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2882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docx

《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docx

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

 

第十章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

第一节自然植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和分布

世界上不同的地带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

它们的分布,决定于群落所在的生态环境和历史原因,但是气候常在其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因此,大多数类型的植物群落在分布上是有地带性的。

以下将分别叙述世界植物群落的基本类型和他们的分布。

一、常雨林和红雨林

这两类群落都出现在潮湿的地带。

常雨林又称为潮湿热带雨林,分布在终年湿润多雨的热带(年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分配均匀)。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常雨林分布在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和赤道非洲的西部,其他如中美的东部,印度西南沿海,中印半岛的西部,我国的台湾南部、海南岛,以及许多热带岛屿上,也都有出现。

常雨林分布在雨量最充沛、热量最丰富,热、水与光的常年分配最均匀的地带;相应地,常雨林就成为陆地上最茂盛的植物群落。

在常雨林里,植物种类很多,每公顷的地面上可以出现二、三百种以上的树种(也有种类较少的情况)。

树木的分枝少,树

图10-1云南河口小南溪后山雨林中的省藤长达50米(云南大学生物系)

冠小,树身高挺,有些树种在树干下部产生许多板状跟、像护墙一样围绕着高大的树身。

由于乔木的高度不等,因此常雨林的树冠常参差不齐。

成层结构很发达,乔木层多至4~5层,下面还有灌木层和草本层。

藤本植物纠缠交错,如棕榈科的省藤属(Calamus)缠绕茎长可达300米,附生真蕨类和附生的兰科植物最为常见(图10-1)。

这些附生植物大量出现,种类也很多。

除附生的藻类和藓类外,还经常出现附生的蕨类和有花植物,尤其是附生植物不但生在枝干上,还生在叶上,似乎形成特殊的空中花园。

常雨林中所有植物都是常绿的,终年生长,轮流开花。

很多树木,例如可可属(Theobroma)、木波罗属(Artocarpus)、榕属(Ficus)以及柿属(Diospyros)等的许多种,能在树干和老茎上直接开花结实(图10-2)。

常雨林中所有植物的芽都没有牙鳞。

林内湿度很高,林下植物具有大而柔软的叶,显示出湿性植物的特征;但上层乔木的

叶由于有时接触到晴朗炎热的天气,所以通常革质、坚硬、具光泽,带有旱生特征。

红树林是以红树科(Rhizophoraceae)为主的灌木或矮树丛林;此外,还有海榄雌科(Avicenniaceae)、海桑科(Sonneratiaceae)、紫金牛科(Myrsinaceae)和使君子科(Combretaceae)等种类以及一些伴生植物,分布在热带海岸上的淤泥滩上,我国的台湾、福建和广东、广西沿海也有分布。

当涨潮时,红树林茎干下部淹没,只有林冠挺出海面;退潮时,树干和红树特有的根系——支柱根和呼吸根就都显露出来。

支柱根伸入土中,支撑着树身。

海岸土壤由于缺氧,表现为蓝色,呼吸根挺出地面,能从空中获得充足的氧气。

红树林植物的果实在母体上时种子已经开始萌发,伸出胚轴。

当坠入海岸淤泥后,能很快地固定发育成新株(图10-3)。

这是红树群落对环境的一种特殊的适应。

 

图10-2云南西双版纳小孟养雨林中的木奶果(Baccurcaramiflora)的老茎上果实累累(《中国植被》)

图10-3红树(Rhizophoreapiculata)的形态及繁殖方式

1.花枝2.花序3.果及胚轴4.幼苗(《中国植被》)

 

二、阔叶常绿林

阔叶常绿林分布在亚热带潮湿多雨的地区。

我国南部、日本南部、印度北部、葡萄牙、加那列群岛、马德拉群岛、美国南部的佛罗里达、智利、巴塔哥尼亚、新西兰等处,都有分布。

这类森林所占的面积并不很大,主要的树种为樟属(Cinnamomum)、楠木属(Phoepe)等。

有时也出现一些具有扁平叶的针叶树,例如竹柏属(Podocarpus)、红杉属(Sequoia)等。

树叶革质、有光泽,叶面与光照垂直,能在潮湿多云的气候下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

但这类森林生长处的气候并不像常雨林的那样终年温热湿雨,所以上层乔木的芽都已有了芽鳞保护。

林下植物虽仍表现出湿性植物的特征,但林内的附生植物已不如常雨林中的发达,并缺少老茎开花和具有板状根的植物。

 

