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南职中市级电子课题结题报告定稿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3426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8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南职中市级电子课题结题报告定稿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水南职中市级电子课题结题报告定稿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水南职中市级电子课题结题报告定稿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水南职中市级电子课题结题报告定稿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水南职中市级电子课题结题报告定稿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南职中市级电子课题结题报告定稿3.docx

《水南职中市级电子课题结题报告定稿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南职中市级电子课题结题报告定稿3.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南职中市级电子课题结题报告定稿3.docx

水南职中市级电子课题结题报告定稿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组组长:

李德生

课题组成员:

朱文刘猛道  邱显龙 

承担单位:

四川省资中县水南高级职业中学

 

二0一二年六月

 

一、课题提出背景和意义……………………………………………………………3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5

三、课题的内容………………………………………………………………………6

四、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6

五、课题研究方法……………………………………………………………………7

六、实验对象和周期…………………………………………………………………8

(一)实验对象…………………………………………………………………8

(二)实验周期…………………………………………………………………8

七、实验措施…………………………………………………………………………8

(一)实验准备阶段……………………………………………………………8

(二)实施阶段…………………………………………………………………10

八、课题研究新的体会………………………………………………………………11

九、课题研究结果……………………………………………………………………22

(一)总结经验…………………………………………………………………22

(二)实践效果…………………………………………………………………23

十、课题研究的问题思考……………………………………………………………30

十一、可供查询的实验资料…………………………………………………………31

十二、参考文献………………………………………………………………………32

 

课题《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和教材建设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近年来,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些困难,甚至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

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缺乏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教材和课程,不适合学生实际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重要原因,而改变这一状况的的根本出路在于实施课程改革,着力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21世纪是一个学习化时代。

教育工作的中心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人格。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工作,学会如何合作,以及学会如何生存。

”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

江泽民同志提出:

“21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产业,也仍然需要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国情决定了对人才的多样化,不仅造就数以千万的专门人才,而且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职业教育能否培养出高素质劳动者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大事。

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是通过学校教育具体完成的,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

目前的中职学校电子专业课堂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中职学校生源素质较差,主要表现在:

学生文化基础差,知识结构残缺;学习习惯差,思想问题多;缺乏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厌学情绪严重;单亲家庭和留守学生多。

二是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多地源于普教模式,教学方法陈旧,缺乏职教特色,与中职学生的学习水平、心理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中职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品质的缺乏与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守旧单一形成了巨大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了学生求知欲不旺,作业难收,甚至课堂教学秩序难以维持,师生冲突日益增多。

课堂教学效率可想而知。

三是偏重理论忽视动手的教学,将严重挫伤基础较差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这种现状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从而抑制了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所以中职学校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但中职学校电子专业课程也多,应该如何进行教学改革?

从什么地方入手?

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为中职学校教学服务?

教育部2000年对中小学计算机课程进行了改革,教学方法“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和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现在普遍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很好。

“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郭善渡教授把它称为“单刀直入法”或“黑箱方法”。

也可以说“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黑箱方法。

黑箱是只知其输入和输出,不知其内部结构的系统,或者说黑箱是内部结构一时无法直接观测,只能从外部去认识的系统。

从外部观测那些具有某种功能而内部结构不清楚的系统,通过输入变化所引起的输出响应,分析系统的状态过程,推断系统的行为,这就是黑箱方法。

电子技术内容丰富,技术更新快,专业名词、术语、公式很多,中职学生学习这些高深理论,他们往往会望而却步,产生厌学思想。

而利用黑箱方法,可以将一些复杂的、专业性特别强的专业知识封闭装起来,使其看起来表面化,简单化,把封装起来的部分视为黑箱,可以先知其然,而暂不深究其所以然,不必要为了了解所谓的系统性而在原地踏步,裹足不前。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电子专业课程由浅入深的层次,这样,为教师在这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针对职高学生的特点更好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也为职业教育添砖加瓦。

学生现在学到的一些知识可能会过时,所以,在电子课堂教学时我们应该给学生作出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现在所学的知识是基础,是我们以后继续深造的基石。

这要求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电子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便于实现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意图。

我们觉得开展“任务教学法”研究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是解决本校电子专业实际问题的需要,是发挥中职学校课堂教学资源优势的需要。

