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9810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浅析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浅析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浅析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浅析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docx

《浅析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docx

浅析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

一、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的目的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资金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资金短缺一直困绕着中小企业。

长期以来,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金融危机爆发后,虽然采用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增加市场资金的流动性,帮助企业渡过危机,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仍然存在。

因此我们必须给予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足够重视,尤其是企业管理界更应多作些研究。

这就是我选这个课题的动因和现实意义,希望在这个问题上作一些积极的探索,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2.研究的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小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企业虽然在规模上都比较小,但其数量众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中小企业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源泉;

其次,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补充作用;

最后,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虽然中小企业具有上述作用和意义,但却普遍存在融资困难的情形,特别是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更是加重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程度。

可见,发展中小企业对发展国民经济具有积极意义。

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其发展就陷于瓶颈难以突破。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目前,国内外各界对金融风暴争论不休,也出现了许多相关论题的研究,但国内外对于企业融资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存在着不足与缺陷,西方对于融资理论研究较早,而在我国,对于中小企业融资也尚未确立完善的理论体系。

1.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对于企业融资理论的研究,从研究方式来划分,大体可以分为三个体系:

一是以杜兰特(Durand,1952)为主的早期企业融资理论学派。

二是以MM理论为中心的现代企业融资理论学派,此学派前面承接了杜兰特等人的观点,往后主要形成两个分支:

一支是以法拉(Farrar,1967)、塞尔文(Shavell,1966)、贝南(Brennan,1978)等为代表的税差学派,主要研究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之间的税差与企业融资结构的关系,另一支是以巴克特(Betker,1978)、阿特曼(Altman,1968)等人为主的破产成本学派,主要研究企业破产成本对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问题,这两个分支最后再归结形成以罗比切克(Robichek,1967)、梅耶斯(Mayers,1984)、斯科特(Scott,1976)等人为代表的平衡理论,主要研究企业最优融资结构取决于各种税收收益与破产成本之间的平衡。

第三个分支就是进入70年代以来,随着非对称信息理论研究的发展,诸多学者开始从不对称信息的角度对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其中包括新优序理论、代理成本理论、控制权理论、信号理论、金融成长周期理论等等。

(1)现代企业融资理论的开端是“MM理论”。

1958年,美国学者莫迪利亚尼和米勒(ModiglianiandMiller,1958)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的著名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中得出MM理论,创建了现代企业融资理论的开端。

MM理论的无公司税模型认为,在没有所得税且市场处于均衡的状态下,企业资本结构的改变不会影响企业的价值和资本成本。

公司税模型引入公司所得税的影响之后,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税盾效应增加了企业的价值,因而企业负债越高越好。

其后的米勒模型引入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企业使用的负债越多,其价值就越高。

实践表明,MM理论无论是无公司税模型还是引入税后的模型,都与企业的现实经济活动相背。

(2)进入70年代以后,梅耶斯(Mayers,1984)采用了另一位经济学者唐纳森(Townsend,1978)早期提出的“优序融资”的概念并最早系统地将不对称信息引入企业融资理论研究,随后,在与迈基里夫共同合作的“企业知道投资者所不知道信息的融资和投资决策”一文中建立的梅耶斯一迈基里夫模型,系统地论证了其优序融资理论的中心思想“偏好内部融资,如果需要外部融资,则偏好债券融资。

融资顺序理论认为,各种融资方式的信息约束条件和向投资者传递的信号是不同的,由此产生的融资成本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它是解释在特定制度约束条件下企业对增量资金的融资行为,具有短期性,无法揭示企业成长过程中资本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

(3)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部分地弥补了中小企业融资顺序理论的缺陷。

金融成长周期理论认为,伴随着企业成长周期而发生的信息约束条件、企业规模和资金需求的变化,是影响企业融资结构的基本因素。

这理论表明,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随着信息、资产规模等约束条件的变化,企业的融资渠道和结构也随之变化。

其基本规律是,越是处于早期成长阶段的企业,外部融资的约束越紧,渠道也越窄;反之亦然。

总体来说,现代企业融资理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并在西方各国的企业融资行为中起到了理论的指导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仍然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对企业融资问题进行完整的解释,以上各个理论学派也仅仅是从某个特定角度对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

2.国内研究的现状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对于融资理论研究相对落后。

从总体上来看,随着我国中小企业近年发展迅猛,并已形成相当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引起了对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视,出现了一些针对此问题的研究。

其中有林苑在2009发表的《浅析我国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文,阐述了我国当前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特别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融资问题,简要讨论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之道。