三、竹林

竹林是禾本科竹类植物组成的木本状多年生单优势种常绿植物群落,分布范围很广,从赤道两边直到温带都有分布。

不少竹类高达20~30米,但大多数是灌木状的中小型竹,少数是蔓生藤竹。

全世界竹类植物约共62属、1000种以上。

亚洲是竹类的起源中心,不但种类最为丰富(有37属,约700余种),而且特有属的数目较多(共有27属);依次为美洲、非洲和大洋洲。

欧洲没有自然分布的竹种。

天然的竹林多为混交林,乔木层中以竹为主,还混生其他常绿阔叶树或针叶林。

人工栽培的则多为纯林。

竹林的地下茎既是养分贮藏和输导的主要器官,同时也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

竹林的开花周期长,种的传播和繁殖更新主要是通过营养体(地下茎)的繁殖来实现的。

竹类植物适应性较强,从赤道两边直到温带,从河谷平原到丘陵和山地都有分布。

除了干燥的沙漠、重盐碱土壤和长期积水的沼泽地以外,几乎各种土壤都能生长,但绝大多数竹种要求温度湿润的气候和较深厚而肥沃的土壤。

我国竹类植物约有26属,近300种,为亚洲各地之冠。

竹林面积约270万公顷,相当于世界竹林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包括丛生、散生和混生竹三类。

我国竹类植物天然分布范围大约在北纬18~35度、东经85~122度,南至海南岛,北至黄河流域,东起台湾岛,西迄西藏的聂拉木地区。

其中有经济价值的约50余种,而且有不少种类原产在我国,如毛竹(PhyllostachyspubescensMazel)、刚竹(Ph.bambusoidesSiebetZucc)、淡竹〔Ph.nigra(Odd.)Munrovar.henosis(Mitf.)StapfexRendle〕、唐竹(SinobambusatootsikMakino)和茶杆竹〔Pseudosasaomabilis(McClue)Kengf.〕等。

我国竹林的分布区主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华南地区竹的种类最多(占全国竹类种数的48%),长江流域以南海拔100~800米的丘陵山地以及河谷平地竹林分布最广、生长最盛。

 

四、硬叶林

硬叶林是常绿、旱生的灌丛或矮林。

出现处的气候特点为夏季炎热而干旱,此时植物虽不落叶,但处于休眠状态;其余时期的雨量较多而不冷(最冷月份的平均温度也不低于0ºC),适合植物生长。

地中海沿岸一带属于硬叶林分布的典型地区。

其他如澳洲的西部、东部和中部的一些地区,南非的开普敦,北美的加利佛尼亚,南美的契兰(圣地亚哥以南)沿海一带,也都有硬叶林出现。

硬叶林的主要特征是:

叶常绿,革质,有发达的机械组织,没有光泽,叶面的方向几乎与光线平行。

群落中大多数植物都能分泌挥发油,因此这类群落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

硬叶林的种类成分随地区而不同。

栓皮槠(QuercussuberL)、椰子栎(Q.cocciferaL)、大果黑钩叶(ArbutusunedoL)、百里香属(Phymus)等在地中海一带,桉属(Eucalyptus)、金合欢属(Acacia)在澳洲,欧石楠属(Erica)在南非都占优势。

栎属(Quercus)、和黑钩叶属(Arbutus)在北美也占有重要地位。

 

五、季雨林和稀树草原

这类群落分布在干湿季节交替出现的热带地区,干季落叶休眠,雨季生长发育。

依雨量的多少和干季的长短又有不同的类型。

季雨林(又称雨绿林)出现在雨量较多的地方(年雨量在1500毫米)。

雨季枝叶茂盛,林下的灌木、草本和层外植物发达,外貌很像常雨林,但干季植物落叶,群落外貌仍然保持绿色,这样的季雨林和阔叶常绿林很近似,我国南方沿海的季雨林就是这种类型。

