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工程项目质量因素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17631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因素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因素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因素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因素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因素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因素分析报告.docx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因素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工程项目质量因素分析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因素分析报告.docx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因素分析报告

 

影响工程项目

质量因素分析

 

摘要

 

建设工程项目作为建筑产品,其质量是在整个过程中形成的,人员、材料、机械、工艺方法、环境等因素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建设工程项目形成的各个阶段,人员、材料、机械、工艺方法、环境(4M1E)等诸因素对工程质量直接影响的程度不同,人的因素是诸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影响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形成的全过程,社会环境因素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则是深层次的,高层面的,如同国民经济影响股市。

 

关键词:

1、工程项目质量;2、影响因素;3、分析

一、引言

四川省汶川大地震中,都江堰市聚源中学有两栋教学楼垮塌,278名师生遇难,11人下落不明。

而聚源中学周边的房屋并未倒塌。

建设部抗震救灾专家组成员、同济大学教授陈保胜,在勘察了聚源中学废墟后说:

“聚源中学在选址、建筑的构造、建筑结构体系、施工和材料方面肯定是有问题的。

”陈保胜坦言:

“死了那么多孩子,我们的职能部门,我们的规划师、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都应该反思”——由此可见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质量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

狭义的建筑工程质量主要是指建筑工程符合业主需要而具备的使用功能,这一概念强调的是建筑工程的实体质量,如基础是否坚固、主体结构是否安全以及通风、采光是否合理等。

广义的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包括建筑工程的实体质量,还包括形成实体质量的工作质量。

工作质量是指参与建设工程的建设者,为了保证建筑工程实体质量所从事工作的水平和完善程度,包括社会工作质量,如社会调查、市场预测、质量回访和保修服务等;生产过程工作质量,如管理工作质量、技术工作质量和后勤工作质量等。

工作质量直接决定了实体质量,工程实体质量的好坏是建筑工程项目业主决策、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各方面、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

工程项目实体质量的形成是一个系统过程,离不开人员(Man)、材料(Material)、机械设备(Machine)、工艺方法(Method)、环境(Environment)、造价、工期等诸多要素,这些因素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为此,本文针对工程项目质量影响因素,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二、人的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一)人的因素是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第一因素

建设工程项目实体质量形成在勘察、设计、施工等阶段,上述各阶段都受人的因素的影响,即人的因素是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第一因素。

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

建设工程项目最终的产品质量取决于过程质量,而过程质量又取决于工作质量,但工作质量最终取决于人的“质量”,即人的素质。

因此,建设工程项目产品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制造产品、提供服务的人的“质量”。

从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五大因素即人、机、料、法、环之间的关系来看,也应以人为中心。

常言道,谋事在人,事在人为。

在这五大因素中,机由人控、料为人管、法在人创、环以人治,一切都离不开人。

在参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各单位中,虽然存在人、财、物、信四大因素,但也是财在人管、信在人控、事在人为,这些都依赖人的管理。

因此,在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人是处于中心地位的。

从质量管理的发展来看,现代质量管理起源于美国,但创新于日本。

在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包括朱兰在内的很多质量管理名家,对美、日质量管理进行了比较、研究后发现:

日本之所以能够沿着质量的轨道腾飞,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重视人的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质量。

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成败。

人员素质是指参与建设工程项目活动的人群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作业能力、组织能力、公关能力、经营能力、控制能力以及道德品质的总称。

参与建设工程项目的各方人员按其作用、性质可划分为:

(1)决策层:

参与工程建设的决策者。

(2)管理层:

决策意图的执行者(包含各级职能部门,项目部的职能人员)。

(3)作业层:

工程实施中各项作业的操作者,包括技术工人和辅助工人。

在ISO9001:

2000标准的6.2条款中,对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提出胜任的要求。

有这样一个工程案例: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项目中,有甲、乙两个混凝土施工班组,在混凝土施工前,项目部对甲乙两个班组进行了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甲班组组长具有实际混凝土浇筑施工经验和较高的质量意识,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该班组长按照项目部技术认真挑选比较有经验、责任强的振动棒手,要求他们检查混凝土浇筑施工机具的完好情况,把技术交底的内容向班组成员进行了通俗讲解,浇筑过程全程跟班控制混凝土的振捣和浇筑顺序,出现问题及时同项目部管理人员沟通,及时解决。

混凝土凝固达到一定强度后及时浇水覆盖养护。

乙混凝土施工班组组长混凝土浇筑施工经验不足,质量意识也不高,在项目部的技术交底记录上签完字就算完事,交底内容也不向班组成员传达贯彻,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很少看到该班组长的身影。

振动棒手在混凝土浇筑振捣时东插一棒西插一棒,要么就是在一个地方长时间振捣不换位置,结果不是漏振就是过振;浇筑顺序也不按照技术交底要求执行,机械故障时常出现,部分位置接茬时,较早浇筑的混凝土层面已过初凝时间。

在混凝土成形质量验收时,有甲混凝土施工班组,完成的施工段混凝土工程质量都能达到合格要求;而有乙混凝土施工班组,完成的施工段混凝土工程,由过振引起的胀模,漏振形成的混凝土蜂窝、麻面,截面尺寸偏差超标等现象相当普遍,有些部位混凝土强度甚至达不到设计要求,只得进行加固处理。

由此可见,人员素质对工程项目质量形成过程的影响程度如何。

(二)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及供求现状

目前,建筑业是我国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

从行业人员的整体平均素质不高,这与我国的国情不无关系。

长期以来,项目(特别是中小项目)策划阶段的工作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项目管理专家、财务专家和工程经济专家大都没有介入,或介入太少,或介入太迟。

