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资料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0406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资料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资料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资料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资料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资料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资料二.docx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资料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资料二.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资料二.docx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资料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资料二

第二章

一、影响小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与遗传、营养、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以及学生心理的自我强度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影响小学生生长发育的重要内因之一,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机体发育的可能范围,而外界环境条件决定机体发育的速度及最后达到的水平。

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染色体。

2、营养因素

食物是人体与外界环境的重要联系之一。

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必须不断地从外界吸取各种营养素,作为生长发育和维持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尤其是优质的蛋白质、足够的无机盐和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才能保证其同化过程超过异化过程,从而获得正常而充分的发育;反之,不仅会影响生长发育,还会影响健康、学习和劳动能力。

3、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小学生的第一课堂。

父母与子女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和谐,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

父母的言行举止应该成为孩子的表率。

父母要全面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使孩子信任自己,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在孩子的心目中成为可敬可信的人。

父母对孩子要有正确评价,除关心孩子学习外,对性格、品德、锻炼、健康水平各方面都可以进行评价。

鼓励孩子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进步。

特别要注意防止仅从孩子的学习成绩去评价好坏,更不能施加压力,使他们产生紧张感、压迫感甚至恐惧感。

4、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它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人际关发展。

小学生中的不少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本身往往就是学校工作中的缺点、错误甚至失策所造成的。

因此,学校应当从卫生保健和教育的立场出发,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疏导,对各种心理障碍进行预防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充分发展小学生的智能、情感和意志。

5、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对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是综合性的。

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条件、环境污染等因素相互作用,有些直接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有些通过中间环节发挥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影响生长发育的生态体系。

社会环境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社会制度,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社会政治、经济条件。

优越的社会制度能为广大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居住、生活和教育等条件。

 

第二编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

第三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一、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概念

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是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人员,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其所需要的帮助和指导的过程。

有如下三个特点。

(1)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以身心发育正常的小学生为对象,面向全体小学生,以全面提高其心理素质为目的、为重点,而不在于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过程,是专业人员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其所需要的帮助和指导的过程。

尽管在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过程中,也要适当介绍和普及有关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但重点不在于学科理论的系统讲授,就是说,不能把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作为一门学科理论的知识体系来讲授。

(3)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是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建设性的合作关系。

尽管在健康心理辅导的过程中,也要体现教育性的原则,但辅导者与辅导对象之间并非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也不同于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因而在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过程中,一般不提批评意见,不搞泛泛地说教,不可以不负责任地出主意,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看法和意见强加于人,而只能通过平等的、民主的、讨论的方式帮助、鼓励、启发和引导小学生面对现实,自己思考,自己去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任何包办代替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二、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基本内容

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化,其中心和主旨是面向全体小学生,旨在全面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包括良好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心理素质,因而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内容是多方面、全方位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学校生活的心理适应辅导

儿童从幼儿园到学校,其主导活动由游戏变为有目的地完成学习任务,这对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是其生活经历中的一个全新的、根本性的变化,这在心理和行为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个适应的过程。

心理辅导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唤起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感到自己长大了”,激发他们作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义务感,帮助小学生尽快适应学校里有秩序的学习和生活,以利于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学习心理辅导

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小学生心理社会化的主要途径,乐于学习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小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增长本领,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许,受到同学的好评,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在学习中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体验到失败的痛苦,经受意志力的磨炼和考验。

学习上的成功能增强信心,多次失败也能丧失信心。

学习心理辅导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考试心理辅导,目的在于引导小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讨,进而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帮助小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坚定的学习信念和旺盛的进取精神。

(三)智能辅导

智能的形成和发展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创造未来的先决条件,也是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主导因素和重要标志。

人在出生以后,随着机体的发育、成长,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特别是大脑发育的逐渐完善,人们的活动范围和实践领域不断扩大,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也越来越广泛、丰富和深刻。

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的现象、本质、规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注意力。

而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即构成了人们的智力。

在认识现实、改变现实、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人们的各种能力,包括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智能的培养和开发,一切都无从谈起,因而必须从儿童抓起。

小学生智能辅导主要是智力因素的辅导、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辅导。

(四)情感和意志辅导

人类没有了情绪情感,就没有对真理的追求,也没有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

意志是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现象,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没有意志,任何美好的理想、宏伟的计划和伟大的战略决策都不可能变为物质的现实,任何智慧和潜力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因而既不可能有个人的美好未来,也不可能有国家和民族的美好未来。

