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知识讲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4272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去来兮辞知识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归去来兮辞知识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归去来兮辞知识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归去来兮辞知识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归去来兮辞知识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归去来兮辞知识讲解.docx

《归去来兮辞知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去来兮辞知识讲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归去来兮辞知识讲解.docx

归去来兮辞知识讲解

 

归去来兮辞知识讲解(总8页)

《归去来兮辞并序》

编稿:

姜虹审稿:

王娜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

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等重点字词的意义。

3.文言特殊句式。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作家作品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因家中长有五棵柳树,被人称为“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死后由朋友私下起的,并非朝廷颁布,故称私谥),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

在他41岁任彭泽令时,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到任80多天就弃官归隐。

在辞官时,写下这着名的《归去来兮辞》,表现他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对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的诗歌可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并加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有先例的田园诗。

前一类以《饮酒二十首》最为有名,其中“结庐在人境”流传最广,表现了诗人淡然忘世的态度;后一类中包括中年学仕时期的《怀古田舍》、《劝农》以及晚年归田时期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并记》等,其中《归园田居五首》是他田园诗中最着名的代表作,第一首“少无适俗韵”尤为世人传诵。

大约在晋宋易代前后,他写下了《桃花源诗并记》这篇流传千古的作品。

在辞赋方面,其代表作有《感士不遇赋》、《闲情赋》和《归去来兮辞》等,寄寓了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

在散文方面,《桃花源记》最为有名。

关于“楚辞”与《楚辞》

“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发展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地”,故谓之“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

《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编辑的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

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

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

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

例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字词汇总

本文出现了五个疑问代词

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还愁苦则独自悲伤呢)

复驾言兮焉求(我还乘车出去干什么呢)

曷不委心任去留(何不随心任意地生活呢)

胡为乎遑欲何之(为什么那样遑遑终日,想到哪里去呢)

“以、而、”两个文言虚词用法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连词,同“而”,表修饰

木欣欣以向荣连词,同“而”,表并列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连词,表目的,来

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析

觉今是而昨非连词,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连词,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连词,表承接

特殊句式

(1)童仆欢迎,稚子侯门省略句,“侯”与“门”之间省略介词“于”;

(2)农人告余以春及介宾结构后置;

(3)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

(4)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

(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

(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句.

(7)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句

古今异义

(1)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

古指家人。

今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成员。

情话:

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2)既窈窕以寻壑古是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3)将有事于西畴古指耕种之事,今泛指。

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

维持生活。

第一个“生”是动词,第二个“生”是名词)

眄庭柯以怡颜(怡:

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

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

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

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或棹孤舟(棹:

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质朴其诗,纯真其人

■【高清课程:

悲欣交集真情告白——《归去来兮辞》析读00:

09-03:

50】

陶渊明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一个名字。

对高中生来说,更是熟悉。

但我觉得,大家并不见得喜欢他的诗,他这个人。

原因有两个:

一是他的诗太淡。

二是觉得他这个人不够积极,毫无进取之心,没有做一番事业的能力。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代表了陶渊明散文的基本特点。

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6年)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为“序”和“辞”两部分。

“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

“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愉快心情和乐趣。

“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气助词。

本文的叙事线索:

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

本文的抒情线索:

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

理清结构

■【高清课程:

悲欣交集真情告白——《归去来兮辞》析读08:

41-46:

31】

分析题目及小序

释题: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

意谓“回去吧”。

辞:

一种亦诗亦文的文体。

文有小序,小序作用多为叙述性文字。

不适合在正文中表现的,一般都在小序中写出。

如交代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等。

本小序就交代了他为何出仕做官,又挂冠离职的原因。

分析第一段

归去来兮!

【解析】

一件事顺从了心愿,应该是高兴欢欣的事。

但开篇却是一声浩叹。

怎么读语气语调一声浩叹,你说这篇文章是写欢欣呢还是悲苦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之语“悲欣交集”。

人的一生就是悲欣交集的过程。

整个文章其实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

田园将芜胡不归

【解析】

田园将芜指什么

观其后文,非为田园芜秽而归也。

陶不懂农事,“耕植不足自给”田间实为官场之对立。

或曰田园暗指东晋末世。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止,挽救。

],

知来者之可追[追:

补救。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解析】

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能够否定自己的人定不是凡夫俗子。

能够把否定自己的话写进文章就更上层次。

古人有立言意识,这是要藏之深山,传之后世的。

舟遥遥以轻飏[轻飏船慢行的样子。

按,此注未安。

后文言“恨晨光之熹微”,见其“骏奔”。

“轻”非“慢”之谓也,乃渊明心情值轻松意。

逃离官场后自然倍感轻松,舟亦着人心之色彩。

]