其他相关研究认为,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基本原因(林毅夫、李永军,2001),中小企业由于其信息不透明,往往不能够提供充分的抵押或担保,使得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林毅夫、孙希芳,2005),导致其在金融市场上的遭遇融资困境。

在此情况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实质上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对于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不足:

(1)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和资金扶持政策尚处于起步阶段,融资渠道和政策体系还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2)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尚未明确;

(3)政府扶持政策的作用对象也缺乏针对性或重点。

因此,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是国内专家学者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话题,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正常的资金融通体系和渠道,完善中国政府的资金扶持政策体系,非常有必要借鉴一下国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措施和先进经验,学习发达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作法。

(三)本文结构和研究内容

本文主体内容共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是介绍了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有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现状,总述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让以后的写作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论框架。

第二部分中小企业融资概述,主要是概述了融资的含义,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作了介绍,并从企业融资方式的相关内容、选择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概括论述,了解了企业融资方面的相关理论。

第三部分是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以及从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企业自身3个视角分析了当前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环境。

第四部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主要也分为三大主体:

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企业自身,分别怎样导致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第五部分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建议,针对其原因,分别从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企业自身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中小企业融资概述

(一)融资含义

企业融资是指以企业为主体融通资金,使企业及其内部各环节之间资金供求由不平衡到平衡的运动过程。

当资金短缺时,以最小的代价筹措到适当期限,适当额度的资金;当资金盈余时,以最低的风险、适当的期限投放出去,以取得最大的收益,从而实现资金供求的平衡。

从狭义上讲,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

也就是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

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

(二)企业融资方式的相关内容

1.企业融资的方式

(1)融资方式从来源上可以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内部融资是依靠企业内部产生的现金流量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投资活动的新增资金需求。

内部融资以企业留存的税后利润和计提折旧形成的资金作为资金来源。

外部融资是指从企业外部获得资金,具体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类方式。

直接融资是指企业不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而是通过证券市场直接向投资者发行股票、公司债、信托产品等方式获得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

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

因而,银行贷款就成为企业间接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2)融资方式按照融资中产权关系的不同,可分为权益融资(或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

权益资金无须还本付息,被视为企业的永久性资本。

而债务资金必须定期还本付息,它是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根源。

2.影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因素

  资金是企业从事投资和经营活动的血液,如何筹集企业所需资金是现代财务管理的首要内容。

每个企业在进行筹资方式选择时,必须清楚影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有关因素。

  

(1)外部因素

影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外部因素是指对企业融资方式选择产生影响作用的各种外部客观环境。

主要是指法律环境、金融环境和经济环境。

外部客观环境的宽松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企业进行融资方式选择时,必须遵循税收法规,同时考虑税率变动对融资的影响。

金融政策的变化必然会影响企业融资、投资、资金营运和利润分配活动。

此时,融资方式的风险、成本等也会发生变化。

经济环境是指企业进行理财活动的宏观经济状况,在经济增长较快时期,企业需要通过负债或增发股票方式筹集大量资金,以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而当政府的经济政策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做出调整时,企业的融资方式也应随着政策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2)内部因素

影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发展前景、盈利能力、经营和财务状况、行业竞争力、资本结构、控制权、企业规模、信誉等方面的因素。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这些内部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融资方式也应该随着这些内部因素的变化而作出灵活的调整,以适应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融资需求变化。

3.融资方式的选择策略

  

(1)遵循先“内部融资”后“外部融资”的优序理论

按照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中的“优序理论”,企业融资的首选是企业的内部资金,主要是指企业留存的税后利润,在内部融资不足时,再进行外部融资。

而在外部融资时,先选择低风险类型的债务融资,后选择发行新的股票。

采用这种顺序选择融资方式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内部融资成本相对较低、风险最小、使用灵活自主。

以内部融资为主要融资方式的企业可以有效控制财务风险,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负债比率尤其是高风险债务比率的提高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破产风险;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易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降低。

  

(2)考虑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并考虑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等情况,选择较为合适的融资方式。

  a.考虑经济环境的影响。

在经济增速开始出现放缓时,尽量少用债务融资方式。

  b.考虑融资方式的资金成本。

尽量选择资金成本低的融资方式及融资组合。

  c.考虑融资方式的风险。

  d.考虑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发展前景。

当企业盈利能力不断下降,财务状况每况愈下,发展前景欠佳时期,企业应尽量少用债务融资方式,以规避财务风险。

  e.考虑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程度。

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激烈,进出行业也比较容易,且整个行业的获利能力呈下降趋势时,则应考虑用股权融资,慎用债务融资。

f.考虑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

一般情况下,企业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较高,总资产周转速度慢,要求有较多的权益资金等长期资金作后盾;而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较大的企业,其资金周转速度快,可以较多地依赖流动负债筹集资金。

