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格证《教育学》同步测验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9512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格证《教育学》同步测验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教育资格证《教育学》同步测验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教育资格证《教育学》同步测验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教育资格证《教育学》同步测验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教育资格证《教育学》同步测验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资格证《教育学》同步测验题.docx

《教育资格证《教育学》同步测验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格证《教育学》同步测验题.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资格证《教育学》同步测验题.docx

教育资格证《教育学》同步测验题

教育学同步测验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

A.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出现     B.学校教育系统形成

C.“废科举,兴学校”及近代学制产生D.教育实体化

2.狭义的教育是指()。

A.课堂授课B.文化传授

C.人才培养D.学校教育

3.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

A.培养人的社会活动B.传递生产经验

C.传递生活经验   D.培育下一代

4.下列哪项不属于古代学校教育的共同特征?

()。

A.水平低B.阶级性

C.道统性D.专制性

5.()之后,学校教育制度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态,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A.夏朝B.商朝

C.西周D.春秋战国

6.古代教育准确地说是指()教育。

A.原始社会C.奴隶社会

C.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D.封建社会

7.《孟子》中“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其中“校、序、庠、学”都是指()。

A.教师C.学校名称

C.私塾D.六艺

8.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指的是()。

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多元化

9.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标志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开始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的是()。

A.《论语》B.《礼记》

C.《学记》D.《孟子》

10.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中。

A.《理想国》B.《政治学》

C.《教育学》D.《大教学论》

11.主张把“一切知识传授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而不是仅强调宗教教育的人是()。

A.卢梭B.康德

C.苏格拉底D.夸美纽斯

12.被称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也被看做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的是()。

A.赫尔巴特B.杜威

C.亚里士多德D.马克思

13.()的面世,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

C.《普通教育学》D.《爱弥尔》

14.英国哲学家()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A.卢梭B.洛克

C.康德D.杜威

15.古代()以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为教育目的。

A.中国B.印度

C.雅典。

D.斯巴达

16.我国自()时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A.夏代B.商朝

C.西周D.春秋战国

17.()的教学法称之为“精神产婆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拉伯雷

18.教育学研究对象是()。

A.教学思想B.教学模式

C.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D.教育理论

19.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的第一本著作是()。

A.《普通教育学》B.《教育学》

C.《爱弥尔》D.《理想国》

20.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主张“学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动

中心”的“三中心”思想的人是()。

A.杜威B.康德

C.洛克D.裴斯泰洛齐

二、填空题

1.从形式上看,教育经历了从教育到教育再到教育的过程,经历了从非正规教育到正规教育的演变。

2.制度化教育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分级的教育制度。

3.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以及1903的《》。

4.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有、等人。

5.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而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育内容。

6.14世纪以后爆发的资产阶级文化的运动,对当时和后世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7.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是:

①;②。

8.我国古代六艺是指。

9.明代后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是。

10.婆罗门教把人分成由高到低四等分别为、、、,低种姓的人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

11.古代的教育是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而典型的代表。

12.在西欧封建社会早期,教会控制下的教育设施主要有三种、、。

13.教育的多元化具体表现为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的多元化、的多元化。

14.《》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论著。

15.苏格拉底的教学法分为三步:

第一步称为;第二步为;第三步为。

16.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思想。

17.首次提出“学年制”思想的是。

18.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19.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和为教育学理论基础。

20.前苏联教育理论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了《》。

三、简答题

1.简述《学记》中的教学思想。

2.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其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3.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教育,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

你认为上述观点

正确吗?

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A.政治B.经济

C.社会D.教育

2.()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及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制度B.政治经济制度

C.生产力水平D.人力、物力、财力

3.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教育的要求。

A.初等B.初级中等

C.高级中等D.高等

4.()可以改变劳动力的性质和形态,把简单劳动力变成复杂劳动力,把体力劳动者变成脑力劳动者。

A.科学技术B.教育

C.文化D.生产力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除资本的投入外,还有其他因素起作用,这就是()。

A.土地B.劳动

C.人力资本D.劳动力

6.()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

A.凯恩斯B.舒尔茨

C.恩格尔D.托宾

7.学校文化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思想观念是()。

A.人生观B.价值

C.学习D.感情

8.()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

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精神文化

C.学校观念文化D.校园文化

9.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政治体制B.经济体制

C.社会制度D.生产关系

10.()集学校、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一体,为学习者提供前所未有的开放的学习环境。