如果大部分或者全部植物都在干季落叶,那么,群落在干季就显出枯黄的迹象,这样的季雨林在东南亚(印度、中南半和撰他群岛的一些岛屿)非常发达,如柚木(TectonagrandisL.)林是典型列子。

在雨量较少(年雨量900~1200毫米)、干季较长(达4~6个月)的热带地区,有稀树草原出现。

其特点是草原为主,稀疏地生长着旱生的乔木或灌木,雨季葱郁,干季枯黄。

草层常以高茂的禾本科草本植物为主。

木本植物的种类随地区而不同,例如,非洲的猴面包树(AdansoniadigitataL.),南美的纺锤书(Cavanillesiaarborea)等,都是很有名的。

稀树草原在赤道非洲、南非、南美、澳洲以及亚洲的印度等地都有分布。

我国云南、台湾和海南岛的少雨地区,也有稀树草原出现。

 

六、夏绿阔叶林

夏绿阔叶林简称夏绿林,出现在温带和一部分亚热带地区。

特点是:

夏季枝叶繁茂,冬季落叶进入休眠。

夏绿林的种类成分不很繁杂,优势种明显,因此,有栎林、桦林、山杨林等名称。

乔木层除夏绿阔叶林外,有时还有松、侧柏等针叶林。

林下植物的多少随乔木的种类而不同。

例如,在稠密、阴暗的山毛榉林里,几乎没有什么林下植物,但在明亮的栎林下,则常有发达的灌木层和草本层。

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不多。

夏绿林在北半球相当普遍,南半球则较少。

 

七、针叶林

在高纬度地带和高山上,有针叶林分布。

北半球的针叶林很发达,从温带起向北延伸,一直达到森林的北界,然后被灌丛、冻原等植被所代替。

南半球的针叶林很少,大多出现在山区。

一般针叶林对于酸性、瘠薄土地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除落叶松林外,针叶林都是常绿的,种类成分比较单纯,因此,有落叶松林、云杉林、冷杉林、松林、杉木林等名称。

林下植物不发达,层外植物极少。

在低湿环境的针叶林下,藓类常占优势;而在特别干燥的针叶林下,常有较多的地衣;在土层较厚、湿度适中的针叶林下,也能出现较茂盛的草本层。

 

八、干草原和草甸

干草原和草甸都是草本植物群落。

干草原主要分布在温带雨量较少的地区。

欧亚大陆的干草原较发达。

我国内蒙、苏联的苏伯利亚、北美的密西西比平原以西与洛杉矶山脉之间,南美的阿根廷与乌拉圭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广大面积的干草原。

其他如南非的桔河上游以及澳洲、新西兰等处也有分布。

干草原出现地区年雨量大约200~450毫米。

在典型的干草原上,由于雨量不足,乔木绝迹(图10-4)。

但在雨量稍多的地方干草原与小片树林交错出现,这样的植被带有过渡的性质称为森林草原。

干草原的草层一般能郁闭起来。

但在干燥较甚的情况下,草原比较稀疏,地面经常暴露,这样的干草原带有向荒漠过渡的性质,称为半荒漠。

干草原的草类属于旱生类型,它的种类成分一般是以丛生的多年生禾本科草类为主,其中以针茅属(Stipa)分布最广,无论在欧亚大陆或南美、北美的干草原上都常占优势,也是我国内蒙、新疆典型干草原的优势种。

在干草原里,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强,还会逐渐增多一年生植物的数量。

草甸的草类都是中生的,因此,常比干草原的草类植株高大,种类成分也较复杂。

除禾本科、莎草科、豆科、菊科等占优势的草甸外,还有其他植物构成的草甸。

例如,亚丽山或高山的草甸常包括龙胆属(Gentiana)、报春花属(Primula)、马先蒿属(Pedicularis)、勿忘草属(Myosotis)、罂粟属(Papaver)、毛莨属(Ranunculus)、风铃草属(Campanula)、紫菀属(Aster)等许多植物。

夏秋之际,百花齐放,彩色缤纷,鲜艳夺目。

草甸大都是在森林遭破坏后出现的。

因此,草甸的分布一般没有地带性。

但高山草甸以及高纬度的草甸仍有地带性。

这类草甸比较低矮,其中多年生植物占绝对优势,一年生植物几乎不存在。

 