可见帮助小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克服悲观、怯懦、抑郁、紧张等消极否定的情绪情感,经常性地保持舒畅、喜悦、乐观、自信等积极肯定的情绪情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保持生动活泼、蓬勃奋发的良好心态,对其身心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其中情绪情感的辅导尤其要重视移情体验的辅导,注意引导小学生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去体验他人的欢乐和痛苦,以培养小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激发自觉的意志行动。

(五)个性心理辅导

个性心理是一个独特的、多系统、多侧面、多层次和多级发展水平的开放性的结构系统。

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条件之一。

一个人个性结构中的优势、潜力、特点或弱点,不仅制约着其社会活动的选择性、效能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往往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

古往今来,凡成就大事业者其个性结构都有其独特的优势、潜力和特点,如思路开阔,灵活机敏,富有坚定的信念和创新意识,好奇心、求知欲强烈,求真务实,坚忍不拔,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于进取,敢冒风险,心胸开朗,达观,富有幽默感等。

小学生个性心理辅导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帮助和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包括兴趣、能力、性格和自我意识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六)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辅导

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辅导主要包括社会交往辅导、休闲辅导、消费辅导和常识性的生活技能辅导。

社会交往是人类意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基本条件。

运用言语的和非言语的符号系统交流思想、情感,总结和传播知识经验,表达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心理现象,也是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统一思想,统一意志,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实现群体目标,取得事业成功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

小学生通过正常交往,一方面可获得友谊与爱,得到同伴的接纳、尊重、理解和赞许,从中体验到存在的价值和生活的乐趣,同时亦可学会更好地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和帮助他人,学会与人合作。

这不仅有利于增长知识,增长才干,也有利于身心健康。

休闲辅导、消费辅导和生活技能辅导是我国现代社会生活提出来的新课题,是随着我国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飞速发展,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也是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

休闲、消费和生活技能方面的辅导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辅导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小学生正确选择休闲方式,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合理计划消费水平和消费行为,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

这一点对于广大独生子女采说,尤其必要。

三、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实质

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实质,在于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作为小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者和辅导者,必须明确,在小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辅导过程中,所依据的一切理论、观点,所选择的一切内容和形式,所遵循的一切原则和采取的一切方法措施,归根结底,全在于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其中形成是关键,是前提,包括形成良好的智力因素、非智为因素和健全的人格,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没有形成就无所谓发展。

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是一切形式的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的根本目的所在。

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本质特征是参与性、活动性和心理发展的主体性。

四、、集体辅导的主要途径

(一)、开设健康心理辅导课

一般来说,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课多以班级为单位,面向全体小学生授课。

教学辅导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学科知识的系统讲授,而在于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课应特别重视小学生的参与性和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小学生的主体意识主要体现于参与和活动之中,离开了参与和活动就失去了健康心理辅导课的本质特征。

为此,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课的主要任务是:

(1)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课外活动,激发和调动小学生热情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通过积极参与和亲身体会,理解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课的目的、意义,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智慧和潜力,积极训练,主动发展;

(2)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针对其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超前辅导,从而预防和避免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以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3)针对存在于小学生中的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心理问题,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和辅导方法,及时有效地帮助小学生排除心理烦恼,缓解心理压力,消除不良的情绪情感,矫正不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表现,以保证小学生健康心理的正常发展;

(4)根据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课酌教学目的,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原理,通俗易懂地介绍和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启发、引导小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社会,逐步树立起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认知,学会知人知己,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和完善自我,提高其生存能力、适应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以适应现实和面向未来。

(二)、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小学生健康心理的结构是多元的,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意志因素和人格因素构成的多系统、多侧面、多层次和多级水平的开放性的结构系统,因而小学生健康心理的辅导不仅是健康心理辅导课的任务,同时也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共同任务。

每一学科都要根据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充分发挥健康心理的辅导作用,即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健康心理各要素全面和谐地发展。

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不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所谓学科渗透,主要有两层含义:

一是要将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自觉地体现于学科教学之中;二是要充分发挥学科知识结构中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形成和发展因素的促进作用。

总之,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以充分发挥小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展为要旨,服从、服务和体现教书育人的思想。

(三)、与德育工作、班级管理工作和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相结合

道德是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社会意志的体现。

道德品质教育和健康心理辅导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方法不同,工作的切入点也不同,但两者工作的对象和目的是一致的。

