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4136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卷含答案.docx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卷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丘壑________

镂空________

池沼________

称心________

轩榭________

鉴赏________

嶙峋________

蔷薇________

重峦叠嶂________

 2.辨识形近字。

jiàn________赏

luán山________

cái________衣

zǎi记________

qiān书________

liàn留________

zāi________树

Zài装________

 3.解释下列词语。

(1)标本:

________

(2)败笔:

________

(3)嶙峋:

________

(4)斟酌:

________

(5)鉴赏:

________

(6)阅历:

________

(7)别具匠心:

________

(8)因地制宜:

________

(9)自出心裁:

________

(10)层峦叠嶂:

________

 4.整体感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苏州园林有什么特征?

 

5.课上理解

(1)苏州园林的四个分特征分别是

(2)第三段说明建筑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苏州园林的假山和泥沼是如何配合的?

(4)为什么作者在说明树木的裁种时只以古藤为例?

(5)除了四个主要的特征之外,本文还说明了苏州园林的什么特征?

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6.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轩榭(xuān)池沼(zhāo)邱壑(hè)阑干(lán)

B.嶙峋(lín)摄影(shè)镂空(lòu)松柏(bó)

C.琢磨(zhuó)广漆(qī)斟酌(zhēn)蔷薇(qiáng)

D.盘曲(qǔ)鉴赏(jiàn)庸俗(yōng)玲珑(lóng)

 7.下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B.设计师们自出心裁,设计的服装异彩纷呈,很富有时代特色。

C.农民种庄稼也要因地制宜,才能保证有个好收成。

D.校园里的松柏修剪得俯仰生姿、整齐划一,像一排排士兵坚守着阵地。

三、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8.下列短语中有4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相互映衬

重孪叠嶂

因地制宜

俯仰生姿

自出新裁

珠光宝气

别俱匠心

安静闲适

盘曲嶙峋

三翻五次

 

9.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

①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________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________

③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________

 

10.“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这句话采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11.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

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

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

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的出现。

这段话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________。

 

12.阅读课文的第六﹣七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七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2)“景致”中“致”的意思是________;你能再说出几个和“镂”同义的词吗?

(3)第一自然段“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中,“隔”指的是________,“不隔”指的是________;“界”指的是________,“未界”指的是________。

(4)第二自然段中,“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一句中“补”字用得准确吗?

说说你的看法。

(5)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苏州园林________这一特征。

 

1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廊·亭·桥

陈从周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一千多年前的唐诗,就点出了廊在庭院中的妙用。

我国古代建筑的单体与单体之间,必依靠廊来作联系,才能成为一个整体。

在园林等风景区,则更是因地制宜,巧于安排,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

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隔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

