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学年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8448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学年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辽宁省大连学年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辽宁省大连学年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辽宁省大连学年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辽宁省大连学年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学年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辽宁省大连学年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学年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大连学年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考试题.docx

辽宁省大连学年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试题满分:

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查范围:

必修3第1—4章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试题、答题纸和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涂准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纸和答题卡按对应次序排好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抗体、激素、神经递质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B.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和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

2.大量的组织液积累在细胞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①毛细血管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

3.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接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4.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5..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6.如图是神经细胞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结构②有关

B.刺激③处,则电流从③处传向④处

C.刺激③处,则③、④处均为负电位

D.刺激③处,该结构能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7.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8.如图为人体内体温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上图可反映出激素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

C.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D.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9.如图表示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激素①分泌量增加。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饭后半小时,图中的激素②分泌量增加,该激素是由图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的

B.结扎胰导管后导致腺泡组织变性,但胰岛无变化,结扎动物不产生糖尿

C.激素①和激素②都作用于肝脏,但二者发挥作用的效果不同

D.腺泡细胞的分泌物不含有激素,也不会进入内环境发挥作用

10.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

B.激素是一种微量高效的物质,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调节和催化作用

C.胰岛素一般是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得的

D.激素不提供能量,但组成细胞

11.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人体内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

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

C.效应T细胞能够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D.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1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吃过咸的食物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饮水过量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炎热时,皮肤血流量减少

D.寒冷时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与多种激素分泌增加有关

13.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酶体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14.下列关于人体体液免疫中相关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C.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D.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合成并分泌抗体

1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

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是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16.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免疫反应(A、B为有关的物质),下列各种分析正确的是

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T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能会变短

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

C.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可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D.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

17.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

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18.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B.生长素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

C.一般来说,去掉顶芽可以促进侧芽生长

D.植物向光性运动与生长素不均匀分布有关

19.如图中左侧是对燕麦胚芽鞘所进行的处理,那么一段时间后,右侧①②③在图示位置时,其生长情况依次是

A.向B侧弯曲向A侧弯曲向A侧弯曲

B.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向B侧弯曲

C.向A侧弯曲直立生长向A侧弯曲

D.向B侧弯曲直立生长向B侧弯曲

20.1914年,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2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处理香蕉,可加快果实成熟

B.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芹菜,可提高产量

C.用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水稻,可促进细胞分裂

D.用适宜浓度的2,4-D处理插枝两端,可促进插枝两端生根

2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度高于幼根

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过

D.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2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24.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C.群落演替导致群落内生物种类不断改变

D.在人类干预下群落可按一定进程发生演替

25.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需采用标志重捕法

B.“S”型增长曲线一般表示种群数量停止增长

C.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26.图1是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试分析在哪段曲线中食物最可能成为鼠种群增长的限制因素

A.C~B段   B.B~D段   

C.D~E段   D.E~F段

27.为了保护渤海的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种群增长率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28.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C.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29.一场大火将某地的森林彻底烧毁,在以后漫长的时间中,在原林地上形成了杂草地、灌木丛、最后形成了以白桦为主的阔叶林。

下列关于这个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其中物种都呈“J”型增长B.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C.可能有外来物种的入侵D.群落总存在垂直结构

30在某自然保护区中,A物种与B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物种与B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B为捕食者,A为被捕食者

B.A物种种群数量受B物种种群数量影响,但B物种种群数量不受A物种种群数量的影响

C.A物种种群数量变化受出生率和死亡率因素的影响,还受迁入和迁出等因素的影响

D.A物种和B物种各自种群内均会出现种内斗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7分)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

(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

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血压恢复。

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

(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

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调节。

乙酰胆碱属于(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32.(14分)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

(1)甲图中,根和芽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分别为________mol/L、_______mol/L。

c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芽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侧,这是由于__________引起的,a侧生长素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

(3)为验证在单侧光照射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发生在B段。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

①实验材料及用具:

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

②实验过程:

给以右侧单侧光照射,在下列图中绘出插入云母片的位置,并在下面用文字说明。

③实验结果:

a.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7分)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牌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

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类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

研究表明:

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

该方法常用于调查强、活动范围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4.(12分,每空2分)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入),并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前4年该种群数量(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9年调查松鼠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型。

此时,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

第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

(2)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将呈型曲线增长,从物种之间的关系解释,可能的原因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