德育是道德教育工作者从现实社会的角度,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行为规范灌输给受教育者,使之成为支配行为的准则;而健康心理辅导则是从社会个体的角度,促使个体心理对社会要求包括政治思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认同、接纳和内化,使之形成信念,变为自觉的行为,从而形成社会所需要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点。

德育为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提供了目标,指明了方向;而健康心理辅导则为德育内容和措施的贯彻落实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广泛地接触小学生,通过谈心、交流,有助于深入小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了解其内心体验和烦恼,把握小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倾向,便千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与辅导,有利于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强化班级管理。

同时,随着班级管理的加强,也有利于小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巩固。

小学生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诸如主题班会、讲演会、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少先队活动及各种形式的文娱体育活动等,都为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提供了有利的机会。

组织者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将良好心理品质和相关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这对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是十分有益的,是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程序及操作方法

为使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理想的效果,必须科学地设计辅导程序,对辅导题目、主题分析、目的要求、课前准备、操作过程,及总结和建议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有序的安排。

(一)辅导题目

题目是主题的标识,它蕴涵着一堂辅导课、一次主题班会或一项课外活动的中心、主旨及基本内容。

(二)主题分析

主题即辅导活动的中心,亦即活动内容的核心。

主题分析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1)揭示辅导活动的中心、主旨,明确重点、难点或疑点;

(2)阐明辅导活动的原因及相关的理论依据;(3)明确辅导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三)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是指活动过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果。

目的要求既是活动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活动过程和程序设计的前提依据。

辅导活动的中心、主题主要是通过目的要求来体现的,可以说没有目的就没有方向,没有动力;也就没有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确定辅导活动的目的要求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明确辅导活动的结果使小学生内在心理状态所发生的变化;

(2)明确活动过程对小学生的智能结构和人格结构的影响;(3)目的要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和检查。

(四)课前准备

准备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设计的过程,要根据辅导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创造条件,确定活动场所,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事例,设计问卷,制作挂图,准备录音带、录像带等,从而做好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

其中有些准备工作可要求学生自己做。

(五)操作过程

操作过程是指对辅导活动中的方法、步骤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认真执行的过程,包括导入课题、活动与训练、活动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渗透法和课外指导法等。

操作过程是程序设计的物化过程,是达成活动目的、获得理想效果的中心环节和决定因素。

(六)总结和建议

总结是指教师对辅导活动中同学发言、集体讨论的意见及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得到富有指导性的结论,可概括为几点或几个方面。

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以后的思想行为提出相应的希望和建议,以调节心态和指导行动。

第四章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

学生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接受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科学世界观的过程。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社会赋予的义务,也是促进大、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主导因素。

有关学习的性质、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理论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范畴,而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则着重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方面的辅导,目的在于提高学习成绩,发展智力和能力,增强自信心。

一、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概念

学习动机是指促使学生去学习以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

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是单一的结构,而是由各种心理动力因素,包括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对学习目的、意义的理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构成的完整的动力系统。

概括地说,学习的内在需要和外在诱因是构成学习动机的基本要素。

2、学习动机的功能

学习动机具有启动、维持学习活动的功能,指向学习目的的功能,调节、强化学习行为的功能

3、学习动机的分类

 学习动机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习需要的多样性决定着学习动机的复杂性,因而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依据学习动机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是由学习者对学习的需要、兴趣、愿望、好奇心、求知欲、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及其自尊心、自信心、责任感、义务感、成就感和荣誉感等内在因素转化来的,具有更大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学习活动有着更大、更为持久的影响。

外部学习动机是由外在诱因,诸如社会的要求、考试的压力、父母的奖励、教师的赞许、伙伴的认可、评优秀学生、获得荣誉称号和奖学金、报考理想的学校、求得理想的职业、追求令人向往和称羡的社会地位等激发起来的,表现为心理上的压力和吸引力,因而外部学习动机也是学习动机总体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于外部学习动机受外在诱因的影响,是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着的,因而与内部学习动机相比,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和较大的可变性,诱因发生了变化,外部学习动机的强度也随之变化,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节,则有可能表现为患得患失,影响学习效果。

家庭和社会要求内化的结果,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家庭意义和个人意义相联系的,是指向未来的,即学习以后较久远的结果,因而对学习活动具有强而持久的动力作用。

