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 鬼屯炮台活埋了1000越南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1278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越反击战 鬼屯炮台活埋了1000越南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越反击战 鬼屯炮台活埋了1000越南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越反击战 鬼屯炮台活埋了1000越南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越反击战 鬼屯炮台活埋了1000越南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越反击战 鬼屯炮台活埋了1000越南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越反击战 鬼屯炮台活埋了1000越南兵.docx

《对越反击战 鬼屯炮台活埋了1000越南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越反击战 鬼屯炮台活埋了1000越南兵.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越反击战 鬼屯炮台活埋了1000越南兵.docx

对越反击战鬼屯炮台活埋了1000越南兵

对越反击战鬼屯炮台活埋了1000越南兵

导语:

鬼屯炮台越军防守力量主要为12团4营42连和C5公安边防连,200余人,但里面容纳的同登党政人员数目则无人知晓。

163师出动工兵和防化兵用了2吨

鬼屯炮台越军防守力量主要为12团4营42连和C5公安边防连,200余人,但里面容纳的同登党政人员数目则无人知晓。

163师出动工兵和防化兵用了2吨汽油和12吨炸药进行大爆破(据老兵讲,还用了66粉),将炮台炸塌。

根据从里面爬出来的唯一一个俘虏---越军12团一个干事供称,里面有800-1200人。

由于无法统计,55军战果内不包括这个数字。

同登鬼屯炮台之战

1979年2月19日18时50分,我广西方向参战部队第55军163师489团3营7连在友邻协同下,向位于同登镇西南的平顶山鬼屯炮台发起攻击,经3次进攻,于21日17时通过爆破封闭了除南侧洞口的所有洞口,22日凌晨,又击退企图增援的越军一个排和一个班的反扑。

为了全歼残敌,彻底摧毁其工事,22日、23日上级派来工兵和喷火兵,用12吨炸药和2吨汽油对该炮台实施大爆破,将其4个坑道口彻底炸毁。

据俘虏供称:

炮台内有敌3师12团、公安营、特工队各一部,共800余人被炸死,烧死,闷死。

战后各方面关心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当时越南同登法国鬼屯炮台下面的地下坑道到底被163师的487团和489团炸毁时埋了多少越南人?

有多少是同登的老百姓?

根据我们当时在战场上的了解,大概情况是这样的:

(1)在战场上根据越南翻译向同登一带留下来的越南人了解,大概在1979年春节前后,越南已经开始大规模地将同登的居民向南撤退。

包括生畜和耕牛都绝大部份巳撤走。

中越双方早就知道,同登在开战后必有恶战,此地必是双方争取夺的一个军事要塞。

因此,越南人在春节前后已经把大部份的同登居民撤往谅山以南的地方。

在此同时,向同登地区前移的都是他们的部队。

有部份并进驻了同登的民居。

这些都是当时越南翻译所了解的情况。

因为有一部份的翻译就是来自于边界上的边民,他们都有很多亲戚在同登一带。

打起仗后,他们都很关心他们在同登的亲人的生死,所以到达同登附近时,他们都四处向留下来的越南人打听他们亲戚的下落。

当时那些翻译都很高兴地告诉我们,他们在同登的亲戚和大部份同登的居民早就撤走了。

战后我在1993年在广西公安厅的安排下,在重返了当地去探望烈士陵园战友的同时,我也去了当时我们的边界阵地包括米七和19号界碑一带,据米七的边民告诉我,他们在同登的亲戚在79年战争期间基本上都安全。

根据以上的情况,我认为当时同登的鬼屯炮台地下坑道里不应该有太多同登的真正老百姓。

而且作为一个军事要塞,也不可能让太多老百姓在战时进入。

和打防御战的士兵争生活物资。

另外有一个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的更重要的情况,2月18日,也就是开战后的第二天,当时部队接到命令,“根据情报,越军在谅山和太原方向调集了4个步兵师和2个炮兵旅向同登反扑,企图救援第一天就已经被围的越军12团。

当时489团除留下一个连在同登和太原之间防御外,整个489团被命令后撤,同样由弄怀后撤至我国境内的金鸡山后方。

但是请注意,489团右翼的165师并没有后撤,487团则被命令暂停对同登的攻击,部队原地休整。

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如果当时487团继续攻击,越军12团在同登一带不需要多久就没有救援和解围的必要。

489团如果不整团后撤回国,包围圈根本没有缺口让越军的其它有生力量前进至同登救援。

这也就会打断越军解围和救援的意愿。

这其实是想请君入瓮。

因这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所以暂且不讨论这一命令背后的军事战略企图。

在这整整18日至19日傍晚的一段时间里,越军曾经大量向同登地区增兵,包括在谅山方向用大量军车运送步兵和炮兵到同登,其中有一部份大概有二三十辆军车被488团在探垄阵地前用炮火摧毁了。