A.在职教育B.网络教育

C.成人教育D.跨年龄教育

11.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风B.组织和制度文化

C.精神或观念文化D.物质文化

12.通过计算1957年比1929年增加的教育投资总额,舒尔茨推算出教育

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A.30%B.33%

C.35%D.38%

13.学校这个群体和构成它的个体对教育目的、过程、规律的认识,属于

学校精神文化的()成分。

A.认知B.情感

C.价值D.理想

14.下列对文化与教育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B.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

C.教育与文化相互制约

D.教育与文化之间是一种封闭的循环关系

15.()改变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

飞跃提供平台。

A.科学技术B.电脑

C.信息技术D.多媒体技术

16.一个国家设立教育制度、公民接受教育,基本上是由()决定的。

A.政治经济制度B.法律制度

C.科学技术水平D.生产力水平

17.下列对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B.且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受生产关系的调节

C.教育与生产力发展同步

D.教育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

18.科学技术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或潜在的生产力,要把它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必须依靠()。

A.劳动B.教育

C.资本投入D.管理

19.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所占比例的因素是()。

A.人口性别结构B.人口年龄结构

C.人口阶级构成D.人口地域分布

20.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是()。

A.培养人才B.传授知识

C.传授技能D.传播文化

二、填空题

1.教育的领导权取决于社会的。

2.社会主义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为了。

3.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4.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的发展。

5.教育的先进与否和水平高低归根结底是由决定的。

6.教育结构通常是指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的组合和比例构成。

7.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教育促进的生产和再生产;教育促进的生产和再生产。

8.现代生产中,劳动者素质的优劣,技术人员水平的高低,管理人员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

9.人力资本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出,其核心理念是。

10.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校园文化可细分成学校、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学校各种亚文化。

11.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

12.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13.和在现今世界被视为社会发展的两大支柱。

14.学校精神文化可分解为以下四种基本成分:

、、和。

15.学校物质文化包含两种表达方式:

一是学校,包括校园总体结构布局、绿化美化、环境卫生等;二是,包括教学仪器设施等。

16.从教育内容的角度看,古代教育以——教育为特征,现代教育则以教育为特征。

17.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根据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教学中引入了自然科学知识,提出了较为系统的。

18.物质资料的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物质基础,这是决定教育的前提。

19.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20.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

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三是。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2 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3.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4.简述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内发论者的是()。

A.孟子B.荀子

C.弗洛伊德D.格塞尔

2.“人之性恶,其为善者,伪也。

”这是表达了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观点。

A.内发论B.外铄论

C.多因素交互作用论D.性善论

3.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这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阶段性

C.规律性D.稳定性

4.促使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素质B.环境

C.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

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

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

C.社会实践活动D.信息反馈活动

6.下列关于遗传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表述错误的是()。

A.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B.遗传素质不会直接转变为个体的知识、才能等

C.遗传素质存在个体差异

D.遗传素质能预定人的发展

7.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格塞尔做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论证了()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个体发展的成熟程度B.遗传素质

C.环境因素D.后天学习

8.()是推动人本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A.遗传素质B.后天教育

C.人的主观能动性D.外界环境

9.教育的本质和真谛是(),这也是教育的理想。

A.发挥人的潜能B.发现人的价值

C.进行个性教育D.挖掘人的力量

10.心理学家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阶段是(.)。

A.儿童期B.少年期

C.青年期D.幼儿期

11.人的生理成熟的标志是()。

A.性机能成熟B.能独立生活

C.个性形成D.发育期结束

12.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的因素是人的()。

A.先天素质B.外在力量

C.教育D.机体成熟程度

13.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阶段性

C.稳定性D.不均衡性

14.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

A.个性差异B.生理特征

C.心理特征D.年龄特征

15.科学地说,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物质前提

C.关键因素D.无关因素

16.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人的发展顺序受基因决定,教育要通过外部训练抢在成熟的时间表前面形成某种能力是低效的,甚至是徒劳的。

这种看法属于()。

A.内发论B.外铄论

C.教育无用论D.多因素交互作用论

17.下面不属于遗传素质内容的是()。

A.机体结构B.道德品质

C.感官D.神经系统

18.下列关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条件

B.环境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C.人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环境影响

D.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无积极和消极之分

19.一般来说,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

A.幼儿期B.少年期

C.童年期D.青年期

20.下面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的是()。

A.华生B.格塞尔

C.维果茨基D.孟子

二、填空题

1.人的身心发展包括和。

2.多因素交互作用论认为,是发展的主体是发展的客观条件。

3.在教育教学中有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

4.根据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的概念,即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5.因材施教的思想体现了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6.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和等。

7.夸大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认为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这是论的观点。

8.个人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是、第二个层次是、第三个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9.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和尊重。

10.普通中学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阶段,分为

与两段。

11.成熟的标志是:

方面具有生殖能力,

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12.环境按其性质可分为和。

13.现代遗传学认为,遗传基因的物质基础在于。

14.学校教育中的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既有即时价值,又有延时价值。

15.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的总和。

16.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17.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18.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了,否定了人的遗传素质和人的自觉能动性。

19.瑞士心理学家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感知运动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20.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三、简答题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2.举例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4.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

5.教育怎样使人的价值得到体现?