近景性学习动机具有直接性,是由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和结果引起的。

比如学习内容有趣,学习后感到舒心、振奋,得到了理想的考试成绩,受到教师和家长的表扬等。

近景性学习动机的动力作用具有暂时性和不稳定性。

比如,小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考试成绩好的学科喜欢学,乐此不疲,甚至偏科,对自己不喜欢的、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科不愿学也不想学,这应当引起教师和家.长的充分注意,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引导。

依据学习动机动力作用强度的大小,可分为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

通常,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不是单一的,总是由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若干辅助性学习动机构成的动机体系。

主导性学习动机动力强,起着主导性作用,而辅助性学习动机动力弱,起着次要的、从属的、辅助性的作用。

主导性学习动机随着儿童的成长而发生变化。

比如低年级的小学生,其主导性学习动机可能仅仅是为了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夸奖,而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的主导性动机即不再是为了得到夸奖,而是为了获得优异成绩,以便进入重点中学。

一般来说,在某个学年段,主导性学习动机只有一个,而辅助性学习动机则可能有若干个。

比如,争取好的考试成绩,得到赞赏,争当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树立或改变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等,均可成为辅助性学习动机,而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进入重点学校则可能始终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主导性学习动机。

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只要其动力方向一致,符合社会要求,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就是有意义的,就应当充分地肯定和鼓励

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尽管学习效果的好与差受多种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诸如学习者的先天素质、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力水平、人格特点、健康状况,以及学习环境和课外指导等,然而学习动机始终是取得学习效果的直接动力。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同一性,也存在着矛盾性。

同一性反映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必然性。

比如学习动机好,学习效果好;学习动机不好,学习效果也不好。

而矛盾性则反映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偶然性。

比如学习动机好,学习效果不好;学习动机不好,学习效果好。

如学习动机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把别的同学都压下去,唯我独尊,这种学习动机显然是不正确的,但也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取得好的成绩。

由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矛盾性和偶然性,因而在错误动机的支配下取得的好成绩是不会长久的。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变量的,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没有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亦不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因而,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不仅要重视学习动机的辅导,也要重视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的辅导。

5、小学生学习动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生学习动机结构中的社会性因素不断丰富和增强。

比如低年级小学生好好学习,可能仅仅是为了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赞赏,得到同伴的尊重和认可。

然而,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经验的积累,其学习动机的结构因素也发生了变化,其社会性意义越来越强。

好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得到赞赏,而且是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光,学好本领为社会作贡献。

小学生学习动机结构中的主导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而由外部学习动机为主导向以内部学习动机为主导转化。

低年级小学生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外部,即家长和教师的要求、考试的压力,及批评、表扬、期待和激励。

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经验的增多,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也不断增强,对学习的需要、求知欲等内在因素在学习动机结构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并逐步占有支配地位,成为学习动机结构的主导方面。

小学生学习动机结构中动力强度的持续性发生了新的变化,即由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向着间接的远景性动机转化。

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多受直接因素的影响,比如,某一门课生动、有趣、好玩就喜欢学,反之就不喜欢学;考试成绩好、常受表扬的课就喜欢听,否则就不喜欢听。

然而随着年级的升高,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理想和信念在其学习动机结构因素中逐渐占有重要位置,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逐渐成为支配性的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动力。

小学生学习动机辅导的重要任务就是促使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和转化

二、学习态度概述

(一)、学习态度的概念

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

学习态度有端正和不端正之分,比如学习认真、扎实,勤奋好学,刻苦努力,上课精力集中、认真听讲,努力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力求正确无误,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上一丝不苟、求真务实,力求全面发展等,就是学习态度端正的表现。

相反,不求进取,及格就行,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及家长和教师的检查,作业不认真,在学习上怕苦怕累,贪玩,不愿学习,借故请假、旷课甚至逃学等,都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表现。

学习态度端正与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学习态度的结构

学习态度一般由对待学习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向因素构成。

学习态度的认知因素是指学习者对学习的目的、意义的理解,对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基于对学习的正确理解,相应的学习态度也往往是积极上进的;相反,基于对学习的错误理解,相应的学习态度也多半是消极的、错误的、不求进取的。

学习态度的情感因素是指伴随着学习态度的认知因素而产生的情绪情感,是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的客观效价与学习者的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凡是有利于满足学习者主观需要的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都能引起积极肯定的情绪情感,否则就会产生消极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