图10-4宁夏的芨芨草原图10-5我国西北的流沙荒漠

 

九、荒漠

荒漠是对植物生长最为不利的环境,因此,荒漠上植被异常稀疏,甚至几乎看不见植物(图10-5)。

根据形成荒漠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两类:

(一)干荒漠

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年雨量不超过300毫米,甚至有些地区在某些年份里根本没有降雨(利比里亚荒漠每隔4~5年才降雨一次)。

干荒漠主要分布在高气压的亚热带和大陆性气候特别强烈的地区。

世界上著名的荒漠有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亚洲的戈壁沙漠以及澳洲中部的沙漠,它们都占有广阔的地面。

此外,北美西部的大盆地直至加里福尼亚半岛、南美中部的西海岸一带以及南非等地,也有干荒漠的分布。

干荒漠植被中的植被,可分为旱生和短命、类短命两类。

旱生类型的多是多年生的,主要是半灌木和草本植物,它们具备各类旱生植物的特点。

短命、类短命植物都是一些低矮的小草,能在60~70完成生活史,很多植物甚至在3个星期内就能完成生活史。

有些荒漠的雨季集中在春季,例如,北非的荒漠,南非的卡鲁荒漠,中亚的一部分荒漠等等。

在这类荒漠上,短命和类短命植物非常发达,春季绿茵遮地,百花盛开,形成荒漠中的特殊景观。

但在雨量分散而不集中,或雨量十分缺乏的荒漠上,只有旱生类型的植物才能生长。

(二)冻荒漠

冻荒漠是严寒极地和高山的严寒气候下形成。

冻荒漠的植物几乎处于生活的极限。

由于环境的异常严酷,植物种类极其贫乏,分布也异常稀疏。

特别在极地的广大冰原上,植物几乎绝迹。

冻荒漠群落的典型植物都很低矮,呈垫状、莲座状。

由于气候严寒,营养期短,一年生植物难以达到开花结实,因此,冻荒漠上所有植物几乎都是多年生的。

 

十、冻原

冻原分布在高纬度地带。

那里的气候寒冷(最热月份的平均温度不超过10ºC),降水量少(不超过250毫米),风大,生长周期短(不超过两个月),地面下不远就有永冻层。

夏季,土壤仅溶解到15~20厘米的深度。

冻原植被的基本特点之一为森林绝迹。

但在冻原与森林地带的过渡地段,仍有片段的森林出现,称为森林冻原。

冻原植被包括很多类型,其中最典型的是地衣真藓冻原,种类成分以苔藓和地衣为主。

在湿冷沼泽化环境下藓类占优势,在高燥地方以及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地衣较多。

在气候不过分严酷的环境下,也有灌木冻原出现。

 

十一、沼泽植被

沼泽植被是不沉没于水中的湿性植物群落。

在分布上没有地带性,类型很多,主要有草本沼泽和泥炭藓沼泽。

在草本沼泽中,单子叶植物常占优势,常见的有苔草属(Carex)、芦苇(PhragmitescommunisTrin)、蔍草属(Scirpus)、香蒲属(Typha)、灯心草属(Juncus)、雨久花属(Monochoria)、泽泻属(Polygonum)、水芹属(Oenanthe)、水龙属(Jussiaea)、石龙尾属(Limnophila)等。

草本沼泽分布很广,在温暖湿润的气候下更为发达。

在凉爽气候条件下的沼泽,由于植物残体分解缓慢,逐渐积累成大量泥炭并产生大量酸类。

酸类淋洗矿物营养的结果,形成一种酸性的、瘠薄的泥炭沼泽。

这类沼泽不适宜于草类的生长,但泥炭藓的残体继续形成泥炭,泥炭上又长出新的泥炭藓。

所以在凉爽气候下,泥炭藓群落相当稳定,草本沼泽常被泥炭藓沼泽演替。

在发育年代较久的泥炭藓群落下面,常可形成很厚的泥炭层,好像隆起的小丘。

泥炭藓能直接从湿润的空气中吸收水分,并能在植物体内贮藏大量的水分(个别种类达1500~3000%),因此,北方或山地的针叶林下如果出现泥炭藓,就可能使林地沼泽化,这对于森林经营是不利的。

