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册 教师辅导讲义 碱 浙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6266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科学上册 教师辅导讲义 碱 浙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 教师辅导讲义 碱 浙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 教师辅导讲义 碱 浙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 教师辅导讲义 碱 浙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 教师辅导讲义 碱 浙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科学上册 教师辅导讲义 碱 浙教版.docx

《九年级科学上册 教师辅导讲义 碱 浙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科学上册 教师辅导讲义 碱 浙教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科学上册 教师辅导讲义 碱 浙教版.docx

九年级科学上册教师辅导讲义碱浙教版

学员编号:

年级:

初三课时数:

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科学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

C专题---碱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一、专题检测

1、某一无色溶液具有下列性质:

①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②与CuSO4溶液反应可产生蓝色沉淀;③与纯碱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此溶液是(  )

A.氢氧化钠溶液B.澄清石灰水C.氯化钙溶液D.盐酸

答案:

B

解析:

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也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但不与纯碱溶液反应。

氯化钙是中性盐,所以不能选;盐酸与纯碱溶液反应不能产生白色沉淀,但能产生气泡

2、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B.用点燃的方法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CO

C.用稀盐酸除去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D.用BaCl2溶液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K2SO4,得到纯净的KNO3溶液

答案:

C

解析:

A、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不能达到目的,因为这两种气体都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把原物质也除去,此项错误;B、点燃的方法不能除去氮气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因为氮气不支持一氧化碳燃烧,故此项错误;C、用稀盐酸能除去热水瓶胆中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都能溶于盐酸,此项正确;D、用氯化钡溶液能除去硝酸钾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钾,但会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钾,不能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钾溶液,此项错误。

3、现有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瓶遗失标签的溶液,为了鉴别这些溶液,将它们编号为A、B、C,并按如图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到以下现象:

(1)写出试剂的名称①是、②是。

(2)写出三种溶液的化学式:

A、B、C。

(3)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本实验如果将步骤①与步骤②颠倒,能否达到实验的目的?

答案:

(1)酚酞,二氧化碳;

(2)Ca(OH)2,HCl,NaOH;(3)Ca(OH)2+Na2CO3=CaCO3↓+2NaOH;(4)Ca(OH)2+2HCl=CaCl2+2H2O;(5)可以达到目的。

解析: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碱,都显碱性,会使酚酞变红色,盐酸显酸性不会使酚酞变红色,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中阳离子不同,可以加入碳酸钠等,在氢氧化钙中会生成白色沉淀,在氢氧化钠中没有现象,所以加入的试剂①是酚酞,试剂②是碳酸钠;

(2)A是氢氧化钙,B是盐酸,C是氢氧化钠;(3)氢氧化钙和试剂碳酸钠等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碱;(4)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5)顺序颠倒后可以先利用碳酸钠鉴别出三种物质,遇到碳酸钠产生气体的原溶液是为盐酸,遇到碳酸钠产生沉淀的原溶液是氢氧化钙,无明显变化的原溶液为氢氧化钠。

4、用“一定”“不一定”填空。

(1)碱溶液的pH大于7;

(2)酸溶液使石蕊试液变红;

(3)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是碱溶液.

答案:

(1)一定;

(2)一定;(3)不一定

解析:

(1)碱的溶液显碱性,pH一定大于7;

(2)酸溶液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3)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的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

二、知识梳理

1、定义

碱:

在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2、碱的通性(可溶性碱:

KOH、NaOH、Ba(OH)2、NH4OH;微溶:

Ca(OH)2)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O2+2NaOH=Na2CO3+H2O

SO2+2NaOH=Na2SO3+H2O(应用:

可用于除去空气中酸性气体)

SiO2+2NaOH=Na2SiO3+H2O(应用:

不能用玻璃塞)

3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NaOH+HCl=NaCl+H2O

Ca(OH)2+H2SO4=CaSO4+2H2O

4与某些盐反应

2NaOH+CuSO4=Cu(OH)2↓+Na2SO4

Ca(OH)2+CuSO4=Cu(OH)2↓+CaSO4

3Ca(OH)2+2FeCl3=2Fe(OH)3↓+3CaCl2

补充知识点:

(1)碱溶液和碱性溶液区分

共同点:

溶液pH>7

不同点:

碱溶液的溶质一定是碱,碱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碱,某些盐也可以形成酸性溶液(如Cu2(OH)2CO3、Na2CO3)

碱性溶液包含碱溶液

(2)通性中的1、2、4只适用于可溶性碱,通性3中和反应适用于所有的碱

(3)氢氧化铁(Fe(OH)3):

红褐色絮状沉淀;氢氧化铜(Cu(OH)2):

蓝色絮状沉淀;其他一般都是白色沉淀

3、碱的个性

氢氧化钠

(1)俗名:

火碱、烧碱、苛性钠

(2)敞口放置(置露空气中)的变化

a.潮解:

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没有新物质生产,属于物理变化

应用:

碱性和中性气体的干燥剂(与氧化钙混合成碱石灰)

b.变质: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产(Na2CO3),属于化学变化

(3)应用:

二氧化碳(酸性气体)的吸收剂

(注意区分风化概念,风化:

晶体失去结晶水的过程)

(4)盛装氢氧化钠的玻璃瓶不能用玻璃塞(SiO2+2NaOH=Na2SiO3+H2O)

氢氧化钙

(1)俗名:

熟石灰、消石灰

(2)澄清石灰水、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

(3)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白色沉淀(CaCO3)

(4)应用:

二氧化碳的检验剂

4、不能和OH-共存的离子:

H+、NH4+、Mg2+、Fe3+、Cu2+

三、题型突破

题型一:

基础知识点

1、下列物质肯定属于碱的是()

A.能电离出OH的化合物

B.水溶液呈碱性的化合物

C.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的化合物

D.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的化合物

答案:

D

解析:

碱的定义

2、右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Na+和OH-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

答案:

C

解析:

A、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溶液呈中性,故A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B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水分子,故C错误;D、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为中和反应,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故D正确,故选C。

3、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①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②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③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A.只有①B.①②C.①③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①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它是盐.②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两种元素,例如碳酸中含有氧元素,但它不是氧化物.③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所以类推结果错误的为①②③

题型二:

碱与酸盐混合物的反应

1、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乙的是(  )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A

稀盐酸和硫酸铜溶液

烧碱溶液

B

稀硫酸和稀盐酸

氯化钡溶液

C

镁铝合金

稀盐酸

D

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稀盐酸

A.AB.BC.CD.D

答案:

A

解析:

A、烧碱可以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沉淀,但是生成的沉淀可以和稀盐酸反应而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铜,所以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难以形成沉淀,只有把盐酸消耗就完全,才能产生沉淀,故A正确;B、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且难溶于酸的沉淀,即将氯化钡溶液滴加入稀硫酸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马上产生沉淀,即生成沉淀的起点为原点,故B错误;C、镁铝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且只要接触就能产生氢气,即生成气体的起点为原点,故C错误;D、氯化钠不能喝稀盐酸反应,而碳酸氢钠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常温下即可反应生成气体,即生成气体的起点为原点,故D错误

2、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图象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反应的有关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A、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可知最后pH值大于7,故A错;B、由于在没加入氢氧化钠之前,没有生成硫酸钠,所以应该从0点开始,故B错误;C、加入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把硫酸反应完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所以一开始没有沉生成,故C正确;D、由于氢氧化钠过量,所以最后硫酸被反应完了,所以硫酸的质量分数最后变为零,故D错

3、已知M、N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一定量的M中不断滴加N,并测定所得溶液的pH值,如图所示。

(1)M是一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反应过程中,老师取a、b、c三处反应后的溶液,打乱顺序后,请同学们不测定溶液的pH值,用其它方法对三种溶液进行探究。

小明和小红分别取其中一种溶液进行实验:

小明向所取溶液中加入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结论:

是a处溶液。

小红向少量另一种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

结论:

是b处或c处溶液。

为进一步确定该溶液成分,小红又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向其中滴加石蕊溶液(合理即可)

溶液变红

为c处溶液,并推知溶液中的离子有(填写离子符号)

剩余一种为b处溶液。

通过实验,同学们知道了酸碱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和用不同方法确定溶液成分。

答案:

(1)氢氧化钠溶液NaOH+HCl=NaCl+2H2O;

