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质量体系管理层审核记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7730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质量体系管理层审核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版质量体系管理层审核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版质量体系管理层审核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版质量体系管理层审核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版质量体系管理层审核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质量体系管理层审核记录.docx

《版质量体系管理层审核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质量体系管理层审核记录.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质量体系管理层审核记录.docx

版质量体系管理层审核记录

审核记录

审核员:

xx

审核部门/区域:

管理层/管理者代表/财务陪同人员:

xx审核时间:

2016-05-14

条款

检查内容

现场审核记录

判定

4

4.1

组织环境

理解组织环境

1厂房总面积达23,000平方米,设有2栋现代化厂房,拥有最先进的PET薄膜生产设备,主要生产聚酯薄膜、哑光PET薄膜、乳白色PET薄膜、哑银龙检签基膜等。

员工基本能满足生产服务需求,且全部接受过专业培训。

本公司技术力量雄厚,不但产品质量有保证,而且交货迅速准时,是客户优先考虑的PET生产企业之一

2与其目标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外部因素有:

目标及战略方向:

未来招募人员组建研发小组研发阻燃材料,申请高新科技企业,向新三板进攻。

A正面和负面的要素或条件.

本企业是国企转型的企业,承接了国企的优势,但灵活性较差,企业会一步步进行改进。

B外部:

国际/国内/地区和当地可能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

来自法规(行政)的风险;来自技术滞后的风险或先进的风险与机遇;来自不正当竞争的风险;来自市场需求的风险和机遇;

来自社会监督(如媒体)的风险;来自经济因素的风险。

C内部:

考虑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相关因素。

组织总体表现,包括财务因素;资源因素,包括基础设施/过程运行/组织的知识;人力因素,例如人员能力/组织文化/工会谈判和协议;运营因素,例如过程/生产或交付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绩效/顾客评价;组织治理相关因素,如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及组织架构。

3组织从中识别出风险和机遇:

管理层人员告知,识别了风险和机遇:

本企业的风险主要是更新换代不及时遭受淘汰的风险,机遇就是不断根据顾客的要求改良,提高质量及顾客满意度,进一步占有市场。

4采取应对措施:

管理层人员告知,对工序不完善,生产能力落后的地方,改善工序,以后要培养技术人员研发新产品;如不能满足要求请外部人员协助完成技术改良,已达到客户的要求,减小市场的流失率。

5对这些内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的情况:

管理层定期参加各种展览,确定跟进市场需求;时常关注网络最新市场动态;内部的工艺监视和评审则由技术人员不断进行改进或者请外部人员协助解决。

财务部主要按照国际、国家、政府、企业、客户等要求进行资金预算、结算等。

财务部门相关风险主要为融资风险(政策限制因素)、资金偿还风险(主要受利率影响对偿债风险的影响极大)、资金使用风险(短期资金风险和长期资金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应收款无法及时到位,增加坏账的出现率)、收益分配风险(主要表现在确认风险和对投资者进行收益分配不当而产生的风险)

本公司的财务风险主要为:

1.顾客拖延付款甚至形成坏账的风险。

交付产品货款的回收,采取的措施主要为及时与顾客对接部门联络,跟催,同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顾客的财务情况、经营情况,为最高管理者及早提供决策的信息。

2.融资风险。

由于产生需要可能会导致资金短缺,需要借款风险,与经理交流,为进一步解决这方面风险,本公司要进一步完成各项制度,再过几年等时机都成熟了,要进入新三板进行筹融资。

部分已得到实施,还有还有待以后不断完善。

成本核算不准确导致的经营风险。

产品特别是新产品成本核算,为最高管理者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已经得到有效实施。

1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a)已识别相关方为:

顾客/最终用户或受益人/股东/银行/外部供应商/雇员/法律法规及监管机关/地方社区团体/非政府组织等。

b)相关方的要求

顾客对产品要求,如符合性,价格,安全性;

