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家论吟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8219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今名家论吟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今名家论吟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古今名家论吟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古今名家论吟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古今名家论吟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今名家论吟诵.docx

《古今名家论吟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今名家论吟诵.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今名家论吟诵.docx

古今名家论吟诵

古今名家论吟诵

1、【尚书·帝典】: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2、【毛诗序】: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吟咏性情,以风其上。

孔颖达【疏】:

“动声曰吟,长言曰咏,做诗必歌,故言吟咏情性也。

3、【礼记·乐记】:

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4、【论语·先进第十一】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5、【墨子】:

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6、【楚辞·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7、【史记•孔子世家】:

【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8、刘勰【文心雕龙】: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9、【隋书】卷五十七:

江东雅好篇什,陈主尤爱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

10、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

11、杜甫【乐游园歌】:

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解闷十二首·其七】:

陶冶性灵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必用心。

12、韩愈【进学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断披于百家之编。

13、白居易【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

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词。

14、沈括【梦溪笔谈·协律】:

古诗皆咏之,然后以声依咏以成曲,谓之协律。

15、苏轼【和王东卿绝句四首】:

生平不得吟诗力,空使秋霜入鬓垂。

大岳峰前满尊月,为君聊复一中之。

(其四)

16、程颢:

《论》《孟》,只剩读着,便自意足。

学者须是玩味。

假设以语言解着,意便不足。

17、朱熹【念书法】学者念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体察。

读得通贯后,义理自出。

【朱熹文集】卷二:

晨兴吟诵余,体物随所安。

杜门不复出,悠然得真欢。

良朋夙所敦,精义时一殚。

18、王阳明【社学教条】:

古之教者,教以人伦。

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

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

其栽培修养之方,那么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念书以开其知觉。

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前人立教之意哉!

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

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

久那么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

【九声四气歌法】:

歌者陶情适性,闻者心旷神怡,一道同风,沦肌浃髓,此调变之妙用,致教之全然,心学之枢要,而声歌之极致也。

学者悟得此意,直歌到尧舜义皇,只此即是学脉,无待于外求也。

19、黄宗羲【黄梨洲文集】:

顾独好念书,自六经三史以下,八家之集,唐宋之诗,丹铅殆遍。

高会广座,有所征引,长篇累牍,应口吟诵,以架上书覆之,不错一字。

当世文章家,指摘其臧否,咸中要害。

20、方苞【与陈硕甫书】:

诗、古文,各要从声音证入,不知声音,总为外行人耳。

2一、沈德潜【说诗晬语】:

诗者以声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

读者静气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齐俱出。

朱子云:

“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真得读诗趣味。

2二、刘大櫆【论文偶记】:

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

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

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

然论文而至于字句,那么文之能事尽矣。

盖音节者,神气之迹也。

字句者,音节之矩也。

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

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

23、蘅塘退士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熟读唐诗三百首,可不能作诗也会吟。

24、曹雪芹【红楼梦】:

黛玉道:

“既如此,你只抄写前三首罢。

赶你写完那三首,我也替你作出这首了。

”说毕,垂头一想,早已吟成一概,便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在他跟前。

写毕,向诸姊妹笑道:

“我素乏捷才,且不擅长吟咏,妹辈素所深知。

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罢了。

”(第十八回)宝玉笑道:

“今日持螯赏桂,亦不可无诗。

我已吟成,谁还敢作呢?

”说着,便忙洗了手提笔写出。

(第三十八回)

25、袁枚【随园诗话】文曰作,诗曰吟,可知音节之不可不讲。

26、姚鼐【与陈硕士】:

大略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假设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

……诗古文各要从声音证入……文韵致好,但说到中间忽有滞钝处,此乃是读前人文不熟。

急读以求其体势,缓读以求其神昧,得彼之长,悟吾之短,自有进也。

27、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

此等词一再吟诵,辄沁入心脾,终生不能忘。

2八、陈端生【再生缘】第四十五回:

倾心孟家贤小姐,不时吟诵这诗章。

2九、曾国藩【字谕纪泽】:

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那么不能得其宏伟之慨;非密咏恬吟,那么不能探其深远之趣,二者并进,使前人之声调,拂拂然假设与我之喉舌相习,那么下笔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自觉琅琅可诵矣。

【曾国藩家信】:

先之以高声朗诵,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二者并进。

【全集卷六日记】君子有三乐:

念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

30、唐文治:

今日讲求教育之法,务以敦崇品性修养性情为宗旨。

而感发性情之要,当以读文为全然。

文章音节应古时音律,有抑扬吞吐抗坠敛侈之妙。

31、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先生自己也念书。

后来,咱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高声朗诵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倒置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那个地址.他老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无题】:

惯于永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二、周作人【论八股文】:

之前的一个族叔,文理清通,而屡试不售,遂发愤用功,每晚坐高楼上朗诵文章,半年后应府县考皆列前茅,次年春间即进了秀才。

那个专门好的例能够证明八股是文义轻而声调重,做文的要领是熟记好些名家旧谱,临时照填,且填且歌,跟了上句的气势,下句的音调自然出来,把适宜的平仄字填上去,即可成为上好时文了。

中国人不管写什么都要一面吟哦着,也是那个缘故,尽管所做的不是八股,念书时也是如此,乃至读家信或报章也非朗诵不可,于此更能够想见这种情形之普遍了。

33、赵元任《新诗歌集•序•吟跟唱》:

尝过吟旧诗的滋味者,往往病白话诗只能读而不能吟,因此说它不能算诗。

这句话里的“吟”字的意义很能够研究研究。

所谓吟诗吟文,确实是俗话所谓叹诗叹文章,确实是拉起嗓子来把字句都唱出来,而不用说话时或读单字时的语调。

《中文的声调、语调、吟唱、吟诵、朗诵。

按声调谱曲的作品和不按声调谱曲的作品》:

令人遗憾的是,吟诵诗和散文已专门快变成一种无望的艺术。

……当即到野外去,在那些快要消亡的传统灭绝之前进行搜集和录音工作,这也是一件重要的情形。

34、郭沫假设《<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序》:

“吟诵”是“中国旧时关于诗歌本来有朗吟的方法,那是接近于歌,也能够说是无乐谱的自由唱,但那唱法也有必然的规律可等(寻),在专门的音乐家听来,大约是能够谱得出假设干种相当共通的音调出来的。

35、刘朴【文诵篇】:

故诗之道,声罢了矣。

曾文正日记:

“温苏诗朗诵颇久,有声出金石之乐。

”因思前人文章,因此与天地不敝者,实赖气以昌之,声以永之。

故念书不能求之声气二者之间,徒糟粕耳。

36、叶圣陶《〈精读指导举隅〉前言》:

吟诵确实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式。

之前人念书,多数不注重内容与理法的讨究,单在吟诵上用功夫,这自然不是好方法。

此刻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讨究上比之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功夫太少,多数只是看看罢了。

这又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

惟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

吟诵的时候,关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宝贵的一种境遇。

学习语文学科,必需达到这种境遇,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37、黄仲苏《朗诵法》:

尔来一样教学国文之教师多数偏重于说明、分析,而不注意于吟、诵、咏、讽,但求说明所选诗文中字句之精炼,格律之严整,造言假设何,创意假设何,便自谓研究之能事已尽矣。

实那么,篇中之抑扬、含蓄、幽默、渊雅处,皆不曾提及;而学者亦无从领会。

盖因诗词文赋莫不有声有色,色可得而教学,声那么非吟、诵、咏、讽,不能领会。

其风度之隽雅,情致之美好,与夫旨超之深远,皆非诵之于口,得之于耳,不能教授于心也。

38、朱自清《论朗诵》:

学校里废了吟这么连年,即便是大学高才生,有了如此成见,也不足怪的。

但这也是教学上一个大损失。

古文和旧诗、词等都不是自然的语言,非看不能明白它们的意义,非吟不能体会它们的口气——不象白话诗文有时只听人家读或说就能够了解欣赏,用不着看。

吟好象电影里的“慢镜头”,将那些不自然的语言的口气慢慢显示出来,让人们好捉摸着。

桐城派的因声求气说该确实是那个意思。

……此刻多数学生不能欣赏古文旧诗、词等,又不能写作文言,可不能吟也不屑吟恐怕是要紧的缘故之一。

……作者主张学校里恢复之前范读的方法,吟、读、说并用。

小学的国语教学应该废诵重读,兼学吟和说;大中学也该重读,恢复吟,兼学说。

39、俞平伯《略谈诗词的欣赏》:

那时之感既托在声音,今日凭藉吟哦背诵,同声相应,还使情感再现。

反复吟诵,那么真意自见。

“目治”即一样的阅读,仅能达到泛览的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诵或吟哦,才能深切地明白得作者的真意。

通过朗诵,取得语言信息,从而领会文字的内蕴,产生情感共鸣,才能达到直觉思维的境遇。

40、吕叔湘《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

学习文学作品主若是读,听人读,自己读,那么文学作品的作用就更易发挥。

讲到念书,中国的传统是讲读的,专门是古文有必然的念法,必然的声调,此刻的青年同志和青年儿童若是听到一个老先生在念古文,摇头摆尾,嗯嗯啊啊,哼哼唧唧,就感觉专门好笑,酸溜溜的,仿佛迂夫子才这么念,却不明白那个地颔首有道理,那念的人一面念的时候,一面他的思想情感就在活动了,他就把作品里的妙处一面哼出来,一面哼进去,不懂的人感觉好笑,事实上读是很有滋味的。

41、钱仲联:

方块汉字一字一音,具有平仄阴阳的特点,古代韵文散文通过朗诵能够因声音以领会作品的精神,可是看书和翻书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韵文包括古诗,近体诗,词,骈体文,读法各不相同。

桐城派古文家把作品分成阳刚阴柔两大类,各类文体刚柔的读法也不相同。

朗诵的方式要有师承,固然也能够自凭心得,有师承总比无师承好。

今人用读语体文、白话诗的方法读诗词和古代文,平仄都倒置了。

该顿而不顿,不该顿而顿,阴阳全数失掉。

前人的精神也无从心领神悟。

42、张志公:

一篇文章,读作声音来,读出抑扬抑扬来,读出语调神情来,比单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深刻得多,关于文章的思想情感,领会得要透彻得多,从中受到的感染要强得多。

朗诵多了,时刻久了,优秀作品中通过加工锤炼的语言会跟自己的口头语言沟通起来,丰硕自己的口头语言,提高口头表达。

43、南怀瑾《南怀瑾讲演录》:

凡不是摇头晃脑背诵或是吟诵一番的,便不能叫做“念书”,充其量也确实是“看书”。

……古代的散文,也多少包括韵律的。

古文中什么缘故那么多“之、乎、者、也、然、焉、哉”等等语助辞,确实是在朗诵起来,能够抑、扬、顿、挫,帮忙长哦慢咏,而且加重语气,也加深了印象,易于经历。

我以为古代的念书方式比现代好,不但有上述的益处,而且高声吟哦朗诵起来,把自己的情感放进去,能够与书中人打成一片。

如读《论语》,有时仿佛自己确实是孔夫子了,在无形当中,又是一项德育的潜移默化。

而在生理方面,又等于做了深呼吸,炼了气功。

不像现代人念书那样,低着头,默不做声的死啃,把知识向头脑里硬塞硬填,强迫头脑死记,这是何等痛楚!

今天年轻人近视那么多,和念书方式大有关系。

咱们幼年时念书,是把知识像唱歌一样唱进头脑里去的。

《漫谈中国文化》:

告知同窗们,你们研究国学诗文都要朗诵,万万注意!

朗诵有什么益处?

你不要管自己声音好不行听,又不是唱歌,歌是给人家听的。

因此前人叫念书,在书房里念书吟诗叫‘无病呻吟’。

有时候啊,自己看到有感想,是自己对自己的欣赏。

你如此一次念书,等于你们此刻看书一百次,万万注意!

不然你书是看多了,记住没有呢?

记不住。

这是讲国学,因此前人叫‘念书’,读出来,读的方式有默念和朗诵,朗诵确实是开口念,这叫念书。

北方叫“念书”,南方叫“念书”,如此念书,内心、头脑里会经历深刻,心情也很愉快,心理情绪自然取得调剂。

这是学国学的第一步。

44、叶嘉莹:

我以为吟诵之目的不是为了吟给他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的心灵能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一种更为深微紧密的交流和感应。

因此,中国古典诗歌之生命,原是伴随着吟诵之传统而成长起来的。

古典诗歌中的兴发感动之特质,也是与吟诵之传统紧密结合在一路的。

真正想要重振中国吟诵之传统,私意以为最好的方式确实是付之实践,也确实是从童幼年开始就以吟唱的方式诱导小孩们养成吟诵的爱好和适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