为此,我们提出了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课题,试图以此为突破口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电子专业的常规教学方法贯彻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并将此方法推广到其它专业教学中去,形成新的教学模式,使学习方式和评价体系发生根本改变,实现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目标,拓宽本校教研的视界。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电子技术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好电子技术课的信心。

因此课题组尝试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并制定以下课题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电子专业能力素养和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熟练掌握电子技术的操作应用技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做到训练有素、各有所长。

同时,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自身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科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而真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

使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提高教育改革的科研水平。

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掌握在电子专业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有效任务驱动教学法,从而真正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3、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探索并推广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

通过课题研究,在实验课程《电子技术基础》、《电热电动器具原理与维修》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此为突破口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电子专业课的常规教学方法,并将此方法推广到学校其它专业的学科教学中,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三、课题的内容

通过课题研究,在实验课程《电子技术基础》、《电热电动器具原理与维修》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此为突破口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电子专业课的常规教学方法,并将此方法推广到学校其它专业的学科教学中,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在上级领导和水南职中学校党支部、行政、教科室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成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组。

李德生为组长,刘猛道、朱文、邱显龙为主研人员,电子专业其它教师为参研人员。

研究人员在高中教师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本小组成员充分学习课题研究政策和文件精神,虚心请教县、校教学研究领导及学校的老师。

由李德生具体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

五、课题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教育走向生本》、《课程改革与老师角色转换》《试论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等和本课题有关的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找出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同时从文献研究中获得启示,为本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借鉴。

(二)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课题研究对象(人或物)的问卷、观察等方式,研究分析学生对目前专业教学的看法,了解学生对目前专业课堂教学的建议,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共性问题,再通过教研活动展示、座谈等手段,掌握研究实施情况,使实验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提供有力的现实依据。

(三)行动研究法。

即严格按照课题所制订的具体计划、按照课题所设计的要求加以实施,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收集有关数据和资料,然后对所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统计推断反思,并从中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螺旋式加深发展。

计划←反思

↓↑

实施行动→观察

教师通过查找资料、设计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等工作进行了行动研究,应用与任务驱动相关的教学理论去研究和解决不断变化的教学活动,从而探索、总结出一套完整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四)实验研究法。

选取了实验班级3个、对比班级2个,实验课程2门进行应用研究。

(五)经验总结法。

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与分析,不断改进实验操作方法,认真撰写经验总结,使实验更趋系统化、理论化,以此提高操作质量。

六、实验对象和周期

(一)实验对象

1、研究对象的选取:

实验班级:

选取电子专业的高2008级秋招电子1班,高2009级春招电子1班、2班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二)、实验周期

这次实验研究工作计划两年完成,从2009年6月开始,至2012年6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实验的准备阶段(2009年6月——2009年10月)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09年11月——2012年2月)

第三阶段:

结题阶段(2012年3月——2012年6月)

七、实验措施

(一)实验准备阶段

1、组织研究人员。

在上级领导和水南职中学校党支部、行政、教务处、教科室等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成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组。

李德生为组长,刘猛道、朱文、邱显龙为主研人员,电子专业其它教师为参研人员。

2、选择实验班和实验课程。

选择高08级秋电子1班,09级春电子1班,09级春电子2班为试验班,实验对象共146人,对比班级分别为高08秋电子2班、高09春电子3班。

实验课程为电子专业的2门基础课,即《电子技术基础》、《电热电动器具原理与维修》。

3、论证研究方向:

根据专业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的要求,研究实验课程在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上的作用;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提高教育教学改革的科研水平;完善并推广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4、召开实验培训会:

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活动,需要先进的教育理论为依据,并按科学的方法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课题实施过程中得到市、县、校教研室领导及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课题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还向兄弟学校请教,部分教师参加了省、市、县、校的各级培训。

以上这些都为教师们的参与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增强了教育科研的能力。

5、为了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在本课题实验正式实施前,课题组对研究对象进行有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问卷调查。

在该阶段我们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第一次调查分析。

设计的调查内容主要有:

你对自己目前学习情况的总体评价、你最喜欢某一课程的原因、你最不喜欢某一课程的原因、你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你认为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你学习专业课的主要目的、你期望进入职校后的出路等。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基本结论和启示:

①职业教育必须走出普教模式的束缚。

②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双边互动性和直观操作性是职业学校教学必须遵循的最基本原则。

③明确电子专业的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技能。

(见附件1)

综上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我课题组正确引导学生积极的、自主的参与专业理论和技能学习活动中,为学生的成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阶段(2009年11月——2012年2月)

第一步:

2009年11月-2009年12月。

组织教师认真钻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组长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组织学习,进行培训。

同时要钻研教材,确定哪些内容最适合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认真研究,结合实验室的设备设施和学情,最终确定实验课程《电子技术基础》有《单相整流电路的制作与检测》、《共射放大器的制作与测试》、《调幅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等27个课题,共计94个任务,《电热电动器具原理与维修》有《石英管式取暖器》、《电饭锅》、《电磁灶》、《微波炉》等30个课题,共计59个任务,每个任务在教学设计中又可以分成若干个小任务。

(任务表见附件2)。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能经常研究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知识经验),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去创设情境,搭建“脚手架”,从造成“学生认知冲突”中,让学生去探索发现新知识。

让学生逐步熟悉与适应新的方法,并对新的方法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进行主动的、独立的学习活动。

这一阶段的重点放在设置情境和呈现情境上,同时也要训练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从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看,课堂营造讨论、交流、争辩的氛围比较受学生欢迎。

这一阶段结束后,进行测评,积累和搜集一些数据。

第二步:

2009年12月——2010年4月。

教师基本上掌握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课堂调控方法和操作方法,学生也基本上学会了建构新知识的方法与步骤,学生的各种思维和能力也有了发展。

这一阶段具体方法上侧重于帮助学生如何去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索,使学生形成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

这一阶段结束后,也要作一些的测评。

第三步:

2010年5月——2012年2月。

随着学生对知识有深层理解和高水平的思维,搭建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脚手架”,应该随着学生理解的深入而逐步拆减或重新组合,同时提供的背景材料要逐渐增加难度和复杂的程度。

这一阶段,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帮助下,发展各方面能力,如:

反思与批判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真正建构起学生终身受用,终身获益思维习惯和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这一阶段结束后,要作全面的测评,积累和搜集有关研究数据。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要发扬团结协作精神,集思广益,同时,注意发挥各人的优势,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和公开试教,互相取长补短,共同研究,共同提高。

八、课题研究新的体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与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电子专业课程的工程性、实践性很强,大多数学生会感到十分困难。

如《电子技术基础》、《电热电动器具原理与维修》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如半导体基础知识、晶体管放大电路、反馈、振荡电路、稳压电源、数字电路知识和设计、各种功能电路等,知识点多、散、碎,理论高深复杂。

教师在教学时,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将重要内容设置成一个个包含若干知识点的综合任务来教学,可以将一些复杂的、专业性特别强的专业知识封闭装起来,使其看起来表面化,简单化,可以先知其然,而暂不深究其所以然,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就会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自发地学习各个知识点,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在不自觉中得到了提高。

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课题组也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我们认为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任务情境的创设

教学是师生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观点、确立信念、付诸行动的转化过程。

这种由知到行的转化,又往往借助情感、意志等中介来“催化”完成。

列宁说过: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调拨和激发出来的。

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学生为追求真理而掌握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地自觉地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可以设“疑”引发激情,可以引“趣”激发热情,可以引导创设心境等。

举例:

在《晶体三极管的简易判别》中,可以这样创设情境。

师: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它使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我们来看几个电子产品(收音机、手机、电视机产品的实物演示),通过展示不同的电子产品,拓展学生的视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学们发现每个产品都用到电子元器件,而每个电子元器件在使用前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师:

同学们再观察一个正常放大电路的输出波形。

然后我再交换三极管的引脚,请同学们观察输出波形有什么不同?

生:

无输出波形。

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请同学们思考。

生:

因为交换了三极管的引脚,使放大器不工作。

师:

对。

可见,三极管的管脚的判断是多么重要。

那如何快速正确的判断三极管的管脚呢?