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

像驰名中外的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漫步其间,得以饱览昆明湖的湖光景色。

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

扬州西园前的香影廊,未至其境,名已醉人。

至于苏州沧浪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令人遐思无限。

扬州园林主体建筑用楼,其廊亦作楼式,即复道廊,形成了多层的游览线,寄啸山庄是为佳例。

廊之运用得当与否,有关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尤其在可有可无之间,益见功力。

即竹廊三折,雅素无华,亦必婉转宜人。

至于千步长廊,闿爽平直,则又为别调了。

人们在旅途间,或在游览中,每见一亭,总想小憩片刻,借以恢复暂时的疲劳与观赏四周的景色,即“亭者,停也”。

同时,因为它本身形式的丰富多彩,成为点缀风景的主要建筑小品之一。

亭之美,除造型外,还在于所处之景与所对之景,水边亭、山际亭、林间亭、花畔亭、桥上亭、廊中亭,地位不同,景因而异。

伫云亭、快雪亭、待霜亭、牡丹亭之类,又因时而殊。

可见亭之构筑非孤立的一座建筑物。

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

北京的景山五亭,为城内的最高点,每到北京的人,常为它所吸引,必登高一快,以饱览首都景色。

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亭名“与谁同坐轩”,小亭临流,静观自得。

笠亭如盖,半枕山腰。

而网师园之月到风来亭又正点出此亭观景之妙。

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可分方、圆、多边、海棠、梅花等等多种。

按材料的不同,又有饶多野趣的茅亭、雅洁玲珑的竹亭、庄严凝重的石亭与翚飞多姿的木构亭,它在园林建筑中展示了最美丽的一页。

桥,古代称为“河梁”,是架在水上的行道,虽属解决交通问题的一项工程,但是聪敏的我国古代人民,总是设法把它和生活、感情、艺术结合起来,是那么富于诗情画意。

“小桥流水”足以令人想望江南水乡景色,而风景区的“断桥残雪”、交通要道的“卢沟晓月”,又使人必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

而园林中的桥,正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长桥卧波,陆水之间,平分秋色,为该园增添上几许光彩。

晶莹如雪的玉带桥,一亭翼然的石桥,轻轻地划破了湖面的平整,淡淡地点醒了山影的静穆,又烘托了四时佳景。

江南园林之桥,以雅洁精巧取胜。

玲珑空透的拱桥,崛起空间,人桥倒影,更显得山高水阔,而水平线条的梁板石桥,则贴水而过,观赏游鳞莲蕖,益得情趣。

苏州拙政园是以动观为主的园林,曲桥不但使水面分隔空间,更与曲廊一样起着“桥引人随”的作用,其分庭妙运,思致相同。

网师园园小而精,以静观为主,廉泉桥小小一拱,横枕涧上,隐处园隅,安排得那么妥帖,游着至此,往往留步

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有梁式桥、拱桥、浮桥、廊桥、亭桥等,在世界建筑艺术上放出一种独特光彩。

(略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①园林等风景区中的廊、亭、桥各有怎样的作用?

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廊的运用有哪些原则?

亭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2)文章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

(3)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试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权威发布]

        “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

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

报告数据还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所上升。

        

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

年份

网络在线阅读

手机阅读

电子阅读器阅读

平板电脑阅读

2016年

55.3%

66.1%

7.8%

10.6%

2017年

59.7%

71.0%

14.3%

12.8%

        数字化阅读方式越来越普及,人们通过数字化媒介阅读的时间也在增长。

报告发现,虽然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期刊的阅读时长有所增加,但纸质媒介的阅读时间整体较短,人均每天读书、读报和读期刊的时间总和不及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的一半。

        

我国成年国民各类媒介人均阅读时长(单位:

分钟/每天)

年份

纸质媒介

数字化媒介

图书

报纸

期刊

互联网

手机

平板电脑

电子阅读器

2016年

20.2

13.2

6.6

57.2

74.4

13.9

5.5

2017年

20.4

12.0

6.9

60.7

80.4

12.6

8.1

        在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49周岁以下中青年群体是主要人群,其中,18﹣29周岁人群占34.6%,30~39周岁人群占26.1%,40﹣49周岁人群占24.2%.50~59周岁人群仅占10.6%。

        (资料来源:

《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24日)

        [广州调查]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远超同年全国成年国民阅读时长

        《广州全民阅读指数调查研究报告(2018)》数据显示:

2017年度广州市民综合阅读率达90%,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达到97.20分钟,远超2016年度全国成年国民71.47分钟的阅读时长。

未成年人以纸质阅读为主,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9.48分钟,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38.80分钟。

而成年人在数字阅读上花费了更多时间,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56.27分钟,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2.62分钟。

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率达到94.11%,其中成年人达到95.73%,未成年人相对较低(86%),而市民日均数字阅读时长达到53.41分钟。

另一方面,尽管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已经相当普遍,但数据显示,部分广州市民仍然偏好纸质阅读,如就广州成年人的纸质报纸(89.2%)、杂志(78.8%)的阅读率而言,这一数字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

广州文明网)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

有人说,数字阅读是“碎片化阅读”,因而对此忧心忡忡。

我以为,“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

倘若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知识与信息,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更何况,有谁听说《诗经》三百篇、《唐诗三百首》是一口气读完的?

