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绿完整版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4934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绿完整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绿完整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绿完整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绿完整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绿完整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绿完整版教案.docx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绿完整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绿完整版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绿完整版教案.docx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绿完整版教案

《绿》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抓反复词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独特的感受及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3.感受大自然神奇的“绿”,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对绿的赞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诗人的优美的文笔,走进现代诗歌的学习。

二、想象画面

1.再读课文,想象画面。

再读课文,找出诗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式,展开想象,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想象自然之“绿”。

(1)反复句式一(第三节):

“......是绿的”。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画面的神奇。

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哪一节体现了作者的想象神奇?

(刮的风是绿色的,阳光也是绿色的。

把风和阳光也写成绿色的)

除了这些是绿色的,还有什么也是绿色的呢?

指导学生按诗歌的反复句式展开想象说话。

(花的香味也是绿色的,天上飘的云也是绿色的……)

(2)反复句式二(第四节):

“......在一起”。

这里的动词有哪些?

(集中、挤、重叠、交叉)通过这些词,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

(绿色的静谧,茂盛,充满生机之美)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指导学生想象静态的、茂盛的画面之美,读出情感。

3.开展想象,感受心中之“绿”。

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心中的“绿”。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品一品。

(学生汇报)

找出文中的“省略号”,你从中还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汇报“省略号”。

(1)省略号一: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想象这里的省略号,“到处”会是哪些地方?

(2)省略号二:

“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想象这里的省略号,你还想到了哪些颜色?

学生用“绿”字说想象中的颜色。

(3)省略号三: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想象这里的省略号,你还想到这些绿色有怎样的动态?

学生用“所有的绿就整齐地()”说话,表达心中绿的动态之美。

4.小结:

利用文中的省略号,我们展开想象(板书:

展开想象),从中体会到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及丰富的联想。

丰富的想象,是诗歌的重要特点,诗之所以为诗,就是蕴含了作者丰富的联想。

5.指导背诵:

让我们把心中想到的、看到的画面,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表现出来。

多种形式读,留空背诵。

三、片段链接

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读一读教材上的“阅读链接”,说一说。

1.学生阅读,小组交流。

2.全班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抓反复句式“有的……有的……”,展开想象,谈对绿色的感受。

四、拓展阅读

刚才我们用抓反复句式,展开想象的方法,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下面,我们拓展阅读图书四下2《唱响爱之歌》中的两篇诗歌《绿叶》和《秋色——芝加哥洁阁森公园里》,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静态及动态之美。

1.出示要求。

找出反复词句,把你想象到的情景写在旁边。

学生阅读做批注。

2.汇报展示:

先学生互评,再集中交流你想象到的内容,教师相机点评。

(1)《绿叶》反复词“一片”:

展示的是生命的静态之美,体会到生命的顽强。

(2)《秋色——芝加哥洁阁森公园里》反复句“……在……”。

描写的是动物们的生命动态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赞颂。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抓反复词句,展开想象,体会到诗人独特的感受,感受到了诗人丰富的联想。

只要我们走进文本,用心去感受,不仅能感受到诗中之美,更能读出我们心中的那份美好。

板书设计

绿

颜色抓反复词句

静态展开想象

动态体会情感

一、课前交流

1.刚刚主持人已经把杨老师介绍了一番,但是杨老师还想自我介绍一下,我的介绍稍微有一点不同,不知道同学们能不能听明白。

吾乃杨氏之女,尤以书画为乐也。

学生交流。

2.同学们能不能像杨老师这样,介绍介绍自己呢?

有古人说话的味道甚聪慧也你简直是古代才女呀这身材一看就是运动健将啊好读书的孩子就是不一样刚刚一交流,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真是多才多艺啊

二、引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则关于古人读书的文言文,选自《晋书·车胤传》里面的故事。

注意,描述文言文我们用的量词是:

则,古诗我们用:

首。

一起读读课题。

跟着老师书写课题,这个囊字看起来很复杂,但是它很有趣。

这一横就像一根绳子,口就是口袋,这一竖表示口袋里面有东西,秃宝盖要写得宽一些,笔画多的字我们在写的时候,每个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谁来读读课题?

