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习题及答案.docx
《第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习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习题及答案
第10-1章货币需求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货币数量论,将货币供应量削减三分之一,会导致(c)。
A.货币流通速度提高三分之一B.交易总量削减三分之一
C.物价水平下跌三分之一D.物价水平提高三分之一
2.费雪在交易方程式中假定(d)。
A.M和V短期内稳定B.T和P短期内稳定
C.P和V短期内稳定D.T和V短期内稳定
3.费雪交易方程式中关于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关系的结论是(b)。
A.货币数量是果、物价水平是因
B.货币数量是因、物价水平是果
C.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互为因果
D.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没有因果关系
4.剑桥方程式中的M研究的是(c)。
A.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B.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
C.执行价值储藏职能的货币D.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
5.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货币(b)。
A.是最好的价值储藏手段
B.具有最强的流动性
C.可以满足人们的投资需求
D.是最好的金融资产
6.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受利率影响的货币需求是(c)。
A.交易性货币需求B.预防性货币需求
C.投机性货币需求C.谨慎性的货币需求
7.流动性陷阱是指(a)。
A.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上升时,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
B.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上升时,愿意持有债券而不愿持有货币
C.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下降时,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
D.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下降时,愿意持有债券而不愿持有货币
8.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利率低于“正常”水平时,人们预期债券价格(),货币需求量(c)。
A.上升,增加B.上升,减少
C.下跌,增加D.下跌,减少
9.在鲍莫尔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发展中,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交易性货币是因为(b)。
A.机会成本的存在B.交易成本的存在
C.时间因素的影响D.非流动性成本的存在
10.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收入是指(d)。
A.当期收入B.过去的收入
C.未来的收入D.恒久收入
11.鲍莫尔的存货模型是对凯恩斯(a)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A.交易动机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D.谨慎动机
12.惠伦的最适度预防性货币需求模型是对凯恩斯(b)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A.交易动机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D.谨慎动机
13.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是对凯恩斯(c)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A.交易动机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D.谨慎动机
14.弗里德曼认为当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较高时,人们的货币需求会相应(a)。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15.凯恩斯的投机性货币需求认为,人们要么持有货币,要么持有债券。
托宾克服了这个缺陷,认为除了预期回报率外,(d)对货币需求也很重要。
A.资本利得B.机会成本C.利率D.风险
(二)多项选择题
1.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是稳定的,是因为从实证的研究中他得出(BC)。
A.利率的变动是稳定的
B.利率经常波动,但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很低
C.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很高,但恒久收入本身稳定
D.货币需求不受利率和收入的影响
E.货币需求受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的影响
2.货币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一定条件下,整个社会需要用于执行(Cde)的货币数量。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
D、价值贮藏E、交易媒介
3.马歇尔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将其财产和收入(ABC)。
A.以货币形式持有获得利益
B.进行投资获得收益
C.用于消费获得享受
D.以实物形式持有
E.以有价证券形式持有
4.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ACe)
A.交易性动机B.储藏性动机C.预防性动机
D.投资性动机E.投机性动机
5.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认为:
(AC)
A.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
B.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减函数
C.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D.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增函数
E.谨慎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增函数
6.弗里德曼把影响货币需求量的诸因素划分为(BCd)
A.各种金融资产B.恒久收入和财富结构
C.各种资产预期收益率和机会成本D.财富持有者的偏好
E.各种有价证券
7.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机会成本变量有(BCd)
A.恒久收入B.实物资产的预期名义收益率
C.债券的预期名义收益率D.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
E.各种有价证券
8.鲍莫尔的平方根公式表明:
(Bde)
A.机会成本的存在是交易性货币需求存在的前提条件
B.交易成本的存在是交易性货币需求存在的前提条件
C.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呈正方向变动
D.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
E.交易性货币需求并不与交易总额同比例增长
9.惠伦认为影响最适度预防性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BC)
A.流动性成本B.非流动性成本
C.持有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D.持有现金余额的交易成本
E.收入和支出的平均值和变化的情况
10.弗里德曼认为货币的名义收益率可以是(aBC)
A.零B.正C.负D.大于1E.小于1
(三)名词解释
1.货币需求
2.货币需求函数
3.费雪交易方程式
4.剑桥方程式
5.流动性偏好
6.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偏好:
它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其他缺乏流动性的资产的欲望。
这种欲望构成了对货币的需求。
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又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
6.流动性陷阱:
它是指因为当利率底至最低点时,人们会一致认为利率将迅速上升,此时持有债券价格会因债券价格下跌而蒙受资本损失。
于是,人们在此时普遍要以货币形式来持有全部资产,而不以债券形式持有全部资产。
此时,货币供给的增加并不能使利率降低,因为利率已经低到极点,预期利率会上涨。
因而增加的货币存量都被自愿贮存了,货币需求成为完全弹性,犹如无底洞一般,流动性陷阱的名称即由此得来。
7.古典区域
(四)判断分析题
1.货币需求的模糊性为货币控制带来了困难。
s
2.由于货币不是实际的生产要素,货币量过多过少不会对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
x
3.剑桥方程式与交易方程式一样,研究的都是交易性货币需求。
x
4.弗里德曼认为,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较高时,人们的货币需求会下降。
x
5.在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收入变量是一样的。
x
(六)论述题
1.试比较分析现金交易说和现金余额说的区别?