我们在读一首诗、一首词、一篇文章的时候难道不是在进行“碎片化阅读”?

重要的不是阅读的形式和工具,而是阅读与否和阅读的内容。

        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

数字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体,阅读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电子图书,而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等。

这跟数字阅读主要载体一手机自身限制有关,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

综合起来看,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

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

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

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人民大学新授郭英剑:

我想表述的一个观点是,以电子阅读、手机阅读为特征的数字化阅读,更多改变的是人们的阅读方式而不是阅读内容,所以,我认为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划分传统阅读方式与数化阅读方式是不准确的;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导致肤浅化。

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是否(愿意)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也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引人深思,即作品本身是否肤浅。

换句话说,不能用媒介载体的不同而只能根据作品的内容去界定阅读的“深”和“浅”。

        《新京报》记者李大超:

阅读有深浅之分,有消费型阅读和学习型阅读的差异,有实用型阅读和涵养型阅读的区分。

我们有批评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的倾向。

有人甚至上升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拒斥浅阅读,批评浅阅读纵容了思想的懒情,弱化了思维能力。

实际上,任何对于国民阅读整齐划一的要求都没有考虑到阅读者本身的差异。

随着阅读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而阅读取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则难以逆转。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_____

A.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在上年基础上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也在提升。

B.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调查显示:

手机阅读占比最大,电子阅读器阅读占比提升幅度最大。

C.2017年成年国民各类纸质媒介的人均每天阅读时长都有所提升,但其总时长远远低于人均手机阅读时长。

D.2017年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的调查数据显示:

年龄越大的人群占比越小,年龄越小的人群占比越大。

(2)下列关于2017年广州市民阅读特点的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广州市民的综合阅读率要高于同年全国国民的综合阅读率。

B.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远超同年全国成年国民阅读时长。

C.广州未成年人日均纸质阅读时长和日均数字阅读时长相当。

D.部分广州市民在数字阅读相当普遍的今天仍偏好纸质阅读。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力对碎片化阅读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也是合理的,人们大可不必对数字阅读忧心忡忡。

B.徐升国认为数字阅读的内容受到载体的限制,因此深度、长篇阅读很难进行,目前数字化阅读还无法替代纸质书阅读。

C.严锋认为数字阅读在质和量上都得到了提升,数字阅读使读者和书的关系突破了传统阅读的限制,是一一种创新。

D.郭英剑认为数字化阅读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不会导致阅读的肤浅化。

阅读的深和浅应由作品内容界定。

(4)《新京报》记者李大超关于阅读表达了哪些观点?

请分点概括。

(5)你对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发展趋势有怎样的预测?

请根据文本内容和自身阅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课前预习

1.

【答案】

hè,lòu,zhǎo,chèn,xuān,jiàn,xún,qiáng,zhàng

【考点】

注音

【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的把握,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解答】

hè;lòu;zhǎo;chèn;xuān;jiàn;xún;qiáng;zhàng

2.

【答案】

鉴,峦,裁,载,签,恋,栽,载

【考点】

根据拼音写字词

【解析】

本题考查辨识形近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形近字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

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解答】

鉴赏

山峦

裁衣

记载

签书

留恋

栽树

装载

3.

【答案】

原指具有影响作用的标准图样,文中是典范的意思。

写字、绘画中没写好、画好的地方,引申为写作等失败的地方。

突兀的样子。

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适当。

对艺术作品感受、理解、评判的过程。

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

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方法。

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形容山峰多而险峻。

【考点】

词义解释

【解析】

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

【解答】

原指具有影响作用的标准图样,文中是典范的意思。

写字、绘画中没写好、画好的地方,引申为写作等失败的地方。

突兀的样子。

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适当。

对艺术作品感受、理解、评判的过程。

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

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方法。

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形容山峰多而险峻。

4.