 

十二、水生植物

水生植被分布在各地河流、湖泊、沼泽和海洋,没有地带性。

水生植物有的固定在水底,称为水底植物;有的漂在水面,称为漂浮植物;有的悬在空中,称为悬浮植物。

高等植物中的水生植物大多数是水底植物,少数是漂浮植物,没有悬浮植物。

眼子菜属(Potamogeton)、金鱼藻属(Ceratophpllum)、杂属(Myriophyllum)、睡莲属(Nymphaea)、萍蓬草属(Nuphar)、荇菜属(Nymphoides)等,都是常见的水底植物。

漂浮植物最常见的有浮萍属(Lemna)、槐叶苹属(Salvinia),它们常覆盖池塘的水面。

悬浮植物都是一些低等植物(细菌、鞭毛有机体、藻类),它们是鱼类的主要食料。

第二节中国植被的分区

我国地面广阔,南从北纬4º附近的曾母暗沙以南起,北到北纬53º32´漠河以北的黑龙江心,东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流处,西至帕米尔高原,地跨热、亚热、暖温、寒温诸带,地形复杂,有海拔8882米的高峰,也有低于海拔154米的低洼盆地。

气候、土壤等方面的变化,也是错综复杂的。

更由于文化历史悠久,在多样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植被。

在大的方面,依照主要植被类型的生态分布情况,可以把全国分为三个大区域:

东部森林植被大区域,内蒙、新疆旱生植被大区域,青海、西藏高寒植被大区域。

各地带又依植被进一步的特点划分为区域和亚区域,只有蒙新与青藏之间,由于环境的变化很急剧(昆仑山为一大断层,山上海拔在6000米左右,属于青藏地带,山下海拔在1000米左右,属于蒙新地带),植被也就缺乏明显的过渡。

以下按中国植被分区,扼要的叙述各区域的植被。

 

一、寒温带针叶林区域

此区域位于我国最北部,北纬49º20´(牙克石附近)以北,东经127º20´(黑河附近)以西的大兴安岭北部及其支脉伊勒呼里山的山地一带。

面积不大,山势不高,一般海拔700~1100米,最高峰奥科里堆山也仅1530米。

地形丘陵状起伏,坡度平缓。

在河流的源头和河岸低地处多见沼泽地。

气候寒冷,年平均温度在0º以下。

冬季长达9个月,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为-28~-38ºC,绝对最低温度常达-45ºC以下;夏季最长不超过1个月,最暖月(7月)平均温度为15~20ºC,绝对最高温度可达35~39ºC,年温差和日温差均极为悬殊,一年中植物生长期仅90~110天。

年降水量平均为360~500毫米,大多在生长期内降落,有利于植物生长。

土壤主要是棕色针叶林土,此外,谷底两旁的冲积阶地上有草甸土,低洼地段有沼泽土,地下1米左右常有永冻层。

本区域植被以兴安落叶松【Larixgmelinii(Rupr.)Kuz.】所组成的落叶针叶林为主。

有时也见兴安落叶松与白桦(BetulaplatyphyllaSuk.)、獐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Litvin.)混交林。

群落结构简单清晰,常常是一种乔木组成大片森林。

林下以具有旱生形态的兴安杜鹃(RhododendrondauricumL.)为主,其次有狭叶杜香(LedumpalustreL.var.angustumN.Busch.)、越桔(VacciniumvitisideaeL.)和笃斯越桔(V.uliginosumL.)等灌木层,还有草本层和由苔藓植物组成的活地被层。

