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设备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4750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厂设备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污水处理厂设备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污水处理厂设备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污水处理厂设备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污水处理厂设备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厂设备管理制度.docx

《污水处理厂设备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厂设备管理制度.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污水处理厂设备管理制度.docx

污水处理厂设备管理制度

污水厂设备管理制度

设备管理制度

1.设备管理制度

1.1总则

(1)为贯彻国务院《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加强设备管理、提高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保证安全生产和设备正常运转,结合我厂实际情况,特制定《征润州污水处理厂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以下简称制度)。

(2)厂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本厂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全面规划、合理造型、及时安装、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适时改造和更新,以不断改善和提高厂技术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和投资效益。

(3)征润州污水处理厂的车辆、生产设备、动力设备、仪器等(以下简称机械设备)是市政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4)厂设备管理,应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坚持使用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5)设备管理的五项经济、技术考核指标均列入厂长任期经济目标。

a.主要生产设备利用率。

b.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

c.在用特种设备完好率。

d.设备大修理计划完成率。

e.故障停机率。

(6)各有关经济技术考核项目在未有国家主管部门或行业部门专业、行业考核指标前,一律以上级主管局的指标为准,并执行之。

1.2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及其职责范围

(1)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厂设备管理工作将实行“厂一部门一班组”三级管理形式。

(2)厂里有一名副厂长具体负责设备管理工作,并由生产技术科协助厂长做好管理工作。

(3)厂设备主管部门负责的日常管理,并负责对全厂的设备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其具体管理的对象为厂直接用于生产及辅助生产,且修理复杂系数F≥5的设备。

(4)依照上级文件规定,厂设备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为设备的法人代表,其管理层次如下图:

(5)依照“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原则,各设备使用部门应建立“部门设备管理领导小组”,在部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管好、用好、保养好设备。

(6)“厂设备管理领导小组”每季度应至少组织召开一次设备管理工作会议,研究、布置、检查设备管理工作并决策、处理、审定设备管理工作中的重大决定和报告,积极推行设备的综合管理,领导开展设备评优达标工作。

(7)设备主管部门在分管厂长领导下,贯彻上级的设备管理工作精神,制定有关细则,督促和检查部门贯彻执行情况,有制止违反制度和提出处理意见的责任和权力。

参与执行设备的后期管理,负责建立设备台帐,指导设备使用部门搞好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审核各使用部门的年、季(月)度设备保养、检修、润滑计划,组织并督促各有关部门完成计划实施。

准备计划工作的有关技术资料,贯彻有关定额,制定修旧利废节约措施,负责设备维护保养。

检查、考核评比及事故处理。

(8)各科、室主管设备领导职责。

负责机械设备人员的技术学习、教育,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增强工人安全生产的观念。

经常检查督促机械、驾驶人员正确操作机械,做到“三好”、“四会”,定期组织“一级保养工作”。

定期组织本部门设备维护、保养的检查评比工作,督促检查设备的日常维修、清洗工作、防止设备带病运转和不合理使用,采取措施,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

了解设备的技术状况,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按规定进行设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考核工作。

(9)设备管理员职责。

检查、督促机械履历书的填写,认真做各项综合记录并及时上报。

协助主管领导督促执行例保计划,并检查例保定量,参与本部门机械设备的技术管理,工作和修理前的技术鉴定。

(10)机械设备、驾驶和操作人员职责。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合理使用机械设备,保证做到安全生产,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做好例保工作,做到“三好”、“四会”,使机械设备经常保持完好,以延长机械设备的大修理周期。

按要求填好机械履历书,做到认真准确,做好机械设备的清洗、紧固、润滑、调整、防腐工作。

2.设备的前期管理

(1)按照设备综合管理的要求,处必须做好设备规划购置、安装、调试和验收工作,加强设备的前期管理。

(2)需要增置主要生产设备时,应由各使用部门会同生产技术科提出增置设备的技术性能、可靠性和维修性的要求,在主管厂长的主持下,做出购置决策。

(3)设备的选型应注意通用化、标准化,选购的设备应后,报总公司批准方可购置。

设备到货后,应由生产技术科会同档案管理人员开箱验收。

(4)生产技术科应参与企业新建、开拓、延伸、技术改造的设备计划、选型等购置工作,提出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的要求,并参与设备的检查、验收,生产技术科组织人员进行安装。