489团接到命令后撤回国,其实就等于给越军在已被包围的口袋里打开了一个缺口,越军当时也察觉到这个缺口,所以才能通过这个缺口向同登援兵。

虽然谅山方向的援兵被488团打掉了,但是太原方向的援兵大量在489团让开的缺口进入同登地区。

援兵能进入同登,如果当时同登还有大量老百姓的话,他们同样在18日至19日傍晚之间可以通过这个缺口向太原方向撤退。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以为,同登法国鬼屯炮台的地下坑道里,不应该有大量同登的老百姓。

(2)整个同登地区,越南人有3个主要的防御阵地群。

当中是探某阵地群,探垄阵地群和鬼屯炮台阵地群。

成后三角形防御。

每一个阵地群都由十多至二十多个小阵地组成。

战前我们估计每一个阵地群的防御力量大概都在一个加强连的兵力左右。

但进攻开始后,都发现越军的防御兵力远远超过一个加强连。

根据我们163师的战后总结报告,探垄阵地群中越军在开战时的兵力为一个营,探某阵地群的越军兵力为一个步兵营和一个高炮营。

但根据近来越军第三师师史的翻译本,当时探垄的越军兵力应为两个营另加一个炮兵连,探某阵地的越军兵力应为两个营另加一个高炮营。

如果同登的三个主要连环防御阵地中其中两个阵地的兵力都在两个步兵营左右,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鬼屯炮台的兵力不可能少于两个营。

地下坑道到底在打防御战中是最好的屯兵之处。

而且炮台本身就有筑好的交通壕可以直达同登的火车站,市区和探某阵地群。

根据487团攻打火车站活着回来的战友回忆,战斗中越军就是从炮台通过交通壕不断增援火车站的越军。

当时一开始并没有发现那条交通壕,但发觉越军在火车站的兵力是源源不断,打完了不久又冒出来,每次兵不多,也就是一个排左右。

直至后来发现这条交通壕后,487团就把它从炮台下层的出口处用炮火封锁掉,再派兵把这个坑道口炸毁。

接着火车站也就被我们攻占了。

同样,在探某和炮台之间也有一条交通壕,也是这样被2营炸毁。

当时明显看出越军除了把炮台作为一个要塞防御阵地外,也把这个坑道作为他们在同登地区的最后屯兵之处。

至于最后被埋在里面的有多少人我们无从得知,但有一条,他们里面的屯兵并未因为打光而中断对火车站和探某的支持,而且每次出来的都是衣服还是整整齐齐的正规步兵。

直至因为被487团封锁并炸毁了出口而困了在坑道里。

当时这两个坑道口开始被我们炸毁的过程中,曾有越军企图出来投降,但一切都巳经太迟了。

一是我们不敢相信,担心坑道里越军趁机突围,二是弟兄们的眼已经红透了。

一顿乱枪,继续再把底层的坑道口硬是炸毁了。

根据最后唯一在洞里逃出来的越军交待,洞里的部队有越军12团的,有从太原来的越军2团的,有四十六旅独立团的,有公安十二团的,也有炮兵六十八团和一六六团的指挥所。

其它就是同登地区的官员和个别从谅山赶来的官员,主要是负责后勤补给的官员。

“起码超过一千人”这个被俘越军军官的说法可否相信,我们无从考证。

1993年当我回到米七时,我也曾经向那里的边民问及。

据他们说,他们在同登的亲戚说战后在坑道里是挖出了1100多具尸体。

可信吗?

老实说我们也不知道。

至于同登一带为此荒凉了15年,主要是越南人在同登和谅山给打狠了,担心有那一天我们的部队又再过去再给他们一下。

那是害怕。

不敢重建。

越南人的战史

研究一下越军三师师史中有关炮台作战的记载,会得到很多有关信息。

可惜的是这篇翻译作品有关炮台的记载尚未译完,只能提供部分信息:

摘自越金星师师史:

一、炮台有3层,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厚0.8-1.2m,下面2层是一个长约350m的双路全封闭暗道系统。

两条主要暗道的两边开辟了很多可以容纳几十个人的暗室。

在第三层有一条直通同登镇的暗道;

二、炮台是12团主要的据点之一,由4营42连负责防御;

三、2月17日敌人占领了北边的4个凸出部。

自那以后42连四面受敌;

四、敌人在2月18日清晨,以北边的凸出部为踏板,与东边和西边两翼相配合,更加猛烈的进攻炮台……,12团下令各炮阵地和探某、339高地轮番用火力压制敌人的各路进攻部队,配合炮台上的战士击退敌人……,在友邻部队的有力支持下,炮台上的战士虽然只有27支枪但是还是坚决守住了阵地,打退了上千名敌人的十次进攻;