  为保持较佳的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高企的企业应降低负债比例,改用股权筹资;负债率较低、财务较保守的企业,在遇合适投资机会时,可适度加大负债,分享财务杠杆利益,完善资本结构。

g.考虑企业的控制权。

发行普通股会稀释企业的控制权,可能使控制权旁落他人,而债务筹资一般不影响或很少影响控制权问题。

  

h.考虑利率、税率的变动。

如果目前利率较低,但预测以后可能上升,那么企业可通过发行长期债券筹集资金,从而在若干年内将利率固定在较低的水平上。

反之,若目前利率较高,企业可通过流动负债或股权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以规避财务风险。

就税率来说,由于企业利用债务资金可以获得减税利益,因此,所得税税率高时,企业可优先考虑债务融资;反之,可考虑股权融资。

(3)对于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来说,应当采取的融资方式也有所不同。

对于具有高风险、高成长性、高收益的特征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来说,要鼓励民间非正式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化型中小企业,需要通过国家相关产业管理部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合作成立为此类型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于传统产业型中小企业,政府可以采取合作成立产业担保机构、互助担保基金、开放金融市场鼓励民间金融机构参与等方式帮助产业内的中小企业融资。

总之,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企业应综合考虑影响融资方式选择的多种因素,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资金成本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融资方式。

(三)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问题

1.融资渠道单一

据统计,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在融资渠道上,企业自身积累占56%,亲友筹借占14%,金融机构融资只占30%,而且这30%的资金绝大多数是期限不超过6个月的银行贷款,只能填补流动资金的缺口。

2.融资成本高,负担沉重

中小企业类型多,资金需求一次性小、频率高,加大了融资成本。

对于银行来讲,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小、贷款次数多且信用担保弱,造成银行经营成本高,管理费用上升。

基于此,银行经常会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进而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明显提高。

3.融资风险大,影响企业生存

  由于中小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期限短,而企业本身资产少,易受经营情况影响,暂时的资金问题可能会导致银行贷款的归还困难;同时各家银行为控制风险,不会为还贷困难的企业提供后续资金,而且会在短时间内启动担保问责、抵押物拍卖、媒体曝光等资产保全手段。

这些情况出现,往往使中小企业暂时的资金问题被数倍放大,造成企业信誉巨大损失,并最终威胁企业生存。

中小企业现行的融资风险还体现在现行的银行信贷操作流程长、环节多,业务办理要经过各级行的讨论和逐级上报,复杂的银行内部流程无形中增加了信息的损耗和失真,耽误了中小企业稍纵即逝的商机。

 

三、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融资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的困境也越加严重。

下面本文阐述了我国当前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特别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融资问题,从银行、企业以及政府3个视角寻找问题,分析了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环境。

(一)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下面从银行、自身以及政府3个视角分析了当前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环境。

1.银行视角

在这次次贷危机中,我国银行业所受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海外投资业务带来的直接损失;实体经济所受影响对银行业的倒灌作用;金融产品创新的步伐放慢(王志峰,2009)。

以上不利因素会使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信贷资金会更多地向大型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倾斜。

因此,从银行角度来看,金融危机之下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会更严峻。

2.企业视角

与高新技术企业相比,金融危机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更大。

我国的中小企业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综合来看,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恶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国内外市场需求的萎缩;二是,生产成本的提高。

由此导致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财务状况恶化,使其在融资市场上获得资金的难度加大。

3.政府视角

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和措施:

2008年5月8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允许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小额贷款公司;8月,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小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随后,央行9月份又推出了《放贷人条例》,给民间借贷以合法地位;2008年下半年,央行上调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同期,央行两次下调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下调了1个和2个百分点);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10项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中,明确提出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以上政策和措施虽然并不能完全填补中小企业巨大的融资缺口,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并带给市场信心。

(二)金融危机给中小企业的影响,特别是在融资方面的影响

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的实体经济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打击,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受到了极大的考验,其中融资问题更是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

(1)融资的可行性是建立在企业的基本面和竞争力上的,金融危机在这一方面给我国的中小企业很大的打击,由于上游原材料供应紧张且价格飙升,下游行业需求持续疲软且产品价格滞涨,直接导致企业效益大幅度下滑,尤其打击了我国以劳动密集型著称的广东,浙江的中小企业,但是,金融危机也是一个促使产业升级的好机会,各中小企业可以利用此次机会进行产业升级,投入研发能力,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使我国的中小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这样也有利于获得银行和投资机构的融资。

