广泛流行起来。

总之,西安碑林藏《开成石经》是中国古代保存最好、时代最早的一套儒家石经,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的原典。

它在宋代移藏西安碑林,奠定了西安碑林博物馆中国现存最早的博物馆的历史地位。

下面是一些书中的摘录:

清代学术讲论?

2005-358页

张尔岐的《仪礼监本正误》,用开成石经校正北监的讹误达二百余处;彭元瑞的《石经考文提要》,发现《仪礼》的文字错误约160

处;严可均的《唐石经校文》,发现《仪礼》的错误达352处。

开成石经对于《仪礼》校勘的价值,于此可见一斑。

顾炎武既是开成石经的

...

校勘学大纲倪其心-?

1987-305页

世间无古本,石经即古本矣。

〈《唐石经校文序1

〉又如历代名家所铭记碑志文章,倘使碑石今存,便是该碑文的原版,最可靠的校勘依据。

因此碑刻资料与甲骨钟鼎文字资料在校勘上的价值不同,就在于不仅可作外证资料,而且提供了许多内证资料。

校勘学管锡华-?

1991-518页

文物的校勒价值我们应该充分肯定,但是应该同时看到文物本身也存在着讹误,特别是金石竹素的抄勒之文,无论多古之人,在抄刻前代书文时与后代人都是

...如唐开成石经,历代学者都用它校勘十二经书。

关于张宗昌

张宗昌(1881~1932),字效坤。

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奉系军阀头目之一。

说起张宗昌,很多人都知道他有两个大名鼎鼎的外号——“狗肉将军”与“三不知将军”。

1926年,在张宗昌的命令下,山东6

个公立专门学校合并,在济南建省立山东大学,自此历史上正式有了“山东大学”的名号。

张宗昌曾经在校长无人胜任之时,自任山东大学校长。

张宗昌对予山东大学的投入是很舍得的。

山东教育厅当时每月拨给山大25000元,教职工的待遇是:

校长月薪400

元,系主任及教授月薪300元至360元,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的数目。

请价:

一函两册,喜欢的书友请联系qq183463530微信号bingzhou01因此书体量巨大,需要大家的众筹与支持,喜欢整套书的也请加上面联系方式。

全部书的粗修版均已告一段落,我们会陆续推出。

另有更为精妙的好本子在修版中。

敬请期待!

河汾堂,不仅仅是书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