2.试比较分析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区别?
第12-2章货币供给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各国中央银行确定货币供给口径的依据是(a)。
A.流动性B.安全性C.效益性D.周期性
2.现阶段中国货币供应量中M2减M1是(c)。
A.狭义货币供应量B.广义货币供应量
C.准货币D.流通中现金
3.如果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为75美元,法定准备金率为0.20,支票存款可能扩张(b)。
A.75美元B.375美元C.575美元D.750美元
4.超额准备金等于(d)。
A.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B.法定存款准备率×库存现金
C.法定存款准备率×存款总额
D.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
5.流通中现金加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构成(b)。
A.M0B.M1C.M2D.M3
6.M1加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加居民储蓄存款构成(b)。
A.狭义货币供应量B.广义货币供应量
C.准货币D.货币供应量
7.超额准备金与实际准备金的数量关系是(c)。
A.前者=后者B.前者>后者
C.前者<后者D.不确定
8.如果(c),那么法定准备金与实际准备金相等。
A.e>0B.e<0C.e=0D.不确定
9.如果原始存款为30万,派生存款为90万,则K为(c)。
A.2B.3C.4D.5
10.如果法定准备金为13万,超额准备金为7万,则实际准备金为(a)。
A.20万B.13万C.7万D.6万
11.如果K=4,r=10%,e=10%,则C为(a)。
A.5%B.10%C.15%D.20%
12.内生变量是由(b)。
A.政策因素决定B.经济因素决定
C.非经济因素决定D.人为因素决定性
13.基础货币等于(c)。
A.通货+存款货币B.存款货币+存款准备金
C.通货+存款准备金D.原始存款+派生存款
14.在存款总额一定的情况下,法定准备率越高,商业银行可用于放款的份额(b)。
A.不变B.越少C.越多D.为零
15.假定基础货币增加5%,货币乘数下降5%,那么货币供给量会(d)。
A.增加5%B.下降5%C.同增同减D.不变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实行过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有( ADE )。
A.统存统贷 B.现金管理
C.工资基金管理 D.实贷实存
E.存贷挂钩,差额包干
2.银行不能创造存款货币的条件是( BC )。
A.部分准备金 B.全额准备金
C.现金放款 D.法定准备率
E.现金漏损率
3.我国M1由(ADE )构成。
A.M0 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城乡储蓄存款 D.企业单位活期存款
E.机关团体部队的存款
4.选择哪一货币层次作为中央银行控制重点,其标准是( BC )。
A.这一层次所含的基础货币量最多
B.这一层次的货币量最易于中央银行控制
C.这一层次的货币量与经济活动关系最密切
D.这一层次的货币量最稳定
E.这一层次的货币量盈利最多
5.我国M2是由(ABCDE)。
A.M1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基建存款D.储蓄存款
E.其他存款
6.货币供给量是(AB)。
A.被财政部门、各个单位生产经营单位、家庭个人所持有的货币
B.由银行体系所供给的存款量与现金发行量
C.由银行体系所供给的存款量
D.由银行体系所供给的现金发行量
E、由中央银行所供给的基础货币量
7.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要受(ABCD)因素限制。
A.法定准备率B.超额准备率
C.现金漏损率D.定期存款准备率
E.货币流通速度
8.基础货币包括(AC)。
A.通货B.存款货币
C.存款准备金D.原始存款
E、派生存款
9.实际的货币供给量与合理的货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是(ABCD)。
A.相等B.不相等
C.前者>后者D.前者<后者
E.共同构成货币供给量
10.货币供给量的大小最终由(ABDE)共同决定。
A.财政B.中央银行
C.商业银行D.经营单位
E.家庭个人
(四)判断分析题
1.只要商业银行具备了部分准备金制度,商业银行就可以创造派生存款。
x
2.中央银行只要控制住基础货币就可以控制住货币供给量。
x
3.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过程就是创造实际价值量的过程。
x
4.派生存款是虚假存款。
x
5.资产变现能力强,流动性就一定高。
x
(五)简答题
1.试比较分析基础货币与原始存款?