(三人)谁来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拿出我们的课文来。

三、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和下面的注释。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第一次读:

谁愿意给同学们读一读课文?

读了文言文有什么感受。

我觉得他们读得有点不一样,没关系,你觉得怎么读就怎么读。

四、细读课文

1.谁有好办法把文言文读懂呢?

(你一语道破天机啊)

自由读:

看注释,来读一读第一句,看你能不能把它读懂。

(自学)谁读懂了?

可以举起手来,让学生交流。

(我很好奇,这个人叫什么名字?

)胤,这个人姓什么?

(借助注释去读书,他做到了)(文章里面只出现了他的名字,没有出现他的姓)

2.引出、讲授扩词法

我们结合注释,可以把句子读懂,那么杨老师有疑问了,这个句子不是每个字都有注释的,比如说:

倦,怎么理解呢?

他给倦组了一个词,那我们看看这个句子里面还有哪个字可以用这种扩词语的方法去理解呢?

勤,多组几个词,哪个词放在句子里面合适。

他选择勤奋为什么不选择勤劳呢?

要选择符合这个句子的词。

3.理解了这个句子后,你觉得这个句子该怎么读?

为什么要在这里停顿。

是不是有节奏感了。

指名读。

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胤?

读一读。

(开火车读,5人左右,一起来读)读了第一句,我们看到了恭勤不倦,博学多通的车胤。

拿出笔,把这两个词语积累下来,老师把他们写在黑板上,你们就写在课文的空白处,咱们来比一比哪些同学写得既正确又美观,还要比一比速度。

(注意恭:

撇捺要舒展,勤:

左边笔画多,书写时略高,左边是两横一提。

回顾刚刚这个句子,我们是怎么把他读懂的?

(看注释、扩词语)

五、精读课文

1.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自学第二句。

谁愿意把你读懂的,和大家分享分享。

(你还读到了课文之外了)读懂了这一句的意思,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有拼音的字咱们可以借助拼音读,文中有两个多音字是没有拼音的,他们应该怎么读呢?

为什么?

他其实告诉了我们学文言文读多音字的秘密。

(扩词语知道意思后判断)有学生把多音字读错,怎么帮助他记忆?

(记词语意思,把拼音写在书上)再读(5人)读沉稳些

2.这个句子有点长,该怎么读?

断开之后,节奏就明显了。

3.读这个句子,你又看到了什么样的车胤?

(你说话有理有据)为什么第一句写勤奋的车胤,第二句还要写他的勤奋呢?

4.现在我们就走进囊萤夜读的情境中去,试想一下,如果你就是车胤,你为什么要夜以继日地囊萤夜读

车胤啊,车胤,你家里连灯油都买不起了,你干嘛还要读书?

(回答后,带着这种感受读第二句)

车胤啊,车胤,你很聪明,知道用囊萤来读书,可毕竟的萤光这么微弱,你怎么说?

车胤啊,车胤,你夜以继日地读书,多累呀,你怎么说?

(带着这种感受读第二句)

是啊,车胤虽然家贫,可志并不短。

在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也要立志识遍天下字,发愤读尽万卷书(完善板书)

六、诵读课文

1.根据《车胤传》记载,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官至吏部尚书,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来读全文。

2.你们的朗读,仿佛把老师也带到了1600多年前的那个夜晚,老师也想读一读,看能不能把你们带到这个情境。

(配乐朗读)谁也像老师这样来读一读。

指名读。

来,我们和着古曲,一起来读一读。

3.郎朗的书声,就说明你们把这则文言文读懂了。

回顾一下,我们是怎么读懂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七、总结学文言文的方法

总结一下,你们说的方法,就是学习古文的秘籍。

反复朗读是关键

结合课文注释看

扩充词语想画面

牢记方法在心间

谁来读读这个秘籍?