山坡的上部或山顶、山脊处,并有偃松【Pinuspumila(Pall.)Regel】混生。

落叶针叶林经采伐后,大部分被桦木、山杨等落叶阔叶林为主的次生林所代替。

次生林再经破坏,便成为山地草甸,期间散生少数乔、灌木。

本区域是我国主要林区之一,森林面积估计在二千万公顷以上。

兴安落叶林和獐子松都是大树,木材通直坚硬,是建筑和工业用良材。

各种桦木可制器具、胶合板,各种杨树可供造纸,偃松生长地常常是各种珍贵毛皮兽生活和栖息的场所。

山麓草地,是优良的天然牧场。

本区域还蕴藏着大量的药用植物资源有待进一。

步开发利用。

目前以发展林业为主,部分地区也已耕垦,一年一熟,栽培的农作物有小麦、莜麦(AvenanudaL.)、马铃薯、豌豆等。

二、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区域

本区域位于北纬40º15′~50º20′,东经126º~135º30′范围内,包括我国东北平原以东,以北的广阔山地。

主要山脉有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山脉走向大部分为东北至西南。

其中最高的山峰是长白山的白云峰,海拔2691米,其他山峰多在1500米以下,山峦重叠,但一般山地海拔300~800米,坡度平缓。

本区域无霜期125~150天,1月份均温多在-10ºC以下,7月份均温多在20ºC以上。

年降雨量约600~800毫米,多降在夏季。

水热平衡,宜于针阔混交林的发育。

地带性土壤为暗棕壤,以山地暗棕壤为主,低地则为草甸土和沼泽土。

全区有较厚的季节冻层,北部有零星出现的永冻层。

本区域的典型植被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

种类组成随南北的自然环境而有所变化。

在北部,针叶树除红松以外,混生的还有鱼鳞松【Piceamicrosperma(Lindl.)Carr.】、红皮云杉(PiceakoraiiensisNakai)、落叶松(LarrixgmeliniiRupr)、臭冷杉(AbiesnephrolepisMaxim.)等树种,而阔叶树种较少,以紫椴(TiliaamurensisRupr)、硕桦(BetulacostataTrautv.)为主。

在南部,针叶树除红松之外,有杉松(AbiesholophyllaMaxim.)和少量的朝鲜崖柏(ThujakoraiensisNakai)出现,阔叶树种则显有增加,除紫椴、硕桦以外,有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Rupr.)、花曲柳【大叶白蜡树,F.chinensisvar.rhynchophylla(Hance)Hemsl.】、黄蘖(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糠椴(TiliamandshuricaRupr.etMaxim.)、千金榆以及槭属(Acerspp.)等树种出现。

林下灌木和藤本中如毛榛子(CorylusmandshuricaMaxim.)、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Rupr.etMaxim.)Harms.】、暴马丁香【Syringareticulata(BI.)Haravar.mandshurica(Maxim.)Hara】等,以及藤本植物如多种猕猴桃(Actinidiaspp.)、山葡萄(VitisamurensisRupr.)、北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Baill.)等相继出现。

草本植物中的人参(PanaxqinsengC.A.Mey.)、大叶子【山荷叶,Astilboidestabularis(Hemsl.)Engl.】、北细辛【AsarumheterotropoidesFr.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awa】和天麻(GastrodiaelataBI.)等都为本地的特有种。

这类植物组成的森林充分展示了针阔叶混交林的外貌和结构。

在此区较高的山岭上,如小兴安岭(700~1100米),张广才岭(900~1500米),长白山(1100~1800米),针叶林取代了针阔叶混交林。

在个别高峰上,还有亚高山矮曲林(岳桦林)及高山草甸出现。

在地形较低而不积水的草甸土上,常生长着野青茅属的一种(Deyeuxiaangustifolia)。

在低洼积水的沼泽土上则生长着以苔草(Carexspp.)为主的沼泽植被。

其中乌拉草(CarexmeyerianaKunth)是当地著名的纤维植物。

 

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

此区域位于北纬32º30′~42º30′,东经103º30′~124º10′的范围内,燕山山地与秦岭两大山体之间。

包括辽宁省的南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除坝上以外的全部,山西省恒山至兴县一线以南,山东省全部,陕西省的黄土高原南部、渭河平原以及秦岭北坡,甘肃省的徽、成盆地,河南省的伏牛山、淮河以北,安徽省和江苏省的淮北平原。

全区域西高东低,山地分布在北部和西部,海拔平均超过1500米;东部辽东丘陵和山东丘陵,平均海拔不到500米。

西部山地和东部之间的广阔地带,为我国最大的华北大平原以及经渤海到东北的辽河平原,海拔不到50米。

本区域的气候特点是夏热多雨,冬季严寒而干燥,年平均气温一般为8~14ºC,由北向南递增。

年降水量平均在500~1000毫米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而且季节分配不匀,夏季可占6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