第四章教育目的

一、单项选择题

1.()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A.教学目标B.教育目的

C.教学方针C.素质教育

2.()的教育目的论者主张,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教育无论是对公众、集体还是社会都不承担责任。

A.自然主义B.自由主义

C.存在主义D.社会本位论

3.素质教育是以()为重点的教育。

A.德育B.智育

C.全面发展D.培养创新精神

4.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A.创新能力的培养B.知识的数量与更新

C.内容的单一性D.提倡全面发展

5.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的关系。

A.理论和实践B.整体和部分

C.具体和抽象D.普遍和特殊

6.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这是在()。

A.教学目标B.教学目的

C.培养目标D.教学大纲

7.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是指()。

A.从各自理想出发,使各个价值得到充分发展’

B.人的精神、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C.德、智、体、美相结合的全面发展

D.自由天然性得到自由发展

8.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尊重个人价值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进行素质教育D.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9.下列不属于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者的是()。

A.卢梭B.康德

C.洪堡D.福禄倍尔

10.“四有、两爱、两精神”是在()中提出的。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1.美育的最高层次任务是()。

A.创造艺术美B.创造生活美

C.培养创造美的能力D.培养鉴赏美的能力

1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形成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B.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C.素质教育的内涵

D.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

13.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

A.陶冶学生的人格,注重培养有教养的人

B.注重科学技术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和开拓精神的人

C.适应时代精神,强调个性自由发展

D.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4.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对象的特殊要求叫做()。

A.教育目的B.教学目标

C.培养目标D.培养目的

15.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

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的教育方针

C.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的教育方针

D.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规定的教育方针

16.马克思主义认为真正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在()社会。

A.资本主义B.社会主义

C.空想主义D.共产主义

17.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A.应试教育B.双轨制教育

C.素质教育D.终身教育

18.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是()。

A.旧时不合理的劳动分B.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化

C.社会生产力水平D.科技水平不均衡

19.下列属于社会本位论的是()。

A.艾伦·凯B.涂尔干

C.沛·西能D.哈耶克

20.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B.智育

C.美育D.劳动技术教育

二、填空题

1.就其表述和内容而言,教育目的具有、和

三个特征。

2.教育目的的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②、③。

3.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4.教育目的的层次分三方面:

①、②、③。

5.培养目标是由特定和特定的需要决定的,因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类型、级别而变化。

6.教育目的是针对提出的,培养目标是针对

提出的。

7.由于社会制度、经济和文化历史背景不同,教育目的的内涵也不同,教育目的具有。

8.教育目的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9.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治理国家的哲学家;而心中的理想则是培养自然天性得到自由发展的人。

10.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有教育目的论、教育目的论、教育目的论。

11.论者主张个人对社会规范或社会权威的服从,是确定教育目的首要因素,是次要因素。

12.新中国建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由

于1957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

13.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

的关系。

14.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15.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能否。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的客观要求。

17.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是、、、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构成。

18.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即。

19.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决定的。

20.“忠君、尊礼、尚公、尚武、尚实”是

时期的教育目的。

三、简答题

1.普通中学智育有哪些要求?

2.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3.为什么说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一、单项选择题

 1.个别教师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的属于侵犯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     B.身心健康权

  C.人格尊严权     D.名誉权

 2.个别教师随意宣扬学生的生理缺陷,属于侵犯学生的()。

  A.隐私权       B.名誉权。

  C.荣誉权       D.身心健康权

 3.()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A.人身权       B.人身自由权

  B.身心健康权     D.受教育权

4. 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

  A.正确的教学引导   B.社会环境作用

  C.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 D.个体能动性

5.自然成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

  A.格塞尔       B.皮亚杰

  C.华生        D.班杜拉

6.教师道德的核心是()。

  A.热爱教育工作    B.热爱学生

  C.专业素养      D.心理素养

7.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对()的定义。

  A.教育能力       B.教育素养

  C.研究能力       D.教育理念

8. 下列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的是()。

  A.赫尔巴特凯洛夫  B.赫尔巴特卢梭

  C.卢梭杜威     D.凯洛夫杜威

9.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

  A.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

  B.负有传递人类文化知识的使命

  C.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D.既是传道者又是管理者

10.学生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