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卷16.docx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卷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卷16.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单元滚动检测卷16
高三单元滚动检测卷·政治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十六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吸收阳光,从而节约能源,但这些玻璃对鸟类来说却是致命的。
有统计显示,在北美每年因在飞行过程中受到视觉干扰,误撞到大厦玻璃而丧命的鸟类就超过了10亿只。
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曾展出2400多只候鸟的尸体,这些候鸟都是因为在迁徙途中看不清高楼大厦的玻璃而发生撞击致死的。
这启示我们( )
①要认识事物间的客观联系,不能人为地干预生物的生存条件 ②要尊重事物间的制约关系,不要人为地改变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③人们在改造世界过程中,要尊重事物自身的属性和规律 ④从事人类生产活动是为了适应自然环境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科学”流言,就在你身边。
比如,维生素B1泡水能驱蚊,自制水果酵素排毒减肥、淡盐水浸泡果蔬可去除农药残留、WiFi辐射会损害健康……。
科学家用科学事实已经颠覆了网上这些看似真实的无稽之谈。
这佐证了( )
A.流言是现象,真理是本质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真实的东西往往不是真理
3.“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
这一法则要求我们( )
①考虑问题要全面、周到,立足全局 ②关注事物量的变化,防止引起质变 ③关注细节,把握关键部分的影响 ④杜绝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转化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屠呦呦课题组开始抗疟疾药物的研究,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搜集了808味可能抗疟的中药,经历了第190次失败之后终于成功获得青蒿中性提取物。
经过反复实验和临床试用,青蒿素治疗疟疾获得了完全的成功,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据此回答4~5题。
4.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青蒿素的研制过程说明了( )
①科学研究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②科学研究不是一帆风顺的,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③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④科学研究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根据事物的已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联系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5.青蒿素的研制经历了第190次失败,经过反复实验和临床试用,获得了完全的成功,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科学研究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科学研究的发展首先从量变开始,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 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科学研究要善于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④质变就会促进事物的发展,青蒿素治疗疟疾获得了完全的成功,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
6.中国高铁虽曾发生动车追尾特大事故,备受外界质疑。
但我们用实践证明中国是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技术最先进的国家。
中国高铁正走向世界,已先后与俄罗斯、美国、英国等国签订投资协议。
中国高铁走向世界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想问题办事情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D.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
7.对于进入课堂的古诗文,我们既要结合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对其内涵加以解读,又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赋予其新的内涵。
这是因为( )
A.社会存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B.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存在是解开人类历史奥秘的一把钥匙
D.社会意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8.2018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推进各项事业改革,向改革要发展的新动力。
向改革要发展的新动力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人类社会是螺旋式上升的前进过程,不断运动 ②事物内部会孕育更新的要素,对现存事物要暂时性的理解③自我“抛弃”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 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眼光看世界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9.为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8年9月3日我国举行全国大阅兵并邀请外国首脑观阅,日本首脑拒绝参加。
日本一直以来拒绝承认侵略中国,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还曾放言:
“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
安倍晋三的言论旨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认识历史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D.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
10.2018年我国将进一步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此次制度改革是基于(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 ②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③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④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1.2018年8月12日,在成绵高速绵阳往成都方向处,一辆货车发生侧翻,车上20多吨梨子散落一地,引起附近村民疯抢。
哄抢者真的缺少这些物资吗?
并非如此,一是占便宜的心态,二是凑热闹的本能,有好处为什么不去捞点儿?
这是国人的常规心态,即便我们早已是衣食无忧。
这说明( )
①尽管客观上生活富足,但意识容易指导人们作出破坏社会的行为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从众心理支配下的人的行为是错误的 ④要完善上层建筑来化解社会矛盾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12.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干部好不好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
这一论断蕴含的哲理是( )
①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③百姓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有人曾说:
“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多一颗星星,人死后会升到天空,变成星星给走夜道的人照亮儿。
于是,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告诉我们( )
①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历史是无数个人不断创造的结果 ③个人对社会发展有着或大或小的作用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动力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4.中国是人口第一大国,又是人均资源短缺的发展中国家。
有专家指出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的是我国必须转变单纯以GDP的增长来衡量发展这样的观点,要倡导节约,拒绝奢华,珍惜公共财富,创造基于科技创新的新兴财富价值观。
这种观点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建立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的 ②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现实的改造世界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和制约作用 ④引导我国公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5.对下图漫画所包含的哲理解释合理的是( )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③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16.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共同追求,也是当今社会凝聚人心的“最大公约数”。
社会成员
利益诉求
农民
希望法律保护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选举和监督村委会的权利
工人
希望法律保护依劳动合同产生的劳动权和获得报酬的权利,以及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权利
文化工作者
希望法律保护表达自由权,因创新性劳动产生的知识产权
私营企业主
希望法律保护财产权和自主经营权
上述材料说明( )
A.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
C.社会存在和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
D.正确价值选择要满足人的诉求
17.“我是一只小小鸟,我却想飞得更高!