施工单位与使用单位要建立的严格的交接手续,做到设备的附件、备件、工具和技术资料齐全,生产技术科要把好设备投产前的质量、备件和资料的验收关。

(5)如需要进口设备时,要先组织调研,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后,提出进口设备的申请报告,按规定报总公司生产科审批,经批准的进口设备项目,要指派专业人员参加技术谈判、合同签订、中检、提运、验收索赔、安装、使用等项工作,负责到底,、购置的进口设备应有维修技术资料和必要的维修配件、检测手段和工具等。

a.进口设备应由专人负责,全面领导和组织该设备的技术讲座、技术培训,使有关人员都能了解和掌握该设备的技术性能和使用、维修、管理工作的要求。

b.进口设备到货后,必须认真验收、及时安装调试和投入使用,发现问题在索赔期内提出索赔。

c.暂不使用的进口设备,必须入库妥善维护、保管,防止日晒雨淋、锈蚀和拆套,并做好防水防盗工作。

d.购置国产设备亦应按上述要求进行。

设备因选型、购置不当或决策失误造成闲置和积压和浪费,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设备资产管理制度

3.1设备的调拨,是合理布局、发展生产,充分发挥其技术性能,提高社会生产率的有效措施。

(1)因施工部门的需要、生产布局的变动,以及更事各种原因需调拨、移装设备时,均须由使用部门提申请报告,报生产技术科审查,由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2)凡移装设备须填写设备移装单,经转出、转入部,生产技术科负责组织设备的迁移和安装,设备迁完毕,经使用部门试机验证合格后交付使用。

(3)设备移装时,转出部门须将随机附件、工具等一并移交,不得扣留拆散,如有缺损应予修复配齐。

(4)设备调拨与外借,均须由生产技术科审批后,办理,必要时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办理。

3.2凡在用设备因任务不足、工艺改变、产品改型或更新改造等原因,使用部门对短期内不需用的机械设备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进行就地封存:

(1)六个月以上不需使用的机械设备。

(2)因生产任务或工艺流程变更,闲置三年以上的呆滞设备。

(3)封存的机械设备必须切断电源、清洗保养、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并采取防尘防锈措施,且附件齐全,损坏的机械设备应予修复后再申请封存。

(4)封存的机械设备因生产需用,使用部门须写出书面申请,经生产技术科审批后方可启封使用。

4.设备的更新改造和报废

4.1为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消耗,应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从而改变主要生产设备技术的落后面貌,保证并提高全厂的主要设备的完好率。

(1)各使用、维修部门在编制设备修理计划时,报生产技术科审核,由厂长批准,对主要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应由生产技术科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讨论,预测经济效果并作出论证结果,由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

(2)一般机械设备的技术改造项目的内容应在改造方案中填报清楚,报生产技术科审核,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

4.2凡巳超过使用年限,主要结构陈旧、精度低劣、巳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且不能修复或无修复改造价值的机械设备应予报废。

(1)凡须报废的设备,应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交生产技术科组织检查鉴定并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2)生产技术科编制设备报废技术鉴定书,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按规定统一处理,其它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处理,在处理前,使用部门必须妥善保管。

(3)报废单经批准后,交付财务和使用部门各执一份,以注销资产帐和设备台帐。

5.备品、备件的管理制度

5.1要求

备品、备件管理是设备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设备维修的物质基础,及时组织、供应好备品、备件,可以缩短停工时间和计划修理时闸,从而提高设备的开动率,供应质地优良的备品配件,还可以保证修理质量和修理周期,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因此配件管理必须做到“三管四定”。

(1)三管:

计划管理、定额管理、仓库管理。

(2)四定:

定消耗定额、定库存周转期、定备件资金定生产分工。

5.2确定备件的原则

(1)可能损坏且制造周期长、工序多、加工复杂,需铸、锻件毛坏的零件。

(2)经常受冲击、易损坏的零件。

·

(3)由于结构不良,因拆装而经常损坏的零件。

(4)同机型号数多的设备的一些主要运动零件。

5.3备件的分类

5.3.1按用途分

(1)易耗备件。

设备维修中易损坏、经常更换的。

(2)生产维修备件。

在大中小修时,定期或不定期更换的零件。

(3)大修理备件。

使用时间长,不易损坏,只在大修更换的零件。

(4)事故备件。

使用时间长,一般情况不更换,只在发生事故时更换。

5.3.1按归口管理分

(1)一类备件:

主机的大修理和事故备件,包括部分辅机。

(2)二类备件:

通用性的备件。

(3)三类备件:

除一二类备件以外的生产维修和大修包括部分备件。

5.4备件的定额

(1)消耗定额

以备件在一定时间(一般为一年)的消耗量为计划的依据。

年消耗量=单机备件装用量×相同设备台数/更换周期

(2)储备定额

以备件的使用周期和制造周期作为制定的依据。

a.储备定额提取一般按设备总值的2~3%

b.最低储备额=平均消耗量×订货周期(月)。

c.最高储备定额=最低储备定颇×

1.5~2%

(3)资金定额

储备资金定额(元)=储备数量(件)×计划单价(元/件)

5.5备品、备件的入库

(1)所有购件都应经检验合格入库,外购件要有明细清单。

(2)凡属计划、申请或经有关部门批准采购的备品配件才准入库,并详细审核其规格种类、数量。

(3)新入库的备品配件,及时做好入帐建卡工作,并详细注明货源及进库日期,同时做好必要的清洗保管干作。

5.6备品配件的发放

(1)备品配件的领用一律以旧换新,并履行签字手续。

(2)用于机械、电器维修的备品配件,一律由主修人根据其设备的实际损坏程度,本着节约用料的原则,予以更换领批。

(3)同品种备品配件的发放应按先入库先发放的原则。

一切备品的调进、调出及外援,一律由生产技术科签批。

5.7备品、备件的管理

(1)经验收入库的备品备件,应按型号、种类分类放置,做到堆放整齐、合理,领用方便,同时不得使其碰伤、变型。

(2)库内物品应精心保管,并采取防湿、防锈措施对易锈蚀的备件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和换涂防腐油。

(3)备品备件、配件均应建帐入卡,名称、图号、规格、来源、价格、帐号及入库时间均应标示目录,做到帐卡相符、帐物相符。

5.8备品、配件的统计报表

(1)备品、配件的收发和结存等有关统计工作,由仓库记帐人员按规定及时报有关部门。

(2)发货领料单每月汇总,新入库的备件帐单及时报生产技术科,同时将每月收、发备件汇总明细,报生产技术科

(3)每月月底前由仓库管理人员将本月入库物资和耗用物资清单,一式两份报生产技术科。

(4)低于储备额或急需的备品配件,由仓库管理人员随时报生产技术科,按分工组织货源。

(5)仓库每年终总盘点一次,核对帐卡、帐物,做到帐、卡、物相符,同时建新帐,旧帐存档,盘点库存明细及盈亏明细,一式三份,分别报总公司生产科、财务科,身留一份备查,同时通过盘点总结仓库管理工作,制定新的管理方法。

说明:

由于我厂维修设备的技术水平有限,三保以上的修理需委托外单位承修,帮定额工作目前尚无法执行。

6.设备的事故与故障管理制度

6.1由于使用、维修、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机械设备(车辆)的非正常性损坏的;设备或零部件失去原有精度性能,不能正常运行,技术性能降低等,造成停产时间或修复费用达到下列规定数额的为机械设备(车辆)事故。

6.2设备事故的分类,设备事故分一般设备事故,重大设备事故,特大设备事故。

(1)修复费用损失价值在500一3000元或占设备原价值的10%以内;修复期在3—5天以内;设备事故造成厂供电中断2小时以内均为一般设备事故。

(2)修复费用损失价值在3000—200以内或设备原价值在万元以上而修复费损失价值占原值的30%以内;修复期在10—15天以内;设备事故造成厂供电中断4小时以内均为重大设备事故。

(3)设备事故造成的设备报废或修复费用损失价值在200元以上;设备原值在5万元以上而修复费损失价值占原值的30%%以上的;修复期在16一30天以内;设备事故造成停产15天以上的均为特大设备事故。

注:

凡因设备零部件松动、泄漏、裂损、失灵等需停机检查处理而不构成设备事故,修复费在200元以下者,属设备故障。

6.3设备事故的性质划分

(1)破坏性事故:

人为故意制造的事故。

(2)责任事故:

违章作业、维修不良、管理不善、劳动纪律松驰、违章指挥等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

(3)自然事故:

制造质量不佳,设计安装不良或引起其它不可见因素而引起的事故。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属设备事故:

a.设备检修中因质量事故而引起返工,造成生产损失的质量事故。

b.不作为资产管理的低值易耗品的损坏。

c.计划检修或处理隐患而引起的停机、停产。

d.设备安全保护装置正常损坏使生产中断者,如安

全销、安全阀、断电保护等。

e.检验、化验、测试器具损坏、失灵致使工作失误造成设备损坏或造成生产损失的。

f.交通、火灾事故引起的设备损坏。

g.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设备损坏,使生产承受事故的。

6.4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组织事故分析,小设备事故和一般设备事故由生产技术科组织有关人员分析。

重大设备事故应由厂长组织生产技术科及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并做出处理结论,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防范措施。

