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最新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5062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52 大小:43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最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2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最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2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最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2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最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2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最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最新版.docx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最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最新版.docx(2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最新版.docx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最新版

1 古诗二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村居》和《咏柳》都是以春天为题材的古诗。

寥寥数语,勾画出两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赞春图”。

本课教学,坚持“以读代讲,读中悟情”的教学理念,重点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的读,感知诗意,感悟诗情,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教师)

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插图引入,激发兴趣

1.话题引入:

美丽的春天悄然来临,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里,你们都喜欢做哪些活动?

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2.学生自由交流。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清楚画面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猜测他们当时的心情。

4.引出课题:

清朝诗人高鼎目睹了这一画面,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村居》。

(板书课题)

5.学生朗读课题,并按自己的想法说说“村居”是什么意思。

(“村居”就是在农村居住。

6.引入新课:

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看见的。

那么,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

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

借助插图,初步感知诗歌描绘的画面,为后续的理解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课件继续出示《村居》插图,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观察插图,一边认真倾听。

看一看,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内容?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村居》,画出这首诗中的生字,多读几遍。

3.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利用生字卡片集体识字。

(1)读一读:

组长当小老师,教同学读会“莺、拂、堤、柳、醉”。

(2)找一找:

“莺、拂、堤、柳、醉”和我们认识的哪些字长得很像?

(3)说一说:

分别用“莺、拂、堤、柳、醉”组词语,并用组好的词语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4.课件出示放风筝的背景图,将“黄莺、拂面、堤岸、柳树、喝醉”等词语写在风筝上,指生认读,认读正确,生词对应的风筝就会飞上天空。

5.指名朗读古诗,集体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6.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然后齐声诵读古诗。

设计意图: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小组合作有利于优势互补,提升识字实效。

三、多层朗读,感悟诗情

(一)学习前两句诗。

1.指名朗读前两句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

这两句诗写了春天里的哪些景物?

(草儿、莺儿、杨柳、春烟。

2.课件播放与这两句诗相对应的动画,请学生仔细观察。

春天里,草儿、莺儿、杨柳、春烟等具有哪些特点?

3.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语:

草长莺飞:

指小草吐绿,莺儿飞翔,形容春天的景象。

二月天:

指春天。

 拂:

掸去,轻轻擦过。

春烟:

春天的水汽,雾气。

醉:

沉迷,过分地爱好。

4.教师配乐范读这两句诗,请学生闭目想象: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学生交流: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岸旁边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堤岸,仿佛在春天的雾气里醉得直摇晃。

6.指导朗读:

如此让人如醉如痴的画面,该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我们的情感呢?

(二)学习后两句诗。

 1.指名朗读后两句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

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交流:

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3.学生自由朗读后两句诗,一边读,一边想:

“散学”和“纸鸢”是什么意思?

 4.指导朗读:

小伙伴们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以此写了一首富有意境的诗。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

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经历,引导学生了解诗中描绘的画面与活动。

这种建立在体验基础上的理解是深刻而丰富的。

四、观察指导,练习写字

1.学生仔细观察写字表中“诗、村、童”三个字,将容易写错的笔画圈出来,并给同桌讲一讲圈画的理由。

2.怎样才能写好圈画的笔画呢?

和同桌商议一下。

3.课件利用动画演示3个会写字的笔顺和书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写内容,写好后再对照范字改一改。

4.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

哪个地方写得好?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

以学生自主练写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小组交流: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

除了《村居》,还有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2.课件出示咏春的诗句,学生朗读并摘抄在积累本上。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徐俯《春游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

3.布置作业:

你在春天里最喜欢做什么?

用笔画一画,再给家人讲一讲。

设计意图:

以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实现语文学习课内与课外的融合。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不同地点的柳树图片)导入:

春姑娘已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看——(出示柳树图,学生欣赏)

2.自由交流:

欣赏后,你的心情怎样?

有什么感受想和大家交流?

