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8645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猪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养猪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养猪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养猪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养猪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猪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养猪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猪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猪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养猪项目可行性报告

养猪项目可行性报告

养猪项目可行性报告一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风源合作场是小蒜沟镇良种猪繁育中心,位于米峪镇乡米峪镇村,该猪场始建于2010年4月,建场以来,养猪场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科学化喂养,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发展顺利。

养猪场规模逐年扩大,种猪繁育数量逐年增加,商品猪出栏量逐年增多。

目前,养猪场共有猪舍85间,其中产仔舍5间,仔培8间。

有饲料加工车间2间,仓库2间,另外还有办公室、宿舍、伙房、客房1间。

猪场占地25亩,场区内有深水井1眼。

据统计,从建场以来,养猪场共为当地及周边养猪户提供大白、杜洛克、皮特兰等优良种猪2800头,育肥出栏商品猪2200头,实现产值320万元,利润62万元。

目前存栏种母猪100头,种公猪10头,仔猪400头。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2009年张家口市市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报通知。

2、国家计委、建设部2007年颁布的《建设项目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国家计委颁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

南》。

3、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

三、项目法人情况企业代表:

李坚强,男,30岁,大专学历,从事管理工作多的,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可以做为该项目的负责人。

该公司现在企业有从业人员15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名,有5人为专业技术人员,其中有2人为畜牧技术人员。

四、建议建议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实施,并给予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支持。

项目建设单位尽快搞好工程设计方案和工程及设备招投标方案,尽快完成各项施工准备工作。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项目背景情况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数量迅速增加。

据调查,2000年全国畜禽粪便产生量达19亿吨,是当年全国工业废弃物产出量的2.4倍,到2001年,畜禽粪便全国产出量为21.44亿吨,畜禽污水产出量为124.42亿吨,不经过处理排放量达97.7%。

一些地区养殖总量已经超过当地负荷警戒值,已对大气、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全方位污染。

且直接施用新鲜粪便,必将产生作物伤根、病害、草害

等负面影响。

就我场而言,按设计饲养量估算,每天产生猪粪14.5吨左右,如果按过去那种自然堆沤发酵处理,存在如下几方面弊端:

一是堆沤时间长(4—6个月),效果差;二是长期堆置既占场地,又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三是自然堆沤发酵粪

便呈烂湿状、具恶臭,难以运输,也很难直接施用。

因此,实施“养殖场粪污处理项目”就更显得重要和必要。

二、项目实施对养猪业发展的意义与作用该项目的实施不但是改善养猪场的环境卫生,促进生猪健康生长的需要,也是现代化生猪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大势所趋和必然选择。

不失时机地实施好这一项目,对于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新型能源,发展养猪副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项目实施的可行性通过市场调查和综合分析,项目合理性、可行性程度较高,是一个潜力大、风险小的好项目。

一是养猪已具规模。

在我场周边村庄的规模养猪场粪便也没有合理处理,实施好这一项目可为周边村庄乃至全县规模养猪场提供粪便处理技术和场所。

二是投资少。

据测算,项目投资约为125.71万元。

主要是沼气池建设。

三是效益明显。

该项目建成后,五年可收回投资。

而且社会效益明显,是发展循环经济,惠及社会、惠及农民的永久型、环保型、节能型、科技型项目。

四是技术力量雄厚。

近几年沼气池项目在我县的实施,为我县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和优势。

而且国内也有有机肥生产的成熟技术可以引进和利用。

五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项目的建设非常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政策和提倡恢复、发展生猪生产政策。

也符合本县畜牧产业化发展规划。

四、市场预测目前发达国家有机农业已达到30%以上,而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有18多亿亩耕地,通过国家农业政策扶持和对农

村产品结构的调查,近几年内将会有5%以上(0.9亿亩以上)

的有机农业出现。

按每亩施用200公斤有机肥估算,全国需0.18亿吨商

品有机肥

而当前我国商品性有机肥产量仅在100万吨左右,仅为市场需求量的5.5%。

第三章、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工艺流程该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是沼气池。

沼气池建设:

建设大型沼气池一处,铺设输气管道10000米,购置附属配套设施,沼气池长50米,宽40米,约为2000立方米,所产生的沼气全部供给公司内部使用,不仅消除环境污染,而且为企业节省开支。

投资明细表

项目数量(个/万元)金额(万元)化粪池1/1515厌氧池1/3030过滤池1/1515检测井2/24气水分离器1/1010脱硫塔1/1010沼气池1/1515生物过滤池1/26.7126.71总投资125.71该项目总投资为125.71万元。

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说明:

养猪场每天排放的猪粪由人工清除,集中堆沤加工成活性有机肥料,可以外销作为农田、花卉、蔬菜、草坪的基肥和追肥。

猪尿和冲洗水通过污水沟流入预处理池,并经格栅和筛网过滤分离可除去悬浮物。

尽可能实行自流放,减少运行成本,同时做到污水多层利用和多次增值,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

第四章建设条件

一、项目区概况

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尚义县位于张家口市东北部。

东经115°6’48〃-115°58’0〃,北纬

40°41’0〃-40°35’21〃,总面积1801.08平方公里,海拔在394-1979之间。

境内南北群山起伏。

地貌类型分为盆地、丘陵、山区,情况比较复杂,山区

面积占49.9%,丘陵区面积占15.8%,河川区面积占34.3%,最高海拔1997米,最低海拔394米。

县境内植被类型较多,受地形、气候、土壤、海拔、人为等因素的影响,靠近村庄多属草木植被,稍远处为灌丛植被,深远山区为森林植被,森林覆盖率30.59%。

2、自然资源状况

(1)工程地质项目所在地所处的位置为坝上高原地区,地质断裂活动强烈而频繁,地震烈度为7度。

(2)气象条件河北省尚义县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冬长夏短。

冬季受内蒙古高压的影响,盛行偏北风,气候寒冷干燥。

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偏南风,天气温暖

多雨。

春秋两季是两种气团的转换季节,风向多变,天气变化无常,气温变化剧烈,春季气温回升快,且干燥少雨,秋季气温下降迅速,天气晴朗,秋高气爽,气候宜人。

尚义县年平均气温8.9C,极端最高气温42.2C,极端最低气温-23.3C,年平均日照时数3010.4h,全年盛行西北风和西风,年最大冻土深度0.99m,年平均降雨量为431mm

(3)土壤条件项目所在地位于尚义县,该区土质为褐土和风沙土并含少量沙砾,符合葡萄、玉米、谷子等农作物种植的要求,土壤中平均有机质含量为1.22%,最高达5.68%,全氮平均为0.13%,属中级。

速效磷含量平均为4.1ppm,平均为5级。

钾元素含量较高含量为41.9至214.8ppm,钙含量在1至4级之间,并富含锰、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土壤PH值平

均为7.8属于碱性土壤。

(4)水文地质尚义县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大气降水直接入渗,二是高山水蒸气直接在岩石中凝结,补给基岩后的裂隙水,除少量蒸发外,大部分补给山间、河谷地带含水层,变为潜水或承压水。

项目所在地所处的水文地质为黄土层,地下水埋深为

50-100米,单井拥水量为80吨/h。

该地下水清洁,水量稳定,色度为14度,无其它异色,

浑浊度小于5度,无异味、臭味,PH值为7,总硬度200毫克/升,铁、锰、铜、锌均在0.1毫克/升,无挥发酚类,该地的水质条件符合饮用水水质要求。

3、社会经济状况尚义县面积1801平方公里,总人口

21.8万人,其中:

农业人口16.8万人,占总人口的84.3%,总耕地3.5公顷。

尚义县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2007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22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3.1亿元,工业增加值8.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亿元,财政收入达1.74亿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60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80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4、项目地点选择该基地高于居民区,且在其下风头,地势呈北高南低,坡度为0.5%左右,地势比较平坦干燥,向阳背风,沙性土壤,周围无工业企业,无环境污染。

该地土质结构较好,地耐力为16吨/平方米。

二、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1、供电条件尚义县现有110KVA变电站一座,供电线路从该基地穿过,项目建成投产后供电有保障。

尚义县电信局已上程控电话并和全国联网,通讯条件较好。

2、供水条件该公司所在地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条件较好,能满足基地用水需求。

3、交通条件项目区周边公路四通八达,交通运输方便,

能源、原材料供应条件良好。

三、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鉴于项目建设单位自身筹资能力的限制,要完成该项目建设只能采用申请上级专项资金、自筹两者并举的办法。

养猪项目可行性报告二

第一章项目摘要一、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

(一)项目名称:

亨通生猪养殖场

(二)建设地点:

曙光村(曙光村西北荒地)(三)建设性质:

新建,占地面积30亩(四)项目法人:

(五)企业性质:

有限责任公司(六)建设期限从项目批复之日至年月二、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

(一)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采用公司化的经营模式,新建规模化、标准化养猪场1个,设计规模是年存栏能繁母猪80头、出栏生猪1500头,仔猪100头;共新建猪舍、兽医室、办公生活设施及绿化带等共计3522.5m2。

(二)项目总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230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210万元。

