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7978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

一、1、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统计活动,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让学生在统计中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从而使他们形成统计的观念。

整节教学课,用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展开思维:

怎样调查有什么好的方法等等,使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过程,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以“评选数学科代表”这一真实情境为例,设计问题,使学生在这些问题中思维不断碰撞,获得知识、发展思维,使学生亲身经历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跃课堂气氛。

3、教学反思:

本节练习课主要是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统计知识,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中实现了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把统计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进一步让学生感受统计的作用。

二、

1、教学反思:

本节课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把物体平均分现象展示给学生,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在学生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慨括出“平均分”的概念。

揭示“平均分”这一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之后,突出学生的三次操作,为认识除法奠定基础。

2、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分橘子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橘子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慨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3、教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平均分的分法,理解平均分的慨念,初步学会用平均分的分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中以动手操作分实物为教学主线,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用较多的时间去体验“平均分”、理解“平均分”、应用“平均分”,尽可能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4、教后反思:

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教学上“平均分”用除法来列式,并认识除号。

教学中。

通过“分竹笋”这个情境,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分一分,理解“平均分”,在此基础上抽象出除法算式,结合除法的含义理解算式的意义,懂得列式的方法,认识除号,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5、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除法奠定基础。

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总数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分几份,用除法计算,并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

6、教学反思:

本节练习课主要是复习平均分,通过练习,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分成几份;或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几个,用除法计算。

使学生认识除法的两种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两种意义。

7、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表内除法以及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习,促进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通过分一分、说一说和想一想的学习活动,自主优化求商的方法。

8\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创设“王师傅包子铺”的情境图,让学生数一数包子,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先解决求一共的问题,再解决两道平均分的问题,通过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之间的对比,由乘到除,帮助学生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9\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复习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表内乘、除法的知识。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10\教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解决用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画图、分析第1小题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根据分析画图理解,列出除法算式,明确求出这样的题目用除法计算,再放手让学生用刚学会的解题方法自主探究第2小题,给学生空间,让学生独立解决用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11\教学反思:

本节课练习主要是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将知识整理,使知识得以沟通,形成网络结构,以便于在实际生活中有选择地将知识得以应用。

教学时我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教后反思:

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的思维。

其中,在整理和复习环节,没有直接放手让学生自主建构,而是结合三道题目进行建构,让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内容。

在教学时我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采用多种思维方式,灵活应用,达到复习课的目的。

三、

1、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通过学习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时我积极为学生提供展示、操作、交流创新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独特价值,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使学生愿意、主动学习数学。

2、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认识平移形象,平移是运动的形态,教学时通过制作课件,让学生动态地感受游乐场里游乐项目的平移,同时,通过提问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会判断平移形象,再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先想象,再用手演示,在头脑中构建起平移的运动方式。

3、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以轴对称为基础的一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借助折纸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对折的次数与图形个数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首先出示作品让学生想象正确的剪法,其次,从易到难和学生一起分析,从剪一个小人到2个小人到4个小人,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

主要是复习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感受所学的图形、想象力在生活中的作用。

练习题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通过进一步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会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并经历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四、

1、教学反思:

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的一块重要基石,它在整个计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节课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能熟练地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主要利用学生的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来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教学时从主题图中引出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注重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不足之处是专业知识需要进一步丰富,教学时间要合理分配。

2、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机会,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掌握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并培养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能力。

同时加深学生对除法的意义的理解。

3、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时,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的基础上形成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在练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所收集到信息,培养学生解决相应的问题能力。

 

4、教学反思

(1)从图中发现并利用有关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

教学中努力拓宽学生的思维,选择方法时尽量考虑全面。

(2)在解决问题时,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正确的数量关系,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5、教学反思:

 

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这节课的回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构建知识网络。

注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乘法口诀应用情况,有效督促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复习巩固。

6、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把前面所学的除法算式整理成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整理与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与反思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兴趣,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

1、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是同一级的混合运算,重点学习用脱式计算的方法计算混合运算,以及乘除同一级的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本节课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过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使之熟练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教学反思:

对于计算的教学,如果直接告诉学生计算方法,或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学生也能掌握,但是学生仅仅知道了结果,并没有真正参与知识的探讨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倡导讨论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

在交流汇报中,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断获取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体验。

3、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思考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引入新课时,分析小明的错题,引出新的知识点,有了课始目标提示,又有了对小括号的初步认识,一部分能正确地列式和解答。

教学时始终抓住一个重点,使用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关系相一致。

4、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整理学生对混合运算计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

在练习时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通过解决两步问题,渗透用综合算式列式的思想,同时为下节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5、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教学时鼓励学生养成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根据题意进行进行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算什么。

借助线段图,直观理解题目表达的意思,让学生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弄清求什么,哪部分是直接给出的,哪部分是没有直接给出要先算。

列式时哪部分写在前面,哪部分写在后面,同时要注意正确使用小括号。

6、教学反思:

在较好地掌握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算顺序,又能使学生怯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但是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因粗心等原因会导致计算结果不正确,因此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混合运算及解决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并在整理的观察中进一步熟练混合运算的方法及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1、教学反思:

   