3.教师小结:

我们喜欢柳树、赞美柳树,这种情感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咏柳。

(板书课题)

4.学生自由朗读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意思。

5.课件出示贺知章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与作者相关的资料,或者朗诵自己知道的贺知章写的诗。

设计意图:

借助柳树插图,引发学生对柳树的赞美之情,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诗题,又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整体的情感基调。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

1.课件播放《咏柳》朗读动画,引导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倾听。

2.学生自由读古诗,想一想:

哪些诗句与刚才看到的画面描述的内容是一样的?

3.指名朗读:

(1)要正确、流利地朗读每一个句子,尤其要读好生字的字音。

(2)这首古诗应该按怎样的节奏来读?

试一试,再勇敢地展示给大家。

设计意图:

《咏柳》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大部分同学都有诵读基础,甚至能准确背诵。

此环节设计,尊重了学生已有的学情,在基础中提升,提高教学实效。

三、质疑问难,交流朗读

1.引言:

古诗有其独特的韵味,每读一遍,它都能带给我们无尽的享受。

2.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找出能体现柳树美的词句,多读几遍,体会一下,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读懂的画直线,读不懂的画波浪线。

3.小组交流:

(1)和同伴说一说自己读懂的内容。

(2)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同学交流后,可以根据同学的表达补充自己的发言。

(3)和同伴说一说自己不理解之处,如果同学能够为你解答,就认真听清楚他的想法。

4.全班交流汇报,相机引导学生围绕以下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句诗——抓住“碧玉”“妆”“一树”体会诗句的意境,体会柳树生机勃勃的特点。

(1)课件播放与“碧玉妆成一树高”相对应的画面,引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

“碧玉”指什么?

(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的嫩叶,写出了柳树颜色翠绿、生机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颜色很美。

(2)指名朗读第一句诗。

(3)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件中的画面。

(一棵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就像用碧绿的玉石装扮成的。

第二句诗——抓住“万条”“绿丝绦”体会诗意,感受柳枝的茂密、柔软、随风摇曳、婀娜多姿的美。

(1)课件播放与“万条垂下绿丝绦”相对应的动画,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

画面中柳树具有哪些特点?

(柳条随风飘动,颜色翠绿,轻柔美丽让人觉得它的样子很美。

(2)课件播放绿色的丝带,教师点明“丝绦”就是丝带的意思。

(3)教师诵读这句诗,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春天里柳树的样子。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第三、四句诗——抓住“裁”“似”“剪刀”等词体会诗意。

(1)课件播放与最后两句相对应的画面,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

诗中的“剪刀”指的是什么?

(2)拓展交流:

春风是美的创造者,它既然能裁剪出细致匀称的柳叶,自然也能裁剪出其他的。

请同学们想一想:

它还能裁剪出什么?

5.(师板书总结)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枝和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将二月春风比作剪刀,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6.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想象一下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7.学生交流:

谁能把你脑中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

8.指导朗读:

多么美的遐想,多么美的春天!

现在,你们想不想也做一回诗人,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

9.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

借助动画,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更有利于学生体验柳树的美感。

四、集中识字,指导书写

1.小组合作,借助生字卡片,逐一认读“咏、妆、丝、绦、裁、剪”,遇到读不准的字音,请小组同学教一教,并商议识记的好办法。

2.课件出示“咏——泳、妆——装、绦——条、裁——栽、剪——煎”,引导学生观察,找准每组中两个字的不同点,并组词加以区别。

3.课件出示田字格,并以动画的形式逐一展示“碧、妆、绿、丝、剪”等字的书写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

4.课件集中出示“碧、妆、绿、丝、剪”等字,请学生再次观察,找出每个字容易写错的地方,“碧、丝、剪”书写时要上大下小,“妆”和“绿”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多书空几次。

5.学生完成课后临写和练写。

设计意图:

在识字的重点、难点处下功夫,让书写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选读诗歌,布置作业

1.课件出示《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春日》《新柳》等,学生朗读。

2.布置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可以抄写在积累本上,还可以和家人一同诵读。

设计意图:

归类整理,帮助学生建立头脑中的“古诗体系”,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实现量与质的同时提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多媒体对教学的作用毋庸置疑。

声音和图像的结合给学生以强烈的印象,这种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在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

学生对古诗的语言不太熟悉,所以难以很快领略诗歌所展现的优美画面。

于是,我在上课伊始,设计了多媒体课件:

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堤岸,孩子们在放风筝……诗句的朗诵随着画面同步出现。

动画的整体展示,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接着,我挖掘课件的信息资源,促进学生对《咏柳》的感悟与理解。

首先展示“碧玉妆成一树高”的画面,先是新叶颜色鲜亮翠绿,像碧玉,然后密密层层,挤满整棵树,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对画面的观察说说自己的理解。

接着是“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画面,重点体现柳树的枝条和绿色丝带的相似点,多媒体提供的形象资料,促进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

随后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寓情于景,就把自己的感受尽情地抒发出来了。

2 找春天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意境丰满、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的美文。

读着读着,我们仿佛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指出: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诵读儿歌……感受语言的优美。

所以,本课秉承着“读写并重,言意兼得”的思路进行设计:

“读写并重”是指要一如既往地注重学生朗读和写字、写话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朗读中走进文本所描绘的意境,感受意境美、语言美;“言意兼得”是指教学中紧扣文本语言,在想象、朗读、补白、欣赏中体会语言的意境,领会其中的情与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丰富多彩,同时在说写训练中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歌曲《春天在哪里》,文字课件)。

(教师)

2.生字卡片、生词卡片。

(教师)

3.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学生)

4.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寻找大自然中的春天。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2.交流: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大自然中寻找春天,你们找到春天在哪里了吗?

(自由交流)

3.揭题:

是的,春天来了!

她已经悄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她藏在哪里呢?

让我们和文中的小朋友一块儿去“找春天”吧!

(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题目——找春天)

设计意图:

未有曲调先有情,借助曲调情更浓。

这样设计导入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通过《春天在哪里》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歌声中开始了对新课的学习。

二是通过交流各自寻找的春天,让学生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适当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己读。

出示自读要求: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把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标出来。

3.小组内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4.集体交流,重点指导。

(1)我会读。

出示词语:

脱掉 棉袄 寻找 害羞 姑娘 嫩芽 音符

解冻 触到 杜鹃 探出头 遮遮掩掩

①小组开火车读,师相机正音。

重点强调“遮”(翘舌音,读一声)、“嫩”(声母是n,不是l)。

②齐读。

③去掉拼音分小组开火车读。

④出示单个生字,指名朗读并组词,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2)我会记。

①你知道这些词语中有哪些字是表示动作的吗?

找一找。

(脱、遮、掩、探、触等)

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随机出示一个表示动作的词,你来做动作,看看你是否理解这个动词。

②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课文中的其他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或已经认识的字自由交流,同学之间相互补充。

如:

运用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识记“脱”“探”“触”“杜”。

谜语、顺口溜猜字:

一头羊长得丑(羞)。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紧扣“会读、会认”两个要求,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

教师强化指导,为学生奠定扎实的语言基础,特别是在“我会记”环节,教师出示表示动作的词,让学生来做相应的动作,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既考查了学生是否识记了生字,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了生字的意思。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冲、姑、娘、吐、柳、桃”六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你发现了什么?

(这几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2.尝试给这些生字组词,扩充词汇量。

3.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或者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

4.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重点指导“柳、桃”。

学生认真观察教师范写,注意笔顺、笔画,教师强调易错点。

(“柳”右边“卯”的竖撇不要写成竖;“桃”右侧最后一笔是点,不要丢掉。

5.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得规范、美观。

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6.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有所发现,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在扎扎实实的书写练习中学会本课生字,提高书写能力。

四、再读课文,寓识于读

1.指名读文,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2.重点指导朗读问句、长句。

(1)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2)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3)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4)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5)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6)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7)春天来了!

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设计意图:

识字学词的目的是学会使用语言,在语境中感受怎样用词用句无疑是最直接的方法。

因此,此环节通过反复朗读文中优美的句子,既进一步巩固了识字,又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去感悟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词语的。

读句子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初步感受课文的大意,感受到寻找春天的快乐,体会到课文语言的美感和蕴含的感情,这为进一步学文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课文词语:

脱掉 棉袄 寻找 害羞 姑娘 探出头 嫩芽

音符 解冻 触到 杜鹃 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叮叮咚咚

(1)指名朗读。

(2)请你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说一句话。

2.导入:

那么,文中的几个孩子找到春天了吗?