资金由自筹资金180万元,申请银行借款资金50万元。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项目

建设中生猪品种、栏舍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控、

畜产品管理等方面全部实行标准化;

(二)生猪发病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国家规定的5%和3-5%以内;

(三)每头能繁母猪年提供商品猪不低于20头,商品猪全程料肉比不高于2.6:

1;

(四)病死猪的处理全部实行无害化处理;

(五)粪污的处理与排放达到国家环保总局的

GB18596-2001标准;项目建成投产后,

年出栏生猪1500

头、

仔猪

100头,实现销售收入

210万元,年利润总

额52.36

万元。

项目

财务投资利润率为22.76%

静态投资回收期为

4.4

年。

四、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

《国务院关于促进生

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

发22号)2.《国

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申报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场(小区)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农经1939号)3.《国土资源部、农

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20号)4.有关生猪养殖文件精神。

五、综合评价

(一)综合评价:

该项目建设通过公司化的生产经

营模式,符合国家的有关产业政策,建设规模适宜,资金安排合理。

项目设计方案合理,先进实用。

财务分析经济效果可行,管理体系健全。

在项目建设的设计中兼顾了粪污、病死猪的处理利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有利于标准养殖、健康养殖、生态养殖示范基地的建立与推广。

(二)论证结论:

该项目从建设规划、投资规模到经营管理均切实可行,立项目标准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处理和谐,对调整城郊产业结构,推广生猪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增加收入,建议予以立项建设。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肉猪生产迎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中国全面向小康社会迈进的新时期,而且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肉食品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在整个肉食品结构中传统上以猪肉为主,国内市场上优质瘦肉型猪肉的销售是将愈益呈现更大的市场空间,况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更为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商机,目前国内市场猪肉价格普遍上扬,并且一涨再涨的现象,就是这种商机初现的生动说明,这表明,长期困扰我国广大农民养猪低效,猪肉市场长期低迷的不利态势已经过去,而规模化、标准化的猪场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07年年以来,我国生猪价格高位运行,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影响了社会稳定,给国民经济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

为了促使这一矛盾的解决,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决定大力发展生猪生产,确保市场有效供给,正常市场猪价,维护社会稳定。

目前,尽管养猪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要实现畜牧业的突破性跨越式发展,还存在养猪生产中现代良种猪所占比重低、基础设施设备落后、产业化水平不高等多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镇曙光村提出的规模化、标准化养猪场建设项目,以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旨在立足本地

区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项目的实施可显著提高本地区优质型良种猪供种能力,提高养猪业良种化程度和生猪生产性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发展壮大畜牧业中的优势主导产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根据党的XX大会议精神,大力发展扶持畜牧业向规模

化、标准化、科学化要效益。

为落实党的XX大会议精神,建立良种猪场,对促使我

市肉猪生产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区是呼和浩特市重要的蔬菜、肉类、鲜奶、禽蛋等生猪副食品供应基地。

2007全区生猪存栏4.7万头,奶牛存栏17万头,羊存栏4.8万只,肉类总产1万吨,禽蛋产量3000吨,鲜奶产量73万吨,畜牧业产值实现40717万元,农民人均畜牧业增收3601元,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

项目建成后,随着主导产业的发展和附加产业的兴起,畜牧业产值将大幅度增加,会培育新的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经济增长点,带领农民全面致富奔小康,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是调整优化城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需要相对而言,区的农业经济仍是以蔬菜种植、奶牛养殖和粮食种植业经济为主的一个经济形态,产值低,利润少,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急需新的产业切入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随着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有力地推动传统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转变,并通过粪污综合利用,形成畜—沼—田等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

通过大力发展畜牧业中最具活力的优质生猪养殖业,将传统产业变为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主导产业,改变农业经济中种植业经济占据“半壁江山”的经济结构格局,将会极大的增强城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后劲。

3、是确保市场有效供给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肉、蛋、奶等动物食品的需求稳步增加。

而在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结构中,猪肉消费占到60%以上,占据主导地位,并且由于我国国情和居民肉类消费习惯的原因,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猪肉仍将是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肉类食品。

2007年,全国性的生猪价格一路攀升,并不断刷新历史记录。

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生猪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低,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低,措伤了农民养猪积极性,使生猪市场供求出现不稳定性,从而使生猪在生产、流通、消费和市场调控存在较突出的矛盾,所以,必须建立生猪生产发展的保障机制。

由分散、粗放性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变,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4、是提高养猪科技发展水平的需要区养猪业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属于典型的自然经济型传统产业,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低,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不完善,良种母猪严重不足,已不能适应现代养猪生产的发展需要。