(1)设备事故发生后,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保持事故现场,动力(供电、供气等)、运行事故发生后,当班人员应立即按规定规程及时处理,以避免或减少损失,同时应将情况立即报告处设备领导小组和安全领导小组,重大事故报厂长室。

(2)企业发生重大事故(含重大事故)以上的由企业一次性按修复费用损失价值的10%罚款,罚款的费用由总公司安排用于奖励在设备管理工作中有成绩的企业或集体、个人。

对设备事故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应加重处罚,并追究领导责任。

设备事故频率应按规定统计,并按期上报,对达不到事故等级的设备故障及违章操作而造成未遂事故的都必须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教育违章人员。

(3)设备事故要做到“三不放过”,即:

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未受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所有事故都要查清原因和责任,按照情节轻重和责任大小,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赔偿,触犯法律者要依法制裁。

6.5事故责任的确定

(1)一个人独立操作,设备发生事故应由操作者负责,非专人使用的设备发生事故应由使用人负责。

(2)师傅和未能独立操作的徒工共同操作同台设备如发生事故应由师傅负主要责任。

(3)发现设备运转不正常或设备性能不能满足加工工艺要求时,操作者应立即将情况反映给部门领导,如其仍指示继续操作而造成事故则由指示人负责。

(4)凡多班制进行操作的设备,双方应认真交接班。

如有问题应及时向部门领导反映,否则一切后果由接班人负责。

(5)私自将设备供给他人操作由出借人负责。

(6)发生事故不报或隐瞒情况则由隐瞒者负责。

(7)凡维修中因维护错误,应由修理人员负责。

6.6设备事故的统计和上报

(1)任何性质的设备事故均由发生事故部门在三日内填写“事故报告单”。

一式三份,分别报厂长、生产技术科,本部门自留一份归档备案,生产技术科按季度统计汇总,上报有关机关

(2)重大设备事故及处理情况,由生产技术科及时上报主管部门,特大设备事故立即报管理处,随后自报处理意见。

7.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7.1特种设备管理意义

特种动能没备包括正在使用的锅炉、空压机、输变电设备、压力容器、起吊设备等。

在用特种设备中企业固定资产的组成部分,特种设备的管理是科学地有计划地进行生产的保证,各部门必须加强特种设备的管理、对于防止设备和人身事故,确保安全生产,不断提商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坚持做到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定期保养、计划维修,切实把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做好。

7.2特种设备管理主要内容

(1)合理地使用特种设备,有定期维护、保养、检验、检测、预防性试验计划并及时予以实施。

(2)切实地做好在用特种设备验收、登记、保管、报废、事故处理等工作。

(3)建立和健全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巡回检查记录、交班记录、隐患整改措施,做好监测工作。

(4)在用特种设备,必须凭证使用,持证上岗实行计划检验。

(5)在用特种设备,按期做好预防性试验。

(6)有计划地做好设备的检查和修理工作。

7.3特种设备使用的具体规定

(1)特种设备的使用必须贯彻定人、定机、凭证操作的原则实行专人操作和保管。

(2)操作者要经过一定程序的技术训练,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由有关部门核发,发给特种设备的操作证方可使用设备。

(3)非操作人员,不得擅自动用设备。

凡新购设备,操作者要经过技术培训和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学习,方可进行操作,要求操作人员懂结构、懂用途、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

(4)作好特种的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工作,保证设备的附属装置,随机工具清洁、完好齐全。

(5)特种设备需要的燃料、润滑油要按规定、按季节使用,确保安全生产。

(6)各部门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爱护设备有功者,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违反操作规程以致造成设备事故者,给予批讦和纪律处分。

7.4技术和考核和xx制度

(1)特种动能设备,操作人员都要经过分机种的技术考核,合格后,取得操作证(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由有关部门核发),方可单独操作该种设备。

(2)技术考核,采取实际操作为主,笔试为辅,考核内容是熟悉本机的操作技术,懂得本设备的性能、原理、构造和操作安全规程、保养规程等,能进行低级保养和故障排除。

(3)操作证应每年审查一次,对于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损坏或发生安全事故者,应根据情节轻重,收回操作证。

8.设备的检查评比奖惩制度

为了及时了解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对设备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和检查和抽查,对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及时地发现故障,避免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检查可发现好的操作者和设备管理的先进个人,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评比活动表彰先进,对机械设备维护不好的班组和个人应予批评教育,屡教不改者应予经济惩罚。