【答案】

苏州园林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考点】

说明对象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对象与特征的了解。

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全文大意,根据说明的内容来分析确定。

【解答】

《苏州园林》是一篇事物说明文,其介绍的对象就是苏州园林,作者开篇第一段,总领全文,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并突出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然后第二段,概括苏州园林的共同点:

图画美。

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即园林是“处处入画”。

“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完美的图画”具体体现为四个“讲究”和一个“一切”: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设计。

这也是下文第三至九段说明的总纲和顺序。

最后第十段,总结了全文,再次激起了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欲望;也使行文缜密,引人回味。

5.

【答案】

①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②讲究假山泥沼的配合③讲究花草树林的映衬④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苏州园林的建筑与我国古代的建筑特点相比较,并用画案画与美术画作比方,突出苏州园林的自然之趣。

用活水,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小中见大的写法,不起眼的藤萝都有神,别的就更有神了。

注意角落美,门窗设计精美,色彩淡雅突出主题。

【考点】

说明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苏州园林》是一篇事物说明文,其介绍的对象就是苏州园林,作者开篇第一段,总领全文,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并突出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然后第二段,概括苏州园林的共同点:

图画美。

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完美的图画”具体体现为四个“讲究”和一个“一切”: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设计。

这也是下文第三至九段说明的总纲和顺序。

最后第十段,总结了全文,再次激起了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欲望;也使行文缜密,引人回味。

【解答】

本题考查文本信息的筛选。

本文第一段交代了苏州园林的地位后,在文章的第二段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交代了苏州园林的四个特征,然后从这四个方面分别去具体说明。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

阅读文章第三段,作者将苏州园林的建筑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进行比较,同时“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的一句,又以图画作比方,来生动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的建筑讲究自然之趣,不讲究对称。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

文章第四段介绍了苏州园林假山与池沼的配合,根据其中的“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等句子即可提炼概括出答案。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文章的第五段,作者重点表现“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在此段的说明中作者先写园中高树与矮树所造成的俯仰生姿之美,不同花期的树交错,以形成一年四季都有花开的美,这都着眼于“栽种”,后半段着眼于从“修剪”来表现画意,作者却只写了几个园里的古藤萝,很明显作者的目的,是借这些看似不起眼,却能体现自然之趣的小藤萝,来突出本段的说明中心,是一种以“小”见“大”的说明方式。

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把握。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在第一段引出说明对象后,第二至六段具体按总分的顺序具体从“四个讲究”来进行说明,然后七至八九段,又分别从“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即:

注意角落美,门窗设计精美,色彩淡雅来表现苏州园林在细节上对图画美的重视。

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6.

【答案】

C

【考点】

易误读常见字

【解析】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更要注意根据积累准确书写。

【解答】

A.有误,“沼”应读“zhǎo”;

B.有误,“柏”应读“bǎi”;

C.正确;

D.有误,“曲”应读“qū”;

7.

【答案】

D

【考点】

成语的使用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正确使用,要从成语的意思、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考虑,同时结合语境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

【解答】

ABC正确;

D,有误,“俯仰生姿”意思是高树与低树相间,互相映衬,富有情致。

与“整齐划一”正好相反,不符合语境。

三、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8.

【答案】

“重孪叠嶂”的“孪”应为“峦”;

“自出新裁”的“新”应为“心”;

“别俱匠心”的“俱”应为“具”;

“三翻五次”的“翻”应为“番”。

【考点】

常见易错字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与修改能力。

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都是同音错别字。

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

“重孪叠嶂”的“孪”应为“峦”;

“自出新裁”的“新”应为“心”;

“别俱匠心”的“俱”应为“具”;

“三翻五次”的“翻”应为“番”。

9.

【答案】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考点】

说明方法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解答】

①句子举了几个园林里为达到图画效果所采取的具体作法,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②句子将苏州园林的建筑与我国古代的建筑进行比较,说明“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的,运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③句子将松柏比作是宝塔,以比喻的方式来达到说明的目的,运用的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10.

【答案】

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揭示了皮影戏的本质特征。

【考点】

说明方法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解答】

阅读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