其他相关方如政府要求企业对社会的贡献(至少收纳一名残疾人员)。

已与顾客或外部供应商达成的合同;

国家及行业规范及标准;

许可,执照或其他授权形式,本企业已通过生产许可证的认证,接受其机构的监督;

公共机构及顾客的协议;

组织合同的承担义务等。

c)已经这些要求输入4.4和6.1。

d)对相关方及其要求的监视和评审情况,组织更新以上确定的结果,以便于理解和满足影响顾客要求和顾客满意度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对顾客调查/定期更新政府法律法规规定/执行合同义务等来监视和评审相关方要求并定期更新其要求,以便于理解和满足影响顾客要求和顾客满意度的需求和期望。

1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范围:

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的生产和服务。

a)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范围形成了文件;

b)考虑了各种内外部因素、相关方要求及其产品或服务;

c)质量标准没有存在不适用于该范围的情况;

d)认证审核中审核员评估了受审核方确定QMS范围的合理性,对评估受审核方未纳入QMS范围或未纳人拟申请认证的QMS范围的职能、场所、活动是否对体系运作的完整性构成影响,以及排除有关要求的合理性的答复是:

企业专业从事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的生产和服务,无其他业务范围的职能、场所、活动,不影响体系运作的完整性。

e)对ISO9001:

2015条款的删减,不能影响组织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以及增强顾客满意的能力或责任。

企业生产过程无设计和开发,8.3条款不适用并进行了删减,删减不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删减基本符合要求。

1

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a)组织按照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已经形成一整套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记录等体系资料。

b)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包括:

识别相关方、顾客的需要,顾客满意评价的大过程,还包括每一具体的质量活动的子过程,如:

管理评审过程、生产过程、测量分析过程、改进过程等。

f)组织按照识别的顾客需要确定了所需过程所需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

组织将顾客需求输入--顾客确定产品是否满足要求—生产。

g)组织按照采集供方—选择评价供方—采购—入出库—生产—入库—出库—售后,已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各环节的相互作用。

h)确定和应用了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包括监视/测量和相关绩效指标)以确保这些过程的运行和有效控制;

定期通过管理评审、内审、日常检查、客户、安监局、税局等的检查,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

i)确定并确保获得了这些过程所需的资源,

最高管理者确保了获得了生产、服务所需的相关资源。

j)规定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责任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确定了各部门、岗位、过程管理的责任和权限。

k)确定了风险和机遇;

能清晰地知道公司存在的风险与机遇。

l)组织评价了这些过程,实施所需的变更,以确保实现这些过程的预期结果;

m)组织不断改进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

n)形成必要的文件化信息以支持过程运行。

o)保留了确认其过程按策划进行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5

5.1

5.1.1

领导作用

领导作用和承诺

总则

a)高管理者通过以下活动证实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已作出管理承诺,通过定期开会、文件的发布和执行、培训、宣传、满意程度调查反馈等形式,向员工传达满足顾客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制定并确保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施

b)通过与最高管理者沟通,了解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计划的总体宗旨与要求。

企业力争达成以下宗旨诚信为本,以质量求生存,科技创新,追求行业领先水平

c)通过对受审核方的过程的输入输出的相关证据的评审,判断组织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业务整合的程度。

通过管理评审的结论,组织管理体系与业务整合程度基本吻合。

d)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的资源类型、程度或量的需求以怎样的机制得到充分识别;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基础设施等在根据企业的规模逐步扩大,适应适宜管理体系及市场的要求。

e)根据风险评估和识别机会的结果,针对实现期望的业务结果、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需求,确定提供资源的途径、维护资源可用性的技术和方法,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祥见f)

f)审核时还应关注所需的资源类型、程度或与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性质以及过程的复杂程度的关系,以及组织风险管理过程中对于资源的可用性与连续性的考虑。

本企业所需的资源主要有:

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基础设施等其他资源,经与刘经理商谈,本企业正不断扩大规模,增强技术力度,组建人才储备,尽量进入新三板,以筹集企业规模的资金空缺,进而适应新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控制市场落后遭遇淘汰的巨大风险。

g)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最高管理者如何确保及时针对变化识别风险和机会,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更新。

组织高度注重风险意识,定期参加商会/展会/网络学习等关注业内业外的市场信息,定期与管理层召开会议,讨论行业与企业风险与机遇。

h)关注最高管理者如何确保明确定义人员岗位职责,并确保相应岗位人员知晓。

最高管理者授权行政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各岗位的职责要求,并制作成册发放给各个员工。

i)关注最高管理者如何建立有效的机制,为人员的工作体统充分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知道,和/或培训、技术、工具等资源方面的支持.

最高管理者授权行政部/财务为员工的知识/培训/资源/技术的支持。

j)关注其他管理角色在其职责范围内的质量责任是否清晰明确,是否与其角色和职责相适应,以及最高管理者如何为其他管理角色在其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给予充分必要的授权提供充分必要的资源,包括技术支持资源等。

各管理层的职责与权限根据实际情况均在职责与权限中进行了明确规定,最高管理者应协调并提供各种必要的资源。

1

5.1.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最高管理者通过以下方法,证实其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a)确定/理解并持续满足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法律法规要求及顾客需求;技术及法律法规要求的调查与研究结果;水平对比的数据;市场趋势/统计及预测信息;质量工具的应用结果;顾客满意信息的监视结果。

b)确定和应对能否影响产品服务符合性以及增强顾客满意能力的风险和机遇;

c)始终致力于增强顾客满意。

在确定顾客要求和达成共识方面与顾客进行双向沟通;将组织目标与顾客需求及期望关联起来;在组织中沟通顾客需求及期望;对顾客满意信息的监视结果进行分析/并采取适当措施;确定对产品和服务符合性或顾客满意有影响的风险和机会。

与公司总经理交谈,公司将实现顾客满意作为目标,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

公司关注顾客对产品的质量要求,顾客是否满意,是否接受产品对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

通过市场调研、信息沟通等方式对顾客要求进行识别了解顾客的需求,然后将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转化为要求,以达到满足顾客要求为目的。

5.2

5.2.1

5.2.2

方针

制定质量方针

沟通质量方针

方针:

诚信为本以质量求生存科技创新追求行业领先水平

a)最高管理者制定了质量方针,

b)质量方针适应了组织的宗旨和环境并支持其战略方向;

c)质量方针为制定质量目标提供了框架;

d)质量方针包括满足适用要求的承诺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承诺;

e)质量方针得到了文件化并在组织内部得到沟通/理解和应用分发;

f)质量方针可向相关方提供,并传达给员工及其他相关方。

1

5.3

组织内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a)组织内的部门、岗位设置情况:

最高管理者确保设定各部门/岗位设置,并考虑了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和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和特点;

确保了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确保了各个过程获得其预期输出;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改进机会,特别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确保在整个组织推动以顾客关注焦点;确保在策划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

b)部门和员工是否明确自己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部门和岗位职责已经分派给相关部门与人员,基本能明确职责权限和各部门人员相互之间的配合协助关系。

c)行政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保存,绩效的推进等情况,其他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完成年度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安排,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确保在策划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

行政部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并通过内审和管理评审或阶段性工作总结会议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及其改进机会。

1

6

6.1

策划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a)确定的需应对的风险和机遇有:

来自法规(行政)的风险;来自技术滞后的风险或先进的风险与机遇;来自不正当竞争的风险;来自市场需求的风险和机遇;

来自社会监督(如媒体)的风险;来自经济因素的风险;组织总体表现,包括财务因素;资源因素,包括基础设施/过程运行/组织的知识;人力因素,例如人员能力/组织文化/工会谈判和协议/相关方等;运营因素,例如过程/生产或交付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绩效/顾客评价;

组织治理相关因素,如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及组织架构。

经理告知:

本企业的风险主要是更新换代不及时遭受淘汰的风险,机遇就是不断根据顾客的要求改良,提高质量及顾客满意度,进一步占有市场。

b)策划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包括:

应对风险可包括规避风险,为寻求机遇承担风险,消除风险源,改变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分担风险,或通过明知决策延缓风险

机遇可能导致采用新实践,推出新产品,开辟新市场,赢得新客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利用新技术以及能够解决组织或其顾客需求的其他有理可能性。

经理告知,对工序不完善,生产能力落后的地方,改善工序,请外部人员协助完成技术改良,已达到客户的要求,减小市场的流失率。

管理层定期参加各种展览,确定跟进市场需求,内部的工艺监视和评审则由技术人员不断进行改进或者请外部人员协助解决。

d)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评价措施的有效性与风险和机遇的适应程度

1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质量目标:

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99%;

设备完好率≥98%;

顾客满意率≥90%。

总经理确保质量目标的完成,各部门负责具体实施,行政人员进行汇总。

抽查顾客满意率的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销售部目标、指标:

顾客至上,顾客满意率≥90%;

管理方案:

定期对客户进行回访;定期对员工进行顾客相关的培训(特别是出现顾客不满意时)。

时间:

每年一次。

负责人:

销售部、行政部。

 

抽查生产部的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生产部的目标、指标:

质量第一,产品一次交验率≥99%;

管理方案:

加强过程检验;按要求进行工艺监控;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对生产工进行生产质量方面的培训。

时间:

每天。

负责人:

生产部、质量部、行政部。

······

a)最高管理者确保建立了质量目标。

b)组织的相关职能、层次和过程上均建立了质量目标,各部门层次目标详见各部门条款。

c)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是一致的。

d)质量目标是可测量的,并明确了测量方法。

e)质量目标考虑到适用的要求。

f)质量目标与提供合格产品和服务以及增强顾客满意相关。

g)每月对质量目标监视、沟通和适时更新。

h)组织为质量目标的实现明确具体的措施,并明确了所需的资源、相关职责、进度要求,以及评价方法。

基本能满足要求。

1

6.3

变更的策划

a)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变更经策划并系统地实施。

变化可能发生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的初始阶段、组织机构发生调整、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为满足新要求,调整、充实现存、诸多管理体系集成或一体化时,在变更前识别风险和机遇、确定变更的可行性、评价变更的有效性;

b)组织策划并实施变更时,考虑到了:

变更目的及其潜在后果、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资源的可获得性,以及责任和权限的分配或再分配。

组织暂无发生重大变化的更改。

1

7

7.1

7.1.1

支持

资源

总则

为了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并满足顾客要求,提供了适用资源,包括人员、基础设施、过程运行环境、监测资源、知识、财务资源等。

组织考虑了现有内部资源的能力和约束,以及需要从外部供方获得的资源。

资源的提供基本满足体系要求。

1

7.1.2

人员

a)组织由行政部编制了文件,确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以及过程的运行和控制所需的人员,包括具体特殊资质的人员。

b)组织由各部门提供所需的人员,行政部安排实施,以满足体系实施和过程的运行和控制的需求。

1

9.1

9.1.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总则

组织进行监视和测量应包括:

a)组织确定需要监视和测量的对象:

组织的内外部因素。

b)组织采用的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方法:

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中使用因果图、排列图、对策表、控制图等简易方法,还包括顾客满意分析,顾客投诉,内审,管理评审,相关方需求和期望,质量目标实现情况,外部供方绩效,生产/服务过程等。

b)实施监视和测量的时机:

按一定时间间隔实施监视和测量,通常为1年;特殊情况下,实时进行监视和测量。

本次实施管理评审的时间为:

2016.4.29.

c)实施分析和评价的时机:

按一定时间间隔实施评价和分析,通常为1年;特殊情况下,实时进行评价和分析。

e)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的评价:

证实产品的符合性:

对原材料、销售过程检验。

(已提供产品进货、过程、成品检验记录);对出现的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和处置控制(已提供不合格品评审和处置记录)。

▲确保体系的符合性:

对顾客满意程度进行监视和测量(已提供顾客满意程度的调查表);对体系进行内审、管理评审发现、改进

(已提供内审和管理评审的记录);对体系过程进行监视测量(已提供对销售过程的检查记录);对方针目标的实施进行考核(已提供对质量目标的考核记录);

▲持续改进体系的有效性:

通过内审、管理评审、数据分析,采取措施进行体系有效性的改进。

(已提供内审和管理评审的资料,数据分析记录,采取的措施记录)

f)保留了有关监视、测量记录。

管理评审基本适宜。

1

9.2

内部审核

a)目的: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安排、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

b)内部审核要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

每年进行一次,本次内审的计划时间为:

2016.4.11

本次内审的时间为:

2016.4.20

c)组织策划了审核方案,策划时有关过程的重要性、对组织产生影响的变化和以往的审核结果。

规定了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方法、职责、策划要求和报告。

d)内审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确保了审核过程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内审核员没有审核自己的工作。

e)受审核区域的管理者确保了时采取必要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消除发现的不合格及其产生的原因。

本次内审形成了审核报告,并开出1个不符合,查不符合报告,不符合条款:

7.1.2,原因:

生产部粗心大意,意识不够造成;纠正措施:

责令改正,明确职责的重要性。

f)后续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

2016.4.23对纠正措施进行了结果的验证,符合要求,整改有效。

验证人员:

xx/刘文伟

g)组织保留内部审核的相关记录。

内审基本适宜。

1

9.3

管理评审

a)管理评审由高管理者实施,并按计划的时间间隔(每年一次)进行。

b)管理评审的目的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质量管理体系基本适宜/充分/有效。

c)管理评审包括了评价改进的机会和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的需求,包括和质量目标变更的需求。

d)保持了管理评审的记录。

评审输入考虑了以下方面:

——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实施情况;

——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

——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绩效和有效性的信息;

——资源的充分性;

——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改进的机会。

改进要求:

生产现场要加强5S管理

公司对相关的文件及资料应整理归档的更明确和清晰

必要时,对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进行更改;

c)形成了审核报告,记录等文件,并已保存记录。

d)本次管理评审输出的改进措施进行了跟踪,目前正在进行中······下次审核的时候请验证相关情况。

管理评审基本适宜。

1

10

持续改进

a)组织采取的改进措施包括:

——改进产品和服务;

——纠正或减少不利影响;

——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

——改进的方式既包括被动型(如纠正、纠正措施)、逐渐型(如持续改进)的改进,也包括跳跃型(如突变)、创造型(如创新)或重组型(如转型)的改进。

b)组织对包括投诉在内的不合格的方法:

参考a)

c)组织对存在需改进的地方进行了评审和分析不合格,确定不合格的原因,确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发生类似的不合格,实施所需的措施,评审了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杜绝类似不符合的再次发生。

d))风险和机遇暂无更新,质量管理体系暂无更改。

e)纠正措施与不合格的影响基本相适应。

f)有保留不合格性质、相关措施以及纠正措施结果的记录。

g)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有待持续改进。

通过质量方针、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管理评审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持续改进

h)结合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确认,确定存在持续改进的需求或机会,并制定了纠正措施。

查2016年5月3日江西邦力达退货处理意见通知书

产品名称:

哑光PETHAHA*35数量:

298.6kg

变动原因:

收卷不平整,无法使用

经办人意见:

建议进行换货处理

质检部门意见:

产品本身问题,产品缺陷:

刮花/晶点/颜色/厚薄不均

纠正措施:

通知培训生产员工,现场演示错误失败的案例,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

换货。

1

注4-9适宜条款

标准、规范、法规无变更并符合、有效。

暂无出现顾客投诉及处理、产品质量抽查、重大质量、环境、安全事故。

资质、检测报告原件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