八、拓展阅读《凿壁借光》。

看你用今天学的方法,能不能读懂他。

指名交流,你用什么方法怎么读懂的?

(2人)读古文。

他理解了就能读得绘声绘色。

像这样描写古人读书的文言文还有很多,杨老师给大家推荐两篇:

《孙康映雪》、《悬梁刺股》,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这两则文言文来读一读,并把这两个故事讲给同学听。

九、情感迁移

古往今来,有很多刻苦读书的感人故事。

前不久,杨老师在网络上看到一张图片,河南洛宁一名14岁女孩因疫情期间要上网课,家里又没有网络,只好到村委会蹭网学习。

照片中,女孩端坐在昏暗的灯光下刻苦用功,父亲则默默蹲坐在角落陪伴女儿。

无论多么艰苦的环境,女孩都没有忘记读书学习。

她相信只要坚持读书,就会有希望。

真是古有囊萤映雪,今有寒夜蹭网。

孩子们,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今天的学习旅程就要告一段落了,杨老师真心地希望同学们可以多读书、读好书,愿大家读万卷经典,做中华少年。

课题

6《飞向蓝天的恐龙》

课  型

阅读课

版本

统编

年级

四下

单元

第二单元

设计者

邓艳

单位

攀枝花市南山实验学校

学习

目标

1.认识“钝、仅”等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能简明扼要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能体会课文准确的表达,学习用对比列举的方式介绍事物。

学习

重点

1.能简明扼要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能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学习

难点

能体会课文准确的表达,学习用对比列举的方式介绍事物。

预习

准备

1.课前准备有关恐龙及其演化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自学生字词。

4.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

环节

学生活动

学法指导

预学

1、巩固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课前搜集有关恐龙的资料。

(设计意图:

读一读、画一画、做一做、想一想四步自主预学)

读课文、感知课文、搜集图片

 

 

(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文中带生字词的句子,先读句子,再读词语,最后读生字)

1、鸟类不jǐn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miáo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3、让我们穿越时空suì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

4、它的后代繁yǎn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5、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dūn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jīn斤。

6、脑lú颅pénɡ膨大,行动敏捷。

7、这些树qī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8.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pì辟了一个zhǎn崭新的生活天地。

dùn钝jǐn仅miáo描suì隧yǎn衍dūn吨jīn斤lú颅pénɡ膨jié捷qī栖pì辟zhǎn崭

(二)交流课前搜集的恐龙资料。

(一)通过对比,引入课题。

1.ppt出示两组动物图:

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dùn钝的马门溪龙;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通过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这二者似乎毫不相干。

相机学习生字:

2.ppt出示句子齐读:

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3.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6.飞向蓝天的恐龙。

(二)默读课文,写下不懂的问题,并梳理。

1.回忆二年级时学的从不同的角度提问的方法

2.列出学生提的问题。

预设:

①科学家是探究恐龙演变成鸟的过程怎样?

②化石为什么能证明恐龙变成了鸟?

③恐龙是怎么演变成鸟的?

④恐龙变成鸟经历了多少年?

⑤为什么说辽西的发现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⑥“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是谁提出来的?

……

3.梳理出重点问题:

1.科学家是探究恐龙演变成鸟的过程怎样?

2.恐龙是怎么演变成鸟的?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检查预学

 

重视阅读策略教学,落实语文素养

探——导

(解决问题)

(一)探导——自读初探:

科学家探究恐龙演变成鸟的过程怎样?

(目标:

通过默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1.默读全文,请在文中找出关键语句,用波浪线勾出来。

2.学生汇报,理清脉络,找出重点。

(PPT出示)

第一部分(第1. 2自然段)说到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飞翔的鸟;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介绍了恐龙向鸟演化的过程;(重点)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科学家希望全面揭示恐龙向鸟儿演化的历史进程。

学生自学,自学完了学生汇报。

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

以问题导学,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发展能力。

(二)探、导——对读再探:

恐龙是怎么飞上蓝天的?

