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二讲声现象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0424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二讲声现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二讲声现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二讲声现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二讲声现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二讲声现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二讲声现象教案.docx

《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二讲声现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二讲声现象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二讲声现象教案.docx

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二讲声现象教案

声现象 

【考纲要求】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速;

(2)声音的三种特性;

(3)噪声的来源及控制;

(4)声的利用;

(5)与声相关的探究实验;

(6)联系与声相关的实际问题。

【命题趋势】

近年来对声现象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怎样防治噪声、超声波(次声波)的应用、乐音的特征等内容上,其中噪声污染、超声波及次声波是新课标考试的热点,值得关注.

【考点精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考点】91:

声音的产生;92:

声音的传播条件;9D: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②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真空不能传声;

③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幅有关;

【解答】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A叙述正确;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叙述正确;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C叙述正确;

D、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D叙述错误.

故选D.

 

2.下列各图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敲击编钟能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钢尺振动的越快、响度越大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可以控制噪声

D.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传递能量

【考点】91:

声音的产生;9D: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9L:

防治噪声的途径;9M:

声与信息.

【分析】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②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③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控噪声的分贝,但不能控制噪声污染;

④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解:

A、敲击编钟时编钟振动发声,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

B、钢尺振动的越快音调越高.故B错误;

C、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控噪声污染,但不能控制噪声污染.故C错误;

D、超声波具有很强的穿透性,所以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用于医疗观察,利用的是声音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3.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小片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该实验说明声音不能传递能量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

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考点】91:

声音的产生;92:

声音的传播条件;9N:

声与能量.

【分析】

(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3)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

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B错误;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固体棉线传播的;故C错误;

D、在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故做该实验不能成功,不能看到光点的晃动;故D错误;

故选A.

 

4.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

D.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考点】91:

声音的产生;92:

声音的传播条件;9I: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三个特征:

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音质好坏.

(3)在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中,采取了实验推理法,即通过不断抽气来减少介质(空气),再根据声音的大小变化来分析得出结论.

【解答】解:

A、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A错误;

B、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声音的音调高,故B错误;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响度变小的缘故,故C错误;

D、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机抽去空气,声音由大变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结论.故D正确.

故选D.

 

5.为了同学们顺利进行中考,考务工作非常细致,用物理知识解释相关做法,正确的是(  )

A.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调节广播音量,是调节音调的高低

C.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禁止喧哗,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

【考点】92:

声音的传播条件;9L:

防治噪声的途径;9M:

声与信息.

【分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2)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4)有效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

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解答】解:

A、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A错误;

B、调节广播音量,是调节声音的大小,即响度,故B错误;

C、用广播指令传达一些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

D、禁止喧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5小题)

6.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 振动 产生的.倒车雷达利用 超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

【考点】91:

声音的产生;9E:

超声波与次声波.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们可以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如利用回声定位制造的倒车雷达.

【解答】解:

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振动产生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

故答案为:

振动;超声波.

 

7.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自己动手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

根据波形图可以知道:

三种乐器具有相同的 音调 ,不同的 音色 .(选填“音色”、“音调”)

【考点】9I: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有关.

【解答】解:

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观察图形,相同时间内,经过的周期越多,频率越大.振动物体往返一次叫一个周期.观察图示可知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

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的各自的乐器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

音调;音色.

 

8.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医生常利用超声波振动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 (选填“信息”或“能量”).

【考点】91:

声音的产生;9N:

声与能量.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解: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由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

振动;能量.

 

9.小敏在表演二胡时,二胡声是通过 空气 传递过来的;小敏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响度 很大.

【考点】92:

声音的传播条件;9D: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9F:

响度.

【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解答】解:

小敏在表演二胡时,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小敏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时,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变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

“震耳欲聋”是说声音的振幅较大,声音的响度也会很大.

故答案为:

空气;音调;响度.

 

10.如表记录了声波在五种气体中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传播速度,请依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

氢气

氦气

氮气

二氧化碳

0

331

1261

891

337

269

10

337

1284

908

343

273

20

343

1306

924

349

279

30

349

1328

939

355

283

①当温度为20℃时,声波在氢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1306 米/秒.

②声波的传播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在同种气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随气体温度升高变快 .

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最大飞行速度一定的飞机要在空气中实现超音速飞行,在温度 较低 的条件下更容易成功.(选填“较高”或“较低”)

【考点】95: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

【分析】分析表中数据,对比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以及在同种介质不同温度时的速度,可以得出结论.

【解答】解:

①由表中的数据知:

当温度为20℃时,声波在氢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306m/s;

②对比表中声音在不同温度的气体中传播速度,可以得出: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③在同种气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随气体温度降低而减慢,故飞机要在空气中实现超音速飞行,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更容易成功.

故答案是:

①1306;②在同种气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随气体温度升高变快;③较低.

 

三.计算题(共1小题)

11.每年到正月十五的时候,小梦家总能看到附近广场上有很多市民放烟花,他在家看到烟花后2.5s听到声音,请问小梦家离该广场大概多远?

【考点】93:

声速.

【分析】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声音的传播路程就是烟花散开处距小梦家的距离.

【解答】解:

由题意可知,声音传播的时间t=2.5s,声速v=340m/s,

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

由v=

可得,小梦家离广场的距离:

s=vt=340m/s×2.5s=850m.

答:

小梦家离该广场的距离大概为850m.

 

四.解答题(共4小题)

12.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多少?

这种方法能否用来测月球与地球的距离?

为什么?

(声音在海水传播速度为1500m/s)

【考点】97:

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分析】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

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空气的.