因此我们今天的工作任务是:

完成三极管的简易判别。

………………

总之,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运用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机智,善于发现和充分利用各种创设乐学情境的积极因素,使学生时常体验到一种“轻松感”,使他们求知欲得到满足,好胜心得到鼓励,创造力得到发展。

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第一步,是基础的一步,关键的一步。

学生对这节课有无兴趣,能否以“快乐学习”的心态积极主动的完成任务,这一步起着关键作用。

2、任务的设计。

“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任务设计”很重要,“任务”的设计千万不能泛泛而谈、含糊不清,应落到具体的某一点上。

有的老师在设计任务时,认为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

其实不然,任务应有它的可行性,操作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且有大有小,有的任务可能只有一步,而有的任务可能要结合前面已经完成的任务进行,所以应避免流于形式,走传统授课的老路。

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子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其应知(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主要指学生能够记住或重复已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理解指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述或直接运用;掌握指学生能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和处理新环境下的简单问题。

应会(操作)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

初步学会指学生能进行基本的实训操作;学会指学生能进行连续的、差错较少的实训操作;熟练指学生能进行效率较高的、发现问题并能立即自我纠正的操作。

比如在讲授多级小信号放大器的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设计如下任务。

总任务:

设计一个二级小信号放大器,要求:

放大倍数∣AV∣≥200,输入电阻Ri大于10KΩ,工作点稳定。

教师主导学生进行任务细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完成任务,教师适时给出指导和评价。

第一阶段:

画出电路

任务1:

“工作点稳定”,可采取什么样的电路?

学生完成任务1,要求学生能画出能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分压式偏置电路。

任务2:

二级小信号放大器,级间应采取什么方式耦合?

画出二级电路。

学生完成任务2,要求学生能画出电容耦合的二级小信号放大器雏形。

教师画出正确电路图,如图1所示。

由学生自我检查。

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

元件参数确定

任务1:

电路中电容C0,C1,C2,C3,Ce1,Ce2,电阻Ce2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订正,对电路原理概念性问题等作出了重要的复习。

任务2:

放大倍数∣AV∣≥200,怎样安排各级的放大倍数?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指导订正。

任务3:

多级放大电路中,输入输出电阻的计算方法?

学生讨论回答。

在教师的指引下,得出一个正确方案。

任务4:

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电阻的计算。

总之,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同时要体现“任务”的层次感,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

3、分析任务,提供思路。

在任务确定之后,为了能让学生发现完成任务所用的知识点,找到完成任务的突破口。

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分析任务,整理出任务中所包含的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然而,任务给出之后,不能老是由教师来分析任务,对于低年级的初学者,首先是带着同学一起分析任务,发现任务中所包含的问题。

然后告诉他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解决这些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开始从带着学生分析任务改为引导学生分析任务。

找出任务中所含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以后就可以开始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任务,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中,设计总任务:

分析并装接如下电路图2(电路图略),要求电路正常工作。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任务细分,可将电路分成几个单元部分:

第一部分为桥式整流和滤波部分,第二部分为三端稳压电路部分,第三部分为二级具有稳定工作点的放大电路,第四部分为振荡与反馈电路(电路中由R1、R2、R5、Rp1、C3、C4等组成的虚线电路部分),第五部分为输出显示电路。

用虚线将电路隔开,如图2所示。

并为每部分设置如下任务。

任务1:

装接好桥式整流和滤波电路,然后进行输出电压数值测量,判断是否正确。

学生测量出数值后,应参考资料根据全波整流电容滤波的相关公式判断结果是否正确,不正确则进行排故。

任务2:

装接好三端稳压部分,测量出输出电压,判断是否正确。

学生测量与计算,得出结论后进入下一步实验,不正确自我进行电路检查。

任务3:

装接好放大电路,测量各级静态工作点,分析各级工作是否正常。

学生测量与估算,要能根据所得的三极管的各级电位判断出三极管是不工作正常。

得出结论后进入下一步实验。

不正确进行排故

任务4:

装接好振荡与反馈电路,得用示波器测试波形。

学生测量,训练正确使用示波器。

得出正确波形后进入下一步实验,

任务5:

装接好输出显示电路,观察发光二极管是否发光。

学生观察和检测,若不正常则检查电路装接。

此任务安排设计的优点,是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级逐步进行实验,思路清晰,便于学生检查故障,为学生顺利做完实验提供了保障。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

学生在教学引导下分析完问题后,他们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此时他们在“任务”的驱动下会对学习产生很浓的兴趣。

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