基础货币是指起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和。
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包括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它是基础货币的一部分。
所以基础货币量大于原始存款量。
2.试比较分析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包括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它是基础货币的一部分。
派生存款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是指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用转帐结算方式发放贷款或进行其他资产业务时所转化而来的存款,是商业银行创造的存款货币。
将存款划分为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只是从理论上说明两种存款在银行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事实上,在银行的存款总额中是无法区分谁是原始存款,谁是派生存款。
派生存款并不是虚假存款,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过程也不是创造实际价值量的过程,而是创造价值符号的过程。
二者的区别是:
(1)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的基础,没有原始存款,就没有派生存款;
(2)其来源不同,原始存款的来源是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而派生存款是随着商业银行存款、贷款业务循环往复不断的开展,在商业银行体系内形成的。
3.试比较分析货币乘数和存款乘数?
(1)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或存款乘数。
一般说来,它是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
存款扩张的这一原理,也称为存款乘数原理。
若以K表示存款总额变动对原始存款的倍数,则可得:
K=D/△R=1/r
(2)作为货币供给之源的基础货币,可以引出数倍于自身的货币供给量。
货币乘数即基础货币扩张或收缩的倍数,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比,它表明每1元基础货币变动所能引起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用m表示货币乘数,Ms表示货币供给,Mb表示基础货币,其公式是:
m=(C+D)/(C+R)=Ms/Mb
货币供给量之所以数倍于基础货币,是由于商业银行信用扩张或派生存款的缘故。
4.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制约因素有那些?
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制约因素有:
(1)存款准备金;
(2)法定存款准备率;(3)超额存款准备率;(4)现金漏损率;(5)定期存款准备率。
其具体影响表述为:
K=D/△R=1/(r+c+e+rt?
t)
5.中央银行哪些资产业务要影响基础货币的变化?
中央银行使基础货币数量发生变化的资产业务有: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规模与基础货币;
(2)中央银行对财政的债权规模与基础货币;(3)外汇、黄金占款规模与基础货币。
(六)论述题
1.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和意义是什么?
金融创新对其有何影响?
2.试分析在货币供给中,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的作用?
(七)计算题
1.假定基础货币为1000,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率为10%,现金漏损率为2%,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为4000,试求银行支票存款的实际准备率与超额准备金?
因为Mb=C+R=C+R法+R超
R法=4000×10%=400
C=4000×2%=80
R超=Mb-C-R法=1000-80-400=520
实际准备率=(400+520)÷4000×100%=23%
2.假定商业银行系统有150亿元的存款准备金,rd=10%,如果rd上升至15%或下降至5%时,最终货币供给量有何变化?
D1=1/rR=1/10%150=1500(亿元)
D2=1/rR=1/15%150=1000(亿元)
D3=1/rR=1/5%150=3000(亿元)
rd由10%上升至15%时,货币供给量减少500亿元;
rd由10%下降至5%时,货币供给量增加1500亿元。
3.如果你在A银行存入1000元现金,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为5%,那么A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有何变化?
A银行能够增加多少贷款?
整个银行体系在简单存款创造条件下最终会新创造多少货币?
法定准备金=1000×5%=50(元)
超额准备金=1000-50=950(元)
A银行能够增加贷款950(元)
整个银行体系在简单存款创造条件下最终会创造的货币=R?
K=1000×1/5%=20000(元)
新创造货币20000-1000=19000(元)
4.假定某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了10000元的贴现贷款,如果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10%,并且该商业银行持有10%的超额准备金,流通中的现金漏损率为20%,那么:
(1)存款乘数为多少?
(2)银行体系最终将创造出多少存款货币?
(3)货币乘数为多少?