【解答】解:

(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t=

×4s=2s,

该处海水的深度:

h=s=vt=1500m/s×2s=3000m.

(2)月球周围没有空气,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球,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答:

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3000m;不能,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13.小晶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固体(细棉线)可以传声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他们改用细金属丝连“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细金属丝比细棉线传声效果好 .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 .

【考点】92:

声音的传播条件;91:

声音的产生;9F:

响度.

【分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2)用金属丝听到的声音大,说明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解答】解:

(1)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介质;

(2)因为相距同样远,且说话的响度也相同,但改用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原因是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

(3)说话声引起棉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的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故答案为:

(1)固体(细棉线)可以传声;

(2)细金属丝比细棉线传声效果好;(3)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14.如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图甲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用力敲击音叉,乒乓球弹起高度变大,说明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空气可以传声,声波能传递能量 .

(3)如图丙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 高 ,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 频率 有关.

【考点】9D: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91:

声音的产生;92:

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进行传播,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

(3)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小.

【解答】解:

(1)当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所以发声的音叉应该在振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泡沫塑料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用力敲击音叉,乒乓球弹起高度变大,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

(2)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左边的音叉,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所以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振动,故可以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3)硬纸片在木梳上快速划过,木梳齿振动快,频率大,音调高.

故答案为: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空气可以传声,声波能传递能量;(3)高;频率.

 

15.阅读《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回答问题.

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

电话完全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你知道科学家们发明电话是受什么启发吗?

是传声筒.让我们去参观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主题展B厅﹣﹣声音之韵展,观察、研究一下传声筒,直观地去体验传声筒传递声音的过程吧.

装置简介:

两个非常粗的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在空中盘成螺旋状,布置在展区的两个不同位置,相距大约十几米长,图1左上角就是其螺旋状的管路之一.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分别为听筒管路和话筒管路,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端口分别是听筒和话筒,如图2所示.就像人打电话一样,用话筒说话,用听筒听声音,如图3所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在振动介质(空气、液体或固体)中某一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来回发生振动,并带动周围的质点也发生振动,逐渐向各方向扩展,这就是声波.声波前进的过程是相邻空气粒子之间的接力赛,它们把波动形式向前传递,它们自己仍旧在原地振荡,也就是说空气粒子并不跟着声波前进!

如图4所示,连续振动的音叉,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形成疏密相间的连续波形.

声波是一种振动的机械波,它的基本参数是频率f、波长λ和波速v.通过示波器可观测到可视化波形如图5所示.频率是声源(或某一质点)1秒内来回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而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经过的时间为一个周期T,其单位为秒.显然,f=1/T.频率与人耳主观感觉声音的音调有关.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振幅与声音的强度有关.波长是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也是波形图中相邻波峰(或波谷)的距离.这三者的关系是v=λf.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波频率范围在20~20000Hz,称为音频波.在这个频率范围以外的振动波,就其物理特性而言与声波相似,但在人类不引起声音感觉.声速亦称音速,是声波通过介质传播的速度,它和介质的性质与状态(如温度)等因素有关.在空气中声速为334.8m/s(22℃时),水中声速为1440m/s,在钢铁中声速为5000m/s.

现实世界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波,但因为声波的能量随扩展的距离逐渐消耗,最后声音消失,一旦声源远离接受者就无法准确获得信息.早在十八世纪欧洲已有“电话”一词,用来指用线串成的话筒(以线串起杯子).电话的出现要归功于贝尔,早期电话机的原理为:

说话声音为空气里的复合振动,可传输到固体上,通过电脉冲于导电金属上传递.

随着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声音信号的传递借助电磁波传送.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不但传播速度快,而且频率范围广,但它在水中会被吸收而急剧衰减.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手机这种移动通信工具,它兼具发射和接收这两种功能,在同步地球卫星的协助下能使通信范围几乎覆盖地球上的每个角落.

请根据上述材料和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传声筒”的展示项目,形象地向观众展示了:

当一名观众在管路一侧发声,管路中的 空气 产生震荡,另一侧的观众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两人可进行对话.

(2)以下应用或工具利用“传声筒”原理的是 A 

A.医生给病人看病用的听诊器

B.水杯琴

C.天坛回音壁

D.超声波医学检查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潜入水中的潜艇通信使用电磁波

(4)一列声波从空气中传入水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A.波速变大,频率增大

B.波速变小,频率不变

C.波速变大,波长变长

D.波速变小,波长变长.

【考点】91:

声音的产生;92:

声音的传播条件;93:

声速.

【分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声音越强,听到的越清楚.当声音分散较小时,可以相应的增大声音的响度,因此可以听的更清楚,“传声筒”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分析题目中的各个选项,找出与其原理相同的;

(3)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②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③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④现在生活中的移动通信是通过电磁波来完成的;

(4)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和周期不变,声波由空气进入水中,波速变大.

【解答】解:

(1)“传声筒”的管道中有空气,当一名观众在管路一侧发声,引起管路中的空气震荡,另一侧的观众能够听到空气传输的声音,两人可进行对话;

(2)“传声筒”中的声音在管道中传播,减小了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

A、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然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有病症,故A符合题意;

B、水杯琴说明液体振动可以发出声音,故B不符合题意;

C、天坛回音壁,是利用了声音的反射,即回声,故C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医学检查,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3)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声音只有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才是340m/s,在其它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潜艇是利用无线电进行通信的,所以是通过电磁波来完成的,故D正确;

(4)声波由空气进入水中,波速变大,周期和频率不变,由波速公式v=λf得知,声波的波长变长,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

(1)空气;

(2)A;(3)AD;(4)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