五、炮台仍然还在我们手中,那天晚上(可能是18号),将近20名清川团的边防战士在靠近边界的一边与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后找到了上炮台的路。

部分同登的老百姓也上了炮台。

每个人都浑身泥水,衣衫褴褛……

也就在那天晚上,营长阮文秋和部分机关干部战士穿过敌人的控制区域上到炮台检查阵地,补充了弹药、食品并将伤员运到后方。

六、敌人从东边的进攻被339高地上6营的120mm迫击炮和机关枪拦截在了半山腰。

敌人从东边和南边的进攻也被探某山上的2连压制在半山腰。

整个2月19日敌人仍然没能够占领炮台。

2月19日晚上,连长黄贵南和排长范红明以及一些侦察战士上到炮台。

每个人都兴奋的围着阿南。

阿南脸露忧色,因为看到连里只剩下了几十个人。

我们必须在两个方向上组织规模更大的反击:

消灭前面的敌人和后面的敌人,不让他们合围以取得战场主导权。

这是3师司令部在1979年2月19日晚上作出的决定。

按照这个计划,1979年2月20日早上3师开辟了两个进攻区域。

1区(主要区域)由2团在师火力的直接支持下,消灭位于州景的敌人,打通通往同登的1A公路。

2区由7营和15工兵营扫清从昆朗到昆匡的敌人,打通通往339、探某、炮台等高地的1B公路,这些高地仍然在进行着自17日开始的极其激烈的战斗。

各个火炮阵地调整了方位,一边给进攻的步兵提供炮火支持,一边向敌人的火炮阵地和后方的敌军射击。

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时越军第三师的确曾经派出他们2团的7营和15工兵营到同登的昆朗和昆匡一带,企图打通支持探某,炮台和339高地被困的越军12团。

这一带正正就是163师489团让出的缺口。

结合分析与三师师史有关所述。

可整理出一些思路:

炮台有暗道可通往同登(原材料说暗道曾被中国人破坏,但双方关系紧张后几年间是否修复不详);

战前炮台的守军原为一个连,为越军3师12团4营42连。

至18号当天,越军炮台人数未见增加,如其所述,当日炮台只有27支枪(一个排)在抗击;18号晚上就有其它单位的越军和部分百姓踊上炮台,包括其营长阮文秋,同时为炮台补充了弹药食品和运走了伤员,说明炮台补给信道这时仍是畅通的。

但这时及以后的炮台人员构成,则同意狼兄所认炮台人员中不会有大量老百姓的分析。

因为即便有比较大的老百姓数量,既然补给信道还通,无关人员也应该在这时撤走。

19日,中国军队仍未能占领炮台。

19日晚,其在外集训的42连连长黄贵南等人才回到炮台。

但他发现他这个连里只剩下了几十个人……

越军的支援炮台情况

"炮台上的战士虽然只有27支枪但是还是坚决守住了阵地,打退了上千名敌人的十次进攻;"

越军宣称战史时一贯是缩小已方人数和夸大敌人人数,以此刻画他们的英勇和超人。

7连头两次不成功的攻击在他们文里就成了"打退了上千名敌人的十次进攻",把他们的排阵地与我们的团进攻相提并论,手法可见一斑。

"他们里面的屯兵并未因为打光而中断对火車站和探某的支援。

每次兵不多,也就是一个排左右。

"

从越军在火车站的打法来看,越军防御战术是火車站和探某都少摆兵,快耗光时从炮台里把预定的后备队补上去(大概因炮台防炮力最强)。

被我军封锁和炸毁的两条通往火車站和探某的通道也证实了越军的如意算盘。

如果炮台里如3师战史所说只有27支枪的战斗力,那都不够给火车站补充一次的,明显不合理。

4营42连可能只是负责平时维护和管理炮台,使之在战时可以接受和容纳主力部队的进驻。

从42连只有27支枪能打来看,即使还原出越方缩水成分,也还是更象支勤务部队而不象战斗部队。

否则谁会把这么重要的阵地交给这等破烂程度的连队来防守!

其火力强度别说充当炮台给予其他阵地以强大火力支援,就是给自己看门都难保。

如果说平时炮台里只有42连在扫地刷墙补漏换灯泡,我信(他们的装备程度也象是干这个的);如果说战时炮台里还只有42连一旅孤军,我不信。

越南就差从炮台里面拽出来个扛拖把的看门扫地老头,说这就是顶住中国千人十次攻击守住了炮台的大功臣!

"在谅山方向用大量軍車运送步兵和炮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