”由于处境的不同,新生代农民工不再像第一代农民工把“进城挣票子、回村盖房子娶娘子”作为进城打工的最终目标,学本事、长见识、改变人生命运、实现个人价值、提升社会地位,开始成为他们中很多人的新观念、新追求。
这表明(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现代社会条件下,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更重要 ④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
18.“祖国需要处,皆是我家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年来,兵团人以“大忠于祖国,大孝于人民”的情怀,坚守着2019公里的边境线,开垦出100多万公顷的良田,建设了一批“西域名城”。
这说明( )
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③投身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④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9.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以表彰她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
屠呦呦女士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
屠呦呦的事迹启示我们( )
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决定作用 ②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用者 ③要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掌握专业技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十八大代表、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李新民说:
“我的人生价值在钻台,要像铁人老队长那样,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奉献青春年华。
”这番话表明( )
①要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人生价值 ②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 ③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最根本的是看为家庭贡献了什么 ④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1.材料 李克强总理强调:
我们过去的发展靠的是“人口红利”“开放红利”“资源红利”,那么,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更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为此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从“寻觅社会的真谛”角度,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14分)
22.材料一 衡量宜居的六大指标:
社会文明度
贫富差距小,社会保障覆盖率较高,文化包容性较强
经济富裕度
生活上没有很大的经济压力,相对富裕
环境优美度
生态、气候、人文和城市景观。
对文化自然遗产保护做得很好
资源承载力
人均资源总量,人均城市用地面积,食品供应安全等指标
生活方便度
在城市交通、商业服务、教育文化体育设施、绿色敞开空间、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
公共安全度
有完善的预防、应对自然和人为灾害的设施、机制和预案,政府对公共安全事件有较强的处理能力
材料二 建设宜居城市必须体现以人为本。
有人说:
百姓是宜居城市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必须做好百姓的各种社会保障。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14分)
材料三 宜居城市能够充分彰显自己的历史和人文特质。
今天,人们在选择宜居城市时,会综合考虑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气候环境、生活便捷、公共安全等因素。
(2)作为一位居民,请你为发展宜居城市提两条合理的建议,并指出其辩证法依据。
(14分)
23.小马、小孙是援藏队伍中的一对博士夫妻,均毕业于北大。
小孙是法学博士,做涉外律师时每小时有300美金收入。
她说自己全是读的公费,国家培养她这么多年,当然应该为国家出些力。
小马出生在云南偏僻的彝族山寨里,村民接济让他得以求学。
他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由于英语底子较差,为考硕士、博士,曾屡遭挫折。
在选择服务去向时,他们认为西藏比北京更需要人才和知识,在那里,他们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于是,他们怀着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面貌的理想和为国效力、奉献社会的激情来到雪域高原,以实际行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与国家民族的需要融为一体。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观的知识,分析博士夫妻的先进事迹在价值选择和实现方面给我们的启示。
(8分)
答案解析
1.C 2.B 3.B
4.D [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属于辩证唯物论,①④不符合设问要求。
]
5.C [量变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②错误。
质变不一定是发展,④错误。
]
6.B [A属于认识论,C、D属于唯物论。
]
7.B 8.A 9.C
10.C [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属于调整生产关系,排除④。
材料不涉及人民群众的作用,排除①。
]
11.B [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①错误;理性的从众心理是可取的,③错误;调整社会心态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社会心态属于上层建筑范畴,④正确;生活富足了,但仍有“国人的常规心态”体现了②。
]
12.A
13.D [④错误,生产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动力。
]
14.D [②错误,意识不能现实的改造世界。
④属于文化生活。
]
15.B 16.A
17.B [从材料可知,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进城打工的目标与追求的差异在于处境的不同,体现了②④。
①材料未体现;③观点错误。
]
18.D [①错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材料强调的是影响人生价值实现的主观因素,②与题意不符。
]
19.C
20.A [①②正确切题。
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③说法不科学;④与题意无关。
]
21.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要求深化改革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体现了这一点。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要求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
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说明了这一点。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释放更多“改革红利”说明了这一点。
22.
(1)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百姓是宜居城市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应该以百姓为本,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求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创建宜居城市,是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2)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宜居城市要彰显自己的历史和人文特色。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人们在发展宜居城市时,要综合发展经济、政治、文化、气候、环境、生活等因素。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
城市管理要不断有创新的举措,创新社会管理、创新人文关怀。
(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3.
(1)心系国家,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把人生价值追求与国家民族需要融为一体,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3)胸怀理想、顽强拼搏,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4)为国效力、奉献社会,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