因此,要想提高养猪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就必须走良种化、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必须向安全、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转化,必须加速成熟、先进、实用技术成果的应用,必须加快安全、优质型猪规模化养殖技术推广和产业化建设。

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提高优质型良种猪的供种能力,提高区养猪业良种化程度和生猪生产性能,提升养猪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满足赛罕区不断发展的现代养猪业的生产需求,市场竞争力,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建设环境好。

区农民从历史上就有养猪的习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当前中央、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环境优惠,在区委政府“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均将养猪业作为农民收入最稳固的增长点予以优先发展。

区政府因地制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技术、信息、资金、物资等方面实行倾斜,为养猪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2、基础条件好。

区紧靠市市区,技术上可以得到自治区、市有关业务部门和农业大学的支持,信息上有健全和完备的网络。

良种繁育体系较为完善,完备的防检体系为养猪业健

康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群众的文化水平和市场意识相较高,对科技意识、市场意识接受能力强,推广标准化生产群众认知度强、积极性高。

3、饲料资源好。

区有大量的粮食和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如各种蔬菜块、茎、叶等可供转化利用,可以实现粮食就地转化增殖,并有效降低养猪生产成本。

4、技术力量好。

区现有高级畜牧(兽医)师3人,畜牧(兽医)师

14人,助理师及技术员24人,他们常年战斗在畜牧兽医生产第一线,实践经验丰富,服务到户。

目前区的生猪发病率、死亡率控制在自治区制定标准范围内,而且自治区、市有关业务部门和农业大学的技术力量也可以随时为的区养猪生产提供技术服务,为养猪生产全面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5、地理位置好。

区有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道路四通八达。

可以利用的有机场高速、国道、省道、集公路、西公路,空港有机场,铁路有西货站、火车站。

好,是建生猪养殖项目的理想用地。

第三章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一、市场分析

(一)项目市场供求现状我国现有人口12.7亿,预计到201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04亿。

目前中等发达国家人均肉类消费70-80kg,而我国为48kg其中猪肉67%,但由于我国国情限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猪肉仍将占消费量的60%以上。

根据农业部《中长期农业发展纲要》和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的相关分析预测结果,我国2008年猪肉需求量为4522万吨,到2010年为5040万吨,2015年为5434万吨,2020年为5580万吨,猪肉消费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同时,针对国外市场,我国是世界上几个猪肉出口最多国家之一,而且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如:

俄罗斯、东南亚国家、日本、韩国以及香港、澳门均为进口猪肉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一些国家和地区随着低效益产业的转移和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倾向于从国外进口猪肉及其制品,仅香港市场活中猪、活大猪供应年需总量在300万头以上,新加坡1/3的进口猪来自中国。

特别是九十年代中后期,“疯牛病”、“二恶英”、“禽流感”、“瘦肉精”等事件相继发生后,畜禽产品的安全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消费者对猪肉及其制品的安全性、优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为满足市场的需求变化,养猪业已到了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大力开发和推广真正意义上的优质良种猪,提高生猪品种质量,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将是我国商品猪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本项目生产的优质商品猪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项目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分析本项目推广“三元”杂交商品猪在示范生产中,肥育期日增重

826g/d,饲料利用率2.61:

1,160天达100kg体重,综合生产性能要达到先进水平。

因此,不论在产品质量上,还是产品技术性能上都具有了市场上竞争的优势和能力。

同时,中国加入WTO后,国际上大市场、大流通的国际多边自由贸易随之形成,随着国内支持措施的削减,国际市场上畜产品的竞争将由过去的扭曲价格竞争变为以生产成本和品质为核心的全面公平竞争。

在中国,一方面,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相对较

另一方面,养猪业可享受WTO现有成员已享受的好处,获得进入国外市场的规范渠道。

因引,相对而言,中国的养猪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

近30元,右。

因而,

成本较低,

经统计,“三元”商品猪较一般商品猪每头在节约饲料、饲养时间、人工费用等方面可降低成本70元左右;在提高产肉量、增加出栏率等方面上,每头可提高收入合计每头优质商品猪平均可多增收100元左

本项目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上,由于质量好,具有较大的价格和产品优势。

二、生产和营销模式项目拟采用“自繁自育、封闭管理、全进全出”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实行生态养殖模式,依靠便利的信息网络和大型屠宰企业,形成长期供货渠道。

三、市场风险分析

(一)政策风险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2001年国务院发布了《农业科技发展纲要》,提出了“十五”期间及今后十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方针、目标、任务及要求,明确提出:

把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改善生产环境、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提供科技支撑作为重点任务。

要进一步加强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