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帮忙寻找吧!

设计意图:

认读词语,可以巩固所学生字。

教师让学生选词说话,既检查了学生使用生词的情况,又把学生带进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二、学习第1、2自然段,体会激动的心情

1.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说说“我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寻找春天的。

2.从哪里可以看出“我们”的心情无比激动?

(重点抓住“脱掉、冲出、奔向”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

3.指导朗读。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要读出孩子们激动、兴奋的心情;“脱掉、冲出、奔向”等词语要重读,节奏可以明快些,表现出孩子们的迫不及待。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本语言中流淌的情感,使“情”“文”“声”三者循环互发,碰撞融合,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三、学习第3~8自然段,感受春天的美好

1.自由朗读课文第3~8自然段,想一想:

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

从哪儿找到的?

怎样找到的?

根据学生交流,出示: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1)说说这里的“眉毛、眼睛、音符、琴声”都指什么。

(2)美美地读读这几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在课件上出示小草、野花、嫩芽、小溪等视频,体现“探、开、吐、流”的动态美。

(3)你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好吗?

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口语训练。

例:

(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哇!

(4)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引读、表演读等,并积累背诵。

(5)仿照句式,练习说话:

(    ),那是春天的(   )吧?

2.你还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春天来了?

根据交流,出示:

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1)这句话写了哪些事物?

根据学生交流,再次出示生字“荡”,词语“杜鹃”,指名认读。

(2)“她在柳枝上荡秋千”是怎样的情境?

(3)通过“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通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你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这里的“笑”,你认为是什么意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想象,丰富课件上的画面。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并练习背诵。

(6)春天只在这些地方吗?

你能像作者一样用“她在……”的句式再来说说吗?

3.读读下面这两段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哇。

“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1)指导学生读句子交流。

引导学生懂得只有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去聆听,去触摸,去感受,才能找到春天。

(2)再现生字“羞、姑、遮、掩”,指名认读。

(3)仿词训练:

遮掩(遮遮掩掩) 躲藏(躲躲藏藏)

欢喜(    ) 快乐(    )

(4)指名朗读句子。

4.齐读第3~8自然段。

设计意图:

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但我们又不宜用繁琐的分析去帮助学生理解,因为这样依然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所以,这个环节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引导学生在想象体验、诵读中活化语言形象,让学生感受到文字中蕴含的意境美。

同时通过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说写练习,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领悟,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演示“寻、荡、杏”的笔顺规则。

2.指导书写“寻、荡、杏”。

(1)指名朗读,然后分别说说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并尝试着给它们组词。

(2)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这三个都是上下结构的字,“荡”上小下大,“杏”上大下小,捺要舒展。

(4)学生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力求把字写规范、写整洁。

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每堂课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来书写,扎扎实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字的教学目标。

五、课外拓展,实践作业

1.以“我眼中的春天”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组成合作小组,开展活动。

读春天:

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说春天:

结合生活实际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写春天:

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画春天:

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演春天:

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2.拓展阅读。

阅读朱自清《春》中的有关段落。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设计意图:

课堂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而是学生学习的开始。

本环节教学让学生围绕“我眼中的春天”这一主题,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任务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并进行拓展阅读,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又锻炼了学生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实现了课内与课外、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导课入境,唤起阅读期待。

叶圣陶曾说过: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这就是说课堂教学要把学生带入教学的情境中,才能使课堂如磁铁一般深深地吸引着学生。

在本课教学的开始,教师就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使新课学习达到“未有曲调先有情”的境界。

接着让学生交流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寻找春天的情景。

这一系列准备活动让浓浓的春意进驻学生的心间,为学生走进文本做好了情感上的铺垫。

2.诵读课文,品味语言美。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美美地朗读课文的第3~8自然段,然后根据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在读、品、想、说等语文实践中入情入境,原有的语言图像被唤醒,意会到的春景被外显成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

3.仿写语句,提高“语用”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以“(  ),那是春天的(  )吧?

”和“她在……”等典型句式为依托,引导学生模仿、迁移,一方面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