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1509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PPT 页数:470 大小:9.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0页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0页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0页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0页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ppt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组装与维护.ppt(4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ppt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2,理论课,第1章计算机概述(3课时)第2章CPU(3课时)第3章内存(2课时)第4章主板(2课时)第5章硬盘(2课时)第6章光驱(2课时)第7章显卡和显示器(3课时),3,第8章键盘和鼠标(1学时)第9章声卡(2学时)第10章调制解调器(1学时)第11章机箱和电源(1学时)第12章移动存储设备(1学时)第13章组装一台计算机(3学时)第14章BIOS设置(3学时),4,第15章硬盘分区和格式化(3学时)第16章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安装(3学时)第17章注册表的维护(3学时)第18章计算机病毒及防范(3学时)第19章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3学时),5,第1章计算机概述,主要知识点:

一、计算机的发展史(掌握)二、计算机的特点(掌握)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掌握)四、计算机的种类(了解)五、计算机组成部分(掌握)六、计算机系统(了解),6,一、计算机的发展史,1、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特点:

体积大(30吨,167平方米)、费用高、不适合个人使用(300多人同时工作)2、70年代,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北极星”诞生在美国。

1980年IBM开辟了计算机的新纪元。

3、从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到现在PC的飞速发展,共经历了四个阶段(以计算机的核心器件的更新来划分):

7,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8年)特点:

体积大,可靠性不高。

程序语言以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为主。

第二代: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91965年)特点:

由晶体管分立电路构成,体积变了很多,运算速度得到了提高,出现了一些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使程序设计效率提高。

第三代: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651975年)特点:

体积和重量进一步缩小,性能得到了提高,此时出现了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

8,第四代: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75年至今)特点:

体积和重量空前的缩小,互联网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4、发展趋势巨型化:

速度快,容量大,计算能力强,其发展体现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微型化:

指高集成度的计算机特点:

体积小、功耗低、灵活性大网络化:

使计算机之间可以相互通讯和资源共享。

智能化:

通过程序设计让计算机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9,二、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遵循摩尔定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几乎每18个月就提升一倍,高速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每秒可运算上千亿次。

2、通用性强不同配置的计算机可运行相同的特定的程序;编译好的程序也可以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运行。

10,3、存储容量大存储器可以存储大量的程序和数据。

(存储的单位为:

byte,1KB=1024B)4、工作自动化计算机可按照编写的程序实现工作的自动化。

11,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2,四、计算机的种类,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种类,目前常用的划分方法是按计算机的功能和规模进行划分:

1、巨型机目前运行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通道速度最快、处理能力最强、工业技术最为先进的计算机。

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工程设计,其发展代表了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13,2、小型机其体积较小,结构也较简单,价格相对便宜,通用性强,维护和使用方便,适合对计算机功能要求不是很高的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应用3、微型机常用的计算机,也称为PC机或微机,其采用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灵活性大等特点。

14,五、计算机组成部分,微型机结构如下图:

15,1、微型计算机存储的后援外存储器外存储器主要有:

磁盘存储器和光盘存储器

(1)磁盘存储器可分为软磁盘和硬磁盘,由磁盘片、磁盘驱动器和驱动器接口组成,统称为:

磁盘机。

(2)光盘存储器:

由光盘、光盘驱动器和接口电路组成。

按其功能分可分为:

只读型、一次写入型、可重复写入型。

16,2、微型计算机的主体主机主机板又称为系统主板简称主板或母板,主板上装有:

CPU、内存、主板和扩展卡等。

(1)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一块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其插在主板上的CPU插座上(有Socket和Slot两种结构)。

17,

(2)内存内存插在主板的内存插槽中(SIMM、DIMM、RIMM),可被CPU直接访问,常用的内存为DDRSDRAM,容量一般为64MB、128MB、256MB、512MB。

(3)扩展卡扩展卡安装在主板的扩展槽上。

在购买主板时应注意它的总线标准和数量,前者反映了主板的速度,后者反映了主板的扩展能力总线标准有:

ISA(工业标准体系结构)和PCI(外部设备互联)。

18,3、稳压电源稳压电源直接影响主机能否正常工作,其功率应在250W以上,现在常用的电源功率都在300W以上。

4、微机常用输出设备显示器和打印机

(1)显示器,其通过显示卡连接到系统总线上(或与内存相连),两者一起构成了显示系统。

其参数包括:

屏幕尺寸、宽高比、点距、像素、分辨率等。

19,

(2)显示卡,插在主板的PCI或AGP上,是连接CPU和显示器的接口电路,其控制和实现计算机数据与视频信息之间的转换。

(3)打印机,最常用的输出设备之一,有点阵式、激光式和喷墨式打印机,其技术指标有:

打印速度、打印分辨率、打印纸的尺寸和打印的噪音等。

20,5、机箱机箱分卧式和立式两种,立式机箱内部空间大,散热方便,有利于扩充设备;卧式,放在显示器的下面,占面积小。

优质机箱:

厚度应在1mm以上的优质钢板。

电源功率应在300W以上;驱动器托架要多,散热合理,面板采用ABS阻燃塑料,有防灰尘进入的滑动门,拆装方便。

21,机箱各组件实物图,22,机箱各组件实物图,23,六、计算机系统,

(一)硬件系统1、硬件系统指计算机的实体,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所有实际装置的总称(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物理设备)2、例如:

24,

(二)软件系统1、软件系统是指为计算机运行提供服务的各种计算机程序和全部技术资料。

2、它是保证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并为用户提供一个直观、方便的工作环境。

它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

3、例如:

4、软硬件之间的关系: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5,(三)计算机组成部分1、控制器控制器是整个系统的指挥中心,由它从存储器取出程序控制信息,分析后向其他部分发出控制信号,使多个部分协调一致的工作(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运算、存取等)。

2、运算器运算器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厂”,大量数据的运算和处理工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其运算包括两类:

基本算术运算和基本逻辑运算,26,3、存储器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的地方,并根据指令要求供给有关部分使用。

存储器是由主存储器(内存)、辅存储器(外存)和高速缓冲存储器组成的存储器系统,三者按照存取速度、存储容量和价格的优劣组成层次结构,以适应CPU越来越高的速度要求。

27,4、输入设备将程序和数据等信息转换成计算机所能识别的编码,并按顺序送往内存5、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过的数据、计算结果等内部信息按照人们要求的形式输出,28,七作业,1、熟悉计算机的发展史2、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哪些部件组成?

3、微型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哪些类?

并举例。

29,主要知识点:

一、认识CPU(掌握)二、CPU的发展(掌握)三、CPU的工作原理(掌握)四、CPU的技术参数(了解)五、CPU的分类(掌握)六、CPU的型号和品牌(了解)七、CPU的超频(了解),第2章CPU,30,1、中央处理器CPU又叫作微处理器,它由控制器,运算器和存储单元三部分组成。

2、CPU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也是整个系统最高的执行与控制单位,其执行算数和逻辑运算及控制整个系统指令的算数与逻辑运算,数据存储和输送,以及输入输出的控制!

一认识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31,二CPU的发展,1、Intel4004

(1)1971年Intel将算数运算器和逻辑控制电路集成了,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片微处理器。

(2)其参数为4位处理器,含有2300个晶体管,108KHz的时钟频率。

2、Intel8086/8088

(1)说明:

1978年和1979年先后推出

(2)参数:

16位微处理器,含有1.9万个晶体管,4.77MHz时钟频率,地址总线为20位,可使用1MB内存,32,(3)1981年,IBM首次将8088芯片用于PC机器中,开创了全新的个人电脑时代。

(8086的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都是16位,而8088的内部总线是16位,外部总线是8位)3、Intel的80286

(1)说明:

1982年推出。

有两种工作模式:

实模式和保护模式;其中,实模式被限制在访问1M内存而保护模式可访问16M内存。

(2)参数:

16位处理器,24位地址总线,含有13.4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6MHz20MHz。

33,4、Intel80386

(1)1985年推出。

(2)参数:

32位处理器,含有27.5万个晶体管,最高频率为33MHz地址总线为32位。

(3)注:

其工作模式除了实模式和保护模式之外还增加了一个虚拟86的工作模式,其可以模拟多个8086处理器,提供处理多任务能力。

(4)说明:

要运行浮点运算须购80387协处理器芯片,此时Intel设计了Cache控制器82385,34,5、Intel80486

(1)1989年推出

(2)参数:

32位处理器,含有120万个晶体管,频率从25MHz逐步提高到了100MHz,集成了协处理器和8KB的Cache,首次采用了RISC(精简指令集)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内执行一条指令。

6、IntelPentium

(1)说明:

1993年推出,被称为P5。

(2)参数:

32位微处理器,含有550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33MHz,0.25微米和0.35微米制造工艺,Cache为16KB。

35,(3)注:

首次将二级缓存整合到CPU中,使其频率与CPU同步,第一次使用独立双总线结构(一条连接Cache另一条负责主存)7、IntelPentiumPro

(1)1995年11月,Intel推出的第一块第六代微处理器。

(2)参数:

32位微处理器,含有550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33MHz,0.25微米和0.35微米制造工艺,Cache为16KB。

(3)首次将二级缓存整合到CPU中,使其频率与CPU同步,第一次使用独立双总线结构(一条连接Cache另一条负责主存),36,8、IntelPentiumMMX

(1)1997年初,在Pentium和PentiumPro基础上加了57条多媒体指令,构成了PentiumMMX,其采用了双电压设计,内核电压为2.8v,系统I/O电压为:

3.3v。

(2)参数:

32位处理器,采用0.35微米制造工艺,集成32KBCache。

9、PentiumII

(1)说明:

PII第一次采用了slot1接口,处理器采用了sec(单边插接)与主板相连。

37,38,

(2)参数:

32位处理器,采用0.35微米制造工艺和0.25微米制造工艺,集成了32KB的一级缓存,以及512KB的二级缓存,含有880万个集体管。

(3)此时,第一块Celeron(1998年)推出,去掉了二级Cache并简化了封装,加了散热片。

10、IntelPentiumIII

(1)1999年2月推出,其继续采用slot1架构,10月份推出了Socket370接口的PentiumIII处理器。

(2)在以往的MMX基础上,增加了70条多媒体指令SSE技术,提高了专业运行速度采用了0.25微米和0.18微米制造工艺,工作频率在500MHz以上,此时CeleronII代产生。

39,11、IntelPentium4

(1)2000年11月21日参数:

首批P4主频为:

1.5GHz和1.4GHz,工作电压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