(1)存款乘数2.5=1/(10%+10%+20%)
(2)银行体系存款货币量为25000=2.5×10000
(3)货币乘数3=(10000×20%+10000)/(10000×20%+10000×10%+10000×10%)
5.根据下列数字,计算相关结果:
法定准备金比率()=0.10,现金()=2800亿元,存款()=8000亿元,超额准备金()=400亿元
(1)计算:
现金比率(现金漏损率)=0.35=2800/8000
超额准备金率()=0.05=400/8000
货币乘数()=2.7=(1+0.35)/(0.35+0.1+0.05)
法定准备金()=800=8000×0.1
准备金()=1200=800+400
基础货币()=4000=2800+1200
(2)假定中央银行将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调低为0.08,基础货币不变,存款比率不变,计算:
货币乘数()=2.8125=(1+0.35)/(0.35+0.08+0.05)
货币供给()=11250=2.8125×4000
(八)案例题
1.2008年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二○○八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是摘录的一些内容:
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4.3万亿元,同比增长17.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5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比上年同期低6.7个百分点。
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3.0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比上年同期低2.3个百分点。
上半年现金净回笼194亿元,同比多回笼2亿元。
2008年以来,M2大体保持平稳增长。
从货币供应量构成看,M1中活期存款继续同比少增态势,上半年同比少增达到7416亿元;构成M2的准货币中,储蓄存款大幅增加,上半年同比多增1.4万亿元。
请根据材料回答:
(1)请分析流通中现金M0、狭义货币供应量M1、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构成及其变化反映了什么?
(2)请分析构成M2的准货币中,储蓄存款大幅增加,为什么?
2.2008年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二○○八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是摘录的一些内容:
6月末,基础货币余额为11.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4万亿元,同比增长40.0%,增速比上年同期高9.0个百分点。
由于法定准备金统计在基础货币中,2006年下半年至今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导致基础货币增速较快。
如果扣除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所冻结流动性的因素,基础货币增速将低于5%。
6月末,货币乘数(广义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为3.84,比上年同期低0.73。
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1.95%,比上年年末低1.55个百分点,较4月末和5月末有所回升。
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1.59%,股份制商业银行为1.83%,农村信用社为5.67%。
受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合理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及支付清算体系逐步健全完善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整体有所下降。
请根据材料回答:
(1)请分析什么是超额存款准备金?
(2)请分析为什么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超额准备金率会有差异?
(3)请分析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整体逐年有所下降,为什么?
(1)M0的变化主要反映并影响我国消费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与居民的生活联系密切;M1反映的是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M2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
M1对经济的影响比M2更直接、更迅速,因为M1是现实的购买力,它的变化将直接引起市场供求和价格的变化,而M2由于没有直接的支付和转帐功能,只有转化为M1后,才会产生这种影响。
因此,对货币供给量进行层次划分对保持货币政策时效性和宏观经济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构成M2的准货币中,储蓄存款大幅增加的原因是:
储蓄存款利率的不断上调;股票市场价格的不断下跌,投资股票市场的风险加大,居民储蓄意愿加强。
2.
(1)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自愿存放在中央银行,用于满足支付清算、头寸调拨需要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超额存款准备金占存款的比例称为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1998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有具体规定,要求保持在5-7%。
1998年以后,中国人民银行不再规定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要求,金融机构可根据支付清算、头寸调拨需要等因素自行决定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存款数量。
(2)分机构看,受清算效率、流动性管理偏好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存在一定差异。
一般地,融资能力相对较弱、系统内部资金调剂效率相对较低的中小商业银行倾向于持有较高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则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3)从趋势看,我国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逐年下降。
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1998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后,法定存款准备金可用于营业日中支付清算。
二是随着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逐步下调和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不断推进,金融机构更加注重提高资金使用收益,主观上倾向于降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水平。
三是金融市场深度和宽度不断拓展,货币市场短期融资工具增加,金融机构债券资产持有规模大幅增加等,客观上为其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是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支付清算技术的进步和系统发展,支付清算效率大大提高,为金融机构进一步降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提供了技术支持。
总体上看,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下降是金融机构自愿选择的结果。
从近两年看,受资本市场波动、资金流动和政策预期等多种因素影响,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波动较大。
2006年以来,资本市场的发展变化成为引起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大幅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大盘股发行期间,大规模资金跨银行、跨地区流动,金融机构资金来源稳定性下降,从而需要提高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而在股票发行结束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又回复到正常水平。
此外,金融机构对宏观调控政策的预期及其他市场突发事件也有可能增加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波动性。
金融机构自身流动性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准备金需求增加时既可通过货币市场融资方式解决,也可以通过调整资产结构等方式实现。
金融机构应根据自身资产负债状况、银行体系流动性、货币市场利率及预期等因素,将超额准备金率保持在相对合理的水平,前瞻性地应对银行体系流动性波动可能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