本节课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例1通过分草莓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可能刚好全部发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分,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从摆小棒入手,让学生先想一想,再拿学具摆一摆,边摆边观察,边摆边猜测,然后通过互相交流,在比较吸收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归纳,用表象支撑学生的思维,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余数要比除数小。

3、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除法算式是借助直观图和动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数。

通过让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这一系列活动完成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器官参与学习,感知慨念的形成,使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除法竖式的第二层次,利用乘法口诀试商。

教学中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体现了由一般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5、教学反思:

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练习,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比较深刻的领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地组织必要的练习,可以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并掌握这种计算方法。

6、教学反思:

  本节课借助“需要多少条船”的问题,让学生理解“进一”或“去尾”的问题,这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至少”和“最多”的含义,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让学生得出为什么需要再加1条船,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7、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有目的的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分析和抽象事物的本质属性,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方式进行探索和解答,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问题解决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

8、教学反思:

   

教学时,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并且整理信息,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充分感知事物后面蕴含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慨括能力。

1、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实际生活,通过自己经常看到的体育馆的座位,帮助学生形成对较大数的初步印象。

教学过程重视创造学习情境和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活动中体会、思考“关于数数有什么发现”。

这些数数的方法,数的组成是让学生在探索中自己发现、感悟、总结出来。

2、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读数、写数,让学生认读生活、学习中100以内的数,在认读的过程中引入1000以内数的读写,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知识和学会学习的过程。

3、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合作和交流,自主探索出千以内数的读法、组成和写法。

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相互说数、拨数的学习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中用多媒体展示多种算盘,介绍算盘的发展过程和曾经对亚洲国家产生的影响,让学生感受算盘的历史。

5、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练习是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认、读、写1000以内的数。

加深对10个一百是一千及各数位上数字意义看理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本课导入部分,采取引导学生读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大数,体会认识大数的必要性。

7、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数小星星,结合计算器记数,教学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读写及组成,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数位数位顺序表。

教学时给学生提供和创设更多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万的大小和万以内数的特征,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8、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是10000以内数的读法,它是在1000以内数的读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复习1000以内数的读引入10000以内数的读法,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到“扶”与“放”的结合,以“扶”导“放”,,在具体操作中,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知识和学会学习的过程。

9、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探索新知,重点是利用生活学习数学,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降低教材的难度,让学生充分运用比较和类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好。

10、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时让学生先根据问题猜价钱,巩固对数的组成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自由选择价钱进行比较,同时安排数位相同,数位不同的数大小比较,让学生充分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提炼出数的大小比较的策略。

11、教学反思:

通过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

教学时呈现描述同一事物不同的两种说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就行比较并判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借助数轴,让学生感受两个数之间的距离,感受数的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有的时候不需要用准确数,可以用近似数。

12、教学反思:

本节练习课主要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帮助学生将知识“串”起来,在现实情境中教学估计,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的多的含义。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教学反思:

教学时,通过课件演示,创设“电视机1000元,电表箱2000元,爷爷想买一台电视机和一台冰箱,请你帮他算算买这两样电器一共要花多少钱的情境让学生读题后,列出算式,再让学生交流,介绍自己的算法,归纳几种不同的算法,比较算法的优劣,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14、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例12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引导学生采用类比和推理的方式自己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并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在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考探索计算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能力。

结合实际问题有机渗透估算意识,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价值,更能使学生主动应用估算,真正将估算、口算融为一体,使学生意识到通过估算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16、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练习巩固对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及估算的掌握。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特点及加减法口算、笔算和估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数感,提高计算能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合作意识。

八、

1、教学反思:

质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慨念却比较抽象,教学时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的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质量的轻重,形成直接感性知识。

在建立1克的慨念时,让学生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明确在计量较轻物品时用“克”作单位。

2、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建立1千克的慨念时,选择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食盐),作为教学资源。

通过让学生亲手掂一掂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充分感受500克、1000克的实际重量,计量1千克的感性认识。

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正确建立慨念,初步感知并建立1千克好饿克的质量观念。

3、教学反思:

课前让学生深入社会、商店,课后让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归宿于生活的思想。

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如果单纯想象就行教学,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是苍白的。

这节课,教师课前让学生有目的的到生活中去调查,为这节课的教学进行铺垫,学生才能真正感受、体验质量,从而分辨物体的轻重。

4、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练习是对克、千克的认识的练习巩固,通过练习,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克、千克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九、1、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了两次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学生分角色轮换设计猜想并叙理。

学生从中内化了简单逻辑推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也内化了推理的思路和方法。

整节课学生参与愿望强,参与度广,学生学得有趣又有效,教学中层层紧接,环环相扣。

2、教学反思:

本节课着重介绍如何利用表格整理信息,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先让学生理解在推算第四个数时,哪个空格里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我们就能确定第四个数是几,而空格越多,我们越不确定。

在推理中,将“确认”与“排除”交替进行,帮助学生掌握最优化的解题方法。

十1、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巩固对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掌握。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

2、教学反思: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含义,掌握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口算、笔算和估算,提高运算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3、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复习“克和千克”和“图形与变换”。

复习“克和千克”时,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正确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4、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复习中,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

统计知识的复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先让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完成统计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