决策层往往是“拍脑袋”决策,不少项目筹划过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较差,有的工程立项建议滞后,工程上了再立项;有的工程可行性分析不从客观实际出发,马虎粗糙,其可行性报告成为“可批性”报告,不能成为“可行”,导致工程上马容易下马难,工程质量无法保证,有的甚至半途而废。

因此,决策层的素质更是关键,其决策失误或指挥失误,对工程质量的危害更大。

重庆彩虹桥倒塌事故的原因之一就是有关领导人员玩忽职守、渎职造成的。

管理层作为决策意图的执行者(包含各级职能部门,项目部的职能人员),其能力素质高低,尤其是一些专业技术岗位,其人员的技术管理知识和实际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质量,在通常情况下,参与建设工程项目活动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工程项目质量好坏的决定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基本建设的投资不断增加,各种建设工程项目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相应地与建设工程项目相关的各级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工程项目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的职能人员以及具备一定技能的作业层人员的需求量大增。

由于此类人员的培养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的投入不足,造成该层次合格人员的供应数量不足,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致使有些勘察设计单位有关人员,未接受过专业教育就擅自揽活;施工单位的工程项目管理者不懂技术,不懂管理等不可思议的怪现象,以致危害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

有这样一个事例可以佐证这一怪现象:

某市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一幢二层砖混结构厂房,在80年代改建三层,1994年却突然倒塌,造成5人死亡、6人重伤的惨剧。

究其原因,主要是:

设计人员未接受过专业教育就擅自揽活;改建时不做加固,任意拆除承重墙体,未经计算就加层;施工由个体包工头负责,不懂技术、不懂管理、偷工减料。

结果屋塌人亡,造成严重后果。

1998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对从事建筑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的从业资格做出了明确规定,施行建筑市场准入制度,要求从事建筑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和执业资格证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一定程度上对建筑市场参与者各方的行为进行了规范,但是由于建筑活动中所需求的人员不能满足各个层次岗位,拥有胜任该岗位技能的人员供给量不足,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为承揽业务就挂靠;为保企业资质,有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就会出现同一个人在两个以上不同单位执业,工程项目的部分设计人员无执业资格证设计,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人员无证上岗,一个项目经理在多个项目上挂名等现象。

令人不解的是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此好像熟视无睹,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或者说是监管不力。

如此,工程项目的图纸设计质量、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工程项目作业人员不仅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还应具备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品质。

目前,我们国家工程项目作业人员大多是农民工,很少有人经过相关作业技能的系统培训,在工程项目施工作业时大都施行计件薪酬制,他们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量,赚多点钱养家,为年迈的双亲筹医药费,为儿女们挣学费,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也许不明白工程质量的内涵)工程质量远不如人民币重要。

常常见到一些不良倾向,如在混凝土施工中,操作人员为图操作方便,就在一定级配拌合的混凝土中任意加水,造成质量缺陷;在抹灰施工工序中,本该两次抹灰完成的工序,用铺水泥干粉缩短底层抹灰凝固时间的方法一次完成抹灰,留下质量隐患,这就是素质缺陷的反映。

因此,管理建设工程项目质量,重要的是从管理人员素质抓起,管理者和操作者都应该是有“资格”的行家,严禁不懂本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人员上岗,以确保工程项目质量。

(三)解决素质缺陷问题途径

要解决素质缺陷问题,首先要开展质量教育培训工作,其重要意义在于:

人是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难控制的因素,只有通过教育培训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才能最终保证工程项目产品的质量。

要搞好全面质量管理,没有文化素养和科技知识是不行的。

因为质量的竞争其实是智力的竞争,教育培训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始终。

日本质量管理大师石川馨有一句名言:

“质量,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其次要进行质量意识教育。

质量意识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广泛的社会性、巨大的能动性以及鲜明的层次性等特点。

提高质量意识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前提,而领导的质量意识更是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成败。

在ISO9001:

2000版质量体系中,质量意识教育的重点是要求各级员工理解本岗位工作在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和意义;其工作结果对过程、产品甚至信誉的影响;以及采用何种方法才能为实现与本岗位直接相关的质量目标做出贡献。

强化质量意识,其实质就是要增强人们关心质量并改进质量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质量知识培训是质量教育培训的主体。

在识别培训需要的基础上,应本着分层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对象提出不同要求学习不同内容。

技能是指直接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所需的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技能培训是质量教育培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业高素质从业人员的供给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不能满足需求。

原因是国家在培养建筑业高素质从业人员方面的政策缺失或者不完善,导致高等教育培养该类人员的周期偏长;建筑企业为追逐尽可能高的企业利润,忽视或者不愿在员工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方面投入;施工作业的大多数人员为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他们往往随着工程项目而辗转流动,就象没娘的流浪儿,不属于任何一个企业,没人亲,没人疼。

就算他们想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也苦于求师无门。

再说他们一天不干活就一天拿不到吃饭钱,所以他们也少有这份心思。

为改变目前状况,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或法律,建立长效机制,提高使地方各级政府加大在农民工培训方面的投入,鼓励建筑企业培训提高本单位员工素质,利用因特网建立数据库,把有关的技术规范结合项目工程事例,尽可能多地做成图像数据放到一个特定的网站,供所有人免费使用,以此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素质。

充分发挥各项目工程民工学校的作用,提高农民工的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