8.1根据我厂的情况,设备的点作业分为日常点检和计划检查两大类。

序号名称执行人检查对象检查内容或依据

1日常检查操作工人所有开动的设备

(1)开动前检查各操作受柄位置及紧固情况,检查油标。

(2)检查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

(3)空运转检查,检查自动润滑情况。

2定期检查(每月一次)主管领导、生产科领导小组成员抽查部分设备

(1)听取操作工人对机械设备问题的反映,排除缺陷

(2)通过人的五感及仪器对重要部位监视

(3)查油位和充油量

(4)监督正确使用设备

8.2xx设备检查评比活动

红旗设备检查是广泛发动群众,为管好、用好、修好机械设备提供好的经验,同时也是在机械战线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一种形式。

实践证明,开展红旗设备竞赛对推动广大机械战线的职上,爱护机械设备、改善机械设备技术状况起了积级作用。

8.2.1xx设备评比条件

(1)产品产量、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2)设备全面符合完好标准。

(3)操作者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执行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作业,每次评定优良。

(4)严格执行设备管理的有关制度,如对设备的日常点检及记录,清除擦试及按规定润滑,交接班记录和规定的有关表单等。

(5)检查期内无任何事放,设备故障停机率低。

8.2.2xx设备检查评比办法

(1)红旗设备的检查评比由生产技术科组织实施,由各部门主管领导设备员检查打分。

(2)由红旗设备竞赛领导小组采取听、看、查、评的办法,即听取各部门竞赛评比情况,看机械设备十作业情况,查任务完成、机械履历书填写情况,经过听、看查后进行评分,满95分者方可评红旗设备。

(3)对评为红旗设备的操作者由总公司评定,给予奖励,单位适当给予奖励。

(4)对人为造成机械设备事故的责任者,视情节轻重,轻者给予批评教育,重者除责任者和同班机组人员取消当月(季)奖金外,并扣发其所在部门奖金总额的1—5%,责任者还需酌情赔偿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9.设备的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根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第七章和《江苏省设备管理评优细则》第七项的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厂《设备的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9.1设备的技术档案管理作用

机械设备的技术档案是机械设备自规划购置起,直到报废为止,全过程管理有系统的历史资料,它是设备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科学依据,其作用主要在于:

(1)掌握机械设备使用性能的变化情况,以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效能。

(2)掌握机械设备的运行累计和技术变化规律,以便更好地安排机械设备的合理保养和及时修理。

(3)为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和备品配件供应计划的编制,以及大修和项修的技术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4)为改进机械设备的结构、性能和配件生产,以及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有关技术资料和依据。

9.2机械设备技术档案内容

机械设备技术档案可分两级管理,总公司生产技术科建立技术档案,各使用部门建立机械履历书,作为技术档案的一种形式。

也同时厂生产技术科掌握机械履历,技术档案统一由资料室管理,资料由使用部门负责收集报总公司生产技术科。

机械设备的技术档案内容应包括:

(1)设备选型和技术经济论证报告。

(2)设备购置合同(副本)。

(3)设备购置技术经济分析讦价。

(4)自制专用设备设计任务书和监定书。

(5)检验合格证。

(6)设备装箱单及设备开箱检验记录(包括随机备附件、工具等的资料)。

(7)进口索赔资料(复印件)。

(8)设备安装调试记录和验收移交书。

(9)设备使用初期管理记录。

(10)设备登记卡片。

(11)开动xx记录。

(12)使用单位变动情况记录。

(13)设备故障分析报告。

(14)设备事故报告。

(15)定期维护和检修记录。

(16)xx竣工验收记录。

(17)设备改造记录。

(18)设备封存(启用)单。

(19)设备报废记录。

(20)其它。

9.3技术档案(屠历书)是检查一切技术责任的依据,使用部门应指定专人保管,按时正确填写,生产技术科经常检查技术档案履历书的填登情况。

9.4对机械设备技术档案必须实行“一机一档”的原则。

9.5建立档案检查和分析制度,以保证档案可靠而不中断,每半年进行一次。

9.6档案室应制订技术资料图纸等借阅制度。

10.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制度

根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第四章和《江苏省十之备管理评优细则》第七项规定,特制定《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制度》。

10.1要求

对所有在用生产和辅助生产设备,均应建立相应的操作、使用、维护三大规程和岗位责任制,以保证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维护保养各项措施的正确执行。

10.2设备的使用

(1)新工人上岗应进行厂、部门、班组岗前教育,其岗前教育由生产科和所属部门承担,其内容应包括设备、安全方面的基础知识。

(2)新工人在独立操作设备前,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教育,使之掌握设备的结构性能,安全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方面的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