(2)CuSO4[或CuCl2或Cu(NO3)2]溶液呈无色(或酚酞不变色);Na+、H+、Cl-

题型三:

气压差问题

1、某化学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进行酸、碱、盐知识的探究,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其中并认真填写空格。

【学生实验】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学生板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①:

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②:

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1)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

A中软塑料瓶変瘪,B中

(2)小红认为小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

小明同学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小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3)小宁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她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反思拓展】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

答案:

【学生板演】CO2+Ca(OH)2═CaCO3↓+H2O;【实验探究】

(1)气球膨胀变大(合理说法均可);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也能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等)

 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生成等)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反思拓展】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可以通过检验生成物证明反应发生.

解析:

【学生板演】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方程式是:

CO2+Ca(OH)2═CaCO3↓+H2O;【实验探究】

(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大气压将空气压入气球,所以气球变大;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也能使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所以小华的设计不严密;要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还需设计对比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再重复实验与放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现象(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是否相同、气球膨胀的大小是否相同)通过对比推导出正确的结论;(3)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还可以检验其反应生成物来验证,可向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若观察到有气泡生成或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因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水,无气体生成,氢氧化钠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反思拓展】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我们可以通过间接检验反应物是否减少或检验生成物的方法验证反应是否发生

2、小楠同学在探究CO2与NaOH 是否发生反应是,设计了下图所示的三种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以上三个实验中,①②有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楠记录他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①;实验②。

(2)实验③中玻璃广口瓶未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楠寻找一种生活替代该装置中的广口瓶,以使实验取得成功,你选用的物品是,改进后看到实验现象是

(3)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通过本次实验探究,得出氢氧化钠应保存。

答案:

(1)①溶液进入试管内;②气球膨胀;

(2)塑料瓶;(3)CO2+2NaOH═Na2CO3+H2O;(4)密封保存.

解析:

(1)①二氧化碳被消耗,与外界有气压差,所以溶液进入试管内;②二氧化碳被消耗,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大气压把小气球会吹大;

(2)将广口瓶改成塑料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能由于瓶内压强减小而变瘪的现象;(3)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物是碳酸钠和水,用观察法配平即可,所以方程式是:

CO2+2NaOH═Na2CO3+H2O;(4)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成分反应,所以要密封保存.

3、要使图中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锌和稀硫酸②石灰石和盐酸③氯化钠和水④氧化钙和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小气球鼓起来,说明固体和液体接触后产生了气体或者放出了热量,使瓶内的压强增大.①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使瓶内压强增大,故①可以,②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故②可以,③氯化钠与水接触不发生反应也无热量放出,瓶内压强不变,故③不可以,④氧化钙与水接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使瓶内的压强增大,故④可以,综合可知,①②④均可以。

题型四:

离子共存、鉴定

1、下列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无色透明溶液中:

NH4+、Cu2+、Cl-、NO3-B.碱性溶液中:

K+、Na+、SO42-、Cl-

C.酸性溶液中:

K+、Na+、HCO3-、Ca2+D.酸性溶液中:

Na+、Fe2+、SO42-、NO3-

答案:

B

解析:

A.溶液无颜色,则不能存在Cu2+,故A错误;B.溶液呈碱性,四种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B正确;C.HCO3-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酸性条件下Fe2+与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2、下列离子能在pH=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NO3-、Na+、OH-B.CO32-、K+、Cl-、Ca2+

C.H+、Ba2+、Cl-、SO42-D.K+、OH-、SO42-、Cu2+

答案:

A

解析:

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CO32-、Ca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Cu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3、对溶液中的离子进行鉴定,下列实验所得结论不合理的是(  )

A.向溶液中加入稀硝酸后,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可能含有Cl-

B.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观察无明显现象,继续加入氯水,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后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可推测该溶液中含有NH4+

D.向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可推测溶液中含有CO32-

答案:

D

解析:

A.向溶液中加入稀硝酸后,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为Cl-+Ag+═AgCl↓,AgCl不溶于稀硝酸,可确定溶液中含有Cl-,故A合理;B.KSCN溶液是用于检验Fe3+的试剂,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观察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Fe3+.继续加入氯水,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存在Fe3+,而只能是溶液中Fe2+的和加入的氯水反应生成,2Fe2++Cl2═2Fe3++2Cl-.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故B合理;C.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碱性气体,而高中化学中碱性气体只有氨气,根据题意,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后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产生了NH3,发生反应NH4++OH-加热条件下有NH3产生,则证明溶液中含有NH4+,故C合理;D.根据题意,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为CO2.而溶液中与盐酸反应产生CO2的离子有CO32-、HCO3-,反应为CO32-+2H+═CO2↑+H2O、HCO3-+H+═CO2↑+H2O.所以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或HCO3-或两者都有,故D不合理。

四、专题过关

1、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碱溶液中都含有(  )

A.氢离子B.氢氧根离子C.金属离子D.酸根离子

答案:

B

解析:

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水中都会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故选B。

2、下列有关酸、碱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可做炉具清洁剂

B.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金属离子

C.盐酸、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H+

D.用食醋可除去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

答案:

B

解析:

A、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可做炉具清洁剂,因为氢氧化钠能与油类物质反应;故A说法正确;B、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不是金属离子;故B说法不正确;C、盐酸、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H+;故C说法正确;D、水垢的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等不溶性物质,都能和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故食醋可除去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故D说法正确。

3、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④碱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A.只有①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特指酸和碱的反应.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故①错误;碱的水溶液显碱性,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是显碱性的盐溶液,故②错误;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含有氧元素不是氧化物,故③错误;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如氨水属于碱,但不含有金属离子,故④错误。

4、氢氧化钠溶于水,溶解时(填“放出”或“吸收“)大量热,氢氧化钠溶液对皮肤、纸张、织物有强腐蚀性.因此氢氧化钠俗称、、

,其固体必须密封保存,因为它不仅能,而且能与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检验该固体是否变质可选用的试剂化学式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极易,放出,烧碱,火碱,苛性钠,吸水潮解,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2NaOH+CO2=Na2CO3+H2O,HCl,Na2CO3+2HCl=2NaCl+H2O+CO2↑

解析:

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其固体容易吸水潮解,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检验碳酸钠可以使用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5、如右图所示,小试管中盛有水和石蕊试液,U型管两侧内水面持平。

向试管中加入某物质后,石蕊试液变红,且U形管两侧水面左低右高,则加入的物质为()

A、CaO    B、NaOH C、浓H2SO4D、NaCl

答案:

B解析:

浓H2SO4显酸性,使石蕊试液变红,溶于水放热,导致压强增大。

6、如图甲、乙两个装置均可通过胶头滴管向锥形瓶中滴加某种液体,达到使气球鼓起起的目的,锥形瓶和胶头滴管放入物质正确的一组是(  )

甲乙

序号

装置名称

锥形瓶内物质

胶头滴管中的物质

A

HCl气体

NaOH溶液

NaCl固体

H2O

B

CaCO3

稀盐酸

NaOH固体

H2O

C

NH3气体

H2O

Cu

稀盐酸

D

CO2气体

NaOH溶液

Zn

稀H2SO4

A.选项AB.选项BC.选项CD.选项D

答案:

D

解析:

A、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氯化氢气体,气球能够膨胀起来;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现象,气球不能膨胀起来.故选项错误;B、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球会收缩;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气体膨胀,气球会膨胀起来.故选项错误;C、氨气溶于水后气球会膨胀起来;铜和稀盐酸不反应.故选项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气球能够膨胀起来;锌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氢气,气球能够膨胀起来.故选项正确。

7、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猜想:

猜想I:

全部是Na2CO3,猜想的依据是;

猜想Ⅱ:

全部是NaOH

猜想Ⅲ:

部分是NaOH,部分是Na2CO3

试验和推断: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后,至全部溶解

无色溶液

②向试管的溶液中滴加适量物质X的溶液

现象A

③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现象B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X溶液是,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X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填化学式),该实验(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X是CaCl2溶液,猜想Ⅲ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答案:

猜想I:

CO2+2NaOH=Na2CO3+H2O(或空气中的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

(1)稀盐酸(或稀硫酸等酸);

(2)Na2CO3+2HCl=2NaCl+H2O+CO2↑(与所选的酸对应,合理均可);(3)现象A有白色沉淀产生;现象B为无色酚酞变红色

解析:

猜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