最关键的是,金融危机给中小企业的影响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介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特别是融资方面的扶持。

(2)金融危机导致小企业本来就很困难的融资更加是难上加难,有的小企业因自身条件限制,情况更是严峻。

危机当前,经济增速放慢情况下,银行的不良资产会上升,放款行为更加谨慎。

在多家企业倒闭的情况下,银行保持高度的警惕,从目前银行乐意支持国有控股企业的动向来看,短期中小企业融资面临更大困难。

我国政府制定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积极宏观调控目标,为扩大内需,国家将投入4万亿的资金,其中大部分资金将由银行直接贷给企业,这一消息看似给中小企业带来了生机,其实则不然,大部分的流动性流向了国有大企业,银行在危机背景下,寻求更稳定更安全的投资,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所累,生存情况告急,越来越得不到银行的信任。

(3)近些年来由于中国的开放程度增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渐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有许多国外投资机构或私募基金向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投资。

但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各大机构都加大了对风险的控制,对于做出投资决定更加谨慎,原本有望投资与国内中小企业的机构纷纷撤回,或是压低融资条件,使得中小企业苦不堪言。

 

四、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

(1)中小企业一般实力较弱,资信度低,造成银行“恐借”“惜借”心理,不敢轻易把钱借给中小企业。

(2)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中小企业的财务资料与经营信息是银行贷款的主要依据,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制度不规范,会计资料不真实,管理混乱,造成银行不放心发放贷款。

(3)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方式落后,特别是个体和私营小企业现有的粗放式的家族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

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企业组织形式、明晰的产权制度、科学规范的企业行为。

这大大影响了银行对中小企业发展前景的信心,从而影响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

(二)从金融机构方面来看

(1)面对来势凶猛的金融危机,金融机构会从资金运行安全角度出发,格外注意防范风险,严把放贷关。

这就更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

(2)中小企业信用度低,财务管理混乱,使银行对其经营水平、财务状况难以做出准确判断,银行在防范中小企业报表造假、贷款后随意更改资金投向、拖延还贷等方面防不胜防,所以银行不愿贷款给中小企业。

(3)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

由于目前贷款利率还是由国家制定,没有完全市场化,对中小企业贷款也只能拿到规定的利息,高风险得不到高回报。

(三)从政府方面来看

(1)社会信用秩序欠缺影响社会诚信氛围,主要表现在:

有的政府部门和企业没有与金融机构进行充分沟通就进行了不规范的改制,没有经过债权人同意就将企业转包他人,债务不明确,从而使银行债权被悬空。

(2)借贷担保机构数量少且运作不规范。

目前不少地方虽然已经建立了借贷担保公司,但由于政府对其发展扶持力度不够,缺乏制度法规的保障和约束;同时,担保公司自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行为问题,注册资本到位率低,使得担保公司难以正常运作,未能达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的目的。

五、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建议

(一)对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规范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

1.拓展融资渠道。

除了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分流融资需求,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在内源融资方面,可以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即由企业内部职工出资认购本企业部分股票。

这种方式既可以扩大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又能够调动全体员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在外源融资方面,鼓励中小企业间开展金融互助合作,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考虑风险投资和股权融资。

2.建立规范的企业财务制度。

目前国内很多中小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这也是其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重要原因。

中小企业应尽快制定科学的财务会计制度,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以及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3.强化信用意识,提升信用等级。

中小企业要想获得融资支持,必须增强信用意识,重塑还贷形象。

通过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财务报表体系,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可信度。

依靠自身的综合水平、经济实力和良好信用取信于社会,取信于公众,取信于银行。

加强企业的诚信建设,做到信守合同、依法纳税以及如期偿还债务,从根本上提高企业信誉,创造良好的融资条件。

4.提升企业竞争力。

中小企业自身实力无疑对其融资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面对金融危机,许多中小企业陷入了困境,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必须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经营效益,提高自身竞争力。

通过科学的战略决策、产品的创新、品牌的建立以及管理能力的提升等,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经营实力,在危机中谋求生存与发展。

同时,企业要关心市场的需求及成本,重新梳理产品对客户的价值,让利给客户,实现现金快速回笼,确保现金流和利润。

在目前企业融资难的状况下,不能盲目地为了挽留客户而拖垮自己。

(二)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1.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促使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支持。

应从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援助等方面予以支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资金扶持政策体系。

2.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小额担保信贷业务。

建立起“政府为主、社会为辅、多元募集、滚动发展”的融资担保体制,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3.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国内学者普遍认同中小金融机构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的优势。

从长期来看,放松银行业准入限制,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完善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