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莫非渊明迷路前文言“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似不应如此。

盖“当敛裳宵”,问距家几何之问。

],

恨晨光之熹微[晨光未明,安指归心似箭]。

分析第二段

到家之后是什么情形呢

乃[终于]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解析】

所见:

1房子。

近乡情更怯,可换做“急切的切”。

2孩子.。

稚子候门、携幼入室。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不养儿不知父子情。

况且还有酒喝。

3.松菊:

这是陶的精神寄托,只要他们还在,就能活出精神。

选择性看见,与选择性表现。

4.酒:

酒是陶渊明的符号,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解析】

1.自酌。

他很孤独。

2.眄庭柯:

斜眼看树。

能通过看一棵树来获得心灵安慰,这个人:

第一是艺术家,第二,是孤独者。

李白: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辛弃疾: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以物为审美对象,对人已失望之极。

喝酒,他喝的是寂寞。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易安:

李清照之号源此]。

【解析】

1.倚:

肢体松散,有益于官场的正襟危坐。

2.寄傲:

回家了,心灵回家了,但陶渊明仍有傲,傲是什么,就是自己官场之人相比有心理优势。

我不再心为形役,但这与上文的“眄庭柯”一样,显示出了陶对远大志向、官场的不能忘怀。

这是一种欣喜,还是悲伤还是悲欣交集吧!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解析】

可以想见一幅图画:

农家小院、老人远望苍穹,他在想什么绝不是今晚又没有酒喝这样的问题吧在思考人生: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解析】

他看到了云,看到了鸟,看到了落日,看到了青松。

云与鸟,就是自己:

出仕并无心于仕,归隐乃倦飞而还。

日也是自己:

日入西山,自己一生也行将就木。

“寓形宇内复几时”

松也是自己:

渊明之爱不独菊也。

《饮酒》: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灭尽)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青松被抚摸,就是在抚摸自己啊!

孔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靖节先生:

陶渊明之所以受后人敬仰,乃真有节。

他真实地隐居在田园。

隐居不仅仅是一种方式,也是生活目的。

以无为求无为,非以无为求有为,终南捷径就是此类。

分析第三段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解析】

第二次听到这声浩叹了。

看来陶渊明的内心心潮翻滚,如火山般定期喷发。

与谁息交息绝之对象为世俗之人,后文“亲戚”“农人”皆为悦己之人。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解析】

隐隐不忘“昨非”,中国人有三不朽。

最下一层才是立言。

《咏荆轲》体现其济世志,诗曰: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解析】

息交绝游与官场之人。

亲戚是真情之言,非违心之语。

陶渊明隐居不是要做神仙,而是要实实在在做一个正常人。

乐琴:

“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书:

《五柳先生传》: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以

消忧: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解析】

陶不知春天种地原因:

体现于农人的亲密关系。

《移居二首?

其二》: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其实,种地种的是一种心情,这是一种清洁的生活。

种地之外,还出游。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解析】

注意:

万物得遇其时,为何言“我独行休”

我是否得时原本未得时,今得也;今虽得时,但苦其短也。

分析第四段

已矣乎!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解析】

浩叹又来。

算了吧什么算了吧还是以往曾经追求过的生活。

明里说的是:

老之将至,令人悲慨。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解析】

富:

有钱。

贵:

做大官。

帝乡:

长生不死。

这基本是世俗之人的梦想。

陶渊明不想要当然想,否则,他之前就不会做官了。

但是“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陶是孔子的信徒。

陶的追求: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耕种。

耘:

除草。

耔:

培土。

]。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解析】

追求:

1.自食其力,飘然一身。

2.避祸全身。

用典:

阮籍《奏记诣蒋》:

“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税,以避当涂者之路。

3.高级精神生活。

《兰亭》“清流激湍”,“一觞一咏,已足以畅叙幽情”。

可证,之前与亲戚、农人的交往实质上不能疏解自己内心的苦闷,某种程度上,陶渊明是天地间最孤独之人。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解析】

《形影神赠答诗》: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结尾:

仍不能说陶诗欢欣的,只能以乐天知命结束自己这一生。

在某种程度上,人生是荒诞的,陶渊明也只能如此而已。

写作特色

欧阳修对这篇文章推崇备至,尝言:

“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

”大意是,本文虽然采用了楚辞的体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风格。

例如,作者辞官是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但文中并无只言片语涉及官场中的黑暗情形,而只说自己“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对已往的居官求禄,也只说“不谏”和“昨非”,不作更深的追究;他决定今后不再跟达官贵人来往,也仅用“息交以绝游”一语轻轻带过,胸怀何等洒脱,是见役于物的人做不到的。

又如文中写田园生活的乐趣,看起来都是一些极为平常的细节,但又处处显示出作者“旷而且真”的感情,句句如从肝肺中流出,而不见斧凿之痕。

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作者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是完全一致的。

知识迁移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5题

归园田居(节选)归园田居(三)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解释下面字的意思

荫:

罗:

兴:

带:

荷:

荒秽:

2.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项是()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

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暖暖”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

“暖暖”与“依依”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3.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4.“但使愿无违”中“愿”是什么愿望

答:

5.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2)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时运(其一)》)

(3)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拟古(其七)》)

(4)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

(《和郭主簿(其一)》)

(5)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参考答案】

1.荫:

遮蔽;罗:

排列;兴:

起床;带:

通“戴”,戴着;荷:

扛着;荒秽:

荒地杂草。

2.C“暧暧”和“依依”不可互换。

“暧暧”是迷蒙隐约的样子,从人的视觉写;“依依”是轻柔随风摇动的样子,从景物的角度写。

3.D两句诗意境不同。

前者渲染安然静谧,怡然自得的氛围,恬静的田园风光;后者主要是渲染静,静得无生气,写鸡鸣狗吠主要是以动衬静,突出静。

4.答:

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愿望。

5.答:

这些动词(“翼彼新苗”里的“翼”名词用作动词)都是常见字眼,诗人用起来,却显得新鲜有味。

它们既形象,又将无生命的事物写得情意绵绵,读起来觉得格外亲切。

如“有风自南,翼彼新苗”的“翼”字,那微微的南风温存地抚爱着幼嫩禾苗的景象,如在我们眼前。

“中夏贮清荫”的“贮”字,清幽凉爽的林荫好像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泓清泉。

拓展阅读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豆,杂草茂盛豆苗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赏析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作者虽志在田园,但初归时的劳动效果不大理想,庄稼长得不好,豆苗还没有草多。

这一方面是因土地荒芜贫瘠,杂草丛生,地广人稀,难以根除;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不善于劳动,一个封建士大夫,刚离官职的县太爷,既没有耕作经验,又没有耕作能力,种不好庄稼,也是情理中的必然。

他对“草盛豆苗稀”的状况是不甚满意的,这符合他一贯“任真自得”的性格。

萧统说他为人率直,不矫饰言辞,曾与人饮酒,不论贵贱,若先醉,便对客人说:

“我醉欲眠,卿可去!

”诗人襟怀坦荡如此。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晨兴”写早起;“带月”写晚归,看出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辛劳。

“理荒秽”,写他归耕后垦荒工作的艰难。

尽管每天劳动时间很长,从日出到月出,身体很疲惫,然而诗人没有丝毫怨言,反而有“带月荷锄归”的悠闲笔调写出他劳动后的轻快。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

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

“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

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我们好像看见诗人在月出山岗后,满意地扛着锄头,哼着诗句,漫步归家的情景。

此时,人与月与自然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诗人心灵的舒畅,通过艺术的笔触,净化为一种崇高的自然美、精神美、诗歌美,活脱出一个美好静谧的意境和悠闲自得的形象。

“带月”句可说是神来之笔,它变劳苦为欢快,化困倦为轻松,具有点染之功。

“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

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两句是进一步写田园荒芜,归耕艰难。

以上六句叙写耕作生活,真切朴实,宛如在目。

“衣沾不足惜”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它既有儒家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思想,亦有道家的返璞归真、顺应自然的意念,并且这二者常常融为一体。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

“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

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这首五言诗,主要是采用“赋”的手法,通过叙事来表现思想感情,其中没有景物的描写、气氛的烘托,也没有比兴的运用,几乎全用叙述,只在未尾稍发议论,以点明其主旨。

全诗叙写真实,发自肺腑,所以《后山诗话》说:

“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尔。

”《藏海诗话》说:

“子由叙陶诗,‘外枯中膏,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乃是叙意在内者也。

”日本学者近藤元粹说这首诗是“五古中之精金良玉”。

陶诗受到中外诗评家的如此赞誉,可见其征服人心的艺术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