(目标:

通过阅读感悟,了解恐龙演变成鸟的科学知识。

1.PPT出示第四自然段,同桌对读第四自然段,共同填表。

演化过程

时间

特点

第一种恐龙

两亿三千万年前

和狗一样大小,像鸵鸟

庞大的家族

数千万年后

两足数十吨、身材小巧

奔凶猛异常、温顺可爱

跑、四足行走

一些猎食性恐龙

许许多多年后

骨骼中空、脑颅膨大

前肢长长、体表长羽毛

树栖恐龙

许许多多年后

跳跃、降落

具备了滑翔能力

主动飞行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背诵。

学生会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教师要预设。

①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②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jīn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③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lú颅pénɡ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

④这些树qī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2.同桌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设计意图:

通过同桌对读合作,抓关键词句,理清恐龙进化成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增强阅读核心能力。

(三)探、导——品读深探

(目标:

揣摩表达方法)

1.小组合作探讨文章的表达方法。

作者是怎样把恐龙演化成鸟儿的过程介绍清楚的?

小组合作,

(1)ppt出示句子

①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②(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

③(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通过增减方法对比句子的表达效果:

用词的准确性

(2)ppt出示句子,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

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

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通过注意加点的字,体会到总分的写法来写,把恐龙的繁衍过程介绍得很清楚。

2、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汇报,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3.生师总结的写法。

(设计意图:

学要得法,一课一得,此环节在于指导学生写作手法,突破本课难点。

(过渡: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习得了把事情或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你是不是也想来介绍一下我们身边的事物呢?

练:

(目标:

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小练笔

1.注意加点的部分,照样子写一段话。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

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

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2.师巡视,展示几个写得好的,师适当点评。

(设计意图:

习得写法,一课一得,此环节在于指导学生写作手法,突破本课难点。

鼓励学生将“学”应用到“写”上,达到读写结合。

 

组织探究

巡视指导

 

顺读而导,

释疑解惑

 

领悟课文表达方法

 

设计练习

检查反馈

PPT展示

1、继续学习从不同角度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假如你是一个解说员,会怎样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3、阅读链接——资料袋

科学界存在着多种解释鸟类起源的假说。

有人认为鸟类起源于一种早期鳄形动物,也有人提出鸟类源自一类叫作“槽齿类”的爬行动物,还有人推测鸟类由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

1996年以来,在我国辽西及其周边地区,发现了许多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有后肢修长的尾羽龙、体态臃肿的北票龙、满嘴利牙的中国鸟龙、身体小巧的小盗龙,还有耀龙、近鸟龙等。

这些恐龙,有的身披纤维状的原始羽毛,有的身披五颜六色的片状羽毛,为科学界解答鸟类起源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4、综合性学习:

走近恐龙世界

通过书籍或网络搜索有关恐龙的资料,也可利用假期走进云南禄丰的恐龙化石博物馆参观,把自己的发现写出来。

(设计意图:

教和学都是一个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此环节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理解、审美鉴赏和感受文化的能力。

课后拓展

4三月桃花水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能够正确认读“绮、和、谈”3个生字,

2.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爱恋与赞美。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春水,滋润了大地,催生了万物。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描写这美妙春景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美丽的《三月桃花水》吧!

(齐读课题。

) 

(板书课题:

三月桃花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2、学生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

(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

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思考:

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

是什么句式?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

(两句话,是疑问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对应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

3.教师引导: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

(二)学习第2-6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

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啊!

河流醒来了!

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2.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呵,河流醒来了!

”――一个语气词“呵”,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了。

(拟人方法)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朝霞”“酒窝”(比喻)。

3.分男、女生读描写“水声”“水面”的段落。

4.小组自学: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它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乐?

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为什么是明镜?

它照出了什么美景?

(板书:

什么声音竖琴什么光芒明镜)

5.教师提问:

课文的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找出来,读一读,思考: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学习写法

1、作者为什么能把桃花水写得这么美?

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学生交流

3、引导有感情的朗读。

五、拓展。

 1.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句子写得很美,你能积累下来吗?

2.用